导读: 鸟种简介 群种介绍 生存环境
亚马逊伞鸟(学名:Cephalopterus ornatus,英文名:Amazonian Umbrellabird)是伞鸟科耳垂伞鸟属的鸟类。
亚马逊伞鸟是属于伞鸟科(Cotingidae)的濒危物种。主要分布于亚马孙雨林。
中文学名:亚马逊伞鸟
拉丁学名:Cephalopterus ornatus
英文俗名:Amazonian Umbrellabird
命名作者:Geoffroy Saint-Hilaire, ?, 180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伞鸟科(Cotingidae)
中文属名:耳垂伞鸟属(Cephalopterus)
繁殖区:南美洲 : w,c Amazon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三级保护物种
(某些国家区域性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亚马逊伞鸟的拉丁学名是,Cephalopterus ornatus;伞鸟属于伞鸟科(Cotingidae)。
群种介绍
亚马孙伞鸟
伞鸟, 或伞鸟属(Cotinga),是一种生活在中南美洲森林中的鸟。它们长着伞状冠,可以随意折叠。生活在圭亚那和
巴西的雄性绚丽伞鸟(Amazonian umbrella bird)的羽毛蓝黑相间,而且还有一个长有羽毛的肉垂(一条长在脖子和喙下的肉),长约6英寸(15厘米)。雌性伞鸟的伞状冠和肉垂略小。长肉垂伞鸟(long-wattled umbrella bird)的肉垂长达18英寸(46厘米),生活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的安第斯山脉。裸颈伞鸟(barenecked umbrella bird)生活在中美洲,呈橙红色,肉垂光秃,只在末端有少许羽毛。伞鸟体长可达20英寸(50厘米)。
生存环境
亚马逊森林也代表了地球上剩余的热带雨林,其中赏鸟可以飞行,如外来鹦鹉,伞鸟和trogons珠宝一半。 The high diversity of Amazon birds includes resident species, wintering in, migrating birds, or just passing though the region.亚马逊鸟类的高度多样性,包括留鸟,冬,候鸟,或只是尽管该地区传递。
Many Amazon birds are found in small areas due to the non-homogeneous forest territory, although, each of the species have its own habitats.许多亚马逊发现雀鸟在适当的非均质小面积的森林地区,虽然物种都有自己的栖息地。 Rivers prevent the bird population from mixing, serving as isolating barriers.河流防止混合鸟类,如隔离屏障提供服务。 Amazonia is in fact a region for specialization birds.亚马逊是一家专业化的鸟类地区的事实。
灰头美洲鸢的简介、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参考资料
灰头美洲鸢(学名:Leptodon cayanensis,英文名:Grey-headed Kite)是鹰科美洲鸢属的鸟类。
灰头美洲鸢(学名:Leptodon cayanensis)为鹰科蜂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0.5米,上体羽毛深褐色或棕色,下体胸腹部的羽毛白色,翅膀上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乡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动。该鸟飙升时翅膀形成一个“V”形,迅速的振翅和拍击,这也是求偶展示的一部分。这些美洲鸢通常静静地栖息在树丛中和檐篷下,很少外露的自己的身体,但在清晨或傍晚很活跃。主要吃蜂,也吃蝈蝈、蝽象、鼠类、蛙及蛇等小动物。
中文学名:灰头美洲鸢
拉丁学名:Leptodon cayanensis
英文俗名:Grey-headed Kite
命名作者:Latham, 1790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美洲鸢属(Leptodon)
繁殖区:拉丁美洲 : ec Mexico to n Argentin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 灰头美洲鸢
拉丁学名: Leptodon cayanensis
灰头美洲鸢
别称: 灰头鸢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科: 蜂鹰亚科
种: 2种
命名时间: Latham, 1790
灰头美洲鸢
英文名称: Grey-headed Kite
英文名称: Gray-headed Kite
鸟种简介
灰头美洲鸢(学名:Leptodoncayanensis)为鹰科蜂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0.5米,上体羽毛深褐色或棕色,下体胸腹部的羽毛白色,翅膀上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乡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动。该鸟飙升时翅膀形成一个“V”形,迅速的振翅和拍击,这也是求偶展示的一部分。这些美洲鸢通常静静地栖息在树丛中和檐篷下,很少外露的自己的身体,但在清晨或傍晚很活跃。主要吃蜂,也吃蝈蝈、蝽象、鼠类、蛙及蛇等小动物。
外形特征
灰头美洲鸢身长46-53厘米长,体重410-605克。成鸟头部灰白色,上体黑色,下体白色,黑尾巴上有两道或三道白纹。鸟喙蓝色,腿灰色。黑眼睛,腿和鸟喙黄色。 幼鸟类似成鸟,但色彩略有化,体羽一样,但头上是黑冠,脖子白色。颈部和上体、下体有黑色条纹。
灰头美洲鸢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灰头美洲鸢
生活环境
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中,尤以疏林和林缘地带较为常见,有时也到林外村庄、农田和果园等小林内活动,常单独活动,有时也见停息在高大乔木的树梢上或林内树下部的枝叉上。 出现在低地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成熟的中海拔森林植被和沿森林边缘,也在高海拔沼泽森林,干燥森林栖息,经常在水源附近狩猎。
生活习性
主要吃小型蛇类、蜥蜴、蛙、小型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和幼鸟等动物性食物。尤其是黄蜂,黄蜂和蚂蚁,通常在飞行中捕食,能追捕雀类等小鸟。在空中飞行移动速度很慢,这些鸢通常悄悄地栖息在檐篷和树叶丛中,很少外露自己的面目,一般很难察觉。但在清晨或傍晚会发现它们单独或成对飞行觅食。
生长繁殖
筑巢于高大乔木的分叉和顶端上,多以枯枝叶为巢材,鸟巢是一个浅杯状,中间稍微下凹,内放少许草茎和草叶,每窝产1-2枚,这些卵白色有褐色斑点,平均大小为53.1 x41.5毫米。孵卵期30-35天,育雏期40-45天。求偶时,雄鸟和雌鸟双双在空中滑翔,然后急速下降,再缓慢盘旋,两翅象背后折起6-7次。营巢于阔叶树或针叶树上,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28米。巢主要枯枝构成,有时也利用鸢和苍鹰等其他猛禽的旧巢。
亚种分化
1、Leptodon cayanensis cayanensis分布于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州南部和瓦哈卡南部,厄瓜多尔,亚马逊流域,加纳和特立尼达。
2、Leptodon cayanensis monachus分布于巴西中部,玻利维亚东部,阿根廷北部和巴拉圭。
保护现状
致危因素:森林砍伐致使营巢场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以迁徙期的乱捕滥猎,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一般不常见,在美国中部或安第斯山脉西部及亚马逊范围。种群下降是由于一些地区砍伐森林的结果。归类为受国际鸟盟危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参考资料
1. 生态掠影网 http://www.sunature.com/ziliao/list.asp?id=8933
2. IBC Bird Collection (鬼行家译编) http://ibc.lynxeds.com./species/grey-headed-kite-leptodon-cayanensis
3. The IUCN Red List (2010.1) http://www.iucnredlist.org/apps/redlist/details/144307/0
4. 灰头美洲鸢(概述图—图3) http://www.oiseaux.net/birds/photos/grey-headed.kite.html
5. 灰头美洲鸢(分布图) http://www.oiseaux.net/distribution/img2/milan.de.cayenne.png
红鸢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红鸢(学名:Milvus milvus)为鹰科齿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猛禽,也是比较典型的鸢,身长60-66 cm,虹膜琥珀色;视力是人类的近8倍。活动于开放的森林,林地,草地,农田,湿地,连绵的乡村和竹林。是杂食鸟类,捕捉老鼠,蜥蜴,青蛙,甲虫和蚯蚓。最喜欢的吃蝼蛄。其饮食的50%左右是无脊椎动物。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红鸢
红鸢
拉丁学名:Milvusmilvus
别称:赤鸢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亚科:齿鹰亚科
命名时间:Linnaeus,1758
红鸢
英文名称:RedKite
外形特征
红鸢是比较典型的鸢,身长60-66cm,翼展145-165cm,雌鸟体重950-1300g,雄鸟体重750-1050g,寿命26年。头部具有白色的纵条纹和红棕色的羽毛,有红色的喙,鱼鳞状的羽毛叠成漂亮的翅膀,常成群作低空飞行。寻找猎物时,局部弯曲翅膀,尾部像船舵般经常使身体保持倾斜。狭长的翅膀展开以后有一定的角度。尾巴分叉呈锯齿状。从下面看,红鸢的翅膀下有一个白色的“手”。胸部和腹部有红褐色斑块和黑色细条纹。嘴、眼睛周围和腿根部是黄色;虹膜琥珀色;视力是人类的近8倍。
红鸢红鸢卵
地理分布
红鸢红鸢(分布图)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栖息环境
红鸢喜欢开放的森林,林地,草地附近地区的小树林,农田,湿地,规模有限的森林边缘,连绵的乡村,竹林,尤其是山区,也出现于平原,只要这些林地里有大树可以支持筑巢。红鸢在欧洲看不到。红鸢的飞行方式是鸢类最普遍的方式,在低地的山坡上节奏缓慢,翅膀不知疲倦的在空中划出各种轨迹,长尾巴作为它的方向舵使飞行这得轻松容易。飞行是根据气候变化,选择在明朗的天空飞行,阴天和雨天在树上栖息。
红鸢
生活习性
红鸢在冬天,南部的红鸢飞往地中海北部,甚至迁移到非洲食物丰富地区。迁移的队伍和鸟群可高达100只以上。休息时通常单独或成对的栖息。红鸢最喜欢在开阔的水域上获渔,低空盘旋飞行。有时候在空中很平静,翅膀一动不动,看到下方的猎物如果是尸体,它会变成慢慢降落在附近。但是,如果看到活的猎物,会突然下潜,脚落地前用爪抓住猎物。经常在飞行中吞食猎物。红鸢是杂食鸟类,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以适应当地的条件。出于需要,它们会专注于捕捉地面的老鼠,蜥蜴,青蛙,甲虫和蚯蚓。最喜欢的菜肴是蝼蛄。其饮食的50%左右是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
交配期在3月底前或4月初,雌雄共同飞往巢区,通常选择和草原接壤的林地。有时两个伙伴抱住对方旋转,再打开翅膀追逐。夫妻共同搭建设一个杯形的新巢,有时也重新使用一些去年或乌鸦的旧巢。巢通常建在树上,离地面12-15米的高度。巢可能非常大,用短树枝干构筑,内部衬干燥的草和羽毛。平均每巢产4枚白色光泽的卵,上有红色或紫色斑点。孵化由雌鸟担纲,雄鸟偶尔更换很短的时间。孵化需31-32天,最多38天。红鸢(图6)雏鸟具奶油色的头,背部浅棕色,下体乳白色。28天后,羽毛长成。父母喂养45到46天时,小鸟开始起飞,48至50天离巢。
亚种分化
1、Milvusmilvusmilvus分布于瑞典东部,乌克兰,欧洲中南部,地中海盆地,威尔士,高加索和加那利群岛。
2、Milvusmilvusfasciicauda分布于佛得角群岛
保护现状
这个物种的分布主要局限于欧洲。而在东欧和东南亚,俄罗斯西部地区也有,但数量很少。该物种的主要威胁来自人类的迫害,狩猎,中毒和栖息地改造。较小程度的伤害是碰撞和电源线触电,杀虫剂污染所致的不孕症。
红鸢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食蚊鸟科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种类、保护现状、食蚊鸟科大全
食蚊鸟科(学名:Conopophagidae)是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的一属。
食蚊鸟科雀形目的一科。食蚊鸟与蚁鸟比较相似,但几乎没有尾羽,喜食蚊,蚋等昆虫。食蚊鸟分布限于美洲热带地区,仅有2属8种。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食蚊鸟科(Conopophagidae)
鸟种简介
食蚊鸟科栗带食蚊鸟
食蚊鸟科(Conopophagidae)
雀形目的一科。食蚊鸟与蚁鸟比较相似,但几乎没有尾羽,喜食蚊,蚋等昆虫。食蚊鸟分布限于美洲热带地区,仅有2属8种。
体长约12-19厘米,外形略似八色鸫。腿长;趾强健;尾极退化。体色以棕褐为主。雌雄异色。喜食蚊,蚋等昆虫。在地面筑碗状巢,产卵2枚。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外形特征
食蚊鸟一些体形丰满,短尾和长脚的南美洲的森林草丛鸟。该科只有8种,小巧可爱,喜欢直立。体长在约12-19厘米之间,两性异形。虽然大多数物种之间差别很大,但雄性却有一点非常惊人的一致,除了冠食蚊鸟,其他种类的食蚊鸟在眼睛背后的位置都有一簇白色羽毛。食蚊鸟身体羽毛的颜色尤如整齐的板块,基本是由板栗色、棕色,黑色和灰色组成。
地理分布
食蚊鸟科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栖息环境
食蚊鸟大多数栖息于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盆地,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中部,沿大西洋的森林及邻近地区,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有些生活在巴西东部干旱地区和东南部的亚热带地区、灌木丛或更加开放的森林区。栖息在潮湿森林的林下,并在地面觅食,是生活在森林和竹林的林下鸟。有时在林下聚群,胆怯、安静。只有约清晨或黄昏时活跃,是最突出的黄昏鸟类之一,通常在白天不易发现其踪影。
生活习性
食蚊鸟科
该科种类是树栖性食虫鸟类。始终出现在森林附近的地面上,通常在草地、树木、树干上的树枝和地面活动。很少上升到超过地面1.5米以上的高度,也很少旅行,绝大多时间在地面上跳跃觅食。“食蚊鸟”顾名思义是食虫的。该科成员大多采用两种方法觅食:一是在栖息地的森林树木上静候,直到发现猎物,然后冲到地上捕食,这种猎食方法速度很快,停留在树上和扑到地面的时间不会超过几秒钟。第二个方法是在树皮的裂隙、苔藓、地衣和附生植物中觅食,主要食昆虫、蜘蛛,毛毛虫,昆虫的幼虫,蚱蜢和甲虫。有时也吃植物的果实、种子,甚至和蚁鸟一样追随移动的蚂蚁大军,以捕捉这些蚂蚁为食。
生长繁殖
食蚊鸟在地面营巢,鸟巢是由细根、树皮,地衣和植物纤维丝铺就。每巢产2至3枚卵。雌雄亲鸟双方共同承担建巢,孵卵和饲养雏鸟的工作。孵化期为15-21天,哺育期19-23天。
种类
食蚊鸟科
1.蓝灰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ardesiaca)
2.栗带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aurita)
3.栗顶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castaneiceps)
4.棕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lineata)
5.黑腹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melanogaster)
6.黑颊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melanops)
7.灰喉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peruviana)
8.冠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roberti)
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食蚊鸟科鸟类大全
食蚊鸟科:食蚊鸟属
学名:Conopophaga
食蚊鸟科:鸫食蚊鸟属
学名:Pittasoma
本文Hash:b3378b35e9653dc34acf1ab2c2a6d94bf9149baf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