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中杜鹃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北方中杜鹃的图片

北方中杜鹃(学名:Cuculus optatus,英文名:Oriental Cuckoo)是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

中杜鹃(学名:Cuculus optatus,英文名:Oriental Cuckoo)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又叫霍氏中杜鹃(Horsfield’s Cuckoo),俗名筒鸟、中喀咕、蓬蓬鸟、山郭公。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原作为中杜鹃(学名:Cuculus saturatus)的亚种。叫声为四声而无调,似戴胜叫声但常有带喉音过门的kkukh,有时后面还接着一连串平静的bu bu声。分布于北从西伯利亚至日本、南从亚洲经巴基斯坦至喜马拉雅山脉、印度、缅甸,南至澳大利亚,包括中国大陆东部、南部等地,主要生活于较茂密的山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北方中杜鹃

拉丁学名:Cuculus optatus

英文俗名:Oriental Cuckoo

命名作者:Gould, 1845

中文目名:鹃形目(Cuculiformes)

中文科名:杜鹃科(Cuculidae)

中文属名:杜鹃属(Cuculus)

繁殖区:古北界 : ne Asia

非繁殖区:Indonesia to 澳洲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9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中杜鹃:形态特征图
中杜鹃: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小(26厘米)的灰色杜鹃。腹部及两肋多具宽的横斑。

雄鸟及灰色雌鸟:胸及上体灰色,尾纯黑灰色而无斑,下体皮黄色具黑色横斑。

亚成鸟及”hepatic”雌鸟:上体棕褐色且密布黑色横斑,近白的下体具黑色横斑直至颏部。

虹膜-红褐色;眼圈-黄色;嘴-角质色;脚-橘黄色。

叫声:音为四声而无调。似戴胜叫声但常有带喉音过门的kkukh,有时后面还接着一连串平静的bu bu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与大杜鹃及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胸部横斑较粗较宽,鸣声也有异。棕红色型雌鸟与大杜鹃雌鸟区别在腰部具横斑。

地理分布

北方中杜鹃
北方中杜鹃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至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另有数亚种作为留鸟见于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相当常见。夏季繁殖于海拔 1300~2700米的丘陵山地。亚种horsfieldi繁殖于中国西北及东北,南至北纬32°;亚种saturatus繁殖在北纬32°以南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

生活习性

中杜鹃
中杜鹃

习性:隐于林冠的鸟种。除春季繁殖期叫声非常频繁外很难见到。

亚种分化

中杜鹃
中杜鹃

中杜鹃华北亚种(学名:Cuculus saturatus horsfieldi)。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印度以至菲律宾以南岛屿、抵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长江下游至福建、广西、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中杜鹃指名亚种(学名:Cuculus saturatus saturatus)。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缅甸、印度以至菲律宾以南岛屿、抵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东至长江口范围以南各地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极北柳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极北柳莺的图片

极北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borealis,英文名:Arctic Warbler)为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俗名:柳串儿、北寒带柳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极北柳莺,体长约12厘米,体小偏灰橄榄色,具明显的黄白色长眉纹,具甚浅的白色翼斑,中覆羽羽尖成第二道模糊的翼斑;下体略白,两胁褐橄榄色;眼先及过眼纹近黑。繁殖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及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喜开阔有林地区、红树林、次生林及林缘地带。加入混合鸟群,在树叶间寻食。

中文学名:极北柳莺

拉丁学名:Phylloscopus borealis

英文俗名:Arctic Warbler

命名作者:Blasius, JH, 18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柳莺科(Phylloscopidae)

中文属名:柳莺属(Phylloscopus)

繁殖区:古北界 : n, also w Alaska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Philippine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9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极北柳莺
极北柳莺

体小(12厘米)的偏灰橄榄色柳莺。具明显的黄白色长眉纹;上体深橄榄色,具甚浅的白色翼斑,中覆羽羽尖成第二道模糊的翼斑;下体略白,两胁褐橄榄色;眼先及过眼纹近黑。

虹膜-深褐;嘴-上嘴深褐,下嘴黄色;脚-褐色。

叫声:一连串的chweet嘟声,最后的音节调高,越冬鸟偶尔发出具特色的低哑dzit声。鸣声为多至15个音节的颤音,初始时甚慢,越来越快且越响亮。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极北柳莺
极北柳莺

极北柳莺与黄眉柳莺的区别:极北柳莺的嘴较粗大且上弯,尾看似短,头上图纹较醒目。

极北柳莺与淡脚柳莺的区别:极北柳莺的色彩较鲜亮且绿色较重,顶冠色较淡。

极北柳莺与乌嘴柳莺的区别:极北柳莺下嘴基部色浅。

地理分布

极北柳莺
极北柳莺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及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亚种hylebata繁殖于黑龙江北部及东部,南下至东部沿海,部分鸟在东南部越冬。指名亚种及xanthodryas繁殖于中国北方,迁徙经中国东半部及台湾。甚常见于原始林及次生林,高可至海拔2500米。

亚种分化

极北柳莺
极北柳莺

极北柳莺指名亚种(学名:Phylloscopus borealis boreal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极北柳莺北方亚种(学名:Phylloscopus borealis hylebat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

极北柳莺堪察加亚种(学名:Phylloscopus borealis xanthodrya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山东、江西、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

生活习性

极北柳莺
极北柳莺

喜开阔有林地区、红树林、次生林及林缘地带。加入混合鸟群,在树叶间寻食。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噪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噪鹃的图片

噪鹃(学名:Eudynamys scolopaceus,英文名:Asian Koel)是鹃形目杜鹃科噪鹃属的鸟类,俗名嫂鸟、鬼郭公、哥好雀、婆好。和其他杜鹃科的鸟类一样,营巢寄生,借乌鸦、卷尾及黄鹂的巢产卵。活动于居民点附近树木茂盛的地方、从山地的大森林至丘陵以及村边的疏林都有踪迹,但习性隐蔽,难得一见。叫声独特。

中文学名:噪鹃

拉丁学名:Eudynamys scolopaceus

英文俗名:Asian Koe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鹃形目(Cuculiformes)

中文科名:杜鹃科(Cuculidae)

中文属名:噪鹃属(Eudynamys)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also Lesser Sund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0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噪鹃:形态特征图
噪鹃:形态特征图

体大(42厘米)的杜鹃。全身黑色(雄鸟)或白色杂灰褐色(雌鸟),嘴绿色。

雄鸟:全身纯色(蓝黑色),但幼鸟也具斑点。

雌鸟:全身布满白色斑点且尾羽具有规则显著的白色横纹。

虹膜-红色;嘴-浅绿;脚-蓝灰。

叫声:日夜发出嘹亮kow?wow声,重音在第二音节,重复多达12次,音速音高渐增。也有更尖声刺耳、速度更快的kuil, kuil, kuil, kuil声。

噪鹃雄鸟
噪鹃雄鸟
噪鹃雌鸟
噪鹃雌鸟
噪鹃:雄鸟亚成
噪鹃:雄鸟亚成
噪鹃:雌鸟亚成
噪鹃:雌鸟亚成

生活习性

昼夜不停的响亮叫声吸引着观鸟者,但几乎无人见过此鸟,因其极隐蔽,常躲在稠密的红树林、次生林、森林、园林及人工林中。

噪鹃
噪鹃
噪鹃雌鸟
噪鹃雌鸟

生长繁殖

噪鹃雌鸟,作者鸟之缘,拍摄日期 : 2010:06:02
噪鹃雌鸟,作者鸟之缘,拍摄日期 : 2010:06:02

和其他杜鹃一样,具有巢寄生的特性,借乌鸦、卷尾及黄鹂的巢产卵。繁殖期3~8月,自己不营巢和孵卵,通常将卵产在黑领椋鸟、喜鹊和红嘴蓝鹊等鸟巢中,由别的鸟代孵代育。

地理分布

噪鹃:地理分布图
噪鹃:地理分布图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南太平洋诸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自四川东向秦岭至淮河、长江口及这范围以南大陆、海南等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亚种chinensis为中国北纬35°以南大多数地区夏季繁殖鸟;Harterti为海南岛的留鸟。

亚种分化

噪鹃
噪鹃

噪鹃华南亚种(学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分布于中南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自四川东向秦岭至淮河、长江口及这范围以南大陆、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州。

噪鹃海南亚种(学名:Eudynamys scolopacea hartert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海口。

保护现状

噪鹃雄鸟,作者鸟之缘,拍摄日期 : 2010:06:02
噪鹃雄鸟,作者鸟之缘,拍摄日期 : 2010:06:02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鸟类)。

本文Hash:9f713ee403d743a22405cebdc5cde1c1a2d87e4f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