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田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斑胸田鸡的图片

斑胸田鸡(学名:Porzana porzana,英文名:Spotted Crake)是秧鸡科田鸡属的鸟类。

斑胸田鸡(学名:Porzana porzana),属鹤形目秧鸡科田鸡属。在中国仅出现于新疆。

中文学名:斑胸田鸡

拉丁学名:Porzana porzana

英文俗名:Spotted Crak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秧鸡科(Rallidae)

中文属名:田鸡属(Porzana)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非洲, w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1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斑胸田鸡
斑胸田鸡

中等体型(23厘米),色深,嘴短,多具白色点斑。上体基调为褐色,具灰、黑及白色纵纹;下体灰而具白点,两胁具黑白色横斑;尾下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嘴基红色,幼鸟灰色;脚-偏绿。

叫声:黄昏及入夜后发出持久而重复有律的鞭响型哨音hwitt。分布于新疆西部(繁殖鸟、旅鸟)。

地理分布

斑胸田鸡
斑胸田鸡

分布范围:繁殖在古北界西部至贝加尔湖东部,迁徙至非洲、印度及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在阿尔泰山可能有其繁殖;有记录迁徙时见于新疆西部。

生活习性

斑胸田鸡
斑胸田鸡

栖于湿润草地及稻田。

黄胸田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黄胸田鸡的图片

黄胸田鸡(学名:Porzana flaviventer,英文名:Yellow-breasted Crake)是秧鸡科田鸡属的鸟类。

黄胸田鸡是秧鸡科田鸡属的一种禽类,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等地。

中文学名:黄胸田鸡

拉丁学名:Porzana flaviventer

英文俗名:Yellow-breasted Crake

命名作者:Boddaert, 1783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秧鸡科(Rallidae)

中文属名:田鸡属(Porzana)

繁殖区:北美洲, 拉丁美洲 : Caribbean and s Mexico to se 南美洲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黄胸田鸡
黄胸田鸡这种小涉禽黄胸田鸡背羽和翅膀棕色,上面有黑色斑条纹,与其他同属田鸡的区别是腹部黄色,下半部有黑色横纹。黑顶,有白眉。鸟喙粗短,跗蹠较中趾连爪长度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并与第3枚初级飞羽几等长。第1枚初级飞羽约与第6枚或第7枚等长。

地理分布

黄胸田鸡
黄胸田鸡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黄胸田鸡
黄胸田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和林缘地带的水稻田、溪流、沼泽、草地、苇塘及其附近草丛与灌丛中,有时也出现在林中草地和河流 两岸的沼泽及草地上。常在早晨和傍晚出来到开阔的草地上活动,遇到危险时则急速往草丛或水边奔跑,到水边后或是进入水中游泳,或是飞到水域的对岸,有时在受到威胁时常常压低头部和尾部在地面上奔跑,或躲藏于草丛或灌丛中。主要以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推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黄胸田鸡
黄胸田鸡繁殖期为5~8月。营巢于稻田地和附近水域岸边草丛与灌木丛中小田鸡的地面上,也在离水域不远的森林中的小灌木树上营巢。每窝产卵5~8枚。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

茶胸斑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茶胸斑啄木鸟的图片

茶胸斑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macei,英文名:Fulvous-breasted Woodpecker)是鴷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别名纹腹啄木鸟。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常见留鸟,体型甚小(18厘米)的黑白斑啄木鸟。雄鸟头顶红色,雌鸟黑色;脸侧白,具黑色下颊纹及领环;上体多黑白色斑纹;下体皮黄色带黑色纵纹,尾下覆羽红色。 可至海拔2000米。喜开阔林地及次生林、农庄、院落。在中国见于云南和西藏。

中文学名:茶胸斑啄木鸟

拉丁学名:Dendrocopos macei

英文俗名:Fulvous-breasted Woodpecker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啄木鸟属(Dendrocopos)

繁殖区:东洋界 : n Pakistan to n Burm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茶胸斑啄木鸟:形态特征图
茶胸斑啄木鸟:形态特征图

体型甚小(18厘米)的黑白斑啄木鸟。雄鸟头顶红色,雌鸟黑色;脸侧白,具黑色下颊纹及领环;上体多黑白色斑纹;下体皮黄色带黑色纵纹,尾下覆羽红色。

虹膜-褐色;嘴-上蓝黑而下蓝灰;脚-橄榄色。

叫声:响铃般的tuk?tuk叫声及tirri?tierrier?tierrierie的颤声。

茶胸斑啄木鸟:雌鸟(摄于印度)
茶胸斑啄木鸟:雌鸟(摄于印度)
茶胸斑啄木鸟:雄鸟幼鸟(摄于印度)
茶胸斑啄木鸟:雄鸟幼鸟(摄于印度)

地理分布

茶胸斑啄木鸟:地理分布图
茶胸斑啄木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常见留鸟,可至海拔2000米。在西藏和云南有观鸟记录。

生活习性

喜开阔林地及次生林、农庄、院落。

茶胸斑啄木鸟:雄鸟(摄于印度)
茶胸斑啄木鸟:雄鸟(摄于印度)
茶胸斑啄木鸟:雌鸟(摄于印度)
茶胸斑啄木鸟:雌鸟(摄于印度)

本文Hash:2cb1d68e07044a39af8a82bec30f1df3b4770d5d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