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黄垂麦鸡(学名:Vanellus malabaricus,英文名:Yellow-wattled Lapwing)是鸻科麦鸡属的鸟类。
黄垂麦鸡,属鸻科(Charadriidae)是鸻形目的一科.
中文学名:黄垂麦鸡
拉丁学名:Vanellus malabaricus
英文俗名:Yellow-wattled Lapwing
命名作者:Boddaert, 1783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麦鸡属(Vanellus)
繁殖区:东洋界 : India
外形特征
小、中型涉禽,体长约240毫米;嘴形细狭,尖端具隆起;鼻孔直裂,有鼻沟;跗骨后侧具网状鳞,前 缘亦常具网状鳞;趾不具瓣蹼;中爪不具栉缘。共有32属63种,分布遍于全世界。在高纬度繁殖的种为候鸟,其 中有些种能迁徙到很远的地方。除繁殖季节,鸻类高度结群。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部分取食植物。日夜活 动。在沼泽附近杂草丛生的地面凹陷处营巢。每窝产卵4~5枚。卵皮黄色或灰色,有黑斑点。雏鸟为早成 性。雌雄皆孵卵和照料幼鸟。
在地面行走迅速而敏捷,常10~20只结群活动。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蠕虫、蜗牛、海产软体动物和 甲壳动物。栖息于河川、稻田、草原和山地,平时大群活动,只在繁殖季节成对。飞行迅速,两翅拍击很快 。繁殖时期常上下飞翔,鸣声嘹亮,十分悦耳。以蠕虫和昆虫为食,也吃禾本科、莎草科 、蓼科等植物的种子和嫩芽。中国只有1个亚种,在北方繁殖。迁徙几乎遍布全国。金眶鸻,栖息于沿海、 小河的砂砾岸边或河中的沙滩。单独或三五成群在沙滩上行走,边走边叫,取食甲虫、蜗牛等。中国有3 个亚种,繁殖在东北、河北、山东,直至甘肃、四川、云南。在长江以南地区越冬。蒙古沙鸻 ,生活在海边沙滩上,有时也到湖畔或江岸。是中国常见的旅鸟。不结大群。两翅强,飞行迅速,击动较 快,下降接近地面十分敏捷。
黄颊麦鸡的外形特征、保护现状
黄颊麦鸡(学名:Vanellus gregarius,英文名:Sociable Lapwing),是鸻科麦鸡属的鸟类。由于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和分布区缩小,黄颊麦鸡近期被 IUCN 提升为极危物种。该物种至今在中国唯一一个发表的记录是1998年见到的迷鸟。
中文学名:黄颊麦鸡
拉丁学名:Vanellus gregarius
英文俗名:Sociable Lapwing
命名作者:Pallas, 1771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麦鸡属(Vanellus)
繁殖区:古北界 : c
非繁殖区:n India, ne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尚未收录,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极危物种
Critically Endangered(CR)
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
外形特征
黄颊麦鸡:形态特征图(张瑜绘)
黄颊麦鸡体型中等。具黑色过眼线,额和眉纹白色,头顶黑色。繁殖期面颊土黄色。颈、胸、背、腰橄榄灰褐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尾羽基部有宽大的白班和黑色次端斑。腹部有宽的黑色和暗栗色横带。尾下白色。
保护现状
黄颊麦鸡
黄颊麦鸡的种群数量从1960年至1987年间有了急速的下降。而近年间,这一下降趋势有增无减。因此,该鸟种被列为国际极危物种。该鸟种在北戴河曾有过1个记录,被认为是迷鸟。
来自国际鸟盟的消息,3月2日,一支研究小队宣布,他们在叙利亚发现了黄颊麦鸡的最大越冬种群。此前的估计认为这一极危物种的全球种群数量只有400至1500只。但这次,该小组在叙利亚北部的一些草地生境中,一天内就发现了1200多只,整个调查形成期间共记录到1500只。这一发现对于中亚(该鸟繁殖地)到中东(该鸟越冬地)地区该鸟的保护工作将是将极大的鼓舞。
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对于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叙利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主要是因为非法捕猎和栖地丧失,而这二者都将给黄颊麦鸡带来极大威胁。中东地区的保育研究人员们已经开始紧急行动,以确保这一越冬种群将会立即得到应有的保护。
冕麦鸡的外形特征
冕麦鸡(学名:Vanellus coronatus,英文名:Crowned Lapwing)是鸻科麦鸡属的鸟类。
冕麦鸡(学名:Vanellus coronatus)属于中型涉禽,与鸻类相比,体型较大,很容易识别,顶冠棕色,下面是黑色和白色相交组合的环。腿较长。鼻孔线形,位于鼻沟里;鼻沟的长度超过嘴长的一半;翅形圆;有后趾,很小或者萎缩。栖息地一般接近各种水域,如沼泽、湖畔,也出现在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中文学名:冕麦鸡
拉丁学名:Vanellus coronatus
英文俗名:Crowned Lapwing
命名作者:Boddaert, 1783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麦鸡属(Vanellus)
繁殖区:非洲 : e, 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小、中型涉禽,体长约240毫米;嘴形细狭,尖端具隆起;鼻孔直裂,有鼻沟;跗骨后侧具网状鳞,前 缘亦常具网状鳞;趾不具瓣蹼;中爪不具栉缘。共有32属63种,分布遍于全世界。在高纬度繁殖的种为候鸟,其 中有些种能迁徙到很远的地方。除繁殖季节,鸻类高度结群。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部分取食植物。日夜活 动。在沼泽附近杂草丛生的地面凹陷处营巢。每窝产卵4~5枚。卵皮黄色或灰色,有黑斑点。雏鸟为早成 性。雌雄皆孵卵和照料幼鸟。
在地面行走迅速而敏捷,常10~20只结群活动。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蠕虫、蜗牛、海产软体动物和 甲壳动物。栖息于河川、稻田、草原和山地,平时大群活动,只在繁殖季节成对。飞行迅速,两翅拍击很快 。繁殖时期常上下飞翔,鸣声嘹亮,十分悦耳。以蠕虫和昆虫为食,也吃禾本科、莎草科 、蓼科等植物的种子和嫩芽。中国只有1个亚种,在北方繁殖。迁徙几乎遍布全国。金眶鸻,栖息于沿海、 小河的砂砾岸边或河中的沙滩。单独或三五成群在沙滩上行走,边走边叫,取食甲虫、蜗牛等。中国有3 个亚种,繁殖在东北、河北、山东,直至甘肃、四川、云南。在长江以南地区越冬。蒙古沙鸻 ,生活在海边沙滩上,有时也到湖畔或江岸。是中国常见的旅鸟。不结大群。两翅强,飞行迅速,击动较 快,下降接近地面十分敏捷。
本文Hash:ab04a8d50f0da16fa65ff7b6afe68e6bdd7aa9af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