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顶河乌的简介、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导读: 鸟种简介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白顶河乌的图片

白顶河乌(学名:Cinclus leucocephalus,英文名:White-capped Dipper)是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

白顶河乌(学名:Cinclus leucocephalus)是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头顶灰白色,体羽黑褐色,较短而稠密。嘴较窄而直,嘴长与头几等长;上嘴端部微下曲或具缺刻;无嘴须,但口角处有短的绒绢状羽。鼻孔被膜遮盖。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较短,尾羽12枚。跗蹠长而强,前缘具靴状鳞;趾、爪均较强。栖息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主要在水中取食,以水生昆虫及其他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

中文学名:白顶河乌

拉丁学名:Cinclus leucocephalus

英文俗名:White-capped Dipper

命名作者:Tschudi, 1844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河乌科(Cinclidae)

中文属名:河乌属(Cinclus)

繁殖区:南美洲 : Colombia to Boliv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拉丁学名: Cinclus leucocephal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河乌科

属: 河乌属

命名时间: Tschudi, 1844

英文名称: White-capped Dipper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拉丁学名】Cinclus leucocephalus

【命名时间】Tschudi, 1844

【英文名称】White-capped Dipper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河乌科、河乌属

外形特征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身长15 cm。成鸟的头顶灰白色,鸟体的背,肩,臀,飞行羽毛和尾巴是一致的深黑褐色。下巴,喉咙和前胸部形成一片白色,与腹部和两侧形成对比。背部和翅膀显示相同的深黑褐色。眼先,脸颊和背后的眼部周围形成一个暗棕黑色面具。黑色翅膀的底面内侧完全是灰色,在飞行中的可见线纹白斑。虹膜棕色,鸟喙黑色,腿和脚均是灰色。幼鸟的背部、臀部和腹部的羽毛有明确的分界限。胸部的羽毛具条纹。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和西部,包括安第斯山脉,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中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白顶河乌分布图

生活习性

栖息于森林及开阔区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间溪流。栖息地位于海拔从1000-3900米不等,在部分地区有季节性垂直迁移。身体常上下点动,作振翅炫耀。善游泳及潜水,头从水中冒起如瓶

白顶河乌
白顶河乌

塞。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从不远离河流而飞往他处,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动,遇惊及受到干扰时,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飞翔较迅速,飞行路线呈直线状。白顶河乌(图4)在距水面较近处活动,飞行距离常很短,往往由一块岩石飞到另一块岩石上。如中途遇见人,能很快地转向相反的方向,顺河川飞走。能突然潜入水中,在急流中行走,或作短距离的浮游。河乌通常成对活动,贴水面飞行,冬季聚成小群常以2—7只在河道的冰洞及不冻水域活动、觅食。在水底砾石间或水面上及河滩的砾石中找寻食物,主食水生昆虫及其他幼虫,蚯蚓,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此外也吃野生植物的种子、树叶,小鱼、甲壳类、蜘蛛、蜗牛等。

生长繁殖

产卵时间因纬度不同有很大差别。在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是11月到3月;在哥伦比亚看到雏鸟是10月,而在秘鲁是5月至7月。巢筑在水边岩石下或树根下,呈圆屋顶状。为台藓、细枝等构成。每窝产2枚卵,孵化期为16—18天,雏鸟需要25—28天育成。

亚种分化

1.Cinclus leucocephalus rivularis 分布于哥伦比亚山脉北部的圣玛尔塔。

2.Cinclus leucocephalus leuconotus 分布于塞拉利,昂德佩里哈和厄瓜多尔,安第斯山脉。

3.Cinclus leucocephalus leucocephalus 分布于安第斯山脉,玻利维亚,秘鲁和第圣克鲁斯。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白脸针尾鸭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白脸针尾鸭的图片

白脸针尾鸭(学名:Anas bahamensis,英文名:White-cheeked Pintail)是鸭科鸭属的鸟类。

白脸针尾鸭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鸭属,栖息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善于潜水,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

中文学名:白脸针尾鸭

拉丁学名:Anas bahamensis

英文俗名:White-cheeked Pintai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鸭属(Anas)

繁殖区:南美洲 : also Caribbea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白脸针尾鸭

白脸针尾鸭
白脸针尾鸭

【拉丁学名】Anas bahamensis

【命名时间】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White-cheeked Pintail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鸭属

外形特征

白脸针尾鸭具有深褐色头帽和后颈,白色脸颊和喉咙,铁灰色鸟喙,在嘴角的黑色的喙基两侧有明亮的红色三角形斑。双翅羽毛大多黑色,有褐色边缘。体羽褐灰色,上面布满深褐色斑点。尾羽白色,尖而翘。雌鸟羽毛的颜色灰暗,对比不明显。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栖息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善于潜水,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戏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通过戏水有利于羽毛的清洁卫生和生长发育。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每年4~7月,营巢于湖边、河岸草丛中或有稀疏植物覆盖的低地上。每窝产卵6~11枚。孵化期为 21~23天。

亚种分化

1.Anas bahamensis bahamensis 分布于西印度群岛,南美至巴西北部。

2.Anas bahamensis rubrirostris 分布于玻利维亚东部、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

3.Anas bahamensis galapagensis 分布于加拉帕戈斯群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河乌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河乌的图片

河乌(学名:Cinclus cinclus,英文名:White-throated Dipper)是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又叫普通河乌、小水老鸹、欧洲河乌,英文直译为白喉河乌。体型略小(20厘米)的深褐色河乌,有两种色型——白色型和褐色型,白色型特征为颏及喉至上胸具白色的大斑块。下背及腰偏灰。褐色型的白色喉胸块可能呈烟褐色,偶具浅色纵纹。亚种leucogaster腹部白色。幼鸟灰色较重,下体较白。善游泳和潜水。河乌是挪威国鸟。

中文学名:河乌

拉丁学名:Cinclus cinclus

英文俗名:White-throated Dipp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河乌科(Cinclidae)

中文属名:河乌属(Cinclu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also nw Afric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8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河乌:形态特征图
河乌:形态特征图
河乌:幼鸟
河乌:幼鸟

河乌身长17 – 20 cm,翼展25 – 30 cm,体重55 – 75 g,寿命8年。体丰满,嘴细长而尖,翼和尾均短,嘴和腿似鸫,羽毛不透水。鼻孔上有一可活动的盖,眼有第三层眼睑,这些都适应于半水栖生活。

雄鸟白色型:额、头顶、后颈、上背暗棕褐色,具苍白色端缘;下背至尾上覆羽石板灰色,具隐现的暗色斑纹。翅褐色,羽衣外翈具石板灰色羽缘。尾羽褐灰色。眼圈灰白色;眼先、耳羽棕褐色。颏、喉、胸白色;腹、胁浓棕褐沾黑褐色;尾下覆羽灰褐色;腋羽、翅下覆羽褐色,羽端灰色。

雄鸟褐色型:上体似白色型,但额至后颈色较浅淡。颏、喉、胸暗棕褐色;腹、胁、尾下覆羽暗褐色,后者沾灰、羽缘色淡。

雌鸟:与雄鸟形态相似。

幼鸟白色型:额至尾上覆羽暗石板灰色,羽缘黑褐,形成鳞状斑纹。翅羽黑褐,具灰色外缘及灰白色端缘。颏至胸污白色,具褐色细点斑,胸部较著;腹、胁灰褐,腹中央污白沾土棕色。

幼鸟褐色型:上体羽色与白色型成鸟相似。下体颏、喉、胸棕褐色,具灰白端缘;下体余部暗棕褐色。

虹膜-红褐;嘴-近黑;脚-褐色。

叫声:尖厉刺耳的鸣声。飞行时发出粗哑的zrets叫声。

地理分布

河乌:地理分布图
河乌: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古北界、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部及缅甸东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海拔2400~4250米的适宜生境。亚种leucogaster于阿尔泰山、天山、喀什及新疆西部的西昆仑山,于中国极东北部也可能出现;cashmeriensis于喜马拉雅山脉及西藏南部至云南西北部;rzewalskii见于青藏高原东部至甘肃及四川北部的急流地带。

生活习性

河乌
河乌
河乌
河乌

栖息于森林及开阔区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间溪流。在部分地区有季节性垂直迁移。身体常上下点动,作振翅炫耀。善游泳及潜水,头从水中冒起如瓶塞。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从不远离河流而飞往他处,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动,遇惊及受到干扰时,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飞翔较迅速,飞行路线呈直线状。在距水面较近处活动,飞行距离常很短,往往由一块岩石飞到另一块岩石上。如中途遇见人,能很快地转向相反的方向,顺河川飞走。能突然潜入水中,在急流中行走,或作短距离的浮游。

河乌通常成对活动,贴水面飞行,冬季聚成小群常以2—7只在河道的冰洞及不冻水域活动、觅食。在水底砾石间或水面上及河滩的砾石中找寻食物,主食水生昆虫及其他幼虫,也以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此外也吃野生植物如蓼科、禾本科等的种子、树叶,小鱼、甲壳类、蜘蛛、蜗牛等。

亚种分化

河乌还是褐河乌?
河乌还是褐河乌?

1.Cincluscinclushibernicus分布于苏格兰,内蒙古,赫布里底群岛和爱尔兰。

2.Cincluscinclusgularis分布于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

3.Cincluscincluscinclus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东部,俄罗斯,法国西南,伊比利亚半岛西北,科西嘉岛和撒丁岛。

4.Cincluscinclusaquaticus分布于欧洲的中部和南部,包括比利时,法国,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西西里岛和希腊。

5.Cincluscinclusuralensis分布于乌拉尔山脉俄罗斯段。

6.CincluscinclusminorTristram分布于非洲西北部。

7.Cincluscincluscaucasicus分布于土耳其,高加索,伊拉克和伊朗。

8.Cincluscincluspersicus分布于伊朗西南部的扎格罗斯山脉

9.Cincluscinclusrufiventris分布于黎巴嫩和叙利亚西部。

10.Cincluscinclusleucogaster分布于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北,中国西北(天山,昆仑山)和蒙古。

11.Cincluscincluscashmeriensis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山的西部及中部,巴基斯坦E,锡金。

12.Cincluscinclusprzewalskii分布于不丹和中国的四川、甘肃到西藏东南。

生长繁殖

河乌
河乌
河乌的巢
河乌的巢

巢筑在水边岩石下或树根下,呈圆屋顶状。为台藓、细枝等构成。3月左右开始婚配,夏、秋两季一般可以繁殖1—2次。每窝产4—5枚卵,孵化期为16—18天,雏鸟需要25—28天育成。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e3ee52df7e215bcead9d213ffdf503ccdf5d5b7b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