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扩展阅读
汉波德企鹅(学名:Spheniscus humboldti),又名洪氏环企鹅、洪堡企鹅,汉波德企鹅的名字来自于第一个介绍此物种给西方学界的德国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汉波德企鹅是中型的企鹅,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在秘鲁和智利沿岸繁殖。保护现状为易危,主要由于过度捕渔导致族群数量下降。
外形特征
洪堡企鹅汉波德企鹅 成鸟65-70厘米高,鳍状肢长约17厘米,体重约4公斤。寿命20年。
头部呈黑色,有一条白色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下颌基部有一个肉粉红色条纹延伸至眼睛;背部、尾巴、脚和蹼均为黑色;有的背部带有白色斑点。有一道宽带环绕胸前如围着一条黑色的“围巾”。
前肢为鳍脚,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宽而短,羽片狭窄而密集,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内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跗间具蹼。上嘴的角质部由3个角质片组成。舌表面布满钉状乳头,适于取食甲壳类、乌贼和鱼类等。
叫声喧闹似驴叫,易被误认为是斑嘴环企鹅。
生活习性
洪堡企鹅洪氏环企鹅生性
与世界上大多数企鹅相比,汉波德企鹅更喜欢生活在较温暖的地区,为了适应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羽毛变得特别短小。游泳时速可达到60公里。在晚上,它们会连续不断地呼叫,叫声喧闹似驴。是群居性的鸟类,非常羞怯,休息时会把头藏在鳍脚下面。
洪氏环企鹅在一天之内会脱落身体上所有的羽毛,除了头部的羽毛。这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生长出新羽毛,为此汉波德企鹅每年在褪毛期会有大概3个星期的时间远离其他的企鹅同伴,自己躲避起来直至新羽毛长出来。
食性
在寒冷但鱼类丰富的秘鲁寒流中取食鯷和沙丁鱼,偶尔捕食生活在浅摊的鱼类和乌贼,会成群潜入水中,将鱼驱赶在一起捕食。企鹅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主要是南极磷虾。
繁殖
繁殖地位于南美洲西岸秘鲁和智利的岛屿上,其范围限制在洪堡寒流(Humboldt Cold)流经的沿岸,繁殖成功与否与鱼的季节性供应关系密切。生殖季节可持续一年,在坑、缝隙和沙坑中筑巢,每年3月和10月产卵两次,每次产2至3枚卵,卵一般长7.5厘米,重达132克,相当于普通鸡蛋(50克左右)的3倍。
“一夫一妻”制,夫妻轮流孵卵。60天后小企鹅破壳而出。
地理分布
洪堡企鹅汉波德企鹅 分布图
分布在智利、秘鲁一带的南美洲西海岸,繁殖地大部分分布在洪堡沿岸的小岛上。
汉波德企鹅是唯一曾在北半球发现的企鹅(北半球没有企鹅自然分布);2002年夏天,阿拉斯加渔民在阿拉斯加沿海捕获一只汉波德企鹅,距离其原栖地至少有11000公里远。由于阿拉斯加当地并没有任何动物园饲养汉波德企鹅,生物学家认为该企鹅可能原来是智利或秘鲁渔民的宠物,在该渔船在阿拉斯加捕鱼时逃逸。
保护现状
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国际贸易保护公约(CITES)附录一物种。
扩展阅读
洪堡企鹅企鹅一直被视为南极的象征,其实只有帝企鹅及阿德利企鹅完全生活在南极。现存的企鹅约有20种,大部分生活在温带,环企鹅属的汉波德企鹅、麦哲伦企鹅与黑脚企鹅则分布亚热带、热带地区,加拉帕戈斯企鹅更是生活在赤道附近。
2012年11月,英国利物浦某商场为吸引顾客,请来5只小企鹅助阵,让它们在溜冰场上表演。动物保护团体认为,主办单位事先并未了解企鹅品种、栖息地与特性,将耐热怕冷的汉波德企鹅放在冰上表演,这不仅违反了企鹅的习性,还让企鹅受到了惊吓,此种行为非常不尊重动物。
山黄嘴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扩展阅读
山黄嘴翡翠(学名:Syma megarhyncha,英文名:Mountain Kingfisher)是翠鸟科黄嘴翡翠属的鸟类。
山黄嘴翡翠活动于雨林的边缘空地,森林,橡胶树林和红树林。
中文学名:山黄嘴翡翠
拉丁学名:Syma megarhyncha
英文俗名:Mountain Kingfisher
命名作者:Salvadori, 189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黄嘴翡翠属(Syma)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Guine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山黄嘴翡翠【中文名称】山黄嘴翡翠
【中文别名】大黄嘴翡翠
山黄嘴翡翠
【拉丁学名】Syma megarhyncha
【命名时间】Salvadori, 1896
【英文名称】Mountain Yellow-billed Kingfisher、Mountain Kingfisher、Greater Yellow-billed Kingfishe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黄嘴翡翠属
外形特征
山黄嘴翡翠山黄嘴翡翠与黄嘴翡翠很相似,体型大一些。雄性成鸟头部、脖子棕红色,眼先和眼睛都是黑色的。披风深蓝色,肩胛深绿色。下背部,前尾部蓝绿色。尾端蓝紫色。下颏和喉咙白色,胸前红色橙色。侧翼,腹,尾分和分翼是黄褐色和浅黄色或奶油色。尾巴底部黑色。嘴和上颌边缘鲜黄色。虹膜为深褐色,黄色的腿与深棕色的爪子。成年雌鸟不同于雄鸟,两侧,腹部和尾色彩略浅。幼鸟类似雌鸟,顶点羽毛是红色。黑色的眼睛周围空间较大,脸颊和胸部的羽毛暗点。嘴是灰黑色。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山黄嘴翡翠分布图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山黄嘴翡翠山黄嘴翡翠分布图
生活习性
山黄嘴翡翠山黄嘴翡翠活动于雨林的边缘空地,森林,橡胶树林和红树林。常见它们低空飞行,通常低于海拔500米高度以下,该物种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一些小岛上,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山黄嘴翡翠的繁殖季节通常11月和1月之间。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9厘米和12厘米,宽9.5厘米,椭圆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雌鸟将3或4枚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有些也在棕榈树或其他树木的树干上钻洞穴为巢,离地面3米高。
山黄嘴翡翠
地理分布
(3种)
1.Syma megarhyncha wellsiwdg 分布于新几内亚西部。
2.Syma megarhyncha sellamontis 分布于新几内亚东北的翁恩半岛。
3.Syma megarhyncha megarhyncha 分布于新几内亚东南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扩展阅读
1.《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98-99页
2.《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科学出版社)87-90页
马岛小翠鸟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扩展阅读
马岛小翠鸟(学名:Corythornis madagascariensis,英文名:Madagascan Pygmy Kingfisher)是翠鸟科科里翠鸟属的鸟类。
马岛小翠鸟生活在草地和林地的边缘,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和落叶林中。
中文学名:马岛小翠鸟
拉丁学名:Corythornis madagascariensis
英文俗名:Madagascan Pygmy Kingfish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科里翠鸟属(Corythornis)
繁殖区:非洲 : Madagascar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 马岛小翠鸟
马岛小翠鸟
【拉丁学名】Ispidina madagascariensis、Ceyx madagascariensis
【命名时间】Linnaeus, 1766
【英文名称】Madagascar Pygmy-kingfisher, Madagascar Pygmy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小翠鸟属
外形特征
马岛小翠鸟身长12cm,雄鸟体重17-21g,雌鸟体重17-22g。头部顶端全部鲜红色。下颏,喉咙,下体的胸部,腹部和尾巴白色,在脖子的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白斑。下背部,尾部,脸颊的后方,到颈部显示出强烈的紫色色调。嘴红色,虹膜深棕色。腿红色。幼鸟比成鸟的羽色深。紫色调不太明显。黑色的嘴泛白色。
马岛小翠鸟
地理分布
马岛小翠鸟分布图分布于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马岛小翠鸟马岛小翠鸟分布图
生活习性
马岛小翠鸟
马岛小翠鸟和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粉颊小翠鸟( Ispidina picta )很相似,生活在草地和林地的边缘,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和落叶林中。其分布很不平衡,在马达加斯加西部很罕见。它们分布于海拔一八00米高度以下。独自睡在树上。马岛小翠鸟主要吃昆虫、蛙类和小型爬行动物等。为捍卫领地经常会发出刺耳急促的尖叫声。
生长繁殖
马岛小翠鸟同其他大多数翠鸟一样,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直径30至35厘米长。雌鸟11月产卵。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
地理分布
(2种)
1.Ispidina madagascariensis madagascariensis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西南部。
2.Ispidina madagascariensis dilutus 分布马达加斯加 西南的萨卡哈。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扩展阅读
1.《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98-99页
2.《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科学出版社)87-90页
本文Hash:b7f3c82dbb54039b3388fa99995764e679d0955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