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红嘴鸥的图片

红嘴鸥(学名: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英文名:Black-headed Gull)是鸥科彩头鸥属的鸟类,又叫黑头鸥,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红嘴鸥数量大,喜集群,在世界的许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

中文学名:红嘴鸥

拉丁学名: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英文俗名:Black-headed Gul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彩头鸥属(Chroicocephalu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2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红嘴鸥:形态特征图
红嘴鸥: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40厘米)的灰色及白色鸥。

繁殖羽(夏羽):深巧克力褐色的头罩延伸至顶后,于繁殖期延至白色的后颈。

非繁殖羽(冬羽):眼后具黑色点斑(冬季),嘴及脚红色,翼前缘白色,翼尖的黑色并不长,翼尖无或微具白色点斑。

第一冬鸟:尾近尖端处具黑色横带,翼后缘黑色,体羽杂褐色斑。

虹膜-褐色;嘴-红色(亚成鸟嘴尖黑色);脚-红色(亚成鸟色较淡)。

叫声:沙哑的kwar叫声。

红嘴鸥:雏鸟
红嘴鸥:雏鸟
红嘴鸥:当年幼鸟
红嘴鸥:当年幼鸟
红嘴鸥:第一冬羽
红嘴鸥:第一冬羽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红嘴鸥与棕头鸥的成鸟区别:红嘴鸥体型较小,翼尖黑色几乎无白色点斑。

(1)红嘴鸥体型小;棕头鸥体型大。

(2)成鸟区别:红嘴鸥虹膜褐色,“眼珠黑色”;棕头鸥虹膜淡黄,“眼珠透明”。。

(3)成鸟飞行姿态的区别:红嘴鸥翼尖没有白斑;棕头鸥翼尖有大块白斑。

红嘴鸥和棕头鸥亚成鸟的区别:亚成鸟非常相似,容易混淆。

(1)红嘴鸥和棕头鸥亚成鸟站立姿态很难区别。

(2)红嘴鸥和棕头鸥亚成鸟飞行姿态区别:红嘴鸥翼前缘白色呈条状;棕头鸥翼尖成黑三角形。

红嘴鸥和遗鸥的区别:

(1)遗鸥的白色眼睑更粗。

(2)遗鸥翼合拢时翼尖具数个白点,飞行时前几枚初级飞羽黑色,白色翼镜适中。

(3)非繁殖期很容易区分:遗鸥头顶及颈背具暗色纵纹。

小的是红嘴鸥,大的是棕头鸥
小的是红嘴鸥,大的是棕头鸥
红嘴鸥成鸟,“眼珠黑色”;棕头鸥成鸟,“眼珠透明”
红嘴鸥成鸟,“眼珠黑色”;棕头鸥成鸟,“眼珠透明”
红嘴鸥成鸟,“眼珠黑色”
红嘴鸥成鸟,“眼珠黑色”
棕头鸥成鸟,“眼珠透明”
棕头鸥成鸟,“眼珠透明”
红嘴鸥成鸟翼尖没有白斑
红嘴鸥成鸟翼尖没有白斑
棕头鸥成鸟翼尖有大块白斑
棕头鸥成鸟翼尖有大块白斑
红嘴鸥亚成鸟
红嘴鸥亚成鸟
棕头鸥亚成鸟
棕头鸥亚成鸟
红嘴鸥亚成鸟,翼前缘白色呈条状。
红嘴鸥亚成鸟,翼前缘白色呈条状。
棕头鸥亚成鸟,翼尖形成黑三角形。
棕头鸥亚成鸟,翼尖形成黑三角形。
遗鸥繁殖羽:白色眼睑宽大,翼尖具白点
遗鸥繁殖羽:白色眼睑宽大,翼尖具白点
遗鸥非繁殖羽:颈背暗色纵纹
遗鸥非繁殖羽:颈背暗色纵纹

地理分布

红嘴鸥:地理分布图
红嘴鸥: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南迁至印度、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

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在中国西北部天山西部地区及中国东北的湿地。大量越冬在中国东部及北纬32°以南所有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带。

生活习性

红嘴鸥
红嘴鸥

栖息于沿海、内陆河流、湖泊,常3~5成群活动,在海上浮于水面或立于漂浮木或固定物上,或于其它海洋鸟类混群,在鱼类上空盘旋飞行。于陆地时,停栖于水面或地上。在有些城镇相对温驯,人们常给它们投食。常停栖于水面或陆地上,以鱼虾、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红嘴鸥
红嘴鸥

繁殖于古北界;南迁至印度、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在中国西北部天山西部地区及中国东北的湿地。大量越冬在中国东部及北纬32°以南所有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带。繁殖期5~7月,在芦苇或草丛地面上筑巢,十分简陋,产卵2~6枚,孵化期为23~24天。

保护现状

红嘴鸥
红嘴鸥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船嘴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船嘴鹭的图片

船嘴鹭(学名:Cochlearius cochlearius,英文名:Boat-billed Heron)是鹭科船嘴鹭属的鸟类。

船嘴鹭生活在秘鲁南部和巴西至墨西哥的红树林沼泽。

中文学名:船嘴鹭

拉丁学名:Cochlearius cochlearius

英文俗名:Boat-billed Hero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船嘴鹭属(Cochlearius)

繁殖区:拉丁美洲 : wc Mexico to ne Argentin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船嘴鹭身长约54厘米。是中型涉禽,成鸟有一个黑色的冠,长冠羽披至背部。脸,喉咙和胸部是白色,下体腹部两侧是黑色,双翼棕色。腰部浅灰色。外形和夜鹭非常相似,但有宽大而似船型的巨嘴,这就这个物种船嘴鹭名称的来源,鸟喙主要是黑色。未成熟的幼鸟上体褐色,带点白色底,并且没有头冠。尾羽12枚,脚较细小。跗蹠与中趾(连爪)几等长,但比嘴峰短。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体形呈纺锤形。
船嘴鹭
船嘴鹭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船嘴鹭这是夜行性鸟类。栖息于山间溪流、湖泊、滩涂及红树林中,在溪边或浅水中。船嘴鹭的主要食物是鱼类,甲壳类,昆虫和小型两栖动物。

生长繁殖

在其领地红树林的树丛中营巢,每巢产卵2-4枚,卵呈蓝色无斑点。雌雄共同孵卵。雏为晚成性。

地理分布

1.Cochlearius cochlearius zeledoni 分布于墨西哥中西部。

船嘴鹭
船嘴鹭

2.Cochlearius cochlearius phillipsi 分布于墨西哥东部和伯利兹。

3.Cochlearius cochlearius ridgwayi分布于洪都拉斯西部、萨尔瓦多和墨西哥南部。

4.Cochlearius cochlearius panamensis 分布于格斯达里加和巴拿马。

5.Cochlearius cochlearius cochlearius 分布于圭亚那西北部、阿根廷东部、巴拿马和亚马逊河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淡红鹪鹩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淡红鹪鹩的图片

【中文名称】淡红鹪鹩【拉丁学名】Troglodytes rufulus 【命名时间】Cabanis, 1849 【英文名称】Tepui Wren【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鹪鹩科、鹪鹩属

中文学名:淡红鹪鹩

拉丁学名:Troglodytes rufulus

英文俗名:Tepui Wren

命名作者:Cabanis, 184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鹪鹩属(Troglodytes)

繁殖区:南美洲 : s Venezuel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淡红鹪鹩淡红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鸟的头顶、颈部、背部和尾部整个上体红棕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是棕色和浅黄色的鳞状斑纹交替标志,在红褐色的尾羽处有十几道清晰可见时黑斑纹。灰白色眼眉。下体青灰色,喉、下巴和胸部是白羊皮色,脸颊和小腹及侧面棕褐色。下尾覆羽有白色阴影。虹膜棕色。腿是黑褐色。

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淡红鹪鹩
淡红鹪鹩

地理分布

淡红鹪鹩分布图分布
淡红鹪鹩
淡红鹪鹩淡红鹪鹩分布图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淡红鹪鹩
淡红鹪鹩

生活习性

栖息于森林、灌木丛、小城镇和郊区的花园、农场的小片林区、城市边缘的林带、灌木丛、岸边草丛。一般独自或成双或以家庭集小群进行活动。见人临近隐匿起来。尽管飞行高度很低,但也不易观察到。它们在灌木丛中迅速移动,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尾巴翘的很高。歌声嘹亮,尤其是雄鸟,这是一种善于鸣啭的鸣禽。也是一种领地意识非常强烈的小鸟。主要以无脊椎动物和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雌雄共同承担建巢,巢建在树洞、岩洞、建筑物、岸边洞隙里。巢以树枝、草叶、苔藓、细茎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或圆屋顶状。繁殖季节是4月下旬至9月,每年繁殖两次。雌鸟每窝下2至3枚卵,约12天孵化。幼鸟孵化后由父母再喂养15至17天才离巢。

地理分布

(6种)

1.Troglodytes rufulus yavii 分布于委内瑞拉南部和亚马逊河流域。

2.Troglodytes rufulus marahuacae 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的中部。

3.Troglodytes rufulus duidae 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的中部。

4.Troglodytes rufulus wetmorei 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南部和巴西北部。

5.Troglodytes rufulus fulvigularis 分布于玻利瓦尔东南部的奥扬特普伊山高原,普塔里山和特普伊山。6.Troglodytes rufulus rufulus 分布于委内瑞拉、圭亚那边界和毗邻巴西北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63cce1471a033c50e9f1a7cb5476182ae2b41cff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