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红头潜鸭(学名:Aythya ferina,英文名:Common Pochard)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又名红头鸭、矶凫、矶雁,英文直译为普通潜鸭。雄鸟头、颈栗红色;雌鸭头、颈棕褐色;余部与雄鸟相似。体圆,头大,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有很好的潜水技能,食谱也从水草到小鱼小虾分布甚广,爱吃马来眼子菜,少食谷粒;动物性食物有软体动物、鱼、蛙等。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
中文学名:红头潜鸭
拉丁学名:Aythya ferina
英文俗名:Common Pochard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潜鸭属(Aythya)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非洲, n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红头潜鸭: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46厘米)、外观漂亮的鸭类。
雄鸟栗红色的头部与亮灰色的嘴和黑色的胸部及上背成对比。腰黑色但背及两胁显灰色。近看为白色带黑色蠕虫状细纹。飞行时翼上 的灰色条带与其余较深色部位对比不明显。
雌鸟背灰色,头、胸及尾近褐色,眼周皮黄色。
虹膜-雄鸟红而雌鸟褐;嘴-灰色而端黑;脚-灰色。
叫声:雄鸟发出喘息似的二哨音。雌鸟受惊时发出粗哑的krrr大叫。
红头潜鸭:雄鸟繁殖羽飞行图
红头潜鸭:飞行图
地理分布
红头潜鸭: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西欧至中亚,越冬于北非、印度及中国南部。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西北,冬季迁至华东及华南。
生活习性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水库、水塘、河湾等各类水域中。冬季也常出现在水流较缓的江河、河口和海湾。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大群。有时也和其他鸭类混群。白天多在开阔的水面活动和游泳,或一动不动的飘浮于水面上睡觉,有时也成群在岸边休息。性胆怯而机警。善于潜水。常通过潜水取食或逃离敌人。危急时也能从水面直接起飞。飞行迅速,但在地上行走较困难。
红头潜鸭主要在深水地方通过潜水觅食,也常在岸边浅水处像其他鸭类一样,头朝下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为水藻、水生植物叶、茎、根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草籽。春夏季也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小鱼和虾等动物性食物。觅食多在富有水生植物或隐蔽条件较好的水面。常在黄昏和清晨觅食。中午多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休息或睡觉。
红头潜鸭春季于3月中下旬开始往北方迁徙,4月初至4月中旬到达东北,秋季于1O月初开始南迁,1O月末至11月初到达南方越冬地。少数留在东北越冬。
生长繁殖
红头潜鸭一对
繁殖期4一6月。通常在越冬期间即已成对.但也有迟至在春季迁徙路上或到达繁殖地后才结成对的。营巢于水边芦苇丛或三棱草丛中地上,也有营巢于芦苇丛中飘浮的物体上的。每窝产卵6—9枚,一般8枚。刚产出的卵为淡蓝绿色,后变为污橄榄色。卵的大小为50—64×4O—49毫米,平均58.2×47.O毫米,重59—69克,平均65克。雌鸟孵卵。孵化期24一26天。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雌鸟独自孵卵和育雏。雏鸟早成性。
保护现状
红头潜鸭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赤嘴潜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赤嘴潜鸭(学名:Netta rufina,英文名:Red-crested Pochard)是鸭科狭嘴潜鸭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红冠潜鸭。繁殖期雄鸭易识别,锈色的头部和橘红色的嘴与黑色前半身形成对比。雌体纯褐色。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栖于有植被或芦苇的湖泊或缓水河流。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繁殖于东欧及西亚;越冬于地中海、中东、印度及缅甸。
中文学名:赤嘴潜鸭
拉丁学名:Netta rufina
英文俗名:Red-crested Pochard
命名作者:Pallas, 1773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狭嘴潜鸭属(Netta)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n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赤嘴潜鸭:形态特征图
体大(55厘米)的皮黄色鸭。
繁殖期雄鸟:易识别,锈色的头部和橘红色的嘴与黑色前半身成对比。两胁白色,尾部黑色,翼下羽白,飞羽在飞行时显而易见。
雌鸟:褐色,两胁无白色,但脸下、喉及颈侧为白色。额、顶盖及枕部深褐色,眼周色最深。
繁殖后雄鸟:似雌鸟但嘴为红色。
虹膜-红褐色;嘴-雄鸟橘红,雌鸟黑色带黄色嘴尖;脚-雄鸟粉红,雌鸟灰色。
叫声:相当少声。求偶炫耀时雄鸟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息声,雌鸟作粗喘似叫声。
赤嘴潜鸭:雄鸟
赤嘴潜鸭:雌鸟
地理分布
赤嘴潜鸭:地理分布图
赤嘴潜鸭:世界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欧及西亚;越冬于地中海、中东、印度及缅甸。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为季节性候鸟。繁殖于中国西北,最东可至内蒙古的乌梁素海。冬季散布于华中、东南及西南各处。
赤嘴潜鸭主要繁殖在欧洲中部、亚洲中郡,从多瑙河流域,经土耳其、黑海、里海、俄罗斯南部、吉尔吉斯到西西伯利亚,往南到蒙古西部、伊朗、叙利亚北部,也有少量在西班牙东部、法国南郡、欧洲北部,一直到丹麦、荷兰。过去也有在北非繁殖的记录。越冬在地中海、里海、亚速海、黑海、印度北部和中部、缅甸、亚洲西南部、欧洲南部、埃及、中东、以及非洲东北隅和西北沿海一带。偶尔也到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在中国主要繁殖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地;越冬在西藏南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生活习性
赤嘴潜鸭:飞行图
赤嘴潜鸭
赤嘴潜鸭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也常出现在公路两侧的水泡中。特别是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最为喜欢。性迟钝,不善鸣叫,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候也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捕鱼区偶尔也见有活动。休息时多成群停息在有水草的滩边沙洲和湖心岛上。飞行笨重而迟缓。
赤嘴潜鸭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但也常采用尾朝上、头朝下的姿势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常在水面开阔处游泳嬉戏,或一动不动的飘浮于水面。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以及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与草籽,冬季有时也到农田觅食散落的谷粒。
生长繁殖
赤嘴潜鸭:夫妻
繁殖期为4一6月。通常在越冬地时即已成对。4月中旬到达繁殖地后即开始营巢活动。通常营巢于多芦苇和蒲草的湖心岛上,水边草丛和无水的芦苇丛中,有时甚至在湖边干芦苇堆里营巢。巢较密集。有时在一个芦苇垛坐就能发现6—7巢。巢通常隐蔽得很好。巢由芦苇叶和三棱草构成,内垫柔软的细草和羽毛。巢的大小为内径185(170一195)、外径250(235—280)、深60(55—65)毫米。
每窝产卵6—12牧,多为7—9枚。卵呈浅灰色或苍绿色。卵的大小为56.2(55.2一60.5)×41.8(40.5—44)毫米。孵化期26—28天。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但在雌鸟离巢觅食时,雄鸟也承担孵卵任务。6月初即可孵出雏鸟。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帆背潜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帆背潜鸭(学名:Aythya valisineria,英文名:Canvasback)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别名美洲矶雁。雄体头部头棕,背部有鞍形灰白色斑块。色型如红头潜鸭,头廓特征性高耸。雌鸟较雄鸟色褐且黯。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区,在日本、台湾北部、内蒙古、河北偶有记录。
中文学名:帆背潜鸭
拉丁学名:Aythya valisineria
英文俗名:Canvasback
命名作者:Wilson, A, 1814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潜鸭属(Aythya)
繁殖区:北美洲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中美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帆背潜鸭形态特征图
形大(56厘米)的潜鸭。寿命22年。
雄鸟头棕,胸及尾黑色,背部有鞍形灰白色斑块。色型如红头潜鸭,但体大而颈部显长,嘴也更长,头廓特征性高耸。头部近前额及近头顶处渐黑。
雌鸟较雄鸟色褐且黯,但胸及体侧的对比度较雌性红头潜鸭明显。
虹膜-雄鸟红色,雌鸟深褐;嘴-黑色;脚-蓝灰。
叫声:较安静。炫耀时雄鸟发出轻柔的咕咕声,雌鸟回以沙哑的krrr声。
地理分布
帆背潜鸭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拉斯加、加拿大及美国北部;越冬于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有时见于日本。
分布状况:台湾北部偶有记录。
生长繁殖
帆背潜鸭:育雏
生活习性
帆背潜鸭一对
习性:在开阔湖泊、沿海泻湖,有隐蔽的河口港湾越冬。高飞时呈”V”字队形。怕生但合群。在水面上常紧聚成片。
保护现状
帆背潜鸭
濒危因素:帆背潜鸭种群数量减少是环境条件恶化和油污所致。
白眼潜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白眼潜鸭(学名:Aythya nyroca,英文名:Ferruginous Duck)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俗名白眼凫。雄鸟眼白,尾下白,体圆,头大,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多栖息于富有水生生物和苇丛的淡水或半咸水的湖泊、池塘、海湾以及低湿地。怯生谨慎,成对或成小群。分布于西伯利亚、克什米尔、伊朗、土耳其、外高加索、欧洲地中海沿岸、西班牙、希腊、瑞典、丹麦、不列颠群岛、缅甸、印度、孟加拉、埃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山东、湖南等地。白眼潜鸭是近危物种。
中文学名:白眼潜鸭
拉丁学名:Aythya nyroca
英文俗名:Ferruginous Duck
命名作者:Güldenst?dt, 1770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潜鸭属(Aythya)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白眼潜鸭: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41厘米)的全深色型鸭。仅眼及尾下羽白色。雄鸟头、颈、胸及两胁浓栗色,眼白色;雌鸟暗烟褐色,眼色淡。侧看头部羽冠高耸。飞行时,飞羽为白色带狭窄黑色后缘。
虹膜-雄鸟白色,雌鸟褐色;嘴-蓝灰;脚-灰色。
叫声:雄鸟求偶期发出wheeoo哨音;雌鸟发出粗哑的gaaa声。其余时候少叫。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白眼潜鸭雄雌两性与凤头潜鸭雌鸟的区别:白眼潜鸭具有白色尾下覆羽(有时也见于雌凤头潜鸭),头形有异,缺少头顶冠羽,嘴上无黑色次端带。
白眼潜鸭与青头潜鸭的区别:白眼潜鸭的两胁少白色。
地理分布
白眼潜鸭: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古北区。越冬于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为地方性常见至罕见。繁殖在新疆西部,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新疆南部零散湖泊,也可能于中国西部的一些地方。越冬于长江中游地区、云南西北部,迁徙时见于其他地区。迷鸟及至河北及山东。
白眼潜鸭:世界分布图
生活习性
白眼潜鸭:雄鸟
白眼潜鸭
白眼潜鸭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开阔地区富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大的湖泊、水流缓慢的江河、河口、海湾和河口三角洲。它极善潜水,但在水下停留时间不长。常在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水面活动,并潜伏于其中。性胆小而机警,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仅在繁殖后的换羽期和迁徙期才集成较大的群体。
白眼潜鸭为杂食性,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在水边浅水处植物茂盛的地方觅食,食物主要为各类水生植物的球茎、叶、芽、嫩枝和种子,也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蠕虫以及蛙和小鱼等。觅食活动主要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上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靠潜水取食。一般多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伸入水,甚至尾朝上地扎入水中取食。
白眼潜鸭为迁徙性鸟类。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1O月初至10月中旬从繁殖地开始往南迁徙。迁徙吋成群,常呈十多只至几十只的小群,很少有上百只的大群。
生长繁殖
白眼潜鸭:雄鸟
白眼潜鸭:雄鸟
白眼潜鸭迁到繁殖地时已基本成对。繁殖期为4-6月。通常营巢于水边浅水处芦苇丛或蒲草丛中。巢为浮巢。通常飘浮于水草丛间或半固定于水草上,可随水面涨落而起落。也有营巢于水域附近草地上。巢由干的植物茎叶构成,内垫有大量绒羽,每窝产卵通常7一11枚,偶尔有多至14枚的。刚产出的卵通常为淡绿色或乳白色,以后逐渐变为淡褐色。卵的大小为44.8一47.9×35—37毫米,平均47×36.2毫米。
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前往换羽地换羽。孵化期25—28天。雏鸟早成性。在雌鸟抚育下经过50—60天即能飞翔。
保护现状
白眼潜鸭:雌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68d88f2f618b5fe180be0a61e26ed7f28939fee4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