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喉鹦雀的简介、外形特征、饲养方法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饲养方法

红喉鹦雀的图片

红喉鹦雀(学名:Erythrura psittacea,英文名:Red-throated Parrotfinch)是梅花雀科鹦雀属的鸟类。

红喉鹦雀是蓝头鹦雀的变种。

中文学名:红喉鹦雀

拉丁学名:Erythrura psittacea

英文俗名:Red-throated Parrotfinch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鹦雀属(Erythrura)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Caledon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红喉鹦雀是蓝头鹦雀的变种。原产于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和附近岛屿,相当容易饲养,也很多产,曾有人在一生中以这种红喉鹦雀连续繁殖了30代。

外形特征

身长:11.5厘米

平均寿命:7年

两性差异:雌鸟较小,脸部的蓝斑比雄鸟的暗淡,每只雌鸟都不尽相同

繁殖:孵化期14天,21天后羽毛长成

饲养方法

可用进口的雀类混和饲料、饲喂金丝雀的种子、壳粒及适当的活饵喂养蓝头鹦雀。饲养在室内鸟笼里时,在笼顶悬挂下一些针叶树的枝条,这样能为这种鸟提供隐蔽的环境,使它们有安全感。

黑腰梅花雀的简介、外形特征、饲养方法、生长繁殖

黑腰梅花雀的图片

黑腰梅花雀(学名:Estrilda troglodytes,英文名:Black-rumped Waxbill)是梅花雀科梅花雀属的鸟类。

黑腰梅花雀(学名:Estrilda troglodytes),是梅花雀科梅花雀属的一种,分布于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几内亚比绍、厄立特里亚、贝宁、塞内加尔、乍得、马里、波多黎各(引进种)、毛里塔尼亚、美国、喀麦隆、马提尼克(引进种)、尼日尔、维尔京群岛(引进种)、加纳、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肯尼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几内亚、冈比亚、葡萄牙(引进种)、苏丹、布基纳法索、多哥和乌干达。全球活动范围约为1,960,00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黑腰梅花雀的平均体重约为6.1克。栖息地包括干燥的稀树草原、耕地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

中文学名:黑腰梅花雀

拉丁学名:Estrilda troglodytes

英文俗名:Black-rumped Waxbill

命名作者:Lichtenstein, MHK, 182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梅花雀属(Estrilda)

繁殖区:非洲 : w, c, ec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黑腰梅花雀
黑腰梅花雀中文名:黑腰梅花雀

英文名:Amandavaamandava

类 别:小型雀类

别 名:红珍珠鸟、红梅花雀、红雀

栖息地:生活在潮湿地区的芦苇丛、草丛及有林木的地方,主食谷类种子。

历 史:原产于北非,羽色单纯,单独饲养不易繁殖,须成群饲养才有较高的繁殖成功率。黑腰梅花雀可与其他梅花雀共同饲养,但最好不要把它们与文鸟之类体形较大的鸟类共养在一起,否则容易被较大的鸟欺侮。

外形特征

身长:10厘米
黑腰梅花雀
黑腰梅花雀

平均寿命:5年

两性差异:雄鸟腹部的粉红色比雌鸟的颜色浅

繁殖:孵化期12天,21天后羽毛长成

幼鸟:喙为深色;眼周围的羽毛为暗粉红色

喙:鸟喙上好像涂了一层蜡

爪:为了保护卵及雏鸟,请在繁殖季开始时修整好成鸟的爪

眼睛:眼睛四周的羽毛为红色

尾:在求偶炫耀时,雄鸟将尾羽立起

身体:黑腰梅花雀与其他梅花雀的区别是身体没有横纹。

饲养方法

黑腰梅花雀
黑腰梅花雀请用进口的喂食雀类的种子混和饲料、繁缕、新鲜草籽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喂食。它们的活动范围不需很大,但栽种植物可促进它们繁殖成功。它们喜欢食取附着在植物上的无脊椎动物。笼养时通常在地面上繁殖,选择隐蔽性较好的地方筑巢。气候恶劣时,可以把它们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多晒太阳,使它们免遭寒冷的侵袭。它们的羽毛通常很纯净,养在室内也是如此,在室内须靠轻轻喷水来保持其纯净的羽毛。黑腰梅花雀天性喜欢集群,如果观察到两只雀在相互梳理羽毛,不要因此而认为它们是一对。

生长繁殖

如果在夏季,为黑腰梅花雀干草和苔藓等适合的筑巢材料,它们至少可产3窝卵。雄鸟喜欢嘴衔巢材,在中意的配偶面前上下晃动。与其他所有的梅花雀一样,活虫对于繁殖期中的黑腰梅花雀非常重要。需要留心的是,如果把黑腰梅花雀与其他种的梅花雀共养,二者可能会杂交,不利于产生纯种后代,从而影响到鸟的品质。

箭尾维达鸟的简介、外形特征、饲养方法

箭尾维达鸟的图片

箭尾维达鸟,属于雀形目文鸟科,分布在南非西南部。雄鸟具有美丽的繁殖羽是它最大的特征。栖息于亚热带草原和疏林中,喜结群活动。主食果实、种子和嫩芽,也吃昆虫和蠕虫。不筑巢,将卵寄生在黒颊梅花雀的巢中,幼鸟由寄主喂养长大。

鸟种简介

箭尾维达鸟
箭尾维达鸟

箭尾维达鸟

学名:Viduaregia

英名:Shaft-tailedWhydah

分类:雀形目文鸟科

分布:南非西南部。

美丽的雄鸟在求偶时有精致的尾羽,4-5月长好,11月开始脱落。栖息于亚热带草原和疏林中,喜结群活动。主食果实、种子和嫩芽,也吃昆虫和蠕虫。不筑巢,将卵寄生在黒颊梅花雀的巢中,幼鸟由寄主喂养长大。

箭尾达维鸟跳跃时双脚落地,非常特别。

维达鸟是非洲数种暗色长尾鸟的统称,因常发现于贝宁的维达镇,故得名。

维达鸟,虽为小鸟,但其以长尾比例绝对是鸟中之最,这种鸟其貌不扬,但尾羽却是难得一见,以尾羽冠压雀类之首,也是非洲著名的鸟之一。

外形特征

身长:13厘米,在繁殖期雄鸟身40厘米

平均寿命:10年

两性差异:雌鸟羽色比雄鸟暗淡;而且没有尾羽。

繁殖:孵化期14天,14天后羽毛长成。

幼鸟:与成鸟相似;通常以十姐妹作为假母来育雏。

饲养方法

以进口的雀类混和饲料,配合黍穗和绿色食物、活饵等喂食。箭尾维达鸟天性好动,因此需要准备一所栽种植物的大鸟舍。一旦适应新环境就会健康成长,体质强壮,所以可以把它们养在室外鸟舍里。也可以把它们养在大型室内鸟笼中。不要把它们与非繁殖季时可作替身父母的梅花雀共养在一处,否则它们会欺侮梅花雀。当箭尾维达鸟羽毛褪色时,很难区公雌雄鸟。只能从略长的尾羽、羽毛上有深色斑纹等雄鸟特征上把雌雄鸟区别开。

绿翅斑腹雀的简介、外形特征、饲养方法、生长繁殖

绿翅斑腹雀的图片

绿翅斑腹雀(学名:Pytilia melba,英文名:Green-winged Pytilia)是梅花雀科斑腹雀属的鸟类。

绿翅斑腹雀(学名:Pytilia melba)是梅花雀科斑腹雀属的一种,为非洲的常见物种,其全球活动范围有6,000,000平方千米(2,316,613平方英里)。[2]绝大部分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绿翅斑腹雀有两个亚种,指名为melba和citerior,这两者有时会被视为独立物种。

中文学名:绿翅斑腹雀

拉丁学名:Pytilia melba

英文俗名:Green-winged Pytilia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斑腹雀属(Pytilia)

繁殖区:非洲 : w, c, e, 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名:绿翅斑腹雀

绿翅斑腹雀
绿翅斑腹雀

类 别:小型雀类

历 史:梅花雀科鸟类可区分成四个,斑腹雀类为其中之一,它们的体形比一些近缘的鸟类大些,要花较多的时间来照料,天气潮湿时须移置室内。除了图中的绿翅斑腹雀外,红翅斑腹雀也是十分受欢迎的斑腹雀家族成员。

外形特征

身长:12.5厘米

平均寿命:6年

两性差异:雌鸟头部为纯灰色

繁殖:孵化期12天,21天后羽毛长成。

幼鸟:腰部和尾为橙色,与成鸟的红色不同

喙:比其他小型梅花雀的喙强壮有力得多,用喙啄开白蚁穴,取食白蚁。

雌鸟羽色:全身的毛色都比雄鸟黯淡,雌雄鸟很容易辨别。

雄鸟羽色:红色的额头是雄鸟特有的特征,它们特别喜欢攻击鸟舍中和其斑纹相似的其他鸟类。

脚:颜色比喙的颜色浅得多,十分特别。

胁腹部:不同品种的绿翅斑腹雀胁腹部的横纹不同,可依此来区别品种。

饲养方法

可用进口的雀类混和饲料喂养绿翅斑腹雀,并配以适当的活饵,当进入繁殖时期,绿翅斑腹雀对活饵的需求量相当大。鸟舍里要栽种茂盛的植物。绿翅腹雀喜欢较隐蔽的环境,进入繁殖期后尤其如此,否则它们会攻击其他的鸟。

生长繁殖

它们喜欢自己把巢筑在矮灌丛中,有时可能会在盒子或箱子中筑巢而不愿意用巢箱。干草是它们爱用的巢材,偶尔会在巢中铺垫羽毛。在夏季,一对绿翅斑腹雀差不多筑巢2~3次,雏鸟能自己进食后,就要与亲鸟分开饲养,便于亲鸟再度筑巢繁殖。

本文Hash:5a55946846447d0293aa697174bbba6669d30da8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