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金刚鹦鹉的简介、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存状态、生长繁殖、人工饲养

导读: 鸟种简介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存状态 生长繁殖 人工饲养

青蓝金刚鹦鹉的图片

青蓝金刚鹦鹉(学名:Anodorhynchus leari,英文名:Lear’s Macaw)是鹦鹉科琉璃金刚鹦鹉属的鸟类。

李尔氏金刚鹦鹉,又名青蓝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leari)是巴西的一种鹦鹉,生境局限于非常狭小的范围。李尔氏鹦鹉得名是以18世纪时自由诗人Edward Lear命名。由于数量稀少,受到巴西政府与华盛顿公约保护。

中文学名:青蓝金刚鹦鹉

拉丁学名:Anodorhynchus leari

英文俗名:Lear’s Macaw

命名作者:Bonaparte, 1856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琉璃金刚鹦鹉属(Anodorhynchus)

繁殖区:南美洲 : e Brazil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濒危物种

Endangered(EN)

有灭绝危机的物种!

主要羽色:蓝色

鸟种简介

青蓝金刚鹦鹉
青蓝金刚鹦鹉青蓝金刚鹦鹉李尔氏金刚鹦鹉 ( Lear’s Macaw )

学名:李尔氏金刚鹦鹉

又名:青蓝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leari)

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金刚鹦鹉属。

鸟种简介

金刚鹦鹉家族中共有4种如钻石般美丽与珍贵的种类——蓝紫金刚鹦鹉、斯皮克斯金刚鹦鹉、灰蓝金刚鹦鹉以及李尔氏金刚鹦鹉。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在野外已绝迹,灰蓝金刚鹦鹉基本上已经绝种,而李尔氏是现今的稀有度仅次于斯皮克斯的金刚鹦鹉,其外表与蓝紫金刚与灰蓝金刚相似,早期常被误认为是蓝紫金刚或是上述两者的混种,但在1978年时由鸟类学者汉莫特希克将其归类为独立种类,且相当稀少,所以受到很多国际间珍禽收集者的注意,让走私、非法买卖李尔氏金刚鹦鹉的情况发生在如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由于数量极其稀少,所以受到巴西政府与华盛顿公约保护。

外形特征

他们外表和体型与蓝紫金刚最相似,相较之下,李尔氏金刚体型较小些,羽毛较不如蓝紫金刚般呈亮蓝紫色而是有点澹灰蓝带点蓝绿色,其嘴部旁裸面部份也不同,蓝紫金刚呈半月长条形,李尔氏金刚裸面面积较大呈水滴状。

地理分布

仅生存位于巴西东北部内陆,巴希亚州的一小块栖息地。

生存状态

青蓝金刚鹦鹉
青蓝金刚鹦鹉青蓝金刚鹦鹉李尔氏金刚鹦鹉 ( Lear’s Macaw )

在7、80年代时因为栖地与主食的流失,加上人为捕猎买卖,李尔氏金刚鹦鹉的数量竟然仅剩70多只濒临绝种边缘,处境极为极为艰难与紧急,更成为许多富有的收藏者觊觎的目标,也因为国际间保育团体努力不懈的保育措施与行动,再加上国际法条和巴西政府的明订严格保护,90年代野外数量上升至100多只,根据报导 ,时至今日由于保育行动的落实与严禁盗捕与买卖的政策,再加上保育团体争取扩大保护区的范围,让李尔氏金刚鹦鹉的数量复育到估计有700多只的数量。 即便数量上升,李尔氏金刚的笼养数量依旧非常稀少。

生存环境

李尔氏金刚鹦鹉的栖息地是干燥、像沙漠般的沙地地区,该地区无雨林裡的高大茂盛植物,而主要是零散的矮灌木丛,主要食物是利科瑞棕榈树(Licuri Palm)的果实为主,其食物来源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利科瑞棕榈果实,是相当特别的饮食习惯,但这种高度依赖单种食物的特性也导致李尔氏金刚的生存困难,栖地破坏与利科瑞棕榈树的脆弱生长环境造成这种棕榈果实一直没有充分的供给李尔氏金刚,所以保护利科瑞棕榈树也是李尔氏金刚保育的重要一环;由于栖息地地形的关系,李尔氏金刚鹦鹉主要筑巢于岩洞中,繁殖期通常是利科瑞棕榈树果实盛产的时期,大约为1-5月较潮湿的季节,它们偶尔也会到玉米田中觅食,活动时通常成群,尽管群体活动数量都相当少。

生长繁殖

李尔氏金刚鹦鹉的繁殖因其笼养数量极低的原因所以很少见,其中着名的成功桉例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也是第一次人为繁殖成功的桉例,由布许花园(Busch Gardens)在1982年繁殖成功,他们的种鸟当时均超过二三十岁,使用的笼舍不大,巢穴入口由水泥造成相当坚固,一次约产下3-4颗蛋,孵化期大概28天左右,幼鸟羽毛长成需3个月,待其断奶需更久时间。

人工饲养

李尔氏金刚鹦鹉的笼养数量相当相当地稀少,且有许多是在特定合法机构与动物园里,所以其人工圈养的资讯相当有限,但与其表亲蓝紫金刚相差不远,强而有力的喙部需要坚固的笼舍与巢箱,饮食上宜提供多一些高能量的坚果与各类穀物、种子,各类蔬果也是日常必备食品,笼舍需宽敞且通风。

紫蓝金刚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人工饲养

紫蓝金刚鹦鹉的图片

紫蓝金刚鹦鹉(学名: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英文名:Hyacinth Macaw)是鹦鹉科琉璃金刚鹦鹉属的鸟类。

蓝紫金刚鹦鹉(学名: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是全世界最大的鹦鹉,它美丽的外表及巨大的体型使得它特别引人注目,它与绿翅金刚鹦鹉一样,体型虽大但是却有着非常友善近人的性格,也是因为它不凡的外貌,有许多被盗捕交易至宠物市场中,加上栖地破坏与巢穴不足,野外的蓝紫金刚鹦鹉只剩3000只左右。

中文学名:紫蓝金刚鹦鹉

拉丁学名: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

英文俗名:Hyacinth Macaw

命名作者:Latham, 1790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琉璃金刚鹦鹉属(Anodorhynchus)

繁殖区:南美洲 : c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主要羽色:蓝色

外形特征

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紫蓝金刚鹦鹉是全世界最大的鹦鹉,体长100cm-107cm,重达1.4-1.7公斤,翼展度1.3-1.5米。它具美丽鲜艳的蓝色羽毛和弯钩一样的巨大鸟喙。足有四英尺长和展开可宽达四尺的翅膀。

紫蓝金刚鹦鹉的羽毛是纯蓝色,接近靛蓝色。它们的喙呈黑色,下喙的后端及眼周有黄色的裸露不像金刚鹦鹉属内其他的品种,紫蓝金刚鹦鹉眼睛周围没有白色而无羽毛的皮肤。

紫蓝金刚鹦鹉的性别基本上无法从外表上分辨,但雌性的一般是较为纤细。其强而有力的喙可轻易地于短时间内拆毁鸟笼的铁枝,也可咬开坚果及种子,甚至椰子。

生活习性

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喜爱活动于开阔的树林里,避开终年潮湿的森林,爱栖息于有丰富核果的棕榈树林中,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很少发现落单的蓝紫金刚独自活动。

在野生条件下,它们以两种不同的棕榈果为食;在家养条件下,以澳大利亚胡桃,巴西豆,榛子,胡桃,杏仁,大胡桃,坚果和椰子进行饲养都非常成功,苏式饼干,水果和蔬菜也可以作为补充食物。它们的饮食要求较高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它们的食性较为特殊,得吃一种棕榈果实,建议用大块的椰子壳和果肉来代替。在繁殖期内,被捣成圆块儿的谷类,椰子加猴食和狗食,软质食物混合小麦面包,混合水果,奶粉,蜂蜜,维生素,鸡蛋壳等等都是很好的食物。

地理分布

主要的族群分布在巴西北部,在玻利维亚的东部及巴拉圭北部也曾发现其踪迹。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长繁殖

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紫蓝金刚鹦鹉约于7月或12月时进入繁殖季节,通常一窝有2颗蛋,但通常只有一只会存活,原因在于亲鸟只尽力照顾第一只孵出的幼鸟,后来孵出的小蓝紫金刚无法和自己的兄弟或姊妹争食物,所以常死于脱水、体重下降等因素,而且有百分之四十的蛋会被乌鸦、犀鸟(巨嘴鸟)和一些森林中的哺乳动物所吃掉,更使它们的数量无法上升,幼鸟约与父母亲生活半年至一年后会离开亲鸟,蓝紫金刚鹦鹉约于7岁时会组成家庭,然后繁殖。

野外的蓝紫金刚鹦鹉繁殖相当缓慢,通常3、4年只成功扶养一只后代长大,许多人工饲养的蓝紫金刚鹦鹉都是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时由野外捕捉的野生鸟,繁殖期间领域性会变的很强且有攻击性,它们所需要平均窝卵数为2颗,通常第1颗生下后母鸟即开始孵蛋,孵化期约需26-28天,幼鸟生长的速度很快,幼鸟约在3个月大时羽毛长成,但是在大型金刚鹦鹉来说,但是人工繁殖的蓝紫金刚鹦鹉繁殖难度不是很高,也比一些大型金刚鹦鹉来的多产一些。

保护现状

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农业、畜牧业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栖息地,盗捕鹦鹉的人觊觎它们的高价位,而每年造成许多的蓝紫金刚不幸死亡。1986估计野生蓝紫金刚鹦鹉个体是1,500个年到1,000只。但是造成数量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有95%是因为栖息地破坏而衍生出的巢穴严重不足,这些种种的因素使得野外蓝紫金刚鹦鹉面临绝种的危机,现今有许多国际性的组织都致力于蓝紫金刚鹦鹉的保育工作,由于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介入,在2003年估计总数上升至6,500只左右。

人工饲养

配对
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蓝紫鹦鹉的性成熟期大约为四年。一般说来,它们需要一年的时间来熟悉配偶。饲养

就蓝紫鹦鹉而言。我们用的鸟笼尺寸为4(宽)*8(长)*3(高)(单位:英尺)。在温和的佛罗里达,鸟笼可被置于户外;放置于离地面4英尺的地方,鸟笼必须结实,以防鹦鹉的破坏。鸟巢可用一个装威士忌酒的木桶,在它的一边上开一个直径7英寸的洞,并以此和鸟笼相连。这个洞穴距离木桶上缘约3英寸。安置鸟巢的时候,作为巢区的部分要填放干净的木头刨花,大约六英寸深。木桶必须放在鸟笼里与食缸及饮水器相对的另一边。同时为了保护鸟巢免受雨水和高温的伤害,鸟笼必须有一个顶棚。

产卵和孵化

Noegel报道,紫蓝鹦鹉一窝通常两个蛋。在佛罗里达地区,产卵期是在四月到八月间。孵化期大约要持续28至29天。Noegel还提到利用孵卵器进行孵化作业,但饲养幼鸟则需要人工抚育。在亲鸟没有抚育经验时,用亚马逊鹦鹉进行孵化也是可行的。

分窝饲养
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当鸟的年龄到了十周的时候,它们就可以吃柔软的猴食或狗食,同时加喂些无子葡萄也可以。但必须加以小心,以免鸟儿吃得过饱。大约年龄到了三个月的时候,紫蓝鹦鹉才能独立生活。饲料

鸟儿以种子,坚果,水果和蔬菜为食。对于一些野生金刚鹦鹉而言,它们的食性较为特殊,得吃一种棕榈果实,可是这在市场上是买不到得。Noegel建议用大块的椰子壳和果肉来代替。在繁殖期内,被捣成圆块儿的谷类,椰子加猴食和狗食,软质食物混合小麦面包,混合水果,奶粉,蜂蜜,维生素,鸡蛋壳等等都是很好的食物。一般情况第一窝幼鸟可以交给它的养父母,或者转移到孵化器内。因为紫蓝鹦鹉通常会毁掉它们的第一窝卵。Noegel称,隐私是繁殖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要让陌生人接近你的鸟笼除此以外,一定要表现出你对鸟儿的爱和关怀,这样,它们很快就会习惯并喜欢你来到鸟笼的附近。

蓝头金刚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人工饲养

蓝头金刚鹦鹉的图片

蓝头金刚鹦鹉(学名:Primolius couloni,英文名:Blue-headed Macaw)是鹦鹉科小金刚鹦鹉属的鸟类。

蓝头金刚鹦鹉,学名Propyrrhura couloni,是小型金刚鹦鹉中最稀少、最不普及、身价最高、知名度最低的神秘种类。与一般金刚鹦鹉的不同处是其脸颊裸面部位呈灰黑色,但幼鸟时期仍是呈现白色裸面,此一特征会随年纪增长而改变。

中文学名:蓝头金刚鹦鹉

拉丁学名:Primolius couloni

英文俗名:Blue-headed Macaw

命名作者:Sclater, PL, 1876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小金刚鹦鹉属(Primolius)

繁殖区:南美洲 : w Amazon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外形特征

蓝头金刚鹦鹉
蓝头金刚鹦鹉蓝头金刚鹦鹉身长41cm,体重205-295g,平均寿命约25年。体形短胖,短方形的尾巴,头部呈现亮丽的蓝色。成鸟的头至胸部是亮丽的蓝色羽毛,耳旁有一圈黑色的羽毛,黑色为底的鸟喙,两侧有一抹红色。身体和翅膀为深浅不一的黄绿色,尾羽带有一些蓝色的光泽。脚为灰色。 幼鸟的头颈仍保留较多的绿色羽毛,随着年龄增加,才渐渐换成蓝色羽毛。公母外表无明显差异,公鸟的较圆,母鸟则较呈椭圆状。

蓝头鹦鹉分三个亚种,主要差异是头部蓝色的深浅与分布面积多少。不同亚种的蓝头鹦鹉,外观上,大致只有羽色深浅及蓝绿分布范围上的差异。幼鸟的头颈仍保留较多的绿色羽毛,随着年龄增加,才渐渐换成蓝色羽毛。公母外表无明显差异,公鸟的较圆,母鸟则较呈椭圆状。

生活习性

蓝头金刚鹦鹉多被发现栖息于潮湿低地、长绿树林、丘陵地、河域旁与开放性森林区中,偶尔也在人类的村落或小镇被发现踪迹,群居性不强,大多两三只一起活动,常出现于集水区觅食与活动,它们也是南美洲最不容易在野外看到的金刚鹦鹉之一,所以其自然生态以及野外族群的相关记载与资料相较于其它金刚鹦鹉少了许多,野外繁殖季始于春天。

蓝头金刚鹦鹉属不算太吵杂的鸟,啃咬的破坏性也较小,生性较沉稳、安静,个性害羞,容易紧张,温驯、高贵没有攻击性,不喜欢拥抱但热爱主人的抚摸。

生长繁殖

蓝头金刚鹦鹉
蓝头金刚鹦鹉卵生。在繁殖方面的数据也很少,蓝头金刚鹦鹉一年约可以繁殖2次,通常一次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期26天,雏鸟羽毛长成需要12周。

蓝头金刚鹦鹉的繁殖成果是非常少见的,主要因素是数量太少,其价位高昂也是原因之一,笼养鸟繁殖季大多起于春天,一年可繁殖2次,有些亲鸟会全年繁殖,繁殖期时公鸟明显变的有攻击性与侵略性,繁殖者多使用一般木制直式巢箱(12x12x24)。

繁殖期因地而异,巴拿马2-4月、哥伦比亚2-5月、委内瑞拉2月、厄瓜多尔多2-5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保护现状

蓝头金刚鹦鹉
蓝头金刚鹦鹉蓝头金刚鹦鹉在野外处境相当艰难,由于栖息地与分布范围小、盗捕情形严重、栖地破坏以及野外繁殖力低等种种因素,数量一直处于稀少且危险的地步,据悉2008年野外总数量约在100~200只上下,在高利润的盗捕贩售至国际间恶行下(国际间价位相当高,欧洲繁殖场售价多在一万多美元以上),数量更是日益下降。

科学家已经认定蓝头金刚鹦鹉已经在野外绝迹,并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濒危(EN)。

人工饲养

蓝头金刚鹦鹉同于一般金刚鹦鹉,需要较高热量与多样化的食物种类来维持良好健康,坚果类、种子类、蔬果类都是必备的日常食物,搭配适量的高品质鸟饼干与维他命等营养添加剂会使牠们更加健康,人工繁殖的蓝头金刚鹦鹉容易驯服且相当健壮,适应力良好,与一般金刚鹦鹉一样很爱啃咬且破坏力强,饲养者多会提供树枝木材供其咬嚼,适当的洗澡会保持其羽毛色泽及健康。此外,蓝头金刚鹦鹉适合养在较宽敞可供飞行的鸟舍里,饲养方式与同体型大小的金刚鹦鹉相去不远(如蓝翅、栗额、红腹金刚等)。

本文Hash:e9275c1efc115166436d5c39aff05cb49946f997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