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军舰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黑腹军舰鸟的图片

黑腹军舰鸟(学名:Fregata minor,英文名:Great Frigatebird)是军舰鸟科军舰鸟属的大型海鸟,英文名直译为大军舰鸟,但《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翻译为小军舰鸟,或根据其学名minor而来。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海域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福建、西沙群岛、北达江苏、偶见于河北,曾见于台湾等地,一般生活于海岛以及筑巢于树上。

中文学名:黑腹军舰鸟

拉丁学名:Fregata minor

英文俗名:Great Frigatebird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鲣鸟目(Suliformes)

中文科名:军舰鸟科(Fregatidae)

中文属名:军舰鸟属(Fregata)

繁殖区:热带海洋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7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红色

外形特征

黑腹军舰鸟:形态特征图
黑腹军舰鸟:形态特征图

体长95厘米的暗色军舰鸟。

雄鸟:体羽几乎全黑,仅翼上覆羽具浅色横纹,喉囊绯红。

雌鸟:颏及喉灰白,上胸白色,翼下基部无或极少白色,眼周裸露皮肤粉红。

亚成鸟:上体深褐,头、颈及下体灰白沾铁锈色。

虹膜-褐色;嘴-雄鸟青蓝,雌鸟近粉;脚-成鸟偏红,幼鸟蓝色。

叫声:在营巢地发出嘟嘟的、咯咯的及似卷舌音的叫声。于海上常无声。

黑腹军舰鸟:雄鸟
黑腹军舰鸟:雄鸟
黑腹军舰鸟:雄鸟
黑腹军舰鸟:雄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黑腹军舰鸟与白斑军舰鸟的区别:黑腹军舰鸟的体型较大,下腹部白色,翼下基部较少白色。

地理分布

黑腹军舰鸟:地理分布图
黑腹军舰鸟:地理分布图
黑腹军舰鸟:世界分布图
黑腹军舰鸟:世界分布图

分布于热带海洋。繁殖于海南岛附近海上岛屿、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地区性常见于中国南海。偶见于中国南部沿海至江苏及河北。极少至台湾兰屿岛。似其他军舰鸟,但更常光顾海岸线。

分布于莱桑岛、夏威夷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特立尼达岛、加拉帕戈斯群岛、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爪哇附近的圣诞岛以及中国东北和东南沿海及其邻近岛屿。

生活习性

黑腹军舰鸟
黑腹军舰鸟

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开阔海洋和沿海地带,繁殖期则多栖于海岛。善飞行。主要在空中生活。能长时间的、毫不知疲倦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常像鹰一样在空中盘旋、翱翔。飞行极为灵活。但不善于游泳,更不会潜水,很少在水面活动。在陆地行走亦较困难。一般亦很少着陆于平地。起飞时需从高处往低处飞。

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海面上低空飞行。捕食不时跃出水而的飞鱼。也捕食飘浮在水面的鱼类废物和其他在海面活动的海洋动物。也常常在空中追赶和胁迫鸥、鲣鸟等其他鸟类将捕得的食物吐出来,在当这些食物未落入水中之前,即被它抢走,有时亦偷吃其他海鸟的卵和幼雏。

生长繁殖

黑腹军舰鸟
黑腹军舰鸟

繁殖期为4一6月,营巢于海岛灌丛上或树上。巢由树枝构成,内垫有草茎和草叶。营巢材料是在飞行中从地上或灌木上采取,也常常偷盗其他海鸟的巢材。求偶时雄鸟极大的使它洋红色的喉囊膨大成半球形,每窝产卵1枚,有时多至2枚。卵白色,大小海65—68×45—16毫米。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刚孵出的雏鸟裸露无羽,但很快即被有厚密的绒羽。亲鸟用已半消化的食物喂雏。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黑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

黑鹭(学名:Egretta ardesiaca,英文名:Black Heron)是鹭科白鹭属的鸟类。属中型涉禽,主要活动于湿地及附近林地,白昼或展昏活动,一般在湖泊、河岸,潮汐淹没的小溪和草地上出没。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印度洋。

中文学名:黑鹭

拉丁学名:Egretta ardesiaca

英文俗名:Black Heron

命名作者:Wagler, 1827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白鹭属(Egretta)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黑鹭属中型涉禽,身长42-66厘米。雌雄同色。全身具黑色的羽毛,黄色的腿和脚。黑喙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体羽疏松,具深色条纹。背和前颈下部具有丝状蓑羽,繁殖期尤为突出。喙长、颈长、腿长。体形呈纺锤形,胸前有饰羽,头顶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时,这两部分是重要的炫耀特征。腿部被羽,胫部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 没有明显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个食道都能储存食物。具有发达的羽毛粉(冉羽),在胸、腹和胁部成斑块分布。

黑鹭
黑鹭

地理分布

黑鹭分布图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黑鹭分布图
黑鹭分布图

生活习性

黑鹭主要活动于湿地及附近林地,白昼或展昏活动,一般在湖泊、河岸,潮汐淹没的小溪和草地上出没。特别喜欢在日落的时间捕食。食性以鱼类为主,但也会吃水生昆虫,甲壳类动物和两栖动物,如蛙类、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黑鹭
黑鹭

黑鹭的捕鱼方法独特,它站在水中,翅膀张开来,围成一圈,围成伞的形状,然后头蜷缩在伞的当中,而尖锐的喙静等猎物的出现。翅膀搭成凉棚能够吸引鱼类。因为那些小鱼和小虾,喜欢往岸边水浅而又荫凉的地方去,比如树荫下或者高大水生植物的阴影里。 于是,黑鹭静静地等着,一条小鱼来了,又是一条,钻进它的“阴凉”之下。它用这种几近守株待兔的方式就能“坐等”着猎物送上门来。那些小鱼于是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生长繁殖

黑鹭黑鹭的巢建造在水边的树木、灌木和芦苇床上,用枝条筑造浅巢,形成很坚实的结构。每巢产卵2-4枚,卵呈深蓝色。雌雄共同孵卵。雏为晚成性。

黑鹭
黑鹭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赤腹鹰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赤腹鹰的图片

赤腹鹰(学名:Accipiter soloensis,英文名:Chinese Sparrowhawk)是鹰科鹰属的鸟类,俗名鸽子鹰、鹅鹰、红鼻士排鲁鹞、鹰芒子(北京地区)。是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长,因外形象鸽子,所以也叫鸽子鹰。赤腹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四川、陕西及南部的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区。

中文学名:赤腹鹰

拉丁学名:Accipiter soloensis

英文俗名:Chinese Sparrowhawk

命名作者:Horsfield, 1821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鹰属(Accipiter)

繁殖区:古北界 : e

非繁殖区:e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84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赤腹鹰:形态特征图
赤腹鹰:形态特征图
赤腹鹰:形态特征图
赤腹鹰: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的鹰类,体长约267-283毫米。下体色甚浅。

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下体白,胸及两胁略沾粉色,两胁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

虹膜-红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橘黄;脚-橘黄。

叫声:繁殖期发出一连串快速而尖厉的带鼻音笛声,音调下降。

雄鸟体型略小于雌鸟。雄鸟上体灰色,下腹较白,眼睛红褐色;雌鸟胸部深棕色,眼睛黄色。

亚成鸟脸灰色,眼睛黄色,身体上部为纵纹,至下部为横纹。

赤腹鹰:雄鸟飞行图
赤腹鹰:雄鸟飞行图
赤腹鹰:雌鸟飞行图
赤腹鹰:雌鸟飞行图
赤腹鹰:亚成鸟飞行图
赤腹鹰:亚成鸟飞行图亚成鸟

赤腹鹰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下体白,喉具纵纹,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横斑。

赤腹鹰:幼鸟
赤腹鹰:幼鸟
赤腹鹰:幼鸟
赤腹鹰:幼鸟

地理分布

赤腹鹰:地理分布图
赤腹鹰:地理分布图

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国内分布于西南、华南、华北及海南岛、台湾等地);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不罕见,在整个中国南半部均有繁殖,高可至海拔900米。迁徙经过台湾及海南岛。

生活习性

赤腹鹰
赤腹鹰

赤腹鹰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也见于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地带的小块丛林,有时也见于开阔地带。农田地缘和村庄附近。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休息时多停息在树木顶端或电线杆上。主要以蛙、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小型鸟类,鼠类和昆虫。主要在地面上捕食,常站在树顶等高处,见到猎物则突然冲下捕食。喜以枝桠等在小型树木上筑巢,有时也占用喜鹊的旧巢。

生长繁殖

赤腹鹰
赤腹鹰

5~6月进行繁殖,雄鹰此时特别兴奋,常激动地向异性发出声似“Keee-Keee”的炫耀性鸣叫,即使在筑巢时同样也啸鸣不止。鹰巢位于林中的树丛上,用枯枝和绿叶构成,每窝产卵2~5枚,卵为淡青白色,具不明显的褐色斑点。在雌鹰单独孵的30天里,每天都要增加新鲜绿叶作为鸟巢的铺垫物,或许这对孵卵期间巢内必需保持一定湿度有关。

保护现状

赤腹鹰
赤腹鹰

保护:赤腹鹰数量甚少而极珍稀,被列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也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Ⅱ,予以保护。

本文Hash:328473dd91b229317fe39a7c032a2dcad90e7ae0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