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沙鵖(学名:Oenanthe isabellina,英文名:Isabelline Wheatear)是鹟科鵖属的鸟类。体大(16厘米)而嘴偏长,呈沙褐色。色平淡而略偏粉且无黑色脸罩,翼较多数其他种色浅,尾比秋季的穗为黑。它的分布范围是欧洲东南部经中东至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俄罗斯东南部、中国北部及蒙古。越冬至印度西北部及至非洲中部。国内甚常见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北部及内蒙古的无树平原及荒漠地区,高可至海拔3000米。
中文学名:沙鵖
拉丁学名:Oenanthe isabellina
英文俗名:Isabelline Wheatear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鵖属(Oenanthe)
繁殖区:古北界 : sw, s
非繁殖区:n 非洲, s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1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沙鵖形态特征
体大(16厘米)而嘴偏长的沙褐色鵖。色平淡而略偏粉且无黑色脸罩,翼较多数其他鵖种色浅,尾比秋季的穗鵖为黑。雄雌同色,但雄鸟眼先较黑,眉纹及眼圈苍白。与雌漠鵖的区别在身体较扁圆而显头大、腿长,翼覆羽较少黑色,腰及尾基部更白。幼鸟上体具浅色点斑,胸羽羽缘暗黑。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高的管笛音cheep。连续鸣唱长达15秒,较其他鵖都长,包括模仿叫声及一连串清晰的wee-wee-wee-wee-wee声。于冬季也作低柔甜美的鸣声。
沙鵖:雄鸟
沙鵖:雌鸟
地理分布
沙鵖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欧洲东南部经中东至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俄罗斯东南部、中国北部及蒙古。越冬至印度西北部及至非洲中部。
分布状况:国内甚常见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北部及内蒙古的无树平原及荒漠地区,高可至海拔3000米。
生活习性
单独或成对活动于有矮树丛的多沙荒漠。站势略比穗鵖直。在地面奔跑快捷并时而停下点头。雄鸟炫耀时跃入空中,尾张开作徘徊飞行,然后滑降而落。
沙鵖
沙鵖
穗鵖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
穗鵖(学名:Oenanthe oenanthe,英文名:Northern Wheatear)是鹟科鵖属的鸟类。体小,呈沙褐色,两翼色深而腰白。甚常见于荒漠、高原及多岩石草地。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及喀什地区、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湖地区、鄂尔多斯高原及山西。江苏南部及河北北戴河有迷鸟记录。中国主要分布省份:山西、内蒙古、吉林、新疆。
中文学名:穗鵖
拉丁学名:Oenanthe oenanthe
英文俗名:Northern Wheatea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鵖属(Oenanthe)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also n 北美洲, nw Africa
非繁殖区: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0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穗鵖,图中雌雄标志有误,右边应为雄鸟(下体偏白、翼色更深),中间的可能是雌鸟或雄鸟非繁殖羽
体小(15厘米)的沙褐色鵖。两翼色深而腰白。
夏季雄鸟(繁殖羽):额及眉纹白色,眼先及脸黑色。
冬季雄鸟(非繁殖羽):眼纹色暗,眉纹白色,头顶及背皮黄褐色,翼、中央尾羽及尾羽端近黑,胸棕色,腰及尾侧白色。
雌鸟:似雄鸟但色暗,无明显眼罩。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尖厉哨音heet,告警时作生硬的chak声。鸣声为短而脆的快速音节间杂哨音heet,于岩石栖处或于飞行时作叫,又常在夜里鸣叫。
穗鵖
穗鵖
穗鵖:左为雌鸟,中为雄鸟非繁殖羽,右为雄鸟繁殖羽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穗鵖雌雄在繁殖期很容易区分,但非繁殖期羽色比较接近。根据维基百科英文,穗鵖雄鸟和穗鵖雌鸟的区别为:(1)雌鸟下体多米黄色;(2)雄鸟翼色更深,无论是否繁殖期均为黑色;而雌鸟双翼深棕色;(3)雄鸟上背灰色,雌鸟上背浅棕色。
穗鵖雄鸟繁殖羽,Nelson Khor于2010年5月摄于新疆
穗鵖:雌鸟
穗鵖:雄鸟
生活习性
穗鵖
繁殖于古北界;迁徙至非洲。栖于开阔原野。领域性强。站势高,机警自信。常点头和扑翼。行走及并足跳均可。飞行快而低,落地前扑翼。
生长繁殖
产卵
穗鵖的卵
穗鵖的卵育雏
穗鵖:亚成鸟
穗鵖:幼鸟
地理分布
穗鵖: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迁徙至非洲。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荒漠、高原及多岩石草地。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及喀什地区、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湖地区、宁夏、鄂尔多斯高原及山西。江苏南部及河北北戴河有迷鸟记录。中国主要分布省份:山西、内蒙古、吉林、新疆。
巨嘴沙雀的简介、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巨嘴沙雀(学名:Rhodospiza obsoleta,英文名:Desert Finch)是燕雀科巨嘴沙雀属的鸟类。
巨嘴沙雀是一种分布广泛但不常见至地区性常见的燕雀科鸟类。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她们把巢建在松树的树杈上,栖于半干旱的有稀疏矮丛的地带。
中文学名:巨嘴沙雀
拉丁学名:Rhodospiza obsoleta
英文俗名:Desert Finch
命名作者:Lichtenstein, MHK, 182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巨嘴沙雀属(Rhodospiza)
繁殖区:古北界 : sc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63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巨嘴沙雀
巨嘴沙雀巨嘴沙雀雄鸟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燕雀科
中文属名:沙雀属
拉丁文名:Rhodospiza obsoleta
英文名:Desert Finch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chenstein,1823
外形特征
体长约15厘米。两翼粉红,嘴亮黑,翼及尾羽黑而带白色及粉红色羽缘。具厚大的黄嘴,两翼及眼周绯红。
巨嘴沙雀巨嘴沙雀雌鸟
雄鸟:头顶黑褐,背褐有黑色纵纹,腰褐而沾粉红;眼周绯红,颊褐,眉纹
雌鸟:似雄鸟但色暗且绯红色较少,雄鸟眼先黑色而雌鸟眼先无黑色。
与所有相似种类的区别在体羽纯沙色且嘴黑。
与其他沙雀的区别在色较深,体羽多杂斑,顶冠色深且嘴较厚。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深褐。
叫声
鸣声为轻柔的噗声间杂以颤音、卷舌音及叫声;较赤胸朱顶雀声哑且鼻音重。叫声为唇音r-r-r-r-r-ee或哑声turr,飞行时也作尖声的shreep。
地理分布
北非、中东至中亚及中国西北。
地理分布
分布广泛但不常见至地区性常见,于新疆西部及北部、青海、甘肃、内蒙古的大部地区。
生活习性
栖于半干旱的有稀疏矮丛的地带。不喜干燥多石或多沙的荒漠。也见于花园及耕地。飞行迅速而有起伏。
巨嘴沙雀
灰林鵖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灰林鵖(学名:Saxicola ferreus,英文名:Grey Bush Chat)是鹟科石鵖属的鸟类。中等体型(15厘米)呈偏灰色的石鵖,雄鸟特征为醒目的白色眉纹及黑色脸罩与白色的颏及喉成对比,雌鸟似雄鸟,但褐色取代灰色。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冬季至亚热带低地。甚常见。亚种ferrea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部;有争议的亚种 haringtoni于中国北纬34°以南的其余地区,越冬在台湾。
中文学名:灰林鵖
拉丁学名:Saxicola ferreus
英文俗名:Grey Bush Chat
命名作者:Gray, JE & Gray, GR, 184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石鵖属(Saxicol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e China and nw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07
主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灰林鵖: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5厘米)的偏灰色石鵖。
雄鸟:特征为上体灰色斑驳,醒目的白色眉纹及黑色脸罩与白色的颏及喉成对比;下体近白,烟灰色胸带及至两胁;翼及尾黑色;飞羽及外侧尾羽羽缘灰色,内覆羽白色(飞行时可见);停息时背羽有褐色缘饰;旧羽灰色重。
雌鸟似雄鸟,但褐色取代灰色,腰栗褐。
幼鸟似雌鸟,但下体褐色具鳞状斑纹。
虹膜-深褐;嘴-灰色;脚-黑色。
叫声:上扬的prrei声;告警叫为轻声的churr 接哀怨的管笛音hew。鸣声为短促细弱的颤音,以洪亮哨音收尾。
注意:灰林鵖的胸带特征不一定明显,雌鸟的黑色脸罩不一定明显。
灰林鵖雄鸟,作者童叔叔
灰林鵖
地理分布
灰林鵖:地理分布图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冬季至亚热带低地。
灰林鵖属常见鸟类,亚种ferrea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部;有争议的亚种 haringtoni于中国北纬34°以南的其余地区,越冬在台湾。
生活习性
灰林鵖,雄鸟
灰林鵖,雌鸟
喜开阔灌丛及耕地,在同一地点长时间停栖。尾摆动。在地面或于飞行中捕捉昆虫。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集成3~5只的小群。常停息在灌木或小树顶枝上,有时也停息在电线和居民点附近的篱笆上,当发现地面有昆虫时,则立刻飞下捕食。也能在空中飞捕昆虫,但多数时候在灌木低枝间,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不时发出‘吱-吱-吱’的叫声。
生长繁殖
灰林鵖的鸟卵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地上草丛或灌丛中,也在岸边或山坡岩石洞穴和石头下营巢。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细草茎和草根等材料编织而成,巢内垫有须根和细草茎,有时也垫有兽毛和羽毛。巢外径为10厘米,内径6厘米,高6.8厘米,深4厘米。营巢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站在巢附近灌木或小树上鸣叫。每窝产卵通常4~5枚。卵淡蓝色、绿色或蓝白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19毫米×13~15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2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约15天。
本文Hash:a8764bcac42585f529663b2c98f8e5d4629b5f62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