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基本资料 外形特征 外形特征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白领八哥(学名:Acridotheres albocinctus,英文名:Collared Myna)是椋鸟科八哥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生活于坝区边缘稀树草地、亦见于田坝以及营巢于树洞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Manipur。
中文学名:白领八哥
拉丁学名:Acridotheres albocinctus
英文俗名:Collared Myna
命名作者:Godwin-Austen & Walden, 187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椋鸟科(Sturnidae)
中文属名:八哥属(Acridotheres)
繁殖区:东洋界 : ne India to sc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2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基本资料
白领八哥
白领八哥
中 文 名:白领八哥
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
拉 丁 名:Acridotheres albocinctus
英 文 名:Collared Myna
属中文名:八哥属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丽江、西部腾冲、盈江、潞西、耿马和南尽部勐海。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
Iucn2003:VU C1.IUCN 1994:NT;2000,2001,2003:Not listed
迁徙: 留鸟
生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稀树草地、林缘和旷野,也出入于农田、牧场和村寨附近的树上,有时也见于河谷和沼泽。
体型: 体重♂90-95g,♀88-95g;体长♂225-240mm,♀220-247mm;嘴峰♂19 -25mm,♀19-25mm;翅♂110-127mm,♀110-125mm;尾♂72-78mm,♀72-81mm;跗蹠♂35-36mm,♀36-37mm。
食性: 主要以蝗虫、蚱蜢、金龟子、蝼蛄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蛙类、蜥蜴等脊椎动物,以及谷粒、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习性: 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特别喜欢伴随牛等家畜活动和觅食。
外形特征
白领八哥
整个头黑色,头顶和羽冠具蓝黑色金属光泽,前额羽簇不甚发达,后颈黑色具白色纵纹,呈黑白相杂状,颈侧有一大的浅棕白色斑,与后颈一起形成白色颈侧,其余上体黑褐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白色翅斑。尾黑色具白色端斑,且愈向外侧尾羽白色端斑愈大。下体黑灰色,下腹中央具浅棕白色羽端,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羽缘。 虹膜黄色、黄白色、蓝白色至淡蓝色。嘴黄色,基部橙黄色,脚黄色。
外形特征
外形、大小和林八哥相似,体长22-25cm。整个头黑色而具蓝色金属光泽,后颈黑色具白色细纹与颈侧浅棕白色斑形成白领。上体黑褐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白色翅斑,飞翔时明显可见。尾黑色具白色端斑。下体黑灰色,下腹中央和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端斑。嘴和脚黄色。
生长繁殖
白领八哥
卵生
白领八哥的繁殖期在4-7月。营巢于树洞或河岸洞穴中。距地高多在2-6m,巢用枯草树皮纤维、纸屑和羽毛构成。每窝产卵4-6枚。卵的大小为27.4mm×20.9mm,最大28.8mm ×21.7mm和28.5mm×22.0mm,最小为26.1mm×20.0mm。雌雄轮流孵卵。
保护现状
白领八哥
白领八哥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部和南部等少数地方,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不常见。目前已被列入国际鸟类联盟世界濒危鸟类名录。我国还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2647e443578d864aac3197dcd602ef68f338fd8b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黑海番鸭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黑海番鸭(学名:Melanittaamericana,英文名:BlackScoter)是鸭科海番鸭属的鸟类。 黑海番鸭黑海番鸭(学名:Melanittanigra)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俗名美洲黑凫,是矮胖型深色海鸭。雄鸟全黑,嘴基有大块黄色肉瘤。雌鸟烟灰褐色,头顶及枕黑色,脸和前颈皮灰黄色。飞行时,两翼近黑,翼下羽深色。属于潜水鸭类。多栖息于海洋、海港以及河口。极善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行走
-
平原鹨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平原鹨(学名:Anthuscampestris,英文名:TawnyPipit)是鹡鸰科鹨属的鸟类。 平原鹨(学名:Anthuscampestris)为鹡鸰科鹨属的鸟类。分布于古北区的西半部、东至叶尼塞河、南沿前苏联土耳其斯坦东部、从西西伯利亚、穿过欧洲、南至地中海地区、北非、向东至伊朗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宁夏、东北、山西、四川等地,多栖
-
大黄冠啄木鸟的基本资料、亚种分化、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大黄冠啄木鸟(学名:Chrysophlegmaflavinucha,英文名:GreaterYellownape)是啄木鸟科大黄冠啄木鸟属的鸟类。 大黄冠啄木鸟(学名:Picusflavinucha)为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是体形较大的绿色啄木鸟。喉黄色,具形长的黄色羽冠,尾黑。翅上飞羽具黑色及褐色横斑,体羽局部绿色。与黄冠绿啄木鸟的区别在头部无红色。是喧闹的啄木鸟,有时以小家族为群活动
-
蓝脚鲣鸟的基本资料、地理分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蓝脚鲣鸟(学名:Sulanebouxii,英文名:Blue-footedBooby)是鲣鸟科鲣鸟属的鸟类。 蓝脚鲣鸟(拉丁名:Sulanebouxii,英文名:Blue-footedBooby)又叫结巴鸟,是一种大型的热带海鸟,蓝脚鲣鸟长着一双蓝色的脚蹼,这种蓝脚鲣鸟分布在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到秘鲁北面的太平洋地区。 中文学名:蓝脚鲣鸟 拉丁学名:Sulanebouxii 英文俗名:Bl
-
北鹨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北鹨(学名:Anthusgustavi,英文名:PechoraPipit)是鹡鸰科鹨属的鸟类。 北鹨(学名:Anthusgustavi)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体长15厘米,背部灰褐色,有许多纵纹,通常可见左、右各有二
-
灰犀鸟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灰犀鸟(学名:Ocycerosbirostris,英文名:IndianGreyHornbill)是犀鸟科灰犀鸟属的鸟类。 灰犀鸟(Rhinoplaxvigil),也叫盔犀鸟,是旧大陆的一类热带鸟,属佛法僧目(树栖鸟类的一个目,主要包括佛法僧、翠鸟、戴胜等),犀鸟科。 中文学名:灰犀鸟 拉丁学名:Ocycerosbirostris 英文俗名:IndianGreyHornbill 命名
-
栗领翡翠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栗领翡翠(学名:Actenoidesconcretus,英文名:Rufous-collaredKingfisher)是翠鸟科栗领翡翠属的鸟类。 栗领翡翠,隶属于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的一种鸟。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中文学名:栗领翡翠 拉丁学名:Actenoidesconcretus 英文俗名:Rufous-collaredKingfisher 命名作者:Te
-
蓝喉拟啄木鸟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资料扩展
蓝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asiatica,英文名:Blue-throatedBarbet)是拟鴷科拟鴷属的鸟类。 蓝喉拟啄木鸟全长约170毫米。额斑后面缀以金黄色,额斑与枕斑间具黑色横带。眉纹、头侧、颏、喉亮铜蓝色,下喉两侧基部各具一朱红色点斑。上体草绿,背、肩沾橄榄黄色。翼褐黑色,外侧覆羽沾蓝。尾羽深草绿。下体淡黄绿色,散缀以铜蓝色。栖于1600米以下的山谷、丘陵及坝区多榕树
-
波斑鸨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生存状况、相关资料
波斑鸨(学名:Chlamydotismacqueenii,英文名:Macqueen’sBustard)是鸨科波斑鸨属的鸟类。 波斑鸨(学名:Chlamydotismacqueeni)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共有3个亚种。体型较大鸨为小,外形似鸡,但仅具3趾。头顶有羽冠,颈侧有松散的羽束,下颈部羽束延长。下体自胸以下为白色,两胁有黑色横斑。初级飞羽基部有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两性羽色
-
丛林八哥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丛林八哥(学名:Acridotheresfuscus,英文名:JungleMyna)是椋鸟科八哥属的鸟类。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是在太平洋岛屿上稳定的族群。虹膜黄色或者蓝白色。丛林八哥是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食物多样化,包括昆虫,果实,种子和花蜜等。丛林八哥喜欢吃果实,会影响到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 中文学名:丛林八哥 拉丁学名:Acridotheresfuscus 英文俗名:JungleMy
-
林八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林八哥(学名:Acridotheresgrandis,英文名:GreatMyna)属椋鸟科八哥属,英文名直译为大八哥。中等体型(26厘米)的黑色八哥。体羽深灰而近黑,仅初级飞羽具明显的白色斑块,飞行时尤显,略具冠羽。与八哥的区别在尾端白色较宽,嘴全黄色而臀白。亚成鸟褐色较重。吱吱的沙哑叫声;哨音及卷舌音。有时模仿其他鸟的叫声。喜欢结成小至大群生活,取食多在地面,于开阔的多草地及稻田。国内罕见
-
棕颈鸭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简介
棕颈鸭(学名:Anasluzonica,英文名:PhilippineDuck)是鸭科鸭属的鸟类。 棕颈鸭(学名:Anasluzonica)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也出没于海岛滩涂等盐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中文学名:棕颈鸭 拉丁学名:Anasluzonica 英文俗名:Ph
-
花田鸡的基本资料、科属信息、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
花田鸡(学名:Coturnicopsexquisitus,英文名:Swinhoe’sRail)是秧鸡科花田鸡属的鸟类。 花田鸡(学名:Porzanaexquisita)为秧鸡科田鸡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四川、长江流域、福建、广东等地。 中文学名:花田鸡 拉丁学名:Coturnicopsexquisitus 英文俗名:Swinhoe’sRail 命名作者:
-
大鸨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名称来源、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相关资料
大鸨(学名:Otistarda,英文名:GreatBustard)是鸨科鸨属的鸟类。 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10公斤,雌鸟比雄鸟相对要小得多,平均体重3.5公斤,是世界上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大鸨是草原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它十分善于奔跑,比骏马还快,大鸨的鸣管已退化,不能鸣叫。大
-
白鹈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白鹈鹕(学名:Pelecanusonocrotalus,英文名:GreatWhitePelican)是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的鸟类,也叫东方白鹈鹕或大白鹈鹕,是一种大型鹈鹕。产于欧洲到亚洲以及非洲的沼泽地和浅湖区。在中国见于新疆的天山西部、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湖。白鹈鹕在欧洲东南地区繁殖,越冬在亚洲西南部以至非洲。白鹈鹕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白鹈鹕 拉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