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绒啄木鸟(学名:Picoides pubescens,英文名:Downy Woodpecker)是鴷形目啄木鸟科的鸟类。北美洲最小的啄木鸟,白腹黑背和黑项,黑翼上有白色斑点。头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尾巴短小,雄鸟的头部有红色羽毛。绒啄木鸟原是阿拉斯加的留鸟,现分布加拿大和南部遍及美国的西南。 栖息地包括森林地、公园和庭院。
中文学名:绒啄木鸟
拉丁学名:Picoides pubescens
英文俗名:Downy Woodpeck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北美啄木鸟属(Picoides)
繁殖区:北美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绒啄木鸟:形态特征图
生活习性
绒啄木鸟
作为最小的北美洲啄木鸟,绒啄木鸟能在死去的树木上啄约10cm大小的洞,这意味着它在可居住的地方是比大的啄木鸟有更大的范围。绒啄木鸟的食物多为昆虫,在春夏间,你会很容易听到他们“敲打”树木的声音。
地理分布
绒啄木鸟:地理分布图
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地区。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赤胸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赤胸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cathpharius,英文名:Crimson-breasted 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
赤胸啄木鸟(学名:Picoides cathpharius,英文名:Crimson-breasted Woodpecker)为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中文学名:赤胸啄木鸟
拉丁学名:Dendrocopos cathpharius
英文俗名:Crimson-breasted Woodpecker
命名作者:Blyth, 1843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啄木鸟属(Dendrocopos)
繁殖区:东洋界, 古北界 : wc Nepal to nw Laos and nc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红色
外形特征
赤胸啄木鸟
形小(18厘米)的黑白色啄木鸟。具宽宽的白色翼段,黑色的宽颊纹成条带延至下胸。绯红色胸块及红臀为识别特征。雄鸟枕部红色。雌鸟枕黑但颈侧或具红斑(ludlowi)。
亚成鸟顶冠全红但胸无红色。亚种ludlowi耳羽后具猩红色块,绯红色胸块甚显。指名亚种胸或少或无绯红,雄鸟后顶冠后的绯红色延至颈侧。
虹膜-略红;嘴-暗灰;脚-近绿。
叫声:响亮的单声chip及尖锐的kee-kee-kee声。
地理分布
赤胸啄木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西南及华中,缅甸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罕见。指名亚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带;ludlowi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北至云南西北部;tenebrosus为云南西部及中部的留鸟;pernyii于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及南部至云南西北部;innixus于陕西南部的秦岭山脉、湖北西部的神农架地区及四川东北部。栖于海拔1500~2750米的阔叶栎树林及杜鹃林。
生活习性
赤胸啄木鸟:雌鸟
取食低处,常栖于死树上。食花蜜及昆虫。
亚种分化
赤胸啄木鸟:雄鸟
赤胸啄木鸟指名亚种(学名:Picoides cathpharius cathphari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赤胸啄木鸟湖北亚种(学名:Picoides cathpharius innix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
赤胸啄木鸟西南亚种(学名:Picoides cathpharius pernyi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
赤胸啄木鸟云南亚种(学名:Picoides cathpharius tenebros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赤胸啄木鸟西藏亚种(学名:Picoides cathpharius ludlow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白眉棕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白眉棕啄木鸟(学名:Sasia ochracea,英文名:White-browed Piculet)是啄木鸟科棕啄木鸟属的鸟类。
白眉棕啄木鸟(学名:Sasia ochracea)为鴷形目啄木鸟科棕啄木鸟属的鸟类。分布于西藏、云南、广西、贵州等地,是一种罕见的啄木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白眉棕啄木鸟
拉丁学名:Sasia ochracea
英文俗名:White-browed Piculet
命名作者:Hodgson, 1837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棕啄木鸟属(Sasia)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绿色
外形特征
白眉棕啄木鸟
纤小(9厘米)的绿色及橘黄色山雀型短尾啄木鸟。
雄鸟前额黄色,雌鸟前额棕色;上体橄榄绿色;眉白;下体棕色;仅三趾。
亚成鸟色较黯淡。
虹膜-红色;嘴-近黑;脚-黄色。
叫声:单一的尖叫声tsit重复数次;告警时发出快速而连续的kih?kih?kih?kih?kih叫声。
地理分布
白眉棕啄木鸟
罕见,分布于低地及丘陵,高至海拔2000米。亚种reichenowi见于云南西部及西南部,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kinneari在云南东南部、广西及贵州南部。
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分布于低地及丘陵,高至海拔2000米。
生活习性
白眉棕啄木鸟
栖于阔叶林及次生林,尤其是竹林的中下层。在树干树枝上觅食时常发出轻微叩击声。
亚种分化
白眉棕啄木鸟广西亚种(学名:Sasia ochracea kinnear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西。
白眉棕啄木鸟指名亚种(学名:Sasia ochracea ochrace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白眉棕啄木鸟云南亚种(学名:Sasia ochracea reichenow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保护现状
白眉棕啄木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大金背啄木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叫声、地理分布、亚种、保护现状
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guttacristatus,英文名:Greater Flameback)是啄木鸟科大金背啄木鸟属的鸟类。
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为啄木鸟科金背啄木鸟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
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是鴷形目啄木鸟科的鸟类。嘴长而直,鼻孔长且扩张。脚格外强壮,大趾发达,爪长而强。外侧尾羽较尾上覆羽略长。是一种色彩艳丽的啄木鸟。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鸟,但体型略大,具两条黑色颊纹至颈侧相连,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鸟顶冠黑色具白色点斑。 鉴别特征为鼻孔裸露,背羽金橄榄色而无斑;有羽冠,颈后面白色,腰红色。喜欢较开阔的林地及林缘。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很大。分布于印度、中国、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中文学名:大金背啄木鸟
拉丁学名:Chrysocolaptes guttacristatus
英文俗名:Greater Flameback
命名作者:Tickell, 1833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大金背啄木鸟属(Chrysocolaptes)
繁殖区:古北界, 东洋界 : India, Himalayas east to Malay Peninsul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4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大金背啄木鸟身长约31厘米。头顶及冠羽深赤色,后颈白色;背、肩及翅(除初级飞羽及外侧覆羽暗褐色而有白点斑外)全橄榄色;腰深赤色;尾上覆羽及尾黑色。有一道白眉纹并一宽黑的眼后纹延至颈侧。颊、颏、喉白,有5道狭形黑横斑;下体余部暗白色,各羽有黑色边缘(在胸处较宽,腹处最细)。
雌鸟全头顶及羽冠黑色缀以白点,其他同雄鸟。
幼鸟头色似雌鸟。雄者头顶赤色很快呈现,渐至羽冠。
虹膜红黄色;嘴石板灰色;跗蹠和趾淡绿褐色
大金背啄木鸟是体型略大(31厘米)、色彩艳丽的啄木鸟。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鸟,但体型略大,具两条黑色颊纹至颈侧相连,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鸟顶冠黑色具白色点斑。
大金背啄木鸟
生活习性
大金背啄木鸟喜较开阔的林地及林缘。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很大。
大金背啄木鸟
叫声
响亮刺耳具爆破音的尖叫声,似特大蝉鸣。
大金背啄木鸟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大金背啄木鸟大金背啄木鸟全球分布图
分布状况:亚种guttacristatus为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西藏东南部高至海拔1200 米的地方性留鸟。
亚种
大金背啄木鸟云南亚种(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 guttacristat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总共有13个亚种。
1.Chrysocolapteslucidussocialis(Koelz,1939)分布于印度西海岸。
2.Chrysocolapteslucidusguttacristatus(Tickell,1833)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中国云南,泰国和印度支那。
3.Chrysocolapteslucidusstricklandi(E.L.Layard,1854,)分布于斯里兰卡。
4.Chrysocolaptesluciduschersonesus(Kloss,1918)分布于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西部。
5.Chrysocolapteslucidusandrewsi(Amadon,1943)分布于婆罗洲东北部。
6.Chrysocolapteslucidusstrictus(Horsfield,1821)分布于爪哇东部。
大金背啄木鸟
7.Chrysocolaptesluciduskangeanensis(Hoogerwerf,1963)分布于爪哇东部沿海,巴厘鸟和康厄安岛。
8.Chrysocolapteslucidushaematribon(Wagler,182)分布于菲律宾北部(吕宋岛,波利洛,马林杜克和卡坦端内斯)。
9.Chrysocolaptesluciduserythrocephalus(Sharpe,1877)分布于巴拉巴克,巴拉望和卡拉群岛。
10.Chrysocolapteslucidusxanthocephalus(Walden&E.L.Layard,1872)分布于蒂考岛,马斯巴特,帕奈,基马拉斯和内格罗斯。
11.Chrysocolapteslucidusrufopunctatus(Hargitt,1889)分布于萨马尔,比利兰海峡,莱特,卡利科安,保和岛和帕纳翁。
12.Chrysocolaptesluciduslucidus(Scopoli,1786)分布于巴西兰和棉兰老岛西部(三宝颜半岛)。
13.Chrysocolapteslucidusmontanus(Ogilvie-Grant,1905)分布于棉兰老岛(除西部)和西莫尔。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大金背啄木鸟濒危等级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29b1b25652049cf97ac39b1911a392dd8ad7107d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