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欧夜鹰(学名:Caprimulgus europaeus,英文名:European Nightjar)是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
欧亚夜鹰(学名:Caprimulgus europaeus),又名欧夜鹰、欧洲夜鹰,属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生活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亚洲、非洲的温带地区。欧夜鹰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部、中国北方、蒙古及非洲西北部。体长27厘米,棕灰色,满布杂斑和纵纹,以昆虫为食。
中文学名:欧夜鹰
拉丁学名:Caprimulgus europaeus
英文俗名:European Nightja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中文科名:夜鹰科(Caprimulgidae)
中文属名:夜鹰属(Caprimulgus)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5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欧夜鹰
欧夜鹰
中等体型(27厘米)的棕灰色夜鹰。
满布杂斑及纵纹,无耳羽簇。雄鸟近翼尖处有小白点,飞行时外侧的两对尾羽端白。雌鸟无白色。上体棕灰色,具很细的黑色条纹,头顶和肩部尤著;下体棕赭色,具暗黑褐色细横纹;喉部两侧有白色块斑。
亚种plumipes色彩较淡,全身体羽皮黄,三级飞羽具点斑,翼尖的白点比指名亚种大。亚种unwini色暗而多灰,较指名亚种的斑纹为少。亚种dementievi色浅而灰,但体羽多具纵纹。
虹膜-深褐;嘴-深角质色;脚-灰色。
叫声:飞行时的联络叫声为短促的quoik声,常多次重复。鸣声可持续10分钟之久而无停顿,仅偶尔音调有些变动。告警叫声为chuk或chuk-ek。雄鸟炫耀时发出fee oorr-feeoorr-feeoorr…的叫声。
地理分布
欧亚夜鹰
繁殖于欧洲、亚洲北部、中国北方、蒙古及非洲西北部。迁徙至非洲和印度的西北部。
在中国罕见,分布于新疆、甘肃西北部(繁殖鸟)。
指名亚种繁殖于阿尔泰山;unwini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喀什及天山 西部地区;plumipes繁殖于天山东部至甘肃西北部及内蒙古境内黄河拐弯处附近的荒漠之中;dementieri在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池地区应有分布。
生活习性
栖于森林边缘和开阔地带。晨昏活动。
炫耀飞行的雄鸟两翼张开并高举成”V”型滑翔,尾扇开成一定角度。有时去围攻猛禽,有时又被作为猛禽而遭围攻。喝水时低掠水面似雨燕。
食物以昆虫为食。滚翻飞行于空中追捕飞蛾类昆虫。鸟类具有粗而短的喙和可以张很大的嘴的特点,这样可以捕食巨大的昆虫。
欧夜鹰雌鸟或亚成
欧夜鹰雌鸟或亚成
欧夜鹰雌鸟或亚成
欧夜鹰雌鸟或亚成
欧亚鸲的介绍、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欧亚鸲(学名:Erithacus rubecula,英文名:European Robin)是鹟科孤鸲属的鸟类。
欧亚鸲(拉丁学名:Erithacus rubecula),俗称知更鸟、鸫(红襟鸟),是一种细小的雀形目鸟类,曾被界定为鸫亚科,现归类为鹟科。知更鸟身体长约十四厘米,长着红色的胸羽,黑色的脑袋,明亮的眼睛。欧洲很常见,由西伯利亚至阿尔及利亚,远至大西洋的亚述尔群岛和马德拉,以及东南面的高加索山脉,也有其踪迹。
中文学名:欧亚鸲
拉丁学名:Erithacus rubecula
英文俗名:European Robi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孤鸲属(Erithacus)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to n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6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介绍
欧亚鸲
中文学名:欧亚鸲
英文名称:European Robin
目:雀形
科:鹟
属:欧亚鸲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14厘米),丰满而直挺,为欧洲观鸟者甚熟悉的歌鸲。成鸟脸及胸红色,脸侧及胸侧灰色,下体污白,上体近褐。幼鸟褐色,上体具皮黄色点斑,下体具杂斑及扇贝形斑,胸沾棕褐。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褐色。
欧亚鸲欧亚鸲
叫声
鸣声为强起伏的清晰哀怨声,音调及音速均有瞬息变化。叫声包括尖厉的 tic或tic-ic-ic声及牵拉薄金属般的seeek声。
地理分布
温带欧洲,冬季北方鸟南迁至北非沿海及中东越冬。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偶见候鸟,见于阿尔泰山、天山及新疆北部其他地区。在青海的格尔木有过记录。
地理分布
指名亚种为偶见候鸟,见于阿尔泰山、天山及新疆北部其他地区。在青海的格尔木有过记录。
生活习性
习性:栖居于混交林及次生植被、花园及多荫处。在地面作双脚齐跳,一般不惧生。栖于低处等待捕食昆虫及蠕虫,但从高处发出鸣声。洞穴营巢。
普通夜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普通夜鹰(学名:Caprimulgus jotaka,英文名:Grey Nightjar)是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又名蚊母鸟、贴树皮、鬼鸟、夜燕。分布很广,北起西伯利亚,南至日本、印度、东南亚。体长约27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通体几乎全为暗褐斑杂状,喉具白斑,具有极佳的保护色。常在夜间活动,黄昏在空中飞捕昆虫最为活跃,白天蹲伏在草地或树枝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中文学名:普通夜鹰
拉丁学名:Caprimulgus jotaka
英文俗名:Grey Nightjar
命名作者: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中文目名: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中文科名:夜鹰科(Caprimulgidae)
中文属名:夜鹰属(Caprimulg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e, se Asia
非繁殖区:Indian subcontinent, se Asia s to Indonesia, Philippine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57
外形特征
普通夜鹰: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28厘米)的偏灰色夜鹰。
雄鸟:缺少长尾夜鹰的锈色颈圈;外侧四对尾羽具白色斑纹,飞翔时尤为明显。雌鸟似雄鸟,但白色块斑呈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偏黑;脚-巧克力色。
叫声:生硬、尖厉而高速重复的chuck声,以每秒约六次为稳定频率,以chrrrr声结尾。越冬鸟几乎不叫。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普通夜鹰和欧夜鹰的区别:
普通夜鹰和林夜鹰的区别:
生活习性
普通夜鹰
常在夜间活动,黄昏在空中飞捕昆虫最为活跃。以昆虫为食。
飞行
飞时无声,两翅鼓动缓慢,有时甚至翅不动,仅浮翔或滑翔。有时由于捕虫,突然曲曲折折地绕飞。
普通夜鹰,摄影自然之美
普通夜鹰,摄影自然之美贴树皮
普通夜鹰典型的贴树皮姿态,摄影自然之美
白天大都蹲伏在山坡的草地上或树枝上。栖息时,身体主轴与树枝平行,伏贴在树上,故有“贴树皮”之称。因羽色酷似树皮,在树枝上很难发现。
生长繁殖
在废木材中孵卵育雏的普通夜鹰,摄影东木
不营巢,卵产在地面或岩石上,或在茂密的针叶林、竹林或树丛间,或在开阔的裸露地方。每窝产卵2枚。卵白色,杂以灰褐色和暗灰色。因嗜食昆虫而为益鸟。
地理分布
普通夜鹰: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中国、东南亚及菲律宾;南迁至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亚种jotaka繁殖于华东和华南的绝大多数地区,南迁越冬;迁徙时见于海南;亚种hazarae为西藏东南部的留鸟,分布至海拔3300米。
亚种分化
普通夜鹰
普通夜鹰西藏亚种(学名:Caprimulgus indicus hazarae)。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巴基斯坦。
普通夜鹰普通亚种(学名:Caprimulgus indicus jotak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甘肃、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保护现状
普通夜鹰
普通夜鹰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1ba0660a2a164b4d4b6113c36157df87f79aefed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