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文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栖息地、同科同属

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栖息地 同科同属鸟类

白喉文鸟的图片

白喉文鸟(学名:Euodice malabarica,英文名:Indian Silverbill)是梅花雀科银嘴文鸟属的鸟类。

白喉文鸟(学名:Lonchura malabarica),又称印度银嘴文鸟,是一种居住于平原地带的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在中东及南亚地区。

白喉文鸟(学名:Lonchura malabarica),又称印度银嘴文鸟,是一种居住于平原地带的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在中东及南亚地区。在台湾为外来种逸鸟,现已归化在台湾大量繁衍。

中文学名:白喉文鸟

拉丁学名:Euodice malabarica

英文俗名:Indian Silverbil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银嘴文鸟属(Euodice)

繁殖区:东洋界 : India, Sri Lanka, also sc Asia

外形特征

身长约11厘米,喉部至腹部为米白色,头部至背部为褐色,嘴银灰色,尾部黑色中夹白色。

生活习性

以禾本科种子为食,常密集群体飞行。

栖息地

通常成群出现在平地到低海拔的草丛、农耕地区。有时会和斑文鸟、麻雀等雀鸟群杂居。

同科同属鸟类

斑文鸟

白喉文鸟
白喉文鸟

白腰文鸟

黑头文鸟

十姊妹

文鸟

胡锦鸟(仅同科)

斑胸草雀(仅同科)

白喉文鸟

纹胸啄木鸟的属科、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纹胸啄木鸟的图片

纹胸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atratus,英文名:Stripe-breasted 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

纹胸啄木鸟(学名:Picoides atratus)为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中文学名:纹胸啄木鸟

拉丁学名:Dendrocopos atratus

英文俗名:Stripe-breasted Woodpecker

命名作者:Blyth, 1849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啄木鸟属(Dendrocopos)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属科

纹胸啄木鸟
纹胸啄木鸟

䴕形目 >啄木鸟科 > 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Dendrocopos atratus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22厘米),多具黑色、白色及红色的啄木鸟。上体黑而具成排的白色点斑。下体茶黄而臀棕,黑色的须状条纹上延至颈部。胸部具黑色纵纹。前顶白色。雄鸟红色的顶冠延至枕部且顶冠前方有一黑色带。与茶胸斑啄木鸟区别在于胸部条纹浓密,尾较黑而脸较白。虹膜-红褐;嘴-淡角质绿色,嘴尖近黑;脚-灰绿。

纹胸啄木鸟
纹胸啄木鸟

外形特征

纹胸啄木鸟以昆虫为食。

纹胸啄木鸟为卵生,营巢在树洞中。

纹胸啄木鸟常栖息于灌丛中或阔叶乔木上

叫声

如tchick的爆破音及尖厉的降调嘶声。另有怪异的吱吱喘息声。

地理分布

印度东北部至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地理分布

在中国为罕见留鸟。记录于云南西部、西北部及南部。

生活习性

喜海拔800~2200米的热带常绿林。

食蚊鸟科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种类、保护现状、食蚊鸟科大全

食蚊鸟科的图片

食蚊鸟科(学名:Conopophagidae)是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的一属。

食蚊鸟科雀形目的一科。食蚊鸟与蚁鸟比较相似,但几乎没有尾羽,喜食蚊,蚋等昆虫。食蚊鸟分布限于美洲热带地区,仅有2属8种。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食蚊鸟科(Conopophagidae)

鸟种简介

食蚊鸟科
食蚊鸟科栗带食蚊鸟

食蚊鸟科(Conopophagidae)

雀形目的一科。食蚊鸟与蚁鸟比较相似,但几乎没有尾羽,喜食蚊,蚋等昆虫。食蚊鸟分布限于美洲热带地区,仅有2属8种。

体长约12-19厘米,外形略似八色鸫。腿长;趾强健;尾极退化。体色以棕褐为主。雌雄异色。喜食蚊,蚋等昆虫。在地面筑碗状巢,产卵2枚。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外形特征

食蚊鸟一些体形丰满,短尾和长脚的南美洲的森林草丛鸟。该科只有8种,小巧可爱,喜欢直立。体长在约12-19厘米之间,两性异形。虽然大多数物种之间差别很大,但雄性却有一点非常惊人的一致,除了冠食蚊鸟,其他种类的食蚊鸟在眼睛背后的位置都有一簇白色羽毛。食蚊鸟身体羽毛的颜色尤如整齐的板块,基本是由板栗色、棕色,黑色和灰色组成。

地理分布

食蚊鸟科
食蚊鸟科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栖息环境

食蚊鸟大多数栖息于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盆地,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中部,沿大西洋的森林及邻近地区,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有些生活在巴西东部干旱地区和东南部的亚热带地区、灌木丛或更加开放的森林区。栖息在潮湿森林的林下,并在地面觅食,是生活在森林和竹林的林下鸟。有时在林下聚群,胆怯、安静。只有约清晨或黄昏时活跃,是最突出的黄昏鸟类之一,通常在白天不易发现其踪影。

生活习性

食蚊鸟科
食蚊鸟科

该科种类是树栖性食虫鸟类。始终出现在森林附近的地面上,通常在草地、树木、树干上的树枝和地面活动。很少上升到超过地面1.5米以上的高度,也很少旅行,绝大多时间在地面上跳跃觅食。“食蚊鸟”顾名思义是食虫的。该科成员大多采用两种方法觅食:一是在栖息地的森林树木上静候,直到发现猎物,然后冲到地上捕食,这种猎食方法速度很快,停留在树上和扑到地面的时间不会超过几秒钟。第二个方法是在树皮的裂隙、苔藓、地衣和附生植物中觅食,主要食昆虫、蜘蛛,毛毛虫,昆虫的幼虫,蚱蜢和甲虫。有时也吃植物的果实、种子,甚至和蚁鸟一样追随移动的蚂蚁大军,以捕捉这些蚂蚁为食。

生长繁殖

食蚊鸟在地面营巢,鸟巢是由细根、树皮,地衣和植物纤维丝铺就。每巢产2至3枚卵。雌雄亲鸟双方共同承担建巢,孵卵和饲养雏鸟的工作。孵化期为15-21天,哺育期19-23天。

种类

食蚊鸟科
食蚊鸟科

1.蓝灰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ardesiaca)

2.栗带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aurita)

3.栗顶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castaneiceps)

4.棕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lineata)

5.黑腹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melanogaster)

6.黑颊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melanops)

7.灰喉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peruviana)

8.冠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roberti)

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食蚊鸟科鸟类大全

食蚊鸟属食蚊鸟科:食蚊鸟属

学名:Conopophaga
鸫食蚊鸟属食蚊鸟科:鸫食蚊鸟属

学名:Pittasoma

白喉冠鹎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白喉冠鹎的图片

白喉冠鹎(学名:Alophoixus flaveolus,英文名:White-throated Bulbul)是鹎科冠鹎属的鸟类。

白喉冠鹎(学名:Criniger pallidus,英文名:White-throated Bulbul)为鹎科冠鹎属的鸟类。分布于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地,常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溪畔的开阔次生阔叶林、季雨林、雨林或平坝散生树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

中文学名:白喉冠鹎

拉丁学名:Alophoixus flaveolus

英文俗名:White-throated Bulbul

命名作者:Gould,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鹎科(Pycnonotidae)

中文属名:冠鹎属(Alophoixus)

繁殖区:东洋界 : e Himalayas to Burma and w Thailand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0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黄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

体大(23厘米)的喧闹鹎类。冠羽长而尖且显散乱,上体橄榄色,头侧灰色,下体黄,白色的喉膨出而带髭须。与黄腹冠鹎易混淆,区别为下体较黯淡,腹部黄色较浅。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

叫声:群鸟持续地发出断续高叫,偶有细弱鸣声。

地理分布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海南岛、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见于中国西南(henrici)及海南岛(pallidus)的低地常绿林及开阔林。

生活习性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

结小群生活,性活跃。大胆围攻猛禽。常加入混合鸟群,一般多活跃于较低林层

本文Hash:86725d67aa9a25e389f04ea65e71fba792ccac25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