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雀嘴鹎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领雀嘴鹎的图片

领雀嘴鹎(学名:Spizixos semitorques,英文名:Collared Finchbill)为鹎科雀嘴鹎属的鸟类,俗名羊头公、中国圆嘴布鲁布鲁、绿鹦嘴鹎、青冠雀。分布于台湾、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四川、云南、陕西、东抵河南、长江以南的华南大陆等地,多栖息于平原和山地的薮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州北岭。

中文学名:领雀嘴鹎

拉丁学名:Spizixos semitorques

英文俗名:Collared Finchbill

命名作者:Swinhoe, 186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鹎科(Pycnonotidae)

中文属名:雀嘴鹎属(Spizixos)

繁殖区:东洋界 : s, c China, n Vietnam, Taiw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9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

体大(23厘米)的偏绿色鹎。厚重的嘴象牙色,具短羽冠。似凤头雀嘴鹎但冠羽较短,头及喉偏黑(台湾亚种灰色),颈背灰色。特征为喉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

虹膜-褐色;嘴-浅黄;脚-偏粉色。

叫声:悦耳笛声。急促响亮的哨音jideshishei,jideshishei,shishei。

领雀嘴鹎:亚成鸟
领雀嘴鹎:亚成鸟
领雀嘴鹎:幼鸟
领雀嘴鹎:幼鸟

地理分布

领雀嘴鹎地理分布图
领雀嘴鹎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华南、东南(指名亚种)和台湾(cinereicapillus)海拔400~1400米的丘陵。

生活习性

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

通常于次生植被及灌丛。结小群停栖于电话线或竹林。飞行中捕捉昆虫。

生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也见于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尤其是溪边沟谷灌丛、稀树草坡、林缘疏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林、栎林等不同地区是最喜欢选择的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庭院、果园和村舍附近的丛林与灌丛中。

食性:食性较杂。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尤以野果占优势,主要种类有草莓、黄莓、马桑、胡颓子、花揪、荚蒾、野葡萄、樱桃、长春藤果实、五加科果实、鸡屎藤果实、蔷薇果实、麻子、禾本科种子、豆科种子及嫩叶等。动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龟子、步行虫等鞘翅目和其他昆虫。

生长繁殖

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溪边或路边小树侧枝梢处,也有报告营巢于灌丛上,距地高1-3m,巢用细干枝、细藤条、草茎、草穗等构成,内垫细草茎、草叶、细树根、草穗、棕丝等。巢呈碗状,大小为外径9-15cm,内径6-8cm,高5-7cm,深3-4cm。

每窝产卵3-4枚,卵浅棕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被有大小不一的红褐色和淡紫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25-26mm × 18-19mm。

亚种分化

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台湾亚种(学名:Spizixos semitorques cinereicapillus),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领雀嘴鹎指名亚种(学名:Spizixos semitorques semitorques)。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湖南、贵州、广西、长江以南的华南大陆、江西、广东、西抵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州北岭。

保护现状

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是我国特有鸟类,种群数量较丰富,是山区常见鸟类之一。由于该鸟羽色艳丽,可供笼养观赏,应控制猎取。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松雀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松雀鹰的图片

松雀鹰(学名:Accipiter virgatus,英文名:Besra)是鹰科鹰属中等体型的猛禽,别名松儿、松子鹰、摆胸、雀贼、雀鹰、雀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似凤头鹰但体型较小并缺少冠羽。通常栖息于海拔2800公尺以下的山地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冬季时则会到海拔较低的山区活动性机警,人很难接近,常单独生活。分布于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和中国。

中文学名:松雀鹰

拉丁学名:Accipiter virgatus

英文俗名:Besra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2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鹰属(Accipiter)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86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松雀鹰:形态特征图
松雀鹰: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33厘米)的深色鹰。似凤头鹰但体型较小并缺少冠羽。

成年雄鸟:上体深灰色,尾具粗横斑,下体白,两胁棕色且具褐色横斑,喉白而具黑色喉中线,有黑色髭纹。

雌鸟及亚成鸟:两胁棕色少,下体多具红褐色横斑,背褐,尾褐而具深色横纹。亚成鸟胸部具纵纹。

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腿及脚-黄色。

叫声:雏鸟饥饿时发出反复哭叫声shew-shew-shew。

松雀鹰辨识方法,作者吾爱北方苍鹰
松雀鹰辨识方法,作者吾爱北方苍鹰
松雀鹰:成鸟飞行图
松雀鹰:成鸟飞行图
松雀鹰:幼鸟
松雀鹰:幼鸟
松雀鹰:幼鸟
松雀鹰:幼鸟

生活习性

松雀鹰
松雀鹰

松雀鹰通常栖息于海拔2800公尺以下的山地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冬季时则会到海拔较低的山区活动性机警,人很难接近,常单独生活。喜在6~13米高的乔木上筑巢,以树枝编成皿状。主要捕食鼠类、小鸟、昆虫等动物。

生长繁殖

松雀鹰
松雀鹰

繁殖期间每窝可产卵4~5枚。卵为浅蓝白色,并带有明显的赤褐色斑点,孵化期约1个月左右。

地理分布

松雀鹰:地理分布图
松雀鹰:地理分布图

国外分布: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国内分布: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山地、西藏南部至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affinis为中国中部、西南部及海南岛的留鸟。nisoides为中国东南部留鸟。fuscipectus见于台湾。广布于海拔300~1200米的多林丘陵山地,但不多见。

亚种分化

松雀鹰
松雀鹰

1、松雀鹰南方亚种(学名:Accipitervirgatusaffinis)。在中国分布于从喜马拉雅山脉向东至云南、贵州、广西、向北至四川、陕西、南到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2、松雀鹰台湾亚种(学名:Accipitervirgatusfuscipectus)。分布于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3、松雀鹰北方亚种(学名:Accipitervirgatusgularis)。分布于中国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4、松雀鹰东南亚种(学名:Accipitervirgatusnisoides)。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Malacca

保护现状

松雀鹰
松雀鹰

松雀鹰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火冠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火冠雀的图片

火冠雀(学名:Cephalopyrus flammiceps,英文名:Fire-capped Tit),原作为攀雀科的鸟类,现调整为山雀科鸟类,自成一属。雄鸟前额及喉部火红色。喜群栖,在树顶层取食。分布于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栖息于高山针叶林或混交林间、也活动于低山开阔的村庄附近以及冬季见于平原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西姆拉。

中文学名:火冠雀

拉丁学名:Cephalopyrus flammiceps

英文俗名:Fire-capped Tit

命名作者:Burt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雀科(Paridae)

中文属名:火冠雀属(Cephalopyr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n Laos

非繁殖区:c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5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火冠雀外形特征
火冠雀外形特征

体型甚小(10厘米)的山雀。看似啄花鸟。

雄鸟:特征为前额及喉中心棕色,喉侧及胸黄色,上橄榄色,翼斑黄色。雌鸟暗黄橄榄色,下体皮黄,翼斑黄色,过眼线色浅。

亚成鸟下体白色。亚种olivaceus比指名亚种绿色较重。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高音的tsit,tsit及轻柔的whitoo-whitoo声。鸣声由细而高的音律构成,甚似煤山雀。

地理分布

火冠雀地理分布图
火冠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及中部,稀有候鸟至泰国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于西藏极西南部;olivaceus为非罕见留鸟于云南、四川、西藏东部、贵州及甘肃南部;高可至海拔3000米的丘陵及山区森林和林缘。

生活习性

火冠雀飞行图
火冠雀飞行图

喜群栖,在树顶层取食。栖息于高山针叶林或混交林间,也活动于低山开阔的村庄附近,冬季见于平原地区。

生长繁殖

火冠雀
火冠雀

产卵季节从4月上旬至6月中旬,鸟巢放置在树叉或树洞里。鸟巢入口处位于地面6至12米以上,很难找到。用干牧草,草根和羽毛织成。雌鸟建巢,但雄鸟常常在附近很短的距离歌唱。通常每巢产4枚蓝色或暗绿色的卵。孵化期不详。雏鸟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喂养,雌鸟单独维护并保持巢的整洁。

亚种分化

火冠雀
火冠雀

1、火冠雀指名亚种(学名:Cephalopyrusflammicepsflammiceps),分布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尼泊尔和印度。

2、火冠雀西南亚种(学名:Cephalopyrusflammicepsolivaceus),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北(阿萨姆,阿鲁纳恰尔邦),中国(宁夏,甘肃东南,陕西,四川,西藏东南,云南和贵州),缅甸,泰国和老挝。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铁嘴沙鸻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铁嘴沙鸻的图片

铁嘴沙鸻(学名:Charadrius leschenaultii,英文名:Greater Sand Plover)属鸻科鸻属。全长约21cm。与蒙古沙鸻非常相似,但体形较蒙古沙鸻大,嘴亦较其厚而长。常成对活动于海边泥沙滩,以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昆虫等为食。在中国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及内蒙古中部地区,部分个体在台湾及东南沿海地区越冬。数量较少。喜沿海泥滩及沙滩,与其他涉禽尤其是蒙古沙鸻混群。

中文学名:铁嘴沙鸻

拉丁学名:Charadrius leschenaultii

英文俗名:Greater Sand Plover

命名作者:Lesson, 1826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鸻属(Charadrius)

繁殖区:古北界 : c

非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澳洲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9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

中等体型(23厘米)的灰、褐及白色鸻。嘴短。繁殖羽特征为胸具棕色横纹,脸具黑色斑纹,前额白色。

雄性成鸟(夏羽):眼先和前头上方黑色,黑色向后延伸至头侧。胸带棕栗色,头上、头后和颈侧略沾染棕色。

雌性成鸟(夏羽):头部缺少黑色;胸部的棕栗色也淡些,胸带有时不完整(中部断开)。

亚成鸟:如同成鸟的冬羽。但上体与翼面覆羽灰褐色,具黄色的羽缘。眉斑淡黄色。胸斑狭窄或断开,泛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黄灰。

叫声:起飞时作低柔的颤音trrrt。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铁嘴沙鸻与蒙古沙鸻的区别:铁嘴沙鸻体型较大,嘴较长较厚,腿较长而偏黄色。

铁嘴沙鸻与所有其他越冬鸻类的区别:铁嘴沙鸻缺少胸横纹或领环。

地理分布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

分布范围:繁殖由土耳其至中东、中亚至蒙古;越冬在非洲沿海、印度、东南亚、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新疆西部天山及喀什地区及内蒙古境内黄河拐弯处以北;迁徙经中国全境,少量鸟在台湾、广东及香港沿海越冬。

生活习性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栖息于海滨沙滩、河口、内陆河流、湖泊岸边以及附近沼泽和草地上。常呈2—3只的小群活动,偶尔也集成大群,多喜欢在水边沙滩或泥泞地上边跑边觅食,特别喜欢海岸沙滩。有时出现在荒漠和盐碱草原地区以及山脚岩石平原一带。喜欢在地上奔跑,且奔跑迅速,常常跑跑停停。行动极为谨慎小心。

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小型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的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有稀疏植物的沙地或沙石地上。巢甚简单,主要在沙地上扒一凹坑,四周垫以贝壳、小卵石或盐碱土,内垫少许细草茎和千苔藓。每窝产卵3—4枚。常为3枚。卵的颜色为赭土色或灰褐色,被有大的黑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5.2—40.3×26.5—29.3毫米。

亚种分化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

1.铁嘴沙鸻西亚亚种Charadrius leschenaultii columbinus

2.铁嘴沙鸻中亚亚种Charadrius leschenaultii crassirostris

3.铁嘴沙鸻指名亚种Charadrius leschenaultii leschenaultii

保护现状

铁嘴沙鸻
铁嘴沙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0b9f7135bc2461fd8906efbdbcd5c8b2a5b80c42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