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鸟种简介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灰胸咬鹃(学名:Harpactes whiteheadi,英文名:Whitehead’s Trogon)是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
咬鹃共有1科6属39种,属小型攀禽。异趾形,1、2趾向后,3、4趾向前。羽色艳丽,具金属光泽。翅短、圆,次级飞羽及内侧初级飞羽甚短;尾显较翅长,尾羽宽,羽端在成鸟近平截形,在幼鸟则形尖,最外侧3对长短差异大,越向外侧越短;跗蹠上半段被羽;颊部分裸露;两性异色。
中文学名:灰胸咬鹃
拉丁学名:Harpactes whiteheadi
英文俗名:Whitehead’s Trogon
命名作者:Sharpe, 1888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咬鹃属(Harpactes)
繁殖区:东洋界 : Borneo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灰胸咬鹃
灰胸咬鹃灰胸咬鹃(雌)
【拉丁学名】Harpacteswhiteheadi
【命名者及时间】Sharpe,1888
【英文名称】Whitehead’sTrogon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
地理分布
分布于婆罗洲和加里曼丹。
灰胸咬鹃灰胸咬鹃(雄)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低危(LC)。
红枕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红枕咬鹃(学名:Harpactes kasumba,英文名:Red-naped Trogon)是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
腹部鲜红至黄色,胸和上体色深。非洲和美洲的咬鹃,雄鸟的上体彩虹色;亚洲的咬鹃,雄鸟不具光泽,但头、胸、腰和尾带红色或粉红色。树栖性,善爬不善走、跳,飞行能力不强,不迁徙。以果实或昆虫为食。主要分布于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
中文学名:红枕咬鹃
拉丁学名:Harpactes kasumba
英文俗名:Red-naped Trogon
命名作者:Raffles, 1822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咬鹃属(Harpactes)
繁殖区:东洋界 : Malay Peninsula,Sumatra, Borneo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红枕咬鹃
红枕咬鹃.
【拉丁学名】Harpacteskasumba
【命名者及时间】Raffles,1822
【英文名称】Red-napedTrogon
【亚种分化】2种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
地理分布
分布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近危(NT)。
橙腰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橙腰咬鹃(学名:Harpactes orrhophaeus,英文名:Cinnamon-rumped Trogon)是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橙腰咬鹃
拉丁学名:Harpactes orrhophaeus
英文俗名:Cinnamon-rumped Trogon
命名作者:Cabanis & Heine, 1863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咬鹃属(Harpactes)
繁殖区:东洋界 : Malay Peninsula, Borneo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橙腰咬鹃
【拉丁学名】Harpactesorrhophaeus
【命名者及时间】Cabanis&Heine,1863
【英文名称】Cinnamon-rumpedTrogon
【亚种分化】2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
橙腰咬鹃
地理分布
分布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低危(LC)。
本文Hash:78823096239c594b49457561671b33c573835256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灰尾美洲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灰尾美洲咬鹃(学名:Trogonmassena,英文名:Slaty-tailedTrogon)是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灰尾美洲咬鹃 拉丁学名:Trogonmassena 英文俗名:Slaty-tailedTrogon 命名作者:Gould,1838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美洲咬鹃属(Trogon
-
灰胸纹霸鹟的简介、保护现状、地理分布
灰胸纹霸鹟(学名:Lathrotriccusgriseipectus,英文名:Grey-breastedFlycatcher)是霸鹟科灰胸纹霸鹟属的鸟类。 灰胸纹霸鹟,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鸟类,分布于南美洲地区。 中文学名:灰胸纹霸鹟 拉丁学名:Lathrotriccusgriseipectus 英文俗名:Grey-breastedFlycatcher 命名作者:Lawrence,
-
白尾绿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咬鹃目(Trogon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只有咬鹃科(Trogonidae)1科,是热带森林中的攀禽,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都有分布。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白尾绿咬鹃 白尾绿咬鹃. 【拉丁学名】Pharomachrusfulgidus 【命名者及时间】Gould,1838 【英文名称】White-tippedQuetzal,White-tippedTrogon 【
-
凤头绿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凤头绿咬鹃(学名:Pharomachrusantisianus,英文名:CrestedQuetzal)是咬鹃科绿咬鹃属的鸟类。 咬鹃目(Trogon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只有咬鹃科(Trogonidae)1科,是热带森林中的攀禽,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都有分布。 中文学名:凤头绿咬鹃 拉丁学名:Pharomachrusantisianus 英文俗名:Creste
-
黑头美洲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黑头美洲咬鹃(学名:Trogonmelanocephalus,英文名:Black-headedTrogon)是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黑头美洲咬鹃 拉丁学名:Trogonmelanocephalus 英文俗名:Black-headedTrogon 命名作者:Gould,1836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
-
伪装美洲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伪装美洲咬鹃 【拉丁学名】Trogonpersonatus 【命名者及时间】Gould,1842 【英文名称】MaskedTrogon 【亚种分化】9种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 伪装美洲咬鹃 地理分布 分布于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秘鲁,委内瑞拉。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
-
拜氏美洲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拜氏美洲咬鹃(学名:Trogonbairdii,英文名:Baird’sTrogon)是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 隶属于咬鹃目咬鹃科。体长26-29厘米。分布于墨西哥、巴拿马、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秘鲁西北部、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地。栖息于森林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等。 中文学名:拜氏美洲咬鹃 拉丁学名:Trogonbairdii 英文俗名:Baird’sTro
-
绿颊非洲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绿颊非洲咬鹃 【拉丁学名】Apalodermanarina 【命名者及时间】Stephens,1815 【英文名称】NarinaTrogon 【亚种分化】6种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 绿颊非洲咬鹃 地理分布 分布于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刚果,对,科特迪瓦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
-
黑喉美洲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黑喉美洲咬鹃(学名:Trogonrufus,英文名:Black-throatedTrogon)是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黑喉美洲咬鹃 拉丁学名:Trogonrufus 英文俗名:Black-throatedTrogon 命名作者:Gmelin,JF,1788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美洲咬鹃属(T
-
苏鲁美洲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苏鲁美洲咬鹃(学名:Trogonsurrucura,英文名:SurucuaTrogon)是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苏鲁美洲咬鹃 拉丁学名:Trogonsurrucura 英文俗名:SurucuaTrogon 命名作者:Vieillot,1817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美洲咬鹃属(Trogon) 繁
-
红头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红头咬鹃(学名:Harpacteserythrocephalus,英文名:Red-headedTrogon)是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 红头咬鹃(学名:Harpacteserythrocephalus),是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的一种,体色艳丽,因其雄鸟的头部红色而得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列为易危,为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一种,是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之一。在中国还分布有两外两种咬鹃:
-
灰连雀的简介、简介、保护现状、地理分布
灰连雀(学名:Hypocoliusampelinus,英文名:GreyHypocolius)是连雀科连雀属的鸟类。 灰连雀(学名:Hypocoliusampelinus)是鸟纲雀形目灰连雀科的仅有鸟类,中东的一种鸣禽,有人认为它与太平鸟科有亲缘关系,但常分立为雀形目灰连雀科的唯一种类。体细长,淡灰色,长约18公分,带有黑色面罩和微小的羽冠。翅黑色,末端白色。喙短厚而颇宽,尾中等长度。羽衣似
-
蓝尾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蓝尾咬鹃(学名:Apalharpactesreinwardtii,英文名:JavanTrogon)是咬鹃科蓝尾咬鹃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蓝尾咬鹃 拉丁学名:Apalharpactesreinwardtii 英文俗名:JavanTrogon 命名作者:Temminck,1822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蓝尾咬鹃属
-
黑头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黑头咬鹃(学名:Harpactesfasciatus,英文名:MalabarTrogon)是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黑头咬鹃 拉丁学名:Harpactesfasciatus 英文俗名:MalabarTrogon 命名作者:Pennant,1769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咬鹃属(Harpactes) 繁
-
辉绿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许多种类的嘴具锯齿。眼周有一圈彩色的裸露皮肤。见与新大陆(从美国最西南部和西印度群岛到阿根廷)、整个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及从印度到马来亚和菲律宾。美洲热带地区数量和种类最多。多数种生活在低地的热带森林中,有些种亦见于山上。在树洞中营巢,利用天然树洞,有些种类在朽木上挖穴巢或挖进树中的蚁窝或白蚁窝中筑巢(吃其卵,不畏其叮咬)。产2~5枚卵,卵球形,白色或略有色调。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辉绿咬鹃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