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亚种分化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三宝鸟(学名:Eurystomus orientalis,英文名:Oriental Dollarbird)属佛法僧目佛法僧科三宝鸟属,亦称老鸹翠、东方宽嘴转鸟、阔嘴鸟。嘴鲜红,脚亦红色,身体蓝绿色。分布于东部沿海、西至甘肃、四川、西藏、云南、广西等地,为广东沿海一带的留鸟。三宝鸟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名录,捕捉违法。三宝鸟捕食昆虫,对林业有益。
中文学名:三宝鸟
拉丁学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英文俗名:Oriental Dollarbird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佛法僧科(Coraciidae)
中文属名:三宝鸟属(Eurystomus)
繁殖区:古北界, 东洋界, 澳洲界 : e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to e Austr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6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三宝鸟: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30厘米)的深色佛法僧。具宽阔的红嘴(亚成鸟为黑色)。整体色彩为暗蓝灰色,但喉为亮丽蓝色。飞行时两翼中心有对称的亮蓝色圆圈状斑块。
虹膜-褐色;嘴-珊瑚红色,端黑;脚-橘黄色/红色。
叫声:飞行或停于枝头时作粗声粗气的kreck?kreck叫声。
三宝鸟:雏鸟
三宝鸟:亚成鸟
三宝鸟:飞行图
三宝鸟:飞行图
地理分布
三宝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于日本南部、印度东部、中南半岛、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在中国夏季从东北南部起,西至贺兰山、峨眉山,南至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及福建;在广东为留鸟。
分布广泛但并不常见,多于林缘地带,高至海拔1200米。
亚种分化
三宝鸟
三宝鸟普通亚种(学名: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东部沿海、西至甘肃、四川、西藏、云南、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生活习性
三宝鸟飞行图
该鸟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山地或平原林中,也喜欢在林区边缘空旷处或林区里的开垦地上活动,早、晚活动频繁。天气较热时,常栖息在密林中的乔木上,或在较开阔处的大树梢处。偶尔起飞追捕过往昆虫,或向下俯冲捕捉地面昆虫。
飞行姿势似夜鹰,怪异、笨重,胡乱盘旋或拍打双翅。三两只鸟有时于黄昏一道翻飞或俯冲,求偶期尤是。有时遭成群小鸟的围攻,因其头和嘴看似猛禽。
三宝鸟喜欢吃绿色金龟子等甲虫,也吃蝗虫和天牛、 叩头虫等。该鸟飞行缓慢,长长的双翼均匀而有节奏地上下摆动。觅食时常在空中来回旋转,速度较快,猎获昆虫之后复返原来枝桠。在我国东部也能见到它的踪影。
生长繁殖
三宝鸟:亚成鸟,嘴黑色
此鸟不自营巢,卵产在鹊巢中或在树洞里。
野生三宝鸟的繁殖期为每年的3-5月,1年繁殖1次。一般不筑巢,把卵产在天然洞穴中。巢洞都很高,洞内通常有一股难闻的臭味。每窝产卵3-4枚,卵具有白色光泽。
出壳后的雏鸟为晚成鸟。靠跗趾骨完全贴在地上支持身体。垂坐向后,使头高高抬起。
钩嘴翠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钩嘴翠鸟(学名:Melidora macrorrhina,英文名:Hook-bill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钩嘴翠鸟属的唯一种。上嘴端向下弯曲。钩嘴翠鸟在被白蚁蚀空的树干上筑巢,选择背阴处,一般位于地面3到6米。
中文学名:钩嘴翠鸟
拉丁学名:Melidora macrorrhina
英文俗名:Hook-bill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Lesson, 1827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钩嘴翠鸟属(Melidora)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Guine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钩嘴翠鸟身长27cm,雌鸟体重85-110g,雄鸟体重90-110 g。头顶和前额是黑色羽毛,两侧有斑点状宝石蓝色的羽毛装饰。该鸟眼先黑色,白领,脖子上有断续的黑色圆圈。翕、背部、尾巴、翅膀深棕色,有鳞片黄斑分布其上。下体和分尾完全白色,往往或多或少有浅黄色,粉红色或黄色色调。有些钩嘴翠鸟的下颏,喉咙及胸部的镶着精细的黑色纹。上颌骨有黑颜色。虹膜深褐绿色,腿灰色。成年雌鸟不同于雄鸟,前额和顶部的羽毛有一道黄绿色的纹。
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
地理分布
分布于澳洲界的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钩嘴翠鸟在其生活的地区的低地森林和树丛中很常见,尤其是低于700米的区域,它们有可能达到的高度为海拔1280米。一般活动在雨林森林、柚木种植园或橡胶园,也有少数甚至进入城市。
大部分活动时间在黄昏和晚上。它们常在茂密的森林鸣叫,有时在夜间,特别是黎明前。有月亮的时候,它呼声不断,常引得一些鸟类应对模仿它们的声音。钩嘴翠鸟一般栖息在高大树木的顶部,通常在阴凉处。
食物和摄食行为人们知之甚少,往往只能参照和它同地区的翠鸟生活方式来推断。主要以大型昆虫(包括竹节虫)和青蛙为食。
生长繁殖
钩嘴翠鸟在被白蚁蚀空的树干上筑巢,选择背阴处,一般位于地面3到6米。鸟巢11至12公分。雌鸟每次产2枚卵。雄鸟参与孵化。繁殖期一般在干旱季节,从7月至10月。
亚种分化
1.Melidora macrorrhina waigiuensis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卫古岛(Waigeo Island)。
2.Melidora macrorrhina macrorrhina 分布于巴塔塔岛(Batanta Island)、苏拉瓦提(Salawati)、和新几内亚。
3.Melidora macrorrhina jobiensis 分布于新几内亚。
林三趾鹑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长繁殖
林三趾鹑(学名:Turnix sylvaticus,英文名:Common Buttonquail)是三趾鹑科三趾鹑属的鸟类。
林三趾鹑(学名:Turnix sylvatica,英文名:Common Buttonquail)为三趾鹑科三趾鹑属的鸟类,又叫做普通三趾鹑。胸部棕色,两胁具黑斑。分布于西班牙南端,非洲部分地区及巴基斯坦、印度、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国内分布于广东、海南和台湾,分布区域较为狭窄,很少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尔及利亚。
中文学名:林三趾鹑
拉丁学名:Turnix sylvaticus
英文俗名:Common Buttonquail
命名作者:Desfontaines, 178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三趾鹑科(Turnicidae)
中文属名:三趾鹑属(Turnix)
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5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林三趾鹑:形态特征图
体型非常小(14厘米)的棕褐色鹑样鸟。其特征为棕胸,上体具白色纹,两胁具略红的黑斑。雌鸟体型略大,色深而较多红。
虹膜-黄色;嘴-灰色;脚-近白。
叫声:低的moo声或串音。习性:似较为常见的棕三趾鹑。
生活习性
林三趾鹑(摄于泰国)
栖息于平地及低海拔丘陵地。出现于草原底层及溪畔草丛中。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当前发现的纪录非常少。生性隐密,于草丛中漫步,并不容易察觉。以昆虫及草籽为主食。
鸣叫声警戒声为低沉、宏亮、持续的「嗼、嗼、嗼」声。雌鸟亦会发出持续的「呜哇、呜哇」声,以吸引雄鸟,雄鸟也会发出连串的颤音回应。
亚种分化
林三趾鹑南方亚种(学名:Turnix sylvatica mikado)。在非洲、欧亚大陆南部、印度、东南亚、中国东南部、菲律宾及爪哇。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广东、台湾、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地理分布
林三趾鹑:地理分布图
分布状况:亚种mikado为罕见低地留鸟,见于广东、台湾及海南岛的开阔草地。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南部、印度、东南亚、中国东南部、菲律宾及爪哇。
生长繁殖
林三趾鹑(摄于印度)
一妻一夫制或一妻多夫制。筑巢於地上,在地面挖一浅凹为巢,每窝产3至5枚卵,卵浅褐色、有深褐色斑点,大小平均为26.7 × 20mm。雏鸟早熟性,出生後2至3天即可自行觅食。
本文Hash:535b03f8a2ce6a5c8dbf92fd161e444c09d3039f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