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导读: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档案信息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小香猪给大家整理了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的档案资料,包括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的图片、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所属门、纲、目、科及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描述介绍、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标本等与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相关的详细信息。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档案信息

物种名:黑翅长脚鹬

拉丁名:Himantopus himantop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鹬科 Scoiopac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27

描述:马鸣:2006:形态描述鉴别特征 头顶及翅黑色;尾羽灰褐,余部白色。嘴形细长而直,鼻沟不伸过嘴长之半。胫和跗蹠特别细长,跗蹠长度超过中趾(连爪)长度的2倍。粉红色。足仅三趾。形态雄性成鸟:前额、眼先和面颊白色。由头顶向后为黑色,个体间羽色有差异;后颈与上背之间白色;背、肩及两翼黑色,闪绿色金属光泽;腰至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灰白或浅灰褐色;下体包括颏、喉、前颈、胸和腹部皆为纯白色。雌鸟:与雄鸟相似。在雄鸟是黑色的部分被黑褐色替代,但飞羽依然是黑色;头和后颈白色或淡灰褐色,个体变化较多。虹膜朱红色。嘴黑,下嘴基部肉褐色。胫下裸露(长度约有70—80 mm),粉红色。跗蹠及趾粉红色;爪黑色。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13) 182 358 61.5 234 85 121(163—209) (338—380) (48—71) (206—250) (70—100) (108—135)♀♀(9) 169 357 61.2 230 84 109(142—200) (345—385) (56—64) (215—242) (78—95) (95—120)马鸣:2006:生物学描述黑翅长脚鹬多结小群活动,时有近百只的集群。多在内陆平原地区的河畔、稻田以及湖沼边缘活动。常站在水中将嘴和头插入水中觅食,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蠕虫以及水生植物种子为食。受惊起飞时常发出“ki—ki—ki—ki—k一”的尖锐叫声。颜重威(1991)首次记录到其在台湾繁殖(1986年5月初)。之后,据沙谦中等(1998)记载,1992年春在台南四草至少发现17个巢,并成功育出雏鸟。杨学明等(1991)在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观察到交配的过程。这期间有争夺配偶的现象。交配时雄性曲颈尾随雌鸟,当雌鸟卧地时,雄鸟围绕雌鸟旋转2—3周后上到雌鸟背上交尾。因为这种鸟的腿特长,交配时就与其他鸟有所不同。但是,据在新疆的观察,雄鸟与雌鸟交配时,雌鸟并不卧地,而是站立于浅水中,雄鸟立于雌背,约10秒结束交配(受精),之后雄鸟后仰落入水中。亦有多雄混配的现象。产卵期在5月末和6月上旬。雌雄轮换孵化,孵化期17—19天。雏鸟早成性,出壳24小时后即可离巢。食物以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的昆虫为主,动物性食物占87.5%,有少量藻类等(约占6.3%)。赵梅(1994)报道了黑翅长脚鹬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繁殖的初步观察资料,孵化期略有不同,为22—24天。据马鸣等(1995),4—5月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群出现在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到5月中旬进入产卵高峰期,深夜也能听到喧闹声。5月19日观察几个巢群,均位于湖区浅水区域的小岛上,附近有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的巢。窝卵数4枚,卵为梨形,乌青色散布较大的黑褐色斑。测量12枚卵,平均重量22(20—25)g,外径32×45 mm。巢较简陋,仅铺垫少量细树枝。雌雄轮换孵卵,1—2小时换孵一次。6月6日见到幼鸟出壳。由于畜群践踏巢区,繁殖成活率比较低。在西藏,栖息地高度达到海拔3 840 m(郑作新等,1983)。根据La Touche(1931—1934)的调查,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黑翅长脚鹬为一罕见种。但是,综合近年的资料,这种鸟的种群数量正在增长,分布范围和繁殖区域也有扩大的趋势。据Barter(2002)综述,春季在天津约有2 000只出现,秋季在河北石臼坨也有1 100多只。马鸣:2006:分类讨论分类讨论 据Peters(1934)和Johnsgard(1981),该种有6个亚种之别,广泛分布于欧、亚、美、非及大洋洲等地。而Howard & Moore(1984,1991)和郑光美(2002)则倾向于将各亚种分别独立为种,如黑翅长脚鹬 H.himantopus(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白头长脚鹬H.leucocephalus(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黑颈长脚鹬 H.mexicanus(分布于美国、墨西 及南美洲)和黑尾长脚鹬 H.melanurus(分布于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按照上述观点,黑翅长脚鹬无亚种分化。但是,Hayman et al.(1998)和Dickinson(2003)依然分为5个亚种。根据颈部羽色变化,通常分为3个组,即“欧亚组”(白颈)、“美洲组”(黑颈)和“大洋洲组”(白头)。分布于美洲的3个亚种都是黑色的后颈。而在亚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中间类型。少数人则将各亚种分别立为近种(allospecies)。亚种分化 据郑作新(1976,1987)和Dickinson(2003),中国的黑翅长脚鹬为指亚名种H.h.himantopus。据Carey et al(2001),在香港偶然有H.h.leucocephalus分布,是否指名亚种的个体变异尚不清楚。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平台号:2151C0003200004158

标本号:NCS0001034

标本馆:SCNC

国家:中国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标本记载2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平台号:2151C0003200004157

标本号:NCS0001033

标本馆:SCNC

国家:中国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采集地:四川省

产地1:SC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标本记载3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平台号:2151C0003200004156

标本号:NCS0001032

标本馆:SCNC

国家:中国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采集地:四川省

产地1:SC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标本记载4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平台号:2163C0001200009336

标本号:06719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5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平台号:2151C0003200000208

标本号:NCS0001031

标本馆:SCNC

国家:中国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采集地:四川省

产地1:SC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黑翅长脚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黑翅长脚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黑翅长脚鹬-外形描述

描述:高挑、修长(37厘米)的黑白色涉禽。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颈背具黑色斑块。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

虹膜—粉红;嘴—黑色;脚—腿及脚淡红色。

黑翅长脚鹬-叫声

叫声:高音管笛声及燕鸥样的 kik-kik-kik声。

黑翅长脚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黑翅长脚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罕见季候鸟。繁殖在新疆西部、青海东部及内蒙古西北部。中国其余地区均有过境记录,越冬鸟于台湾、广东及香港。

黑翅长脚鹬-生活习性

习性:喜沿海浅水及淡水沼泽地。

黑翅长脚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黑翅长脚鹬的图片

黑翅长脚鹬(学名:Himantopus himantopus,英文名:Black-winged Stilt)是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鸟类。

黑翅长脚鹬(学名:Himantopus himantopus),又名红腿娘子、高跷鸻。属鸻形目反嘴鹬科长脚鹬属。在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朝鲜和日本繁殖,冬季除澳大利亚及附近地区以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中文学名:黑翅长脚鹬

拉丁学名:Himantopus himantopus

英文俗名:Black-winged Stilt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

中文属名:长脚鹬属(Himantopus)

繁殖区:古北界, 非洲, 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8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

高挑、修长(37厘米)的黑白色涉禽。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颈背具黑色斑块。

雄鸟繁殖羽(夏羽):额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白色而杂以黑色。

雌鸟繁殖羽(夏羽):头颈均为白色,但眼后有灰色斑。

雄鸟非繁殖羽(冬羽):和雌鸟夏羽相似,头颈均为白色,头顶至后颈有时缀有灰色。

雌鸟非繁殖羽(冬羽):和雄鸟基本相似,但整个头、颈全为白色。上背、肩和三级飞羽褐色。

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

虹膜-粉红;嘴-黑色;腿及脚-淡红色。

叫声:高音管笛声及燕鸥样的 kik-kik-kik声。

黑翅长脚鹬:雏鸟
黑翅长脚鹬:雏鸟
黑翅长脚鹬:雏鸟
黑翅长脚鹬:雏鸟
黑翅长脚鹬:幼鸟
黑翅长脚鹬:幼鸟
黑翅长脚鹬:幼鸟
黑翅长脚鹬:幼鸟
黑翅长脚鹬:亚成鸟
黑翅长脚鹬:亚成鸟
黑翅长脚鹬:亚成鸟
黑翅长脚鹬:亚成鸟

地理分布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分布在欧洲东南及南部、印度、中国及东南亚、北非、澳大利亚、加拉帕格斯群岛、夏威夷、加拿大中部和南部、美国西部和东南部。在中国新疆西部、青海东部及内蒙古西北部繁殖,越冬于台湾、广东及香港等地,全境有过境纪录。

生活习性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流浅滩、水稻田、鱼塘和海岸附近之淡水或盐水水塘和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非繁殖期也常集成较大的群。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水中觅食。行走缓慢,步履稳缝、轻盈,姿态优美,但奔跑和在有风时显得笨拙。性胆小而机警,当有干扰者接近时,常不断点头示威,然后飞走。起飞容易,飞行也较快。

黑翅长脚鹬主要以软体动物、虾、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昆虫幼虫,以及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常在水边浅水处、小水塘和沼泽地带,以及水边泥地上觅食。常常单独或成对觅食,偶尔也见成松散的小群觅食。觅食方式主要是边走边在地面或水面啄食。或通过疾速奔跑追捕食物。有时也将嘴插入泥中探觅食物。有时甚至进到齐腹深的水中将头也浸入水中觅食。

生长繁殖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的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开阔的湖边沼泽、草地或湖中露出水面的浅滩及沼泽地上。常成群在一起营巢。有时也与其它水禽混群营巢。巢呈碟状。主要以芦苇茎、叶和杂草构成;巢外径21一23厘米,内径1O—12厘米,高4—5厘米,深2—3厘米。

每窝产卵4枚,偶尔3枚。颜色为黄绿色或橄榄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梨形或卵圆形,大小为41—47×29—33毫米,重22克左右。

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间如遇干扰,巢区所有亲鸟均群起飞到干扰者头顶上空盘旋、鸣叫,时飞时落,引诱干扰者离开。孵化期16一18天。

保护现状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c811b649be4bf2212864127e60d9648b18fece0c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