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黑头蓝翅鸭(学名:Pteronetta hartlaubii,英文名:Hartlaub’s Duck)是雁形目鸭科的鸟类,自成一属,又名黑头凫、蓝翅栖鸭、哈氏鸭。最初被认为是栖鸭,后来被改为属于钻水鸭。但是,它们始终与之有所分别,故被分类在独有的属中。根据粒线体DNA细胞色素b及NADH脱氢酶亚基2的分析,发现黑头凫属于一个独特的分支。黑头凫的拉丁学名命名是为纪念德国自然学家盖史达夫·哈特拉伯(Gustav Hartlaub)。
中文学名:黑头蓝翅鸭
拉丁学名:Pteronetta hartlaubii
英文俗名:Hartlaub’s Duck
命名作者:Cassin, 1860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黑头蓝翅鸭属(Pteronetta)
繁殖区:非洲 : w, wc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黑头凫是非洲森林中一种全身呈深栗色的鸭。它具有黑色的头和颈,鸭喙是黑白两色组成的花纹,黑腿,虹膜深红色。翅膀上有蓝色羽毛,也因此称为蓝翅栖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非及中非,几内亚、塞拉里昂、尼日利亚、苏丹、加蓬、刚果共和国及扎伊尔。
生活习性
黑头凫一般在岩层缝隙中寻觅幼虫和蛹,以水产动物,植物,种子,小鱼,蜗牛和螃蟹为食。[2]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水边地上灌丛或草丛中,为浮巢。每窝产卵6—10枚。孵化期25天。[2]
蓝翅希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蓝翅希鹛(学名:Minla cyanouroptera,英文名:Blue-winged Minla)是噪鹛科希鹛属的鸟类。
蓝翅希鹛(学名:Minla cyanouroptera,英文名:Blue-winged Minla),是画眉科希鹛属的一种。两翼、尾及头顶蓝色。是海拔迁徙的候鸟,分布于香港、不丹、老挝、中国大陆、越南、印度、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尼泊尔和柬埔寨。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蓝翅希鹛
拉丁学名:Minla cyanouroptera
英文俗名:Blue-winged Minla
命名作者:Hodgson, 183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噪鹛科(Leiothrichidae)
中文属名:希鹛属(Minl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Malay Peninsul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0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蓝翅希鹛:形态特征图
体小(15厘米)而不会被误认的尾长的林栖型鹛。两翼、尾及头顶蓝色。上背、两胁及腰黄褐,喉及腹部偏白,脸颊偏灰。眉纹及眼圈白。尾甚细长而呈方形,从下看为白色具黑色羽缘。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红。
叫声:叫声为响亮的长双声哨音see-saw或pi-piu,不停地重复,收尾时音调升高;也作响亮的swit声。
地理分布
蓝翅希鹛:地理分布图
国内分布:国内分布于四川中部峨眉、雅安、东南部南川、南部宜宾、马边、峨边、西南部盐源、会东,贵州西南部兴义,云南西部碧江、泸水、腾冲、盈江、龙陵、潞西、大理、凤庆、双江、永德、镇康、耿马、西南部沧源、澜沧、西盟、南部西双版纳、江城、绿春、元阳、东南部马关、东部师宗、中部昆明、镇源、新平、景东、寻甸,广西北部、西南部和湖南南部及海南岛等地。亚种wingatei为常见留鸟,见于中国南方及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及海南岛等省海拔1000~2800米的森林。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和马来半岛。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阿萨姆、东南亚及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亚种wingatei为常见留鸟,见于中国南方及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及海南岛等省海拔1000~2800米的森林。
生活习性
蓝翅希鹛
主要栖息于海拔600-2400m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中,尤以茂密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较常见。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和相思鸟、鵙鹛集成小群。多在乔木或矮树上枝叶间、也在林下灌木丛和竹丛中活动和觅食。性活泼,常频繁地在树枝间飞来飞去或在枝头跳跃,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
主要以白腊虫、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生长繁殖
蓝翅希鹛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林下灌丛中。巢呈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根、苔藓、树叶等材料构成,内垫细草和根。每窝产卵通常3-4枚,卵的大小为18mm×14mm。
热带黑鵙的外形特征、生长繁殖、生活习性、分布范围
热带黑鵙(学名:Laniarius major,英文名:Tropical Boubou)是丛鵙科黑鵙属的鸟类。
热带黑鵙(学名:Laniarius aethiopicus),又名热带黑伯劳,属雀形目丛鵙科黑鵙属,分布于非洲。热带黑鵙上体黑色,下体纯白色,翼上有一道黑斑,特征非常醒目。共5个亚种。
中文学名:热带黑鵙
拉丁学名:Laniarius major
英文俗名:Tropical Boubou
命名作者:Hartlaub, 184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丛鵙科(Malaconotidae)
中文属名:黑鵙属(Laniarius)
繁殖区:非洲 : w, c Africa south to s Zambia, n, c Mozambiqu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热带黑鵙是中小型鸣禽,具有强大的,通常是弯曲并带有锯齿的鸟喙,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善于鸣啭,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臀部羽毛勃松,体羽大多黑色、白色,或主要由绿色、黄色或黄褐色、朱红色组成的醒目的图案。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锈色黑鵙,摄影垂耳兔
热带黑鵙和锈色黑鵙的区别:锈色黑鵙腹部臀部为锈红色,而热带黑鵙的下体为纯白色。
生长繁殖
筑巢精巧,雏鸟晚成性。
生活习性
极度灵活,但往往会先闻其声。雄鸟及雌鸟的颜色相同,喜欢栖息于林地,灌丛和森林,常造访农田和花园,会有季节性的迁徙。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科特迪瓦,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南部,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旅鸟:塞内加尔。
本文Hash:20dfba1abc2a5e627f0f843652108c6b01f208a7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