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柽柳沙鼠 Meriones tamariscinus档案信息 柽柳沙鼠 Meriones tamariscinus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迷失家的小乌龟给大家整理了柽柳沙鼠 Meriones tamariscinus的档案资料,包括柽柳沙鼠 Meriones tamariscin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柽柳沙鼠 Meriones tamariscinus相关的详细信息。
柽柳沙鼠 Meriones tamariscinus档案信息
物种名:柽柳沙鼠
拉丁名:Meriones tamariscin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啮齿目 Rodentia
科:仓鼠科Circetidae
资源编码:21131111182
柽柳沙鼠 Meriones tamariscin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63C0001100001814
标本号:0001196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采集人:郑晶琳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62C0001100000567
标本号:0860193
标本馆:LZU
国家:中国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甘肃省
产地1:GS
采集人:刘定云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11C0002100001696
标本号:23156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采集人:张洁、叶宗耀等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红尾沙鼠 Meriones libycus
动物百科小编丶怕死小强给大家整理了红尾沙鼠 Meriones libycus的档案资料,包括红尾沙鼠 Meriones libyc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红尾沙鼠 Meriones libyc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红尾沙鼠 Meriones libyc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红尾沙鼠
拉丁名:Meriones libyc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啮齿目 Rodentia
科:仓鼠科Circetidae
资源编码:21131111182
红尾沙鼠 Meriones libyc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63C0001100001614
标本号:0002006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63C0001100001613
标本号:0002005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63C0001100001612
标本号:0002002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4
平台号:2163C0001100001611
标本号:0002004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5
平台号:2163C0001100001610
标本号:0002003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6
平台号:2111C0002100003561
标本号:14119-S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采集人:张洁、叶宗耀等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
动物百科小编莫扎鱼给大家整理了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的档案资料,包括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的图片、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所属门、纲、目、科及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描述介绍、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标本等与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相关的详细信息。
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档案信息
物种名:长爪沙鼠
拉丁名:Meriones unguiculat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啮齿目 Rodentia
科:仓鼠科Circetidae
资源编码:21131111182
描述:陈卫,高武:2000:形态描述鉴别特征 体型中等大小,体长不超过150mm,尾长略短于体长。腹毛污白色,具灰色毛基。尾毛束明显,黑色。附蹠较长,约为耳长之半。爪黑褐色。形态外形:体长在150mm以下的中等大小鼠类。眼大,耳较明显。后肢跗蹠较长,约为耳长2倍。四肢的强爪尖而长,可达4mm以上。尾较长而粗,接近体长。毛色:头和体背中央呈灰棕色,幼年体体灰色较重而成年、老年个体棕色较浓。背毛毛基灰色,约占毛长的1/2;毛尖黑色,约占毛长的1/7;中央段淡黄褐色,并杂有少数纯黑色长毛。体侧和颊部的毛色较浅淡。口角后上方至眼周、眼后及耳基、耳后为污白色条纹。在口角部稍黄向后则渐白,此处无灰色毛基。耳壳里面皮肤黑色,具白色稀疏短毛,露皮。耳壳外面,前方于背同色,后方黑色皮肤由于被短而稀的白色毛,而呈出皮肤的黑色。耳边缘从前到后为白色,但前缘毛较长,呈纵状。耳背下方具较长的污白色毛。腹面污白色,具浅灰色毛基,灰色毛基比背毛灰色毛基短,占毛长的1/4左右。颏、喉毛为纯白色。四肢外侧毛与背同色,内侧毛与腹面同色。腋下和鼠蹊部的毛也为纯白色,无灰色毛基。背腹毛在体侧的分界不十分明显。尾背、腹二色,背腹两面均为棕褐色的基色,但背面具有较多的黑色长毛而呈棕黑色。愈往尾端部黑色长毛数量越多,长度越大。棕色尾毛在末端也延长,但不如黑色毛长,而且数量较少。尾末端毛膨起呈毛束,长度可达2Omm左右。毛束黑色明显。后肢的跗蹠部有稍黄的白色短而密的毛,腹面黄色较重,掌垫不裸露。前肢掌和指的腹面不被毛。爪呈黑褐色,爪端部色较淡。头骨:头骨前狭后宽,额、顶骨较宽阔。鼻骨狭长,前后宽窄相近,与额骨相接处较平直,但额骨向两鼻骨之间突入一细尖。鼻骨和额骨的相接处略向下凹,老龄者尤为明显。额骨宽而平,并向两侧延展。顶骨亦宽大,两顶骨各自向背方略隆起,前外角微向前伸,较平缓。顶嵴在成年个体较明显。顶间骨呈菱形,左右较宽,前后较短,前端以钝角突入两顶骨之间,后端多呈弧形或接近平行。颧弓的上颌骨额突发达,形成板状,在眶前孔处下折,成眶前孔的外侧壁。颌骨颧突在腹面折向后方,颧弓较斜向外后方。颧骨较粗。额骨前方两侧,颌骨颧板后方,各具有一水平着生,平扁近圆形的泪骨。门齿孔狭长,后端接近上臼齿前缘连线。翼窝较短,硬腭后端腭骨向后突出呈尖状。听泡发达,两听泡在翼窝处接近,听泡在听孔处向外隆起呈泡状,听孔大而圆,位于头骨侧面。牙齿:上门齿唇面具一纵沟,纵沟偏外侧。上臼齿咀嚼面较平坦。第1臼齿大,近长方形,每侧各具凹陷两个,臼齿咀嚼面呈三个菱形的齿环。三个齿环在中间连通,第1个齿环稍小,较年青个体呈前宽后尖的三角形。第2臼齿具两个菱形齿环。第3臼齿小,具一圆形齿环。下颌齿与上颌相似。下颌门齿无纵沟。下颌骨冠状突外侧,老龄个体有向外的骨质突起。量衡度(衡:g;量:mm)外形:性别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48)55.7(30—80)114.7(88—136)93.8(70—108)27.3(24—30)14.2(10—17)♀♀(52)53.7(32—81)110.2(84—132)92.5(70—109)27.0(23—33)14.1(121—6.5)头骨:性别颅全长颅基长鼻骨长腭长齿隙颧宽♂♂(48)32.3(28.3—34.8)29.1(25.4—31.6)12.1(10.0—13.5)14.0(11.2—16.0)8.3(7.0—9.6)18.1(15.2—20.1)♀♀(52)31.7(27.3—34.8)28.6(24.5—31.4)11.9(10.0—13.8)13.7(11.8—15.5)8.2(7.0—9.5)17.6(16.0—20.0)性别眶间宽后头宽听泡长听泡宽上颊齿列长下颊齿列长♂♂(48)5.9(5.1—6.4)14.7(13.2—15.6)10.3(9.1—11.3)8.0(6.9—8.9)4.25(3.7—4.8)4.35(3.8—5 .1)♀♀(52)5.9(5.2—6.8)14.6(13.5—15.8)10.3(9.1—11.3)8.0(7.0—9.8)4.2(3.6—5.0)4.3(3.7—5.1)陈卫,高武:2000:生物学描述生物学资料 长爪沙鼠是荒漠草原的代表动物,尤为喜欢栖息沙质土壤地带。在河谷沿岸、固定沙丘、台地、沟谷坡地等处分布,有时也进入附近农田、草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较好的地方,则集中于沙丘、渠背和地势较高的地区。常见于盐爪爪(Kalid-ium foliatam)、刺蓬(Salsola pestifer)、锦鸡儿(Caragana spp.)、盐蒿(Artemisiaspp.)等植物丛生的沙丘和荒地。属优势鼠种。长爪沙鼠的洞穴复杂,洞口密集形成洞群。洞口多建在食物丰富、向阳、背风的沙丘或沟谷坡地。洞口的直径与土质的松软程度有关,土质疏松则洞口大一些,一般为5一6cm。洞穴可根据居住的时间分为三类:越冬洞、夏季洞和临时洞。越冬洞最为复杂,包括有洞口、洞道、仓库、巢窝等几部分组成。越冬洞可有洞口4、5个,多者可达十个以上。洞口扁圆形,洞道以45°一60°角斜而向下,入地约30多厘米后改为平行。平行洞道内常有扩大的段落部分,大小约19cm×12cm×10cm,是其休息、转身的场所,《中国经济动物志》(寿振黄,1962)称之为窟。平行洞道再垂直向下,就是巢窝的处所(赵肯堂,1981)。其窝大小11.5cm×11cm×9cm,巢材有盐生酸模、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小画眉草(Eragrostis poaeoides)、针柔(Stipa purpurea)、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等植物(赵肯堂,1981)。巢距地面50一150cm。巢与仓库及其他洞口都有洞道相连。每一洞系有多个仓库,可达5—6个。仓库大小约130cm×31cm×35cm。夏季洞较越冬洞简单,无仓库,巢窝距地面也较近。临时洞是藏身及避敌之处,洞道短直,洞口少,有些则是其他鼠类的弃洞。长爪沙鼠以家族为单位,群栖,雌雄同洞。夏季,幼鼠离洞后,其巢区仍与亲鼠巢洞很近,形成小范围内的大量集中。一个家族(洞系)的沙鼠并不进入其他家族洞内。活动主要以白天为主,夜间也有出外现象。夏季白天活动长达13个小时,冬季约6小时。夏季炎热时,活动错开高温时间,而冬季则在天气暖和的中午时候。严冬-20℃仍然出洞活动,但风力达四级以上,活动频率明显下降。活动范围很大,可由数百米至1000多米。早春繁殖季节,是长爪沙鼠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长爪沙鼠随季节变化、食物的丰富常有短距离的迁离现象。农业区,当田间播种和幼苗出土后,荒地上的沙土鼠全部迁移到田埂上散居,鼠洞也被丛生的野草遮掩。秋季,作物相继成熟并开始收割时,长爪沙鼠窜入田间大肆活动,盗食及拖粮进洞,这样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深秋初冬。而农田进行封冻浇灌,长爪沙鼠已经离开农田中的洞穴,到农田附近的高地和树林边缘的荒地居住。洞口开到树根基部。草原上的鼠群则聚集在风成沙丘的白刺丛中或干枯的蒿杆下度过严冬,待天气转暖和春播开始后,再返回田埂或扩散到广阔的草场。长爪沙鼠的食物在荒漠草原主要以滨草(Leymus chinens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绵蓬(Potaninia mongolica)和蒿籽(Artemisea spp.)、白刺果(Nitraria sibir-ic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胡麻(Linum stelleroides)等植物及其种子为食。对含油的种子非常喜爱。农业区对各种作物种子、禾苗都很嗜吃。偶也食一些其他动物。冬季有储粮习性,在取食的同时,还大量进行搬运储存。一个洞系中可以存粮10多斤,甚至几十斤。鼠类高度集中和缺粮饥饿情况下,经常发现有撕吃残伤病鼠和啮食鼠尸的现象。人工饲养下,日食量4—8.5g。长爪沙鼠繁殖能力极强。各地报道,雌鼠全年均可繁殖,即使在寒冬1月也可检到孕鼠。该鼠雌雄同居,在适宜的条件下,任何时 均可交尾。据野外观察,交尾持续时间每次仅3—5秒,但反复多次。孕鼠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早春和夏秋之交。农业区略早于草原区,显然同食物种类和农业活动有关。繁殖高峰期,雌鼠妊娠率高达60%。每胎3—10只不等,最多可达12只,平均6一7只,孕期20-25天。仔鼠10—15天出现门齿,15—24天长出臼齿。哺乳期14—28天(寿振黄,1962)。一年内多次怀孕,野外捕回的孕鼠,产仔后使两性同居,不久即进行交尾,60一80日后再次产仔。估计一年最多可达5胎。长爪沙鼠种群数量变化较大,在适宜生存的环境中,常年保持较高的密度,每公顷30—50只,而在生存条件较差的环境,每公顷仅1—2只。在放牧过度的草场,由于当年生种子植物丰富,鼠量较多。长爪沙鼠有非周期的年际变化,同气候、食物等有很大关系。大发生年代,可由分布地生境向附近扩散,侵入周围谷地、洼地、河滩地等较湿地段,随即由于恶劣的条件,又使数量下降,特别是周围生境中扩散出的沙鼠,使种群数量维持一定水平。一年之中,5月下旬以后,种群数量出现高峰,大批当年幼鼠出洞活动。至秋季再次出现数量高峰,冬季降至最低点。该鼠寿命约一年半。可以依据臼齿咀嚼面磨损程度、颊齿齿根的长短,颊齿外侧齿沟渐次上推缩短的情况以及体长等判定年龄。内蒙古长爪沙鼠,赵肯堂(1981)分为4个年龄组:①幼年组:体长70—87mm,第3臼齿埋在齿槽中,或长出后尚未达到臼齿平面的高度,颊齿齿根不分叉或略有分叉,年龄为1—2个月;②亚成年组:体长90—104mm,3枚臼齿都在同一平面上,齿根已有明显分叉,齿冠内外两侧的齿沟完整无损,清晰可见,年龄2.5一7个月,部分较大个体已能参加繁殖;③成年组:体长104—120mm,臼齿咀嚼面磨损和齿根分叉而不断上升,使齿沟自下而上地离开齿槽边缘,约占齿冠上部的1/2—2/3,年龄为8一12个月,是越冬和繁殖高峰时种群的主要组成成分,繁殖力最强;④老年组:体长120—135mm,齿沟只在臼齿齿冠上缘留有1/3左右或呈残迹状,年龄在12个月以上。陈卫,高武:2000:分类讨论长爪沙鼠种级分类地位,一直很稳定,并无争论。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山西省的北部。有关亚种的分类,各家意见不一。蒙古戈壁阿尔泰的 Gerbillus kozloviSatunin 1903,Ellerman 将其归入长爪沙鼠的指名亚种内,而俄罗斯学者则承认为另立一个亚种 M. u. kozlovi。此外,日本学者将吉林郑家屯标本定名 M. kurauchii Mori1930,Ellerman 等(1951)将其也归入 M. unguiculatus 种内,为东北亚种 M. u. kurauchii. Heptner(1949)定名贝加尔湖地区的长爪沙鼠为 M. u. selenginus 亚种。这样,包括指名亚种,长爪沙鼠共有4个亚种。其中指名亚种 M. u. unguiculatus 和东北亚种 M. u. kurauchii 分布我国。森为三(Mori)报道的 M. kurauchii,依其原始描述,同长爪沙鼠的区别主要在于体型较小和耳较大,体背有稍黑的棕色毛等特征。 Ellerman(1947)认为作为一个种M. kurauchii 是不明显的,因此,划入 M. unguiculatus 中,是长爪沙鼠的同物异名。以后又将其作为 M. unguiculatus 的一个亚种。很多人一直采纳 Ellerman的意见。经核对原始文献以及与各地长爪沙鼠的标本比较,我们认为该亚种的成立存有疑问:①依森为三的描述,其“橄榄黄色”(olive yellow)与长爪沙鼠幼鼠的体色更为接近,而与成体有较大差异;②标本量度(三只雄鼠)体长分别是90、85、73;尾长均大于体长,这也与长爪沙鼠成体特征不符。沙鼠属中,幼鼠的体色一般较深,带较重的灰色,森为三的橄榄色很可能是显现出的较深的灰色。根据赵肯堂(1983),内蒙古的长爪沙鼠年龄划分,体长70—87mm为幼年组,体长90 104mm为亚成年组,可以认为三个标本应是幼鼠。此外,经测量近百只成年长爪沙鼠,没有一只尾长大于体长,而在其幼体中,有个别尾长大于体长的。幼体时期,身体发育较慢,尾长常大于体长。因此,我们认为森为三定名的 M. kurauchii 应为长爪沙鼠的幼鼠,kurauchii 作为亚种确立,特征是不可靠的。观察国内长爪沙鼠分布的各省区标本,除幼体体色偏灰色较重外,其它成体标本,其体型大小,背毛色、尾毛和毛束等均很一致(去掉个体差异的标本)。吉林双辽郑家屯自森为三之后,没有再采到长爪沙鼠标本,根据辽宁章古台地区(与 ku-rauchii 的标本采集地靠近)标本描述的辽宁兽类志长爪沙鼠特征,同其他地区长爪沙鼠也是一致的,没有色泽的差异。森为三1939年根据赤峰标本定名的 M. k. chichfen-gensis 也应是指名亚种的同物异名。王廷正等(1992)认为长爪沙鼠的东北亚种 kru-auchii 背毛棕灰褐色,灰色较浓,尾尖色调偏微红。依《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和《黑龙江兽类志》描述内蒙古等地的长爪沙鼠,尾尖毛色也偏微红,这一区别特征是不成立的。背毛灰色较重,显然是幼体的特征。所以,国内长爪沙鼠只有一个亚种。陈卫,高武:2000:生境与习性长爪沙鼠是荒漠草原的代表动物,尤为喜欢栖息沙质土壤地带。在河谷沿岸、固定沙丘、台地、沟谷坡地等处分布,有时也进入附近农田、草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较好的地方,则集中于沙丘、渠背和地势较高的地区。常见于盐爪爪(Kalid-ium foliatam)、刺蓬(Salsola pestifer)、锦鸡儿(Caragana spp.)、盐蒿(Artemisiaspp.)等植物丛生的沙丘和荒地。属优势鼠种。陈卫,高武:2000:经济意义长爪沙鼠由于种群数量较大,易形成小范围的高密度,因此是重要的防疫鼠类之一。长爪沙鼠是荒漠草原鼠疫病原体的主要储存宿主之一。多达20多种的蚤类、蜱螨寄生于体外,如带疫菌的黄鼠蚤(Ceratophyllus tesquorum),客蚤(Xenop-sylla spp.),沙鼠蚤(Gerbillophilus spp.),新蚤(Neopsylla spp.)等,尤其当种群数量高时,更易造成疫病的流行。长爪沙鼠因盗食和储存食物,对农业区的粮食生产造成重大危害。有时在某个地区,甚至造成颗粒无收。一般危害可造成10%左右的减产,较高时可达20%—25%的减产。啃食幼苗和打洞,破坏土层,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也对草场造成危害。消灭长爪沙鼠主要采用综合方法,改造传统的耕作方式,加强水利灌溉化,铲除地边草滩、野草,合理开垦。还可利用初春融雪浇地之时,引水流过鼠群越冬生境地,将所有沙鼠一并淹死(赵肯堂,1981)。也可使用药物毒杀或机械捕杀等方法消灭。长爪沙鼠的天敌主要是鼬类以及狐、漠猫和猛禽。
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63C0001100006152
标本号:0002069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内蒙古自治区
产地1:NM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63C0001100002270
标本号:0002062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内蒙古自治区
产地1:NM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63C0001100002269
标本号:0002065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宁夏回族自治区
产地1:NX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4
平台号:2163C0001100001646
标本号:0002128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山西省
产地1:SX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5
平台号:2163C0001100001645
标本号:0002127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山西省
产地1:SX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6
平台号:2163C0001100001644
标本号:0002126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山西省
产地1:SX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本文Hash:ac5b636bf905ec27a190671eb2e8a9b033fe18e6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