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招募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取得长足成效

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Tips

现在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1000倍,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生存环境破坏、活动范围减少等加快物种的灭绝速度。

岷江造就了既丽且崇的成都,被称为成都平原的母亲河,在辽阔的岷江河畔生长着一种艳丽的蓝色小花~

岷江蓝雪花

岷江蓝雪花于1908年首次在四川岷江河谷汶川境内被发现,因而得名岷江蓝雪花。专家学者在对岷江蓝雪花的潜在分布研究中发现,未来岷江蓝雪花适生区较现适生区有明显的减小,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活动、生态环境恶化等对岷江蓝雪花、岷江河谷生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岷江蓝雪花彩绘图

2022年9月,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携手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及生物多样性大咖,以这朵蓝色小花为切入口,开启“从看见一朵小花开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培训班,让大家一起去亲身体验这朵“花”的美丽,去探索这朵“花”背后蕴藏的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以及去实践我们如何身体力行的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去。

课程相关

时间安排

2022年9月29日-10月15日

授课形式

因疫情原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腾讯会议),后续实践交流活动根据疫情情况可线下开展。

课程内容

1、第一次线上集中学习课程安排

时间:9月29日 19:00—21:00

内容:四川以及成都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第二次线上集中学习课程安排

时间:10月9日 19:00—21:00

内容:岷江河谷及岷江物种的认识、岷江河谷物种保育经历分享

3、第三次线下集中学习课程安排

时间:10月15日 14:00—17:00

内容:公众如何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授课团队

沈尤: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委员,SSC/IUCN中国物种专家委员会(CSSG)委员,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旅游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观鸟推广、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工作。

周瑾:大学教师,专业为环境教育。曾赴美国、瑞典、英国、日本、泰国和菲律宾交流学习,2002-2003年赴美国Audubon Center of the Northwoods (自然学校)学习,是第一个来到该中心的中国人。2015-2016年在美国交流学习,是Institute for Human-Animal Connection in University of Denver的第一个中国访问学者。致力于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负责和参与实施了多项环境教育、自然教育、动物福利教育和青年志愿者培养等方面的社会公益人才培养项目。曾主持编写了中小学环境教育教材。

(照片来源:自然教育论坛)

黄科:成都观鸟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硕士。一直致力于参与环保项目及自然科普工作,从事成都平原湿地的保护工作,参与编著《野鸟漫画图鉴–153种游禽与涉禽》《在森林和海洋之间–我们眼中的成都湿地》《图说大熊猫》等书籍。2016年荣获“中国·四川最佳森林自然讲师”称号。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高山花卉项目团队

唐霄铧: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自然资源方向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山花卉野生资源评价及利用;全国自然教育网络注册自然引导员,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初级自然体验师。

韩菊兰: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生态修复方向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卉杂交育种及高山花卉资源评价利用。

杨马进: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和野生花卉等特色功能性植物的引种驯化、栽培育种以及资源评价利用。

李臻: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自然资源方向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特异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岷江蓝雪花专题项目负责人。

学习流程

1、集中学习:因疫情原因,本次培训将采取线上集中授课形式,学员需全程参与培训课程。

2、交流沙龙:学员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在集中学习后,各小组针对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议题或感兴趣的内容发起话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及疫情情况举行线上&线下交流沙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为其他学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办方也将不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大咖主题沙龙,让学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专家、大咖进行近距离的对话。

3、课后实践:学员们在学习结束后回到社区,在主办方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22年12月15日之前至少开展1次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环保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如生物多样性知识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分享、生物多样性观察实践等。

报名须知

01

招募人数

10人

02

报名时间

2022年9月20日—9月26日中午12:00

03

报名要求

1、年龄18-65岁;

2、热衷于实践并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3、能够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融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及生态环境建设中;

4、能够参与后续生物多样性保护队伍环保志愿服务工作;

5、能够策划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04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

9月26日中午12:00

05

报名确认

①因活动参与名额有限,主办方将按报名顺序选取符合报名条件的报名者并与之确认参与;

②具体活动安排会建微信群统一通知,并由工作人员在群内提前与大家交流;

③对未能参加活动的报名者我们深表歉意,感谢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联合会公众号,更多活动等您来参加;

④为了方便大家查看更多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并加入成都市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06

注意事项

1、本次培训为公益课程,不收取授课费;

2、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避免参与资格的浪费,主办方将收取300元保证金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及实践活动后将全额退回未能取得将不退回保证金

3、培训结束后,参与者将组建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环保志愿服务队伍。

*因上述情况不能退回的保证金,将用于培训课程中讲师课时费、物资材料等费用。

“生物多样性专业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可以做什么?

“生物多样性专业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可以做什么?1、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志愿服务的科普宣传;2、持续交流共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技能;3、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专家、大咖进行近距离的对话;4、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志愿活动的策划组织中……(更多的可能邀您来共同创造)

,

攀雀科的物种特性、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攀雀科大全

攀雀科的图片

攀雀科(学名:Remizidae)是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的一属。

攀雀科(学名:Remizidea)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攀雀是小型鸟类,体型介于鹟与山雀之间,善于攀树,巢为囊状,悬挂在树枝梢上,有出入口,以树皮缝隙中的昆虫为食,也吃种子。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古北界,有5属13种,中国有2属3种。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攀雀科(Remizidae)

中国野生鸟类:

物种特性

攀雀科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的一科,13种,包括攀雀类,通常还有金雀,该科鸟类形似长尾山雀,但尾较短,嘴较薄,常生活于水边。代表物种欧亚攀雀(Remizpendulinus)见于欧亚大陆河边灌丛和沼泽,其分布无规律;长11厘米,淡褐色,头稍白,面部黑色如面罩状;雄鸟筑袋状的两室巢,由植物的茸毛或绵状毛黏合而成,悬在树枝尖尖端或芦苇叶下,故攀雀又称吊巢山雀。金雀(Auriparusflaviceps)长10厘米,深灰色,头淡黄,见于北美西南部干燥灌丛地,以多刺的细枝营球形巢。中华攀雀雌性与雄性摸样有所不同,雄鸟的额头、颊面和耳羽黑色,头顶黑色,一双眼睛完全包裹在一片黑色之中;背部褐色,向后逐渐转为沙褐色,下体是皮黄色,看起来像一个穿着褐色上衣,皮黄色裤子,用宽阔黑布蒙面的佐罗大侠;雌鸟的贯眼线是棕色,比雄鸟浅淡,也比雄鸟窄的多,头顶浅灰,所以能很清楚看到它炯炯有神的眼睛。欧洲攀雀的雄鸟的体色比中华攀雀浅淡的多,灰中发白,而它的雌性几乎看不出贯眼纹,浑身淡淡的褐灰色,腹部几乎是白色。

地理分布

分布于俄罗斯的极东部及中国东北;迁徙至日本、朝鲜和中国东部。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生活环境

栖息于高山针叶林或混交林间,也活动于低山开阔的村庄附近,冬季见于平原地区。高可至海拔3000米的丘陵及山区森林和林缘。冬季成群,特喜芦苇地栖息环境。

攀雀科
攀雀科非洲攀雀

攀雀是小型鸟类,体型介于鹟与山雀之间,善于攀树,巢为囊状,悬挂在树枝梢上,有出入口,以树皮缝隙中的昆虫为食,也吃种子。

生长繁殖

攀雀的产卵季节从4月上旬至6月中旬,雄性攀雀异常的兴奋,高唱着“爱情进行曲”往返,每一次衔着一嘴的毛来到巢枝,围绕着枝子转圈,将嘴中含着的羊毛裹缠在枝子上。攀雀是攀禽,自有高超的攀缘技巧,它将这项表演性的技巧的实用性发挥到了登峰造极,在自己的筑巢时应用得娴熟快捷,像杂技或者体操表演,眨眼功夫它就在枝子上转了好几圈子将衔来的羊毛紧紧地缠裹在树枝上,而后在缠绕的粗粗的两根树杈间依稀拉起丝丝缕缕的纤维,然后继续在树枝上“翻单杠”缠绕,两根树枝间丝丝缕缕的纤维慢慢扩展为一条“钢索”。巢织成后就像一个小箩筐。通常每巢产4枚蓝色或暗绿色的卵。孵化期不详。雏鸟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喂养,雌鸟单独维护并保持巢的整洁。

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攀雀科鸟类大全

攀雀属攀雀科:攀雀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Remiz
非洲攀雀属攀雀科:非洲攀雀属

学名:Anthoscopus
黄头金雀属攀雀科:黄头金雀属

学名:Auriparus

百灵科的生活习性、代表物种、著名鸣禽、保护现状、百灵科大全

百灵科的图片

百灵科(学名:Alaudidae)是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的一属。

百灵科这一科的鸟出于欧亚大陆,只有一种角百灵现已传北美。百灵是以动听的鸣叫而著称的鸟类,体型大小似麻雀,头上常有或明显或不明显的羽冠,羽毛颜色暗淡,善于飞行,求偶炫耀飞行时能“悬停”在空中。百灵世界性分布,但在旧大陆较多而新大陆较少,有14属93种,我国有6属12种。百灵的种类较多,其中蒙古百灵遍布中国内蒙古草原及河北北部。它们栖息在草原上,在地面活动,几乎从不上树栖息,以各种植物种子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昆虫。百灵善于在空中飞鸣,是鸟中有名的金嗓子。繁殖期在5-6月间。角百灵多数结群生活,较少单独活动。它们一般不高飞或远飞,主要在地面活动觅食,而且善于短距离奔跑。主食杂草种子,有时也吃害虫。繁殖期在 6-7月间,巢建在草丛的基部。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百灵科(Alaudidae)

中国野生鸟类:

生活习性

百灵科
百灵科

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蓝天白云之下,绿草如茵,茫茫无际。苍穹之下,常常此起彼伏地演奏着连音乐家都难以谱成的美妙乐曲,那就是百灵鸟儿们高唱的情歌。百灵鸟从平地飞起时,往往边飞边鸣,由于飞得很高,人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踪。

百灵鸟是草原的代表性鸟类,属于小型鸣禽。它们的头上常有漂亮的具羽冠,嘴较细小而呈圆锥状,有些种类长而稍弯曲。鼻孔上常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一般长而直。我国常见的种类有沙百灵、云雀、角百灵、小沙百灵、斑百灵、歌百灵和蒙古百灵等。沙百灵与云雀能从地面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在空中保持着上、下、前、后力的平衡,悬翔于一点鸣唱。角百灵常常悄悄地在地上奔跑,或站在高处窥视周围的动静,行动较为诡秘。凤头百灵因头顶有一簇直立成单角状的黑色长羽构成的羽冠而得名,它生性大方,喜欢在道路上觅食,旁若无人。雌鸟在孵卵时也不像其他鸟类那样容易惊飞。

百灵鸟和草原一起经过几百万年的共同演化,获得了适于开阔草原生存的各种特征。它们一般在三月末开始配偶成对,在地面上鸣叫,并选择巢区。雌雄鸟双双飞舞,常常凌空直上,直插云霄,在几十米以上的天空悬飞停留。歌声中止,骤然垂直下落,待接近地面时再向上飞起,又重新唱起歌来。

百灵鸟的巢筑在地面草丛中、由草叶和细蒿秆等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大多为2-5枚。它们的卵很好看,底色棕白,上面散缀淡褐色的斑点,接近钝端有一个暗褐色的圆圈。大约经过15天孵化,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双眼,审视它们美丽的家园。

草原上的各种草籽、嫩叶、浆果以及昆虫为杂食性地面取食的百灵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百灵鸟繁殖的季节,正是昆虫大量繁衍的时候,以高能量的昆虫饲喂雏鸟,雏鸟就能快速成长,有些种类的亲鸟便可以进行第二次繁殖。

干旱的草原能成为百灵鸟的家,可见百灵鸟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它们或快速飞行到远处取水,或以一定的生理生化特性减少对水的需求。冬季,百灵鸟大多集群生活,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为一群,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众多感官的功能,增加在恶劣环境下集体防御的能力。

代表物种

百灵鸟是草原的代表性鸟类,属于小型鸣禽。它们的头上常有漂亮的具羽冠,嘴凤头百灵较细小而呈圆锥状,有些种类长而稍弯曲。鼻孔上常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一般长而直。我国常见的种类有沙百灵、云雀、角百灵、小沙百灵、斑百灵、歌百灵和蒙古百灵等。沙百灵与云雀能从地面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在空中保持着上、下、前、后力的平衡,悬翔于一点鸣唱。角百灵常常悄悄地在地上奔跑,或站在高处窥视周围的动静,行动较为诡秘。凤头百灵因头顶有一簇直立成单角状的黑色长羽构成的羽冠而得名,它生性大方,喜欢在道路上觅食,旁若无人。雌鸟在孵卵时也不像其他鸟类那样容易惊飞。

著名鸣禽

百灵鸟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它的歌不光是单个的音节,而是把许多音节,串连成章。它在歌唱时,漠百灵又常常张开翅膀,跳起各种舞姿,仿佛蝴蝶在翩翩飞舞。百灵鸟不但以其美妙的歌喉,优美的舞姿,令人叹服的飞翔技巧美化了环境,也给人类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保护现状

遗憾的是百灵鸟嘹亮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恶运。由于在中国北方,它是人们饲养的一种名贵的笼养鸟。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在百灵鸟的繁殖季节,潜入美丽的草原,不论雌雄,大量捕获幼鸟,运往外地销售。那些可怜的小鸟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大草原清新的空气和晶莹的晨露,就被关入牢笼,很多死于非命。

百灵科鸟类大全

歌百灵属百灵科:歌百灵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Mirafra百灵科:异歌百灵属

学名:Heteromirafra
短嘴百灵属百灵科:短嘴百灵属

学名:Calendulauda
长嘴百灵属百灵科:长嘴百灵属

学名:Certhilauda
黑歌百灵属百灵科:黑歌百灵属

学名:Pinarocorys百灵科:钉踝百灵属

学名:Chersomanes
拟戴胜百灵属百灵科:拟戴胜百灵属

学名:Alaemon
厚嘴百灵属百灵科:厚嘴百灵属

学名:Ramphocoris
百灵属百灵科:百灵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Melanocorypha
漠百灵属百灵科:漠百灵属

学名:Ammomanes
格氏漠百灵属百灵科:格氏漠百灵属

学名:Ammomanopsis
短趾百灵属百灵科:短趾百灵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Calandrella
沙百灵属百灵科:沙百灵属

学名:Spizocorys
图氏沙百灵属百灵科:图氏沙百灵属

学名:Eremalauda
杜氏百灵属百灵科:杜氏百灵属

学名:Chersophilus百灵科:短尾百灵属

学名:Pseudalaemon
凤头百灵属百灵科:凤头百灵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Galerida
林百灵属百灵科:林百灵属

学名:Lullula
云雀属百灵科:云雀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Alauda
雀百灵属百灵科:雀百灵属

学名:Eremopterix
角百灵属百灵科:角百灵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Eremophila

绿眉翠鴗的生物介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绿眉翠鴗的图片

绿眉翠鴗(学名:Eumomota superciliosa,英文名:Turquoise-browed Motmot)是翠鴗科绿眉翠鴗属的鸟类。

绿眉翠鴗,体长约34厘米,重65克。属翠鴗科生物,分布于墨西哥东南部至哥斯达黎加的中美洲地区。是萨尔瓦多及尼加拉瓜的国鸟。

中文学名:绿眉翠鴗

拉丁学名:Eumomota superciliosa

英文俗名:Turquoise-browed Motmot

命名作者:Sandbach, 1837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鴗科(Momotidae)

中文属名:绿眉翠鴗属(Eumomota)

繁殖区:中美洲 : se Mexico, s Mexico to nw Costa Ric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生物介绍

绿眉翠鴗
绿眉翠鴗

绿眉翠鴗(学名Eumomotasuperciliosa)是一种色彩鲜艳及中等大小的翠鴗。绿眉翠鴗分布在由墨西哥东南部至哥斯达黎加的中美洲,在其分布地十分著名,也是萨尔瓦多及尼加拉瓜的国鸟。

它们栖息在开放的环境,如森林边缘及丛林。它们经常留在电线杆及围栏上,故比其他翠鴗更易被人所见。它们主要吃昆虫及细少的爬行类。

外形特征

绿眉翠鴗
绿眉翠鴗

绿眉翠鴗约长34厘米,重65克。身体主要呈绿色,背部及腹部呈红色。眼睛上有一道鲜蓝色纹,喉咙上有一黑斑。飞羽及尾巴顶呈蓝色。尾羽端呈球拍状,羽轴比其他翠鴗长。

雄鸟及雌鸟也会展示其尾羽,但两者的功用不同。雄鸟利用尾羽来传递性讯息,尾巴越长,在配对及繁殖上则会越成功。

生活习性

绿眉翠鴗
绿眉翠鴗

雄鸟及雌鸟也会用尾羽来前后摆动,但并非为交配,而是展示给掠食者看,让掠食者知道已被发现。

它们会在土堤、水井及矿场筑巢,鸟巢呈长隧道状。每次会生3一4只蛋。

保护现状

无危(IUCN3.1)。

本文Hash:465b7747cf3cb7d62e5c4853a428058ac61e674c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