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黑冠白颈鹭(学名:Ardea cocoi,英文名:Cocoi Heron)是鹭科鹭属的鸟类。分布广泛于整个南美洲,也是南美洲最大的鹭科鸟类。在南美洲的低地很普遍,从巴拿马东、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至智利和阿根廷,南到麦哲伦海峡。栖息于江湖滨岸及沼泽地带,以水种生物为食。
中文学名:黑冠白颈鹭
拉丁学名:Ardea cocoi
英文俗名:Cocoi Hero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鹭属(Ardea)
繁殖区:南美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黑冠白颈鹭
黑冠白颈鹭体长95~127厘米,站立时高100~130厘米,体重1.5~2.5公斤。外貌近似苍鹭;眼后至后颈深蓝色,冠羽黝蓝色;颈部白色,混有些许深色羽毛;背部与双翅至尾羽灰色,尾下腹羽白色。
地理分布
黑冠白颈鹭
分布广泛,从巴拿马的巴拿马省以南至智利的圣拉斐尔潟湖国家公园,甚至在特立尼达岛、拉奥奇拉岛、拉托尔图加岛、布兰基亚岛、洛斯罗克斯群岛、新埃斯帕塔等岛屿都有其踪迹,范围几乎涵盖整个南美洲。
生活习性
黑冠白颈鹭
黑冠白颈鹭栖息于江湖滨岸及沼泽地带,有时出海口。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迁徙种类。
生长繁殖
黑冠白颈鹭
黑冠白颈鹭可以在一年中任何时候筑巢,只要有足够的降雨。繁殖期从9月至12月。鸟巢修在距离水道不远的树和灌木上。鹭巢单独或在居住区松散分布。每次产3枚蓝绿色的卵。孵化期大约持续24-26天,是由父母双方喂养。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黑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
黑鹭(学名:Egretta ardesiaca,英文名:Black Heron)是鹭科白鹭属的鸟类。属中型涉禽,主要活动于湿地及附近林地,白昼或展昏活动,一般在湖泊、河岸,潮汐淹没的小溪和草地上出没。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印度洋。
中文学名:黑鹭
拉丁学名:Egretta ardesiaca
英文俗名:Black Heron
命名作者:Wagler, 1827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白鹭属(Egretta)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黑鹭属中型涉禽,身长42-66厘米。雌雄同色。全身具黑色的羽毛,黄色的腿和脚。黑喙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体羽疏松,具深色条纹。背和前颈下部具有丝状蓑羽,繁殖期尤为突出。喙长、颈长、腿长。体形呈纺锤形,胸前有饰羽,头顶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时,这两部分是重要的炫耀特征。腿部被羽,胫部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 没有明显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个食道都能储存食物。具有发达的羽毛粉(冉羽),在胸、腹和胁部成斑块分布。
黑鹭
地理分布
黑鹭分布图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黑鹭分布图
生活习性
黑鹭主要活动于湿地及附近林地,白昼或展昏活动,一般在湖泊、河岸,潮汐淹没的小溪和草地上出没。特别喜欢在日落的时间捕食。食性以鱼类为主,但也会吃水生昆虫,甲壳类动物和两栖动物,如蛙类、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黑鹭
黑鹭的捕鱼方法独特,它站在水中,翅膀张开来,围成一圈,围成伞的形状,然后头蜷缩在伞的当中,而尖锐的喙静等猎物的出现。翅膀搭成凉棚能够吸引鱼类。因为那些小鱼和小虾,喜欢往岸边水浅而又荫凉的地方去,比如树荫下或者高大水生植物的阴影里。 于是,黑鹭静静地等着,一条小鱼来了,又是一条,钻进它的“阴凉”之下。它用这种几近守株待兔的方式就能“坐等”着猎物送上门来。那些小鱼于是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生长繁殖
黑鹭黑鹭的巢建造在水边的树木、灌木和芦苇床上,用枝条筑造浅巢,形成很坚实的结构。每巢产卵2-4枚,卵呈深蓝色。雌雄共同孵卵。雏为晚成性。
黑鹭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白冠虎鹭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白冠虎鹭(学名:Tigriornis leucolopha,英文名:White-crested Tiger Heron)是鹭科白冠虎鹭属的鸟类。
白冠虎鹭,鹭科白冠虎鹭属脊椎动物,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地区。
中文学名:白冠虎鹭
拉丁学名:Tigriornis leucolopha
英文俗名:White-crested Tiger Heron
命名作者:Jardine, 1846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白冠虎鹭属(Tigriornis)
繁殖区:非洲 : w, c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白冠虎鹭
白冠虎鹭
.
【拉丁学名】Tigriornis leucolophus
【命名时间】Jardine, 1846
【英文名称】White-crested Tiger-heron, White-crested Bittern, White-crested Tiger Heron
【科属分类】鸟纲 、鹳形目、鹭科、白冠虎鹭属
外形特征
白冠虎鹭是一种中型涉禽,全身虎斑纹羽毛,主要由褐色、白色和黑色组成。腹部浅黄色。脖子粗壮,枕后有一长条白色斑块。黄喙,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黑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胸前有饰羽,腿部被羽。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主要在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象牙海岸,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共和国,塞拉利昂和多哥
白冠虎鹭
白冠虎鹭分布图
生活习性
单种属(Tigriornis)。栖息于江湖滨岸及沼泽地带,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生长繁殖
繁殖期多为群居,在树上、灌丛上或地面上用枝条筑造浅巢。每巢产卵3—6枚,卵呈蓝色无斑点。雌雄共同孵卵。雏为晚成性。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52ac0df81db5d09358e8bbb4c38451a68217f288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