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岭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发现记录、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发现记录 生活习性

褐头岭雀的图片

褐头岭雀(学名:Leucosticte sillemi,英文名:Sillem’s Mountain Finch)是燕雀科岭雀属的鸟类。似高山岭雀但头黄褐色,额无黑色。现几乎绝种,之前仅有的标本采自海拔5125米的新疆极西南部近喀喇昆仑山口处。1992年、2012年(在青海)相继有发现。

中文学名:褐头岭雀

拉丁学名:Leucosticte sillemi

英文俗名:Sillem’s Mountain Finch

命名作者:Roselaar, 199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岭雀属(Leucosticte)

繁殖区:东洋界 : n India, sw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5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数据不足)

Data Deficient(DD)

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评估其危险程度

外形特征

褐头岭雀:形态特征图
褐头岭雀: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大(18厘米)的清灰褐色岭雀。似高山岭雀但头黄褐色,额无黑色;上背无纵纹,腰及下体色较淡;飞羽全无白色翼缘,色彩为暗灰而非近黑的基色;翼长,尾短且腿细。幼鸟较高山岭雀的幼鸟上体及颏多细纹,下体较白。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深褐。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仅有的标本采自海拔5125米的新疆极西南部近喀喇昆仑山口处。

分布状况:分布状况:不确定。Collar et al.(1994)将此种列为信息匮乏的种类。1992年曾采到一成鸟及一雏鸟的标本。此后再无记录,此方面的研究也几乎就此停止。

分布于新疆与印度的边境,东方鸟类俱乐部提供的地理坐标:35°26’N, 78°13’E, 5125 m

褐头岭雀:地理分布图
褐头岭雀:地理分布图
褐头岭雀:地理分布图
褐头岭雀:地理分布图

发现记录

褐头岭雀:雄鸟,摄于青海
褐头岭雀:雄鸟,摄于青海
褐头岭雀:雌鸟,摄于青海
褐头岭雀:雌鸟,摄于青海

1929年9月7-8日,由荷兰探险家 Jér?me Alexander Sillem 带领的Netherlands Karakorum考察队在新疆极西南部今和田地区靠近中印边境喀喇昆仑山口的Kushku Maidan(约在35.6°N,78.8°E范围内)采集到了2号岭雀属(Leucosticte)鸟类标本,其中一号成年雄性标本采集自海拔5,125 m的58号营地附近,另一号幼年雄性标本则采自海拔 5,100 m的59号营地附近。这两号标本连同其他采集到的鸟类标本都被带回了荷兰,最终保存在了阿姆斯特丹动物博物馆(Zoological Museum of Amsterdam)中,尽管有多位鸟类学家曾查看过这批标本,这两号鉴定为是高山岭雀(L. brandti)标本的庐山真面目一直未被窥破。

这两号“高山岭雀”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收藏柜里默默的等待了62年。直到1991年,荷兰鸟类学家C. S. Roselaar教授方才意识到它们在形态上并不同于其他已知岭雀属鸟类。如,头部羽毛呈黄褐色,且额、眼先没有黑色;飞羽无白色翼缘,且为暗灰色而不染黑色;翅长,尾较短;幼鸟全身具有明显的纵纹。基于上述特征,Roselaar 依据这仅有的两个标本在与大量的高山岭雀及其他相关鸟类进行比较研究之后,确立了岭雀属新种,并以发现人的名字命名,即褐头岭雀 Leucosticte sillemi,这一研究结果于1992年发表在著名的《英国鸟类学家俱乐部通讯》(Bulletin of the British Ornithologists’ Club)。

直到2012年6月,人们对于褐头岭雀了解的全部信息仅仅来自于这已知的两号标本。成年标本处在换羽中,而幼鸟标本的飞羽则还没有完全长成,由此提示该种是在当地繁殖(注:对于多数雀形目鸟类而言,成鸟会在繁殖结束后进行另一项消耗大量能量的活动:换羽,而若是迁徙中的当年幼鸟则应具有发育完全的飞羽)。该种栖息于海拔5, 100 m左右的高山裸岩地带,会与高山岭雀、棕背雪雀(Pyrgilauda blandfordi)一起活动,成鸟9月初开始换羽。

2012年6月,法国野生生物和自然摄影师Yann Muzika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野牛沟中于海拔近5, 000 m处成功拍摄到了褐头岭雀雄鸟和雌鸟的野外照片(由于该种此前未有雌鸟标本记录,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确认)!

生活习性

标本采自与其他岭雀的混合群。

褐头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

褐头雀鹛的图片

褐头雀鹛(学名:Fulvetta cinereiceps,英文名:Grey-hooded Fulvetta)为莺科莺鹛属的鸟类。分布于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台湾以及中国的甘肃、陕西、四川、西藏、云南、湖北、湖南、福建以南地区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坡灌丛、沟边树林、阔叶林下灌丛、杜鹃林以及滑竹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中文学名:褐头雀鹛

拉丁学名:Fulvetta cinereiceps

英文俗名:Grey-hooded Fulvetta

命名作者:Verreaux, J, 187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莺鹛属(Fulvetta)

繁殖区:东洋界 :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1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褐头雀鹛:形态特征图
褐头雀鹛: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2厘米)的褐色雀鹛。

喉粉灰而具暗黑色纵纹。胸中央白色,两侧粉褐至栗色。初级飞羽羽缘白、黑而后棕色形成多彩翼纹。与棕头雀鹛的区别在头侧近灰;无眉纹及眼圈;喉及胸沾灰,具黑白色翼纹。亚种顶冠的色彩不一-亚种guttaticollis顶冠酒褐色,具灰褐色侧顶纹;fucata及berliozi无褐色侧顶纹;manipurensis顶冠巧克力棕色且无侧冠纹;tonkinensis顶冠烟褐,侧顶纹黑色;formosana顶冠褐色,侧冠纹灰色;fessa及指名亚种的顶冠烟褐而无侧冠纹。

虹膜-黄至粉红;嘴-黑色(雄鸟),褐色(雌鸟);脚-灰褐。

叫声:3~4音节的嘟声鸣唱。叫声为似山雀的cheep声。

地理分布

褐头雀鹛:地理分布图
褐头雀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西部及北部、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且分布广泛的留鸟。指名亚种见于四川、贵州西部及云南东北部;manipurensis于云南西部;fessa于甘肃、陕西南部(秦岭)及宁夏(六盘山);fucata于贵州东北部及湖北西部;berliozi于湖南南部;guttaticollis于广东北部及福建西北部(武夷山);formosana于台湾。

生活习性

褐头雀鹛(摄于广西)
褐头雀鹛(摄于广西)

栖于海拔海拔1500~3400米的常绿林林下植被及混交林和针叶林的棘丛及竹林,在南方地区可下至1100米。

注:过去还包括路德雀鹛。

亚种分化

褐头雀鹛
褐头雀鹛

fessa亚种,区系:古北界,分布:陕西南部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四川东北部

cinereicep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四川重庆湖北西部

manipurensi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云南西部和西北部

fucata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贵州北部湖北中部湖南

guttaticolli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

formosana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台湾

tonkinensi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云南南部

褐头凤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褐头凤鹛的图片

褐头凤鹛(学名:Yuhina brunneiceps,英文名:Taiwan Yuhina)为绣眼鸟科凤鹛属的鸟类,又叫冠羽画眉、台湾凤鹛。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多栖息于山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玉山。

中文学名:褐头凤鹛

拉丁学名:Yuhina brunneiceps

英文俗名:Taiwan Yuhina

命名作者:Ogilvie-Grant, 190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绣眼鸟科(Zosteropidae)

中文属名:凤鹛属(Yuhina)

繁殖区:东洋界 : Taiw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3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褐头凤鹛
褐头凤鹛

中等体型(13厘米)的凤鹛。羽冠具栗色的冠盖,侧缘黑白色。黑色的髭纹成一线环耳羽伸至眼后。喉白而具黑色细纹。下体余部近白,胸沾灰,两胁有栗色杂斑,背、两翼及尾橄榄灰色。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暗黄。

叫声:圆润而甜美的叫声too, mee, jeeoo…

地理分布

褐头凤鹛
褐头凤鹛

分布范围:台湾特有种。

分布状况:常见于海拔 1000~2800米的温带森林。

生活习性

褐头凤鹛
褐头凤鹛

性合群活泼。藏隐于森林较低层,常加入混合鸟群。不惧生。

保护现状

褐头凤鹛
褐头凤鹛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b2f672afde8c4caa98b3637e437f3a54c1d266d3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