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翅鸢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纹翅鸢的图片

纹翅鸢(学名:Elanus scriptus,英文名:Letter-winged Kite)是鹰科黑翅鸢属的鸟类。

纹翅鸢(学名:Elanus scriptus)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特征是有黑白分明的羽毛,明亮的红眼睛,腿部黄色。主要以田间的鼠类为食。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夜间捕食,是该属种类中唯一夜间活动的物种。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也集上百只的大群。

中文学名:纹翅鸢

拉丁学名:Elanus scriptus

英文俗名:Letter-winged Kite

命名作者:Gould, 1842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黑翅鸢属(Elanus)

繁殖区:澳洲界 : Austral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纹翅鸢

纹翅鸢
纹翅鸢

拉丁学名: Elanus script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亚科:鸢亚科

属:黑翅鸢属

命名时间:Gould, 1841

英文名称:Letter-winged Kite

外形特征

纹翅鸢
纹翅鸢纹翅鸢(图)

纹翅鸢是一种中小型猛禽。它有白色的头、尾巴和下体,上体羽也大多是灰白色。雌鸟有羽冠。该物种有一个鲜明的黑色“W“型宽羽标记横跨全身,在宽大的白色翅膀的下部,其形状就是此鸟儿的名字来源。当栖息,它有一个明显的黑肩斑纹。大眼睛具明亮的红色,四周都是黑眼圈,脸颊和猫头鹰般的外观很相似。腿肉色。

地理分布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纹翅鸢
纹翅鸢纹翅鸢(分布图)

生活习性

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从平原到4000m多的高山均见有踪影。主要以田间鼠类为食。白天栖息在良好的阔叶林木的高树叶冠处,主要是夜间活动,等候过往的猎物,观察地面动静,发现猎物再俯冲而下抓取。是其家族中唯一夜间狩猎的成员。该种一般少见,但数量波动较大。它们可能会飞行到海岸边,进入农田觅食,在老鼠很丰富时甚至进入城镇。

生长繁殖

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纹翅鸢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3-6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深红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30天。雏鸟平均体重291克。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2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如果食物变得稀少,鸟巢和幼鸟可能被遗弃。

纹翅鸢
纹翅鸢纹翅鸢(图)

保护现状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濒危物种,生效年代:199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蓝翅雁的简介、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蓝翅雁的图片

蓝翅雁(学名:Cyanochen cyanoptera,英文名:Blue-winged Goose)是鸭科蓝翅雁属的鸟类。

雁形目鸭科蓝翅雁属的鸟类。该属种类只有这一种。因雁翅有灰蓝色羽毛故名之。雌雄相类似,仅分布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杂食鸟类,主要以各种水生植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 蓝翅雁身长60-75厘米。头和上颈部是苍白的灰棕色;小覆羽和中覆羽浅灰色,大覆羽淡蓝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分布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的河流,淡水湖泊,沼泽。活动区域一般是高海拔的草原灌丛或草地,在海拔1800米上下。

中文学名:蓝翅雁

拉丁学名:Cyanochen cyanoptera

英文俗名:Blue-winged Goose

命名作者:Rüppell, 1845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蓝翅雁属(Cyanochen)

繁殖区:非洲 : ne

鸟种简介

蓝翅雁
蓝翅雁

蓝翅雁蓝翅雁(学名:Cyanochen cyanopterus )为雁形目鸭科蓝翅雁属的鸟类。该属种类只有这一种。因雁翅有灰蓝色羽毛故名之。雌雄相类似,仅分布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杂食鸟类,主要以各种水生植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

蓝翅雁
蓝翅雁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 蓝翅雁

蓝翅雁
蓝翅雁

外文名称: Blue-winged Goose

别称: 蓝翅鹅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蓝翅雁属

拉丁学名: Cyanochen cyanopterus

命名时间: Rüppell, 1845

外形特征

蓝翅雁身长60-75厘米。头和上颈部是苍白的灰棕色;小覆羽和中覆羽浅灰色,大覆羽淡蓝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雁喙短小色黑;黑腿;虹膜黑色有白眼圈。两性相似,雏雁羽色模糊灰暗。

蓝翅雁
蓝翅雁

地理分布

蓝翅雁是埃塞俄比亚特有种,仅分布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

生活习性

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的河流,淡水湖泊,沼泽。活动区域一般是高海拔的草原灌丛或草地,在海拔1800米上下。在水边游牧觅食,主要以草、种子、各种水生植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物。

生长繁殖

一般在靠近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的边缘上繁殖。因为埃塞俄比亚高原相对寒冷,巢建在茂密的灌蓝翅雁(雏雁)木丛中,筑巢材料用厚厚的稻草铺就。开始产卵后雌鸟从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绒羽放于巢内。每窝产粉灰色卵4-9枚,孵化期30天至34天。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易危(VU)。

澳洲鸢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澳洲鸢的图片

澳洲鸢(学名:Elanus axillaris)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特征是有黑白分明的羽毛,明亮的红眼睛,腿部黄色。主要以田间的鼠类、昆虫、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有时也进行鼓翼飞翔。在鼓翼飞翔时两翅煽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活动在白天,多在早晨和黄昏进行。

鸟种简介

又名: 黑肩鸢

澳洲鸢
澳洲鸢澳洲鸢(图1)

学名:Elanusaxillaris

英文名:Black-shoulderedKite

外形特征

黑肩鸢身长33到38厘米,翼展80到95厘米,体重2910克。成年黑肩鸢的身体呈淡灰色,头部呈白色,身躯的下半部分亦呈白色,而翅膀内部的尖端呈黑色。当它们在栖息的状态时,它们黑色的肩膀就会显得很突出。它们的喙基非常宽,因此可以张得很大。

地理分布

黑肩鸢分布于几乎整个澳大利亚,但其实它们主要还是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和西南部相对较肥沃的地方。它们在整个南非亦极为常见。它们鲜少进入沙漠深处,在北塔斯马尼亚和托列斯海峡见到它们纯属偶然。它们主要生活在草原,但是亦可在树林中找到它们。

生活习性

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从平原到4000m多的高山均见有踪影。主要以田间鼠类、昆虫、小鸟、野兔和爬行类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守候在电线杆上和高大树木顶端,等候过往小鸟和昆虫,然后突然俯冲而下捕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无声无息地在天空长时间地盘旋、滑翔、观察地面动静,发现猎物再俯冲而下抓取。
澳洲鸢
澳洲鸢澳洲鸢(图2)

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有时也在空中盘旋、翱翔,并不时地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滑翔。间或也鼓翼飞翔,两翅扇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食物时突然直扑而下。

黑肩鸢主要靠进食老鼠维生。它们有时亦会捕猎一些大小相当的动物,包括草蜢、小型的爬行动物、鸟类甚至是兔子(非常少数)等,但鼠和其他大小跟鼠差不多的哺乳动物占它们所有捕猎对象的十分之九。它们对鼠数量的影响极为重要:每一只成年的黑肩鸢在环境许可下可以每天吃下两到三只鼠,而一只雄性的黑肩鸢可在一小时之内捕猎不少于14只鼠并带回巢,让自己羽毛初长的雏鸟进食。

像其他黑肩鸢属的成员般,黑肩鸢会在草原上寻找捕猎的对象。在捕猎时,它们一般会在空中盘旋。一般来说,鸢都会在10到50米以内的上空盘旋,仔细地往下看,这以后的数秒或有时一分钟,它们会飞到另一地方,再度盘旋,进行搜索。当黑肩鸢看到一只鼠或其他猎物时,它们就会一声不响地降到猎物头上,翅膀高举,用爪抓紧猎物。它们约有三分之二的攻击是成功的。它们可以在途中吃掉猎物或把猎物带回巢。

生长繁殖

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3-5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深红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大小为36-42mm×29-32mm,平均39mm×31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25-2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0-35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

保护现状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濒危物种,生效年代:199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f538d0aea2db237dd55a876b0349bee8b0e3e16c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