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双纹石鸻(学名:Burhinus bistriatus,英文名:Double-striped Thick-knee)是鸻形目石鸻科石鸻属的水鸟。栖息于热带美洲。具显著的白色粗眉纹。
中文学名:双纹石鸻
拉丁学名:Burhinus bistriatus
英文俗名:Double-striped Thick-knee
命名作者:Wagler, 182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石鸻科(Burhinidae)
中文属名:石鸻属(Burhinus)
繁殖区:拉丁美洲 : s Mexico to n Brazil, also Hispaniol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三级保护物种
(某些国家区域性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双纹石鸻:形态特征图
双纹石鸻:飞行图
地理分布
双纹石鸻:地理分布图
分布于拉丁美洲,从墨西哥南部到巴西北部,以及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
斑石鸻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斑石鸻(学名:Burhinus capensis,英文名:Spotted Thick-knee)是鸻形目石鸻科石鸻属的水鸟,又译作点斑石鸻。身体密布黑色点斑阵列,喉白。在非洲广泛分布。
中文学名:斑石鸻
拉丁学名:Burhinus capensis
英文俗名:Spotted Thick-knee
命名作者:Lichtenstein, MHK, 1823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石鸻科(Burhinidae)
中文属名:石鸻属(Burhinus)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斑石鸻
地理分布
斑石鸻
在非洲广泛分布。
石鸻科的简介、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石鸻科大全
石鸻科(学名:Burhinidae)是鸻形目(学名:Charadriiformes)的一属。
中型涉禽。喙短而钝,头和眼相对比例较其他鸻类显著为大;胫跗骨与跗跖骨之间的关节显著膨大;不具后趾,前3趾之间有微蹼;体羽暗褐具斑驳,适于隐蔽;主要在黄昏及夜间活动。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的温、热带水域。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石鸻科(Burhinidae)
中国野生鸟类:
鸟种简介
石鸻科
石鸻科 (Burhin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上是鸟纲中的鸻形目中的一个科。石鸻有比较大的头和眼,在黄昏和夜间活动,体型较大,腿上有膨大的关节。分布于各大陆温、热带地区,共9种,我国有石鸻2种,均比较罕见。
外形特征
中型或大型涉禽。生活于温带及热带地区,嘴短而直,粗壮,或略上曲。鼻骨呈全鼻型,鼻孔呈细缝状。头与眼的相对比较其他鸻类显著为大。胫跗骨关节特别膨大,故英文名意为“大粗膝盖”(GreatThick-knee)。跗蹠前后缘均具网状鳞。无后趾,前趾间基部具蹼。翅尖长或短圆;尾羽12枚。雌雄羽色相似。
生活习性
本科鸟类多栖息于较干燥的环境,如农田、砾石戈壁、半沙漠地区、河岸阶地及绿洲边缘。不少种类在黄昏或夜间活动,觅食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小型两栖动物、蜥蜴、小型啮齿动物,也吃部分植物种子和茎叶;多数种类将卵产于地面凹坑中,窝卵数2枚或1枚,多呈淡褐色,并具斑点。
地理分布
石鸻科计有2属9种,广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中美洲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在中国有2属2种。
石鸻科鸟类大全
石鸻科:石鸻属
学名:Burhinus
石鸻科:大石鸻属
学名:Esacus
本文Hash:6c17c7a676f4c6a42f5090902057814ba2a1b176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马来鸻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马来鸻(学名:Charadriusperonii,英文名:MalaysianPlover)属鸻科鸻属,又叫马来沙鸻。中小型涉禽,通常不怕人。在中国有记录,但无确切地点。马来鸻是近危物种。 中文学名:马来鸻 拉丁学名:Charadriusperonii 英文俗名:MalaysianPlover 命名作者:Schlegel,1865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
-
黑翅燕鸻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黑翅燕鸻(学名:Glareolanordmanni,英文名:Black-wingedPratincole)是燕鸻科燕鸻属的鸟类。黑翅燕鸻繁殖于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可能在新疆西北部出现。它似领燕鸻但次级飞羽上为黑色,颈背沾栗色。 中文学名:黑翅燕鸻 拉丁学名:Glareolanordmanni 英文俗名:Black-wingedPratincole 命名作者:FischervonWald
-
草原石鵖的外形特征、保护现状、地理分布
草原石鵖(学名:Saxicolarubetra,英文名:Whinchat)是鹟科石鵖属的鸟类。 草原石鵖(拉丁学名:Saxicolarubetra),一种鸟类,鸟纲、雀形目、鸫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 中文学名:草原石鵖 拉丁学名:Saxicolarubetra 英文俗名:Whinchat 命名作者:Linnaeus,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
-
戴菊的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
戴菊(学名:Regulusregulus,英文名:Goldcrest),属雀形目戴菊科戴菊属。通常独栖于针叶林的林冠下层。加入迁徙鸟潮。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戴菊 拉丁学名:Regulusregulus 英文俗名:Goldcrest 命名作者:Linnaeus
-
基氏沙鸻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基氏沙鸻(学名:Charadriuspecuarius,英文名:Kittlitz’sPlover),是鸻科鸻属的涉禽。广泛分布于非洲。 中文学名:基氏沙鸻 拉丁学名:Charadriuspecuarius 英文俗名:Kittlitz’sPlover 命名作者:Temminck,1823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
-
斑鸻属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鸟种简介 斑鸻属【中文名称】斑鸻属 【拉丁学名】Pluvialis 【命名者及时间】Brisson,1760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鸻形目、鸻科 外形特征 斑鸻属有四种中小型涉禽。羽毛的颜色为灰褐色,常随季节和年龄而变化。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
-
条纹山鹪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条纹山鹪莺(学名:Priniacrinigera,英文名:StriatedPrinia)是扇尾莺科山鹪莺属的鸟类。 条纹山鹪莺(学名:Priniacriniger,英文名:StriatedPrinia)属雀形目扇尾莺科鹪莺属,是体型略大(16.5厘米)而具深褐色纵纹的鹪莺。注:《手册》将此鸟种翻译为山鹪莺,但为避免与另一种鹪莺(学名:Priniasuperciliaris,英
-
鸻形目的中国历史记载、外形特征、外形特征、环志与迁徙、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化石、保护现状、亚目、鸻形目大全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或被称之为“鹬形目”。主要包括了两大类中小型涉禽,即鸻类和鹬类,俗称“鸻鹬类”(waders)。包括2亚目18科。眼先被羽;嘴细而直,间亦向上或向下弯曲。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趾间蹼不发达或付缺,后趾小或缺,存在时位置亦较他趾稍高。多数结群。主食蠕虫、昆虫或其他水生动物。大多为候鸟。早成性。雌雄鸟相似。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
-
红嘴长尾蜂鸟的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红嘴长尾蜂鸟(学名:Trochiluspolytmus,英文名:Red-billedStreamertail)是蜂鸟科牙买加长尾蜂鸟属的鸟类。 红嘴长尾蜂鸟(学名Trochiluspolytmus),又被称为医生鸟,是牙买加特有的一种蜂鸟。虽然大部分学者都认同它们是独立的物种,但仍有一些认为它们与黑嘴长尾蜂鸟为同一物种。它们是牙买加的国鸟。 中文学名:红嘴长尾蜂鸟 拉丁学名:Trochil
-
黑颈鸊鷉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分布
黑颈鸊鷉(学名:Podicepsnigricollis,英文名:Black-neckedGrebe)是鸊鷉科鸊鷉属的鸟类。 黑颈鸊鷉颈鸊鷉(学名:Podicepsnigricollis)为鸊鷉科鸊鷉属的鸟类,是一种候鸟。繁殖期成鸟具松软的黄色耳簇,耳簇延伸至耳羽后,分布于欧亚中部、南部、非洲、北美洲西部以至中美洲、中国等地,多见于沼泽、池塘以及湖泊或有覆盖物的溪流。 中文学名:黑颈鸊
-
棕草鹛的分类地位、简介、地理分布、外形特征、外形特征、经济价值
棕草鹛(学名:Babaxkoslowi,英文名:TibetanBabax)是噪鹛科草鹛属的鸟类。 棕草鹛为鶲科草鹛属的鸟类,中国的特有物种。上体包括两翅表面均深棕色,尾较长,上体棕褐而具浅色鳞斑,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等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中文学名:棕草鹛 拉丁学名:Babaxkoslowi 英文俗名:TibetanBabax 命名作者:Bianchi,1905 中文目名:雀形
-
巽他地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巽他地鸫(学名:Zootheraandromedae,英文名:SundaThrush)是鸫科地鸫属的鸟类。 巽他地鸫,属雀形目,鸫科,拉丁名为Zootheraandromedae,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诸岛屿、华莱士区。 中文学名:巽他地鸫 拉丁学名:Zootheraandromedae 英文俗名:SundaThrush 命名作者:Temminck,182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
-
纹喉凤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纹喉凤鹛(学名:Yuhinagularis,英文名:Stripe-throatedYuhina)属绣眼鸟科凤鹛属。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阿萨姆至中国西南。小型鸟类,体长13-16cm。头顶和羽冠暗褐色或褐灰色,上体橄榄褐色,飞羽黑褐色,外侧次级飞羽表面橙黄色,构成一块纵形翼斑,极为醒目。颏、喉淡棕白色,具黑色纵纹,腹和尾下覆羽橙黄色。群鸟与其他种类混合于”鸟潮”
-
黑伯劳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黑伯劳(拉丁学名:Laniusfuscatus,英文名:BlackShrike),也即棕背伯劳黑色型,属伯劳科伯劳属。前额、眼先至耳羽、颏、喉、肩及尾羽、股羽黑色,余部褐灰;不具翅斑(也有记录观察具白色翼斑的)。中国国内分布于浙江丽水,湖北武昌,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留鸟),亦见于香港。国外分布于越南(留鸟)。黑伯劳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议,有人认为它是棕背伯劳的一个色型变体,从棕背伯劳的黑色型
-
黄腹纹霸鹟的简介、地理分布、外形特征
黄腹纹霸鹟(学名:Empidonaxflaviventris,英文名:Yellow-belliedFlycatcher)是霸鹟科纹霸鹟属的鸟类。 黄腹纹霸鹟(Empidonaxflaviventris)是一种细小及吃昆虫的霸鹟。 中文学名:黄腹纹霸鹟 拉丁学名:Empidonaxflaviventris 英文俗名:Yellow-belliedFlycatcher 命名作者:Ba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