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纹石鸻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双纹石鸻的图片

双纹石鸻(学名:Burhinus bistriatus,英文名:Double-striped Thick-knee)是鸻形目石鸻科石鸻属的水鸟。栖息于热带美洲。具显著的白色粗眉纹。

中文学名:双纹石鸻

拉丁学名:Burhinus bistriatus

英文俗名:Double-striped Thick-knee

命名作者:Wagler, 182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石鸻科(Burhinidae)

中文属名:石鸻属(Burhinus)

繁殖区:拉丁美洲 : s Mexico to n Brazil, also Hispaniol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三级保护物种

(某些国家区域性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双纹石鸻:形态特征图
双纹石鸻:形态特征图
双纹石鸻:飞行图
双纹石鸻:飞行图

地理分布

双纹石鸻:地理分布图
双纹石鸻:地理分布图

分布于拉丁美洲,从墨西哥南部到巴西北部,以及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

斑石鸻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斑石鸻的图片

斑石鸻(学名:Burhinus capensis,英文名:Spotted Thick-knee)是鸻形目石鸻科石鸻属的水鸟,又译作点斑石鸻。身体密布黑色点斑阵列,喉白。在非洲广泛分布。

中文学名:斑石鸻

拉丁学名:Burhinus capensis

英文俗名:Spotted Thick-knee

命名作者:Lichtenstein, MHK, 1823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石鸻科(Burhinidae)

中文属名:石鸻属(Burhinus)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斑石鸻
斑石鸻

地理分布

斑石鸻
斑石鸻

在非洲广泛分布。

石鸻科的简介、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石鸻科大全

石鸻科的图片

石鸻科(学名:Burhinidae)是鸻形目(学名:Charadriiformes)的一属。

中型涉禽。喙短而钝,头和眼相对比例较其他鸻类显著为大;胫跗骨与跗跖骨之间的关节显著膨大;不具后趾,前3趾之间有微蹼;体羽暗褐具斑驳,适于隐蔽;主要在黄昏及夜间活动。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的温、热带水域。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石鸻科(Burhinidae)

中国野生鸟类:

鸟种简介

石鸻科
石鸻科

石鸻科 (Burhin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上是鸟纲中的鸻形目中的一个科。石鸻有比较大的头和眼,在黄昏和夜间活动,体型较大,腿上有膨大的关节。分布于各大陆温、热带地区,共9种,我国有石鸻2种,均比较罕见。

外形特征

中型或大型涉禽。生活于温带及热带地区,嘴短而直,粗壮,或略上曲。鼻骨呈全鼻型,鼻孔呈细缝状。头与眼的相对比较其他鸻类显著为大。胫跗骨关节特别膨大,故英文名意为“大粗膝盖”(GreatThick-knee)。跗蹠前后缘均具网状鳞。无后趾,前趾间基部具蹼。翅尖长或短圆;尾羽12枚。雌雄羽色相似。

生活习性

本科鸟类多栖息于较干燥的环境,如农田、砾石戈壁、半沙漠地区、河岸阶地及绿洲边缘。不少种类在黄昏或夜间活动,觅食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小型两栖动物、蜥蜴、小型啮齿动物,也吃部分植物种子和茎叶;多数种类将卵产于地面凹坑中,窝卵数2枚或1枚,多呈淡褐色,并具斑点。

地理分布

石鸻科计有2属9种,广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中美洲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在中国有2属2种。

石鸻科鸟类大全

石鸻属石鸻科:石鸻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Burhinus
大石鸻属石鸻科:大石鸻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Esacus

本文Hash:6c17c7a676f4c6a42f5090902057814ba2a1b176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