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巽他地鸫(学名:Zoothera andromedae,英文名:Sunda Thrush)是鸫科地鸫属的鸟类。
巽他地鸫,属雀形目,鸫科,拉丁名为Zoothera andromedae,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诸岛屿、华莱士区。
中文学名:巽他地鸫
拉丁学名:Zoothera andromedae
英文俗名:Sunda Thrush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地鸫属(Zoothera)
繁殖区:东洋界 : Sumatra, Java, Philippines, also Lesser Sund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巽他地鸫
地理分布
中文名:巽他地鸫拉丁名:Zootheraandromedae英文名:SundaThrush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鸫科->->->分布范围: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灰孤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灰孤鸫(学名:Myadestes unicolor,英文名:Slate-colored Solitaire)是鸫科孤鸫属的鸟类。
灰孤鸫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鸫科的一种鸟类,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等国家和地区)。
中文学名:灰孤鸫
拉丁学名:Myadestes unicolor
英文俗名:Slate-colored Solitaire
命名作者:Sclater, PL, 185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孤鸫属(Myadestes)
繁殖区:中美洲 : s Mexico to Hondura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灰孤鸫
地理分布
中文名:灰孤鸫拉丁名:Myadestesunicolor英文名:Slate-coloredSolitaire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鸫科->->->分布范围: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长尾地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长尾地鸫(学名:Zoothera dixoni,英文名:Long-tailed Thrush)为雀形目鸫科地鸫属的鸟类。分布于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常见于在西藏栖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针叶林或灌丛间、在青海活动于河谷杨树林下或黑刺灌丛中的地面上以及在贵州仅见于海拔700米的山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及印度。
中文学名:长尾地鸫
拉丁学名:Zoothera dixoni
英文俗名:Long-tailed Thrush
命名作者:Seebohm, 188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地鸫属(Zoothera)
繁殖区:东洋界 : Tibet to Thailand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9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长尾地鸫:形态特征图
体大(26厘米)而尾长的地鸫。上体单一橄榄褐色,下体偏白并具黑色鳞状粗纹。飞行时翼上的皮黄色斑块明显。眼圈色浅,翼具两道皮黄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褐色,下颚基部黄色;脚-肉色至暗黄。
叫声:鸣声似笛音。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长尾地鸫与虎斑地鸫的区别:长尾地鸫上体缺少鳞状斑纹。
长尾地鸫与宝兴歌鸫及其他Turdus属种类的区别:长尾地鸫外侧尾羽端白,下体具鳞状斑纹而非点斑,且具Zoothera属种类的翼下特有两道白色粗纹。
长尾地鸫与光背地鸫的区别:长尾地鸫翼上横纹较显著,多橄榄色,尾长,翼斑皮黄而非白色,且下体黑色月牙形纹较少。
地理分布
长尾地鸫:地理分布图
分布于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印度、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常见于在西藏栖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针叶林或灌丛间、在青海活动于河谷杨树林下或黑刺灌丛中的地面上以及在贵州仅见于海拔700米的山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及印度。
分布状况:不常见。繁殖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及西部和四川。迁徙时在广西西部有过记录。栖于海拔1200~4000米常绿林。
生活习性
长尾地鸫
常与各种鸫鸟混群,一般于地面取食。栖于海拔1200~4000米常绿林。繁殖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及西部和四川。迁徙时在广西西部有过记录。常与各种鸫鸟混群,一般于地面取食。
长尾地鸫
本文Hash:7fe27f345bd396e6d67fcba206abeb7ace8926e3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