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篱莺的简介、悦耳鸣音、相关资料、莺类介绍、篱莺种类、相关词条、参考资料

导读: 鸟种简介 悦耳鸣音 相关资料 莺类介绍 篱莺种类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靴篱莺的图片

靴篱莺(学名:Iduna caligata,英文名:Booted Warbler)是苇莺科靴篱莺属的鸟类。

靴篱莺(Booted Warbler)隶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 )、莺科(Sylviidae)、篱莺属(Hippolais caligata)。 靴篱莺分布于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和我国新疆。栖于干旱灌丛及有矮树的环境。鸣唱时尾不动。常藏而不露。动作显笨拙。卵的长径1.4~1.8厘米,短径1.1~1.3厘米。

中文学名:靴篱莺

拉丁学名:Iduna caligata

英文俗名:Booted Warbler

命名作者:Lichtenstein, MHK, 182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苇莺科(Acrocephalidae)

中文属名:靴篱莺属(Iduna)

繁殖区:古北界 : wc

非繁殖区: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6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靴篱莺
靴篱莺篱莺生活环境

雀形目>莺科>篱莺属

PASSERIFORMES>Sylviidae>Hippolaiscaligata

描述

靴篱莺体形较小(11厘米)的褐色莺。大小及形状均同柳莺(Phylloscopus)但色彩斑纹却似苇莺。嘴甚小,近白的眉纹长而宽且远伸散于眼后。上体纯灰褐;下体乳白,两胁及尾下覆羽沾皮黄。具白色的眼圈。尾平,外侧尾羽白色。甚似赛氏靴莺但区别在体型较小,上体褐色较重,下体多皮黄色,嘴较小。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粉灰。

分布范围

繁殖于俄罗斯及中亚;越冬在印度。罕见留鸟于新疆西部的准噶尔盆地及玛纳斯河谷,高可至海拔2000米。

习性

栖于干旱灌丛及有矮树的栖息环境。

悦耳鸣音

靴篱莺
靴篱莺靴篱莺有较强的发声器官,靴篱莺在鸣叫时由数个小乐段鸣叫声所组成的如流水般淌出的甜美鸣声,每个小乐段均由轻柔的clik声引出。鸟类是除哺乳动物外唯一具有特定发声器官的脊椎动物。不过,哺乳动物的发声器官在喉头,而鸟类的发声器官是在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科学家称它为鸣管。鸣管是一种特化的构造,这里的气管内外壁都变薄而形成鸣膜,两支气管分叉处有鸣骨,上生半月膜。当气流通过鸣管时,鸣膜和半月膜振动发声。鸣管外侧着生有鸣肌。鸣肌能调节鸣叫的音调和音量。鸟类在呼气和吸气时都能鸣叫,而哺乳动物只在呼气时才能发声。科学家们认为,对鸟类发声机制的研究不仅对鸟类行为研究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人类语言能力的研究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鸟声学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关资料

靴篱莺
靴篱莺雀形目(Passeriformes)1.属鸟纲中的一目,该目种数最多,占鸟类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所属鸟类体型一般较小,外部形态和习性都有极大的多样性,大多巧于在树木或灌丛间营巢,雏鸟为晚成性;鸣肌发达,大都善于鸣叫;喙、翼变化甚大;腿较细短;嘴全部角质,嘴基无蜡膜;足趾有四,均于一平面上,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适于树栖;后爪较其他爪为长,无距。2.雀形目通常具体划分成4个亚目:①阔嘴鸟亚目,又称亚叫禽亚目,中国只有阔嘴鸟科,如长尾阔嘴鸟。②霸鹟亚目,又称叫禽亚目,中国只有八色鸫科,如蓝翅八色鸫。③琴鸟亚目,琴鸟分布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中国无。以上3个亚目可统称为亚鸣禽,以与鸣禽亚目相对应。④鸣禽亚目。(注:雀形目属鸟类有亚鸣禽和鸣禽之分,鸣禽具有最发达,最复杂的鸣肌,非雀形目鸟类只有简单的鸣肌甚至没有鸣肌,亚鸣禽的鸣肌则介于二者之间。亚鸣禽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鸣禽则遍及世界各
靴篱莺
靴篱莺地,是数量最多也是最进步的鸟类。)3.雀形目共有64科;中国占34科,不少于650种。

莺科(Sylviidae)在鸟类DNA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莺科的所有种作为鹟科下的一个亚科莺亚科的成员。莺是小型鸣禽,体型纤细瘦小,嘴细小,羽色大多比较单纯,栖息于多种环境中,鸣叫声尖细而清晰。莺科包括遍布旧大陆各地的包括林莺、柳莺、苇莺等在内的典型的莺类,分布于北半球并主要生活于针叶林中的戴菊类,分布于美洲的蚋莺类,主要分布于非洲的扇尾莺类和主要分布于澳洲的刺嘴莺类和细尾鹩莺类等,共约有60属447种,我国约19属84种,有人将这些不同类群划分成不同的科,这里只将细尾鹩莺单划成一个科。莺科分布基本限于旧大陆,只有极北柳莺出现在美洲的阿拉斯加,两种戴菊分布于北美洲,几种蚋莺分布于中南美洲。莺科中有不少体型很小的鸟类,其中小嘴刺莺是澳洲最小的鸟类之一,莺类也属于我国最小型的鸟类之列。

莺类介绍

靴篱莺
靴篱莺莺类莺类属于雀形目□科的亚科。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具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1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著名的鸣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常见的莺类有地莺属、树莺属、短翅莺属、大尾莺属、蝗莺属、小蝗莺属、苇莺属、芦莺属、靴篱莺属、莺属、柳莺属、戴菊莺属、雀莺属、缝叶莺属、扇尾莺属、鹪莺属。代表种长尾缝叶莺。

篱莺种类

靴篱莺
靴篱莺赛氏篱莺赛氏篱莺 体小(12厘米)的褐色莺。大小及形状同柳莺(Phylloscopus)但色彩斑纹似苇莺。甚似靴篱莺但体略大,上体褐色较少,下体较白,嘴较大。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偏粉色。叫声:鸣声比靴篱莺响亮缓慢而单调,带较多的哨音及颤鸣。分布范围:繁殖于俄罗斯及中亚;越冬在印度。罕见留鸟于新疆西部的阿尔泰山、莎车、喀什、青河及吐鲁番地区,高可至海拔2000米。偶见于香港。习性:同靴篱莺。 注:常被置放在靴篱莺下(参见郑作新,1987;Inskipp et al., 1996)。尽管在分布重叠区有明显的混交现象(Cramp, 1992),但基于Glutz & Bauer(1991)以及Sibley & Monroe(1993)对其形态及鸣声的研究,我们感到其应为一物种。它们紧邻而居却能够保持其各自特色,恰是表明其各为独立种的绝好实例。
靴篱莺
靴篱莺草绿篱莺

草绿篱莺 体型略小(13厘米)的全褐色莺。具短而近白的眉纹和平展的顶冠;下体偏白;尾略呈方形,形短的尾下覆羽使尾显长;上体单一浓褐色。较靴篱莺或赛氏篱莺嘴大而眉短。似芦苇莺但尾方形而非圆形或楔形,且外侧尾羽羽缘及尾端均近白色,腰较少棕色,嘴较小。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浅;脚-蓝灰至灰褐。叫声:鸣声带粗声调而音程高低起伏且极少模仿声。叫声为短促的tec,似麻雀的吱喳声,告警时发tick-tick-tick声。分布范围:西班牙、南欧、伊朗及北非。稀少。亚种elaeica有记录繁殖于新疆极西部。习性:特征性习性为向下运动时尾部不停地上下摆动或摇动。

相关词条

细纹苇莺 小滨鹬 靴篱莺 眼纹噪鹛 银鸊鷉 玉山噪鹛 噪大苇莺 鸬 白头海雕 斑背噪鹛 斑胸滨鹬 北美鸊鷉 草绿篱莺 长脚秧鸡 橙顶灶鸫 稻田苇莺 海青 黑斑蝗莺 黑脸琵鹭 鸿雁 红颈滨鹬 红头情侣鹦鹉 花脸鸭 加拉帕戈斯水鸦 鸣啭 七彩文鸟 肉垂麦鸡 赛氏篱莺 始祖鸟 水蒲苇莺 泰坦鸟 天鹅 剪尾王霸鹟 金翅雀 金头缝叶莺 距翅麦鸡 军舰鸟 康多兀鹫 旅鸟 矛斑蝗莺

参考资料

http://www.wwfchina.org/csis/search/searchwwf.shtm

http://www.chinabiodiversity.com/search/jianyidetail.shtm?cspcode=021851230

赛氏篱莺的特性、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相关介绍、相关资料、莺类介绍

赛氏篱莺的图片

赛氏篱莺(学名:Iduna rama,英文名:Sykes’s Warbler)是苇莺科靴篱莺属的鸟类。

赛氏篱莺是从靴篱莺中分出来的 ,是体型略小(13厘米)的全褐色莺 。

中文学名:赛氏篱莺

拉丁学名:Iduna rama

英文俗名:Sykes’s Warbler

命名作者:Sykes, 183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苇莺科(Acrocephalidae)

中文属名:靴篱莺属(Iduna)

繁殖区:古北界 : sc

非繁殖区:s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6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特性

赛氏篱莺
赛氏篱莺

描述:体小(12厘米)的褐色莺。大小及形状同柳莺(Phylloscopus)但色彩斑纹似苇莺。甚似靴篱莺但体略大,上体褐色较少,下体较白,嘴较大。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偏粉色。

叫声:鸣声比靴篱莺响亮缓慢而单调,带较多的哨音及颤鸣。叫声为短促的tec,似麻雀的吱喳声,告警时发tick-tick-tick声。

地理分布

赛氏篱莺
赛氏篱莺赛氏篱莺分布地图

繁殖于俄罗斯及中亚;越冬在印度。

地理分布

罕见留鸟于新疆西部的阿尔泰山、莎车、喀什、青河及吐鲁番地区,高可至海拔2000米。偶见于香港。

生活习性

同靴篱莺。特征性习性为向下运动时尾部不停地上下摆动或摇动。

相关介绍

赛氏篱莺
赛氏篱莺靴篱莺

常被置放在靴篱莺下(参见郑作新,1987;Inskipp et al., 1996)。尽管在分布重叠区有明显的混交现象(Cramp, 1992),但基于Glutz & Bauer(1991)以及Sibley & Monroe(1993)对其形态及鸣声的研究,我们感到其应为一物种。它们紧邻而居却能够保持其各自特色,恰是表明其各为独立种的绝好实例。

靴篱莺有较强的发声器官,靴篱莺在鸣叫时由数个小乐段鸣叫声所组成的如流水般淌出的甜美鸣声,每个小乐段均由轻柔的clik声引出。鸟类是除哺乳动物外唯一具有特定发声器官的脊椎动物。不过,哺乳动物的发声器官在喉头,而鸟类的发声器官是在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科学家称它为鸣管。鸣管是一种特化的构造,这里的气管内外壁都变薄而形成鸣膜,两支气管分叉处有鸣骨,上生半月膜。当气流通过鸣管时,鸣膜和半月膜振动发声。鸣管外侧着生有鸣肌。鸣肌能调节鸣叫的音调和音量。鸟类在呼气和吸气时都能鸣叫,而哺乳动物只在呼气时才能发声。科学家们认为,对鸟类发声机制的研究不仅对鸟类行为研究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人类语言能力的研究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鸟声学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关资料

赛氏篱莺
赛氏篱莺靴篱莺雀形目(Passeriformes)1.属鸟纲中的一目,该目种数最多,占鸟类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所属鸟类体型一般较小,外部形态和习性都有极大的多样性,大多巧于在树木或灌丛间营巢,雏鸟为晚成性;鸣肌发达,大都善于鸣叫;喙、翼变化甚大;腿较细短;嘴全部角质,嘴基无蜡膜;足趾有四,均于一平面上,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适于树栖;后爪较其他爪为长,无距。2.雀形目通常具体划分成4个亚目:①阔嘴鸟亚目,又称亚叫禽亚目,中国只有阔嘴鸟科,如长尾阔嘴鸟。②霸鹟亚目,又称叫禽亚目,中国只有八色鸫科,如蓝翅八色鸫。③琴鸟亚目,琴鸟分布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中国无。以上3个亚目可统称为亚鸣禽,以与鸣禽亚目相对应。④鸣禽亚目。(注:雀形目属鸟类有亚鸣禽和鸣禽之分,鸣禽具有最发达,最复杂的鸣肌,非雀形目鸟类只有简单的鸣肌甚至没有鸣肌,亚鸣禽的鸣肌则介于二者之间。亚鸣禽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鸣禽则遍及世界各地,是数量最多也是最进步的鸟类。)3.雀形目共有64科;中国占34科,不少于650种。

莺科(Sylviidae)在鸟类DNA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莺科的所有种作为鹟科下的一个亚科莺亚科的成员。莺是小型鸣禽,体型纤细瘦小,嘴细小,羽色大多比较单纯,栖息于多种环境中,鸣叫声尖细而清晰。莺科包括遍布旧大陆各地的包括林莺、柳莺、苇莺等在内的典型的莺类,分布于北半球并主要生活于针叶林中的戴菊类,分布于美洲的蚋莺类,主要分布于非洲的扇尾莺类和主要分布于澳洲的刺嘴莺类和细尾鹩莺类等,共约有60属447种,我国约19属84种,有人将这些不同类群划分成不同的科,这里只将细尾鹩莺单划成一个科。莺科分布基本限于旧大陆,只有极北柳莺出现在美洲的阿拉斯加,两种戴菊分布于北美洲,几种蚋莺分布于中南美洲。莺科中有不少体型很小的鸟类,其中小嘴刺莺是澳洲最小的鸟类之一,莺类也属于我国最小型的鸟类之列。

莺类介绍

赛氏篱莺
赛氏篱莺莺类莺类属于雀形目□科的亚科。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具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1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著名的鸣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常见的莺类有地莺属、树莺属、短翅莺属、大尾莺属、蝗莺属、小蝗莺属、苇莺属、芦莺属、靴篱莺属、莺属、柳莺属、戴菊莺属、雀莺属、缝叶莺属、扇尾莺属、鹪莺属。代表种长尾缝叶莺 。

黄额鹦鹉的简介、生长繁殖、相关词条、参考资料

黄额鹦鹉的图片

黄额鹦鹉(学名:Cyanoramphus auriceps,英文名:Yellow-crowned Parakeet)是鹦鹉科长尾鹦鹉属的鸟类。

黄额鹦鹉: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胸部、腹部、翅膀内侧覆羽均为黄绿色。主要以植物嫩芽、花朵、种子、昆虫等为食。

【物种名称】黄额鹦鹉

【又名】黄冠鹦鹉

【拉丁学名】Cyanoramphusauriceps

【英文名称】Yellow-frontedParakeet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

中文学名:黄额鹦鹉

拉丁学名:Cyanoramphus auriceps

英文俗名:Yellow-crowned Parakeet

命名作者:Kuhl, 1820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长尾鹦鹉属(Cyanoramphus)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Zealand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身长:依照不同亚种分别为23到25公分不等(9到10吋),约在28cm左右,同一种颜色的鹦鹉雌鸟略小,头部和鸟喙也略显狭窄,雌鸟和幼鸟相比雄鸟颜色略浅。

亚种:目前有一种已知亚种为Forbes’Parakeet(Cyanoramphus.a.forbesi)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胸部、腹部、翅膀内侧覆羽均为黄绿色;前额有一小块红色延伸到眼睛附近;头顶为金黄色;背後下方两侧均带有红羽;翅膀飞形羽外侧为蓝紫色;鸟喙为浅蓝灰色,尖端黑色;虹膜红色。幼鸟前额的斑纹颜色较深;虹膜浅红棕色。

这些有着饱满的浓黄色额头的鹦鹉是新西兰特有的种类。在本土和岛屿的北边南边和奥兰岛及400公里外的stewart岛均有分布。它们喜欢在森林密处高高的枝叶上聚集,互相擦洗羽毛。在这些地区黄额鹦鹉的分布还是比较稠密的。近年这种鹦鹉也稀少起来,在新西兰的查塔姆岛(chatham)已不常见了,只有在岛的深处才能寻找到其踪影。同是新西兰的Cyanoramphus鹦鹉它与红冠鹦鹉的不同是黄额头下的一块红斑,不沿眼睛方向扩展。

栖息环境和习性:黄额鹦鹉主要栖息于各种高度的森林,尤其是幅员较为广泛的森林地区;岛上的灌木丛林地;偶尔也会前往果园和农耕区。在繁殖季他们大多成对或是组成小群体於树木最外侧的枝干上活动;因为要提防小型的掠食者,所以他们比较不常到地面活动;在一些比较没有天敌或是掠食者活动的岛上才会到地面上来觅食;他们大多一整年都会待在筑巢地点的树木附近,戒心并不重,可以在有限的距离内接近。叫声和红顶鹦鹉(Red-frontedParakeet)十分类似。

食物:黄额鹦鹉主要以植物嫩芽、花朵、种子、昆虫等为食。

生长繁殖

kakariki这类鹦鹉在人类的干涉和保育下繁殖很有成效,1958年在保护区仅有的103只红冠鹦鹉仅仅六年时间,数量就上升到2500只。而橙冠和黄冠要少一些。

在野外自然界中没有大的种群,以极少的家庭式成员在一起生活,通常集聚在树林中,有时栖息在树洞里,常在有苔藓的地面上用羽毛、杂草絮窝,每次下5至9枚鸟卵,亲鸟喂养期为20天左右。

人工养殖:用一个3.6米长×0.9米宽×1.8米高的木箱,另外要有一块空地提供给亲鸟作为活动空间。小鸟出壳后要将雄鸟和幼鸟分开,雄鸟有杀子行为。人式喂养这种鹦鹉不是很困难,一些混合的植物种子、苹果、梨、葡萄都可以作为它们的食物。食性:以种子、水果和昆虫为主要食物。

相关词条

红翅鹦鹉、扇尾贾丁氏鹦鹉、灰头情侣鹦鹉、啄羊鹦鹉、沙氏爱情鹦鹉、海角鹦鹉、南达锥尾鹦鹉、

参考资料

1、http://species.intopet.com/1282.shtml

白头鹰的基本资料、简介、总体介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相关信息、参考资料

白头鹰的图片

白头鹰代表勇猛、力量和胜利的白头鹰(秃鹰)The Bald Eagle,是美国的国鸟。白头鹰异常珍贵,只产于北美,现在大部分生活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白头鹰最初出现于美国的旗帜上,是在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并决定新生的美国必须有一个特殊的国徽。其后议员们花了六年的时间讨论国徽的图案,最后选中白头鹰作为国徽的主要图像。从此,白头鹰也就成了美国的国鸟。

基本资料

白头鹰
白头鹰【物种名称】白头海雕

【中文别名】白头鹰、美洲雕

【拉丁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Linnaeus, 1766)

【英文名称】TheBaldEagle

【科属分类】鸟纲、隼形目、鹰科、秃鹰属简介

鸟种简介

白头鹰
白头鹰白头鹰是北美大陆特有的大型猛禽。美国国会在立国之初认为白头鹰象征着自由、力量和勇气,因此在1782年把它定为美国的国鸟。在美国的国徽、硬币和很多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装饰物上,都可以见到白头鹰的图案。 白头鹰有时候会被人们从英文直译为秃鹰,这会让人以为白头鹰象秃鹫一样头上没有羽毛。实际上并非如此:未成年的白头鹰,通体羽毛是深棕色的;4到6岁成年后,白头鹰头部、颈部和尾部的羽毛逐渐变成白色。

外形特征:白头鹰是一种大型鸟类,体长71-96厘米(28-38的体长),翼展168-244厘米(66-88),重量3-6.3公斤(6.6-14磅)。

分布范围:白头鹰的分布于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美国本土和北墨西哥。它是北美洲唯一的海鹰。白头鹰居住在北美洲的变化的栖所从多沼泽的支流、路易斯安那、Sonoran沙漠以及东部落叶林、魁北克和新英格兰。北部的白头鹰属候鸟,而南部的白头鹰为留鸟。 白头鹰早先养殖在北美洲中部,但在它的最低数量主要限于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北部和东加拿大和佛罗里达。

亚种分布:1.H. l. leucocephalus (Linnaeus 1766)是提名亚种。它被从 H. l. alascanus中被分离。它主要分布于美国南部和Baja California。(约近似地纬度 38° N )

2.H. l. washingtoniensis (Audubon 1827),同义词 H. l. alascanus Townsend 1897年,北亚种,大于南部提名亚种( leucocephalus)。它主要分布于美国北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约在纬度38° N到达南部大西洋海岸)

现存情况:在美国,从40年代起,农药的使用、过度捕猎、以及白头鹰栖息地的严重破坏曾经一度使白头鹰的生存受到威胁。但是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情况大为改观。

总体介绍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鹰是北美大陆特有的大型猛禽。美国国会在立国之初认为白头鹰象征着自由、力量和勇气,因此在1782年把它定为美国的国鸟。在美国的国徽、硬币和很多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装饰物上,都可以见到白头鹰的图案。

白头鹰有时候会被人们从英文直译为秃鹰,这会让人以为白头鹰象秃鹫一样头上没有羽毛。实际上并非如此:未成年的白头鹰,通体羽毛是深棕色的;4到6岁成年后,白头鹰头部、颈部和尾部的羽毛逐渐变成白色。

在美国,从40年代起,农药的使用、过度捕猎、以及白头鹰栖息地的严重破坏曾经一度使白头鹰的生存受到威胁。但是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情况大为改观。

白头鹰在1782年被定为美国国鸟的时候,美国本土除了阿拉斯加州以外,一共大约有10万只白头鹰。但是美国建国后持续不断的国土开发,使白头鹰的栖息地迅速减少,过份捕猎更导致白头鹰数量进一步下降。194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白头鹰和金雕保护法案,禁止捕杀和买卖白头鹰,并在民间加强了保护白头鹰的宣传。这项法律颁布后,白头鹰的数量在40年代初在很多州都有所回升。

可是好景不长,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大量使用DDT和PCB等农药。这些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白头鹰的体内,使白头鹰的蛋壳变软,因此无法孵出小鹰。另外,人类活动造成的白头鹰栖息地缺失更加重了对白头鹰的威胁。到了1963年的时候,美国大陆地区仅剩下417对筑巢的白头鹰。

禁用DDT挽救白头鹰

1972年,美国环境保护署下令禁止使用DDT。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局的发言人辛迪·霍夫曼女士说,这个决定是挽救白头鹰的关键一步:“在恢复白头鹰数量的过程中,有许多关键因素。但是首要的一个就是禁止DDT。这是非常关键的,这让我们在挽救白头鹰的过程中,至少看到了一些希望。”

1973年,在美国国会通过滨临灭绝物种法案之后,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局在美国大陆48个州中的43个州把白头鹰列为滨临灭绝物种,而在其他5个情况好一些的州,白头鹰被列为滨临威胁的物种。霍夫曼女士说,二者在定义上有所区别:“滨临灭绝物种,顾名思义,就是那些有可能灭绝的物种;而滨临威胁的物种则是处在边缘状态,有可能成为滨临灭绝物种的物种。听起来很简单,但法律就是这样划分的。”

自从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了包括人工繁殖、保护栖息地、帮助人工繁殖的白头鹰回归自然、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民间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95年,白头鹰在43个州的“滨临灭绝物种”定级全部被改为程度较轻的“滨临威胁物种”。到了2003年,美国大陆地区的白头鹰数量已经达到7600多对–比1963年的时候增长了近20倍。

白头鹰不再受到严重威胁

霍夫曼女士说,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局将在今年年底前向内政部正式建议,把白头鹰从滨临威胁物种的名单上拿掉。她说,现在有充份的理由这样做:“白头鹰目前不再受到任何严重威胁,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我们有限的资源用在帮助其他受到更大威胁的物种上面。另外,把白头鹰从名单上拿掉,也可以向人们展示滨临灭绝物种法案取得的成功。在这个法案的保护下,白头鹰的数量大幅度反弹。白头鹰是这个法案成功的象征。”

那么,如果白头鹰从滨临灭绝物种的名单上拿掉的话,它们的生存会不会再度受到威胁呢?霍夫曼女士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按照濒临灭绝物种法的规定,一个物种从名单上拿掉之后,我们还会对这个物种进行为期至少5年的跟踪监测,确保它不会再度受到威胁。 如果我们一旦发现这个物种的数量由于缺乏保护而出现严重下降的情况,我们可以再次把它列入名单。此外,白头鹰还有另外一个得天独厚的保护,那就是1940年通过的白头鹰和金雕保护法。”

40年前,很多人曾经担心,未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可能只有在博物馆或者国徽上才能见到白头鹰的身影。但是现在,从美国北部的切萨皮克湾到南方的佛罗里达,人们又可以看到白头鹰在天空中翱翔。霍夫曼女士说,白头鹰的回归证明了人类的发展并不一定要以物种遭受破坏为代价。美国政府希望把挽救白头鹰的经验借鉴到其他受到威胁的物种上,帮助它们摆脱困境。

外形特征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海雕又名美洲雕,亦有称之为秃鹰。其实,秃鹰的叫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全身羽毛丰满,无秃可言。白头海雕为北美洲所特有,是一种大型猛禽,一只完全成熟的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成年鸟的眼、嘴和脚为淡黄色,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十分雄壮美丽。它的体重大约5公斤~10公斤,平均寿命15年~20年。

白头鹰有时候会被人们从英文直译为秃鹰,这会让人以为白头鹰象秃鹫一样头上没有羽毛。实际上并非如此:未成年的白头鹰,通体羽毛是深棕色的;4到6岁成年后,白头鹰头部、颈部和尾部的羽毛逐渐变成白色。 白头海雕是一种大型鸟类,体长71-96厘米(28-38的体长),翼展168-244厘米(66-88),重量3-6.3公斤(6.6-14磅)。

和大部分食肉猛禽一样,雌雕比雄雕个头要大,其中的原因有许多种可能。有些生物学家认为,雌雕的大个头能让它们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巢、蛋和小雕。个头较小的雄雕翱翔起来更为轻松,因此它们更能守护好自己的地盘。雌白头海雕的翼展长达2.3米,雄白头海雕的翼展却仅有1.8米。

视觉是白头海雕最重要的一种感觉。鸟类的色觉是所有动物中最好的,白头海雕视觉的清晰度,或者叫明晰度,超乎寻常,甚至比它的色觉还要好。雕视觉要比人类清楚三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那些眼光敏锐的人称为“锐利如鹰”。白头海雕良好的视觉使它们能够更容易瞧见猎物的藏身处。有些东西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一团米色的皮毛,而一只白头海雕却能清清楚楚地辨出那是五只颜色各异的松鼠。

白头海雕卓越的视觉部分地要归功于它那双大的眼睛。白头雕的眼睛太大了,眼部肌肉几乎没有多少可以活动的空间,因此它的眼睛没有转来转去。为了弥补这个缺憾,雕长了许多颈骨,颈部因而可以灵活地活动。雕能将头部转动270度——也就是四分之三个圆!

像许多别的鸟类一样,白头海雕的双眼各长了一层特殊的眼睑,叫做瞬膜。这层眼睑能使眼睛保持湿润,能替眼睛射刺激。

白头海雕眉骨突起,使它们外表看来很是凶猛。这种突起和瞬膜一样,可以在烈日下遮护雕眼,还能为雕眼挡风蔽尘。白头海雕飞下来往树上栖息时,碰断的树枝树条也许会弹起来,突起的眉骨就能起到保护雕眼的作用。此外,突起的眉骨还能使雕眼免受挣扎中猎物的伤害。

白头海雕的足非常强壮,可以用来捕杀猎物。它们的足底粗糙得像砂纸。这有助于让它们抓紧那些身体滑腻的猎物,例如鱼或蛇。相对于它们身体的大小而言,白头海雕的足也真是够大了——竟有15厘米之长!

白头海雕有四个足趾,三个在前,一个在后。足趾顶端长有长而弯曲的爪。这些爪尖利如刀,是白头海雕最厉害的武器,它们甚至比这种肉食鸟那钩状的喙还要危险。其中最有力的是后足趾和后爪。当白头海雕捕获猎物时,它的后爪会深深地插入牺牲品的体内,往刺穿要害器官,比如心脏或肺部。白头海雕的后爪弧长可达7厘米—8厘米。

就像别的鸟类一样,白头海雕是没有牙齿的。它们必须把食物一块一块吞下去,用钩状的大喙将猎物撕成一口一口的碎块。即使雕爪未能彻底杀死猎物,那么来自雕喙的一记猛啄也足够结果它的性命了。

白头海雕有一副轻薄而中空的骨架,空隙中充满空气。雕骨中有许多是凝聚或连结在一起的,这就使得它们格外结实。这种骨架在它们飞翔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托举它们。雕的骨架重量还不及其羽毛重量的一半。

生活习性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海雕属于海雕及鱼雕家族。它只生活于北美洲,是最大的雕类之一。一只完全成熟的成体海雕体长可达0.92米,翼展为2.14–2.44米,体重可达4.5–18公斤。野生白头海雕的寿命最长可达三十年,但其平均寿命约为15到20年。白头海雕实行终身配偶制。但是,如果夫妻中的一个先行死去的话,存活下来的一只会毫不犹豫的接受另一个新的配偶。白头海雕常在河边或海岸的大树上建巢,并且年复一年的使用和扩建同一个巢。有些巢最终直径可达2.75米,重可达2吨。典型的雕巢直径约为1.53米。在巢中,雌性白头海雕通常会一次产下两枚卵,并孵化约35天。有时两只小雕都能够存活,但大多数情况下,较大的雏雕会将较弱的一只杀掉。在良好的栖息环境中,一对白头海雕一般每年可产生1.5只存活的小雕。小雕在三个月后就可以离开雕巢,并开始自己捕食。

白头海雕位于一条很长的食物链的顶端,非常容易受到某些环境污染的危害。在二战之后的20年内,美国48个低地州中的雕类数量令人担忧的急剧下降。很明显,除阿拉斯加雕类数量还没有减少外,其余州内的白头海雕只有大约四百对处于育龄的雕,其中可能只有40对能够成功的孵化和哺育后代。另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是在野外观察到的未成年雕的百分比要比过去能看到的降低许多。后来,人们通过实验发现导致白头海雕数量下降的罪魁是杀虫剂。经过美国政府几年的努力,白头海雕的数量逐渐恢复,并且重现往日繁荣的景象。

1782年,国会立法将白头海雕选为美国国印的饰物。本杰明·富兰克林及其所领导的少数忠实的拥护者曾希望将火鸡作为美国国印的饰物。富兰克林指出,白头海雕是一种无耻的机会主义者,它偷食其它鸟类的食物,吃生鱼,还吃腐肉,对人类没有一点益处。而火鸡则是一种味道鲜美的家禽。尽管有人认为现代政治最好选火鸡,而不是雕作为象征,但富兰克林还是输掉了这场辩论,白头海雕被正式定为美国国雕。

生长繁殖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海雕彼此有多少交往要依一年中的不同时间而定。春季和夏季,成年雕忙于筑巢。这期间,准备繁殖配对的白头海雕会紧守着自己的地盘。它们很少和其他白头海雕接触,除非是为了赶走入侵者,年龄太小、还不能交配的雕在暖和的月份里则东寻西探,了解周围的环境,努力地生存下来。在冬季迁徙期间,白头海雕彼此会交往得多一些。一大群一大群的白头海雕常常会聚集在一个丰富的食物源周围。生物学家认为,这些冬季的聚居能为年轻的成年雕提供一个可能与配偶相遇的场所。

白头海雕为便于捕鱼,筑巢于河流、湖泊或海洋沿岸的大树上,年复一年地使用和修建同一个巢。白头海雕为终生配偶制,雌雕每年产二卵,孵化期35天,小雕3个月后离巢独立生活。由于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使鸟产卵和孵化率下降,成年鸟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相关信息

白头海雕捕食大马哈鱼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鹰
白头鹰

参考资料

华商世界 http://www.cbwchina.com/global/america/society/uabird.htm

北方网 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07/06/29/001744890.shtml

本文Hash:bb267805fa60ec851db2654e0886700142f1c028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