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尾[漂]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灰尾[漂]鹬-外形描述 灰尾[漂]鹬-叫声 灰尾[漂]鹬-地理分布 灰尾[漂]鹬-生活习性

灰尾[漂]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灰尾[漂]鹬-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5厘米)的低矮型暗灰色鹬。嘴粗且直,过眼纹黑色,眉纹白,腿短,黄色。颏近白,上体体羽全灰,胸浅灰,腹白,腰具横斑。飞行时翼下色深。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近黄。

灰尾[漂]鹬-叫声

叫声:尖厉的双音节哨音too-weet或轻柔颤音。

灰尾[漂]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灰尾[漂]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冬季至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迁徙时甚常见于中国东部的大部地区,部分个体在台湾及海南岛越冬。

灰尾[漂]鹬-生活习性

习性:常光顾多岩沙滩,珊瑚礁海岸及沙质或卵石海滩、极少至沿海泥滩。通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不与其他涉禽混群。奔走时身子蹲下尾部高高翘起。

灰卷尾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灰卷尾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灰卷尾-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灰色卷尾。脸偏白,尾长而深开叉。各亚种色度不同。亚种leucogenis色较浅,hopwoodi较其他亚种色深,salangensis眼先黑色,hopwoodi 脸无浅色块。

虹膜—橙红;嘴—灰黑;脚—黑色。

灰卷尾-叫声

叫声:清晰嘹亮的鸣声huur-uur-cheluu或wee-peet, wee-peet。另有咪咪叫声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据称有时在夜里作叫。

灰卷尾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灰卷尾-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阿富汗至中国、东南亚、巴拉望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及季候鸟,分布在海拔600~2500米的丘陵和山区开阔林地及林缘,但在云南可高至近4000米。亚种leucogenis从吉林及黑龙江南部至华东至东南;salangensis在华中及华南,越冬于海南岛;hopwoodi在西南及西藏南部;innexus为留鸟于海南岛。

灰卷尾-生活习性

习性:成对活动,立于林间空地的裸露树枝或藤条,捕食过往昆虫,攀高捕捉飞蛾或俯冲捕捉飞行中的猎物。

灰卷尾-别名俗名

白颊卷尾 白颊秋鸟 灰龙眼燕 斜受

灰喉针尾雨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灰喉针尾雨燕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灰喉针尾雨燕-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8厘米)的近黑色雨燕。背上的马鞍形斑、腰及略显短钝的针尾浅褐色。颏及喉偏灰,尾下覆羽白色。与白喉针尾雨燕区别在喉部偏灰色且三级飞羽无白色块斑。眼线无白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暗紫。

灰喉针尾雨燕-叫声

叫声:如流水清潺般的trp-trp-trp-trp-trp声。

灰喉针尾雨燕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灰喉针尾雨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的北部和西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海南及中国南沙群岛,亦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东南部。

灰喉针尾雨燕-生活习性

习性:似白喉针尾雨燕。

彩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彩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彩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25厘米)而色彩艳丽的沙锥样涉禽。尾短。雌鸟:头及胸深栗色,眼周白色,顶纹黄色;背及两翼偏绿色,背上具白色的”V”形纹并有白色条带绕肩至白色的下体。雄鸟:体型较雌鸟小而色暗,多具杂斑而少皮黄色,翼覆羽具金色点斑,眼斑黄色。

虹膜—红色;嘴—黄色;脚—近黄色。

彩鹬-叫声

叫声:通常无声,但雌鸟求偶时叫声深沉,也作轻柔声。

彩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彩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非洲、印度至中国及日本、东南亚、菲律宾、巽他群岛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适宜生境下的区域性常见留鸟和季候鸟,高可至海拔900米。指名亚种繁殖于辽宁南部、河北至华东及长江以南所有地区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北方鸟群至长江以南地区越冬。漂鸟至西藏南部;在西藏东南部应为留鸟。

彩鹬-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沼泽型草地及稻田。行走时尾上下摇动,飞行时双腿下悬如秧鸡。

本文Hash:6182ae271f9832e83f9a1ba1ffb4cfdb28f8de64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