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林鹟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白喉林鹟-外形描述 白喉林鹟-叫声 白喉林鹟-地理分布 白喉林鹟-生活习性

白喉林鹟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喉林鹟-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而难以形容的偏褐色鹟,胸带浅褐。颈近白而略具深色鳞状斑纹,下颚色浅。亚成鸟上体皮黄而具鳞状斑纹,下颚尖端黑色。看似翼短而嘴长。

虹膜—褐色;嘴—上颚近黑,下颚基部偏黄;脚—粉红。

白喉林鹟-叫声

叫声:粗哑的颤鸣声。

白喉林鹟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喉林鹟-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冬季南迁至马来半岛及尼科巴群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中国东南部的不常见夏季繁殖鸟。

白喉林鹟-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高可至海拔1100米的林缘下层、茂密竹丛、次生林及人工林。

白喉林莺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喉林莺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喉林莺-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13.5厘米)的林莺。头灰,上体褐色,喉白,下体近白。耳羽深黑灰,胸侧及两胁沾皮黄色。外侧尾羽羽缘白色。似沙白喉林莺但体羽色较深,脚色较深且嘴较大。较漠地林莺色深而少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深褐。

白喉林莺-叫声

叫声:鸣声以细弱的悦耳颤鸣声开始,发展成尖厉刺耳的嘟音chikka-chikka-chikka…重复有序。叫声为沙哑的-titic及嘁喳声tz-tz-tz-tz-zz-zz-zz。→白喉林莺叫声

白喉林莺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喉林莺-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古北界的温带区,越冬至热带非洲、阿拉伯及印度。

分布状况:不常见的繁殖鸟及过境鸟。繁殖期在内蒙古呼伦池地区有记录,可能在河北近北京处也有记录。过境鸟在中国有广泛的记录。

白喉林莺-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开阔的栖息生境下的浓密灌丛。甚隐蔽。

白喉矶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喉矶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喉矶鸫-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小(19厘米)的矶鸫。两性异色。雄鸟:蓝色限于头顶、颈背及肩部的闪斑;头侧黑,下体多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喉块白色,除蓝头矶鸫外与所有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白色翼纹。雌鸟: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上体具黑色粗鳞状斑纹;与虎斑地鸫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喉白,眼先色浅,耳羽近黑。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黯橘黄。

白喉矶鸫-叫声

叫声:告警时发出粗哑叫声,夜晚发出优美而伤感的鸣声。

白喉矶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喉矶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的东北部,越冬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偶见于日本。

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河北及山西南部。冬季南迁至中国南部及极东南部;作者亦曾见本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

白喉矶鸫-生活习性

习性:甚安静而温驯,常长时间静立不动。栖于混合林、针叶林或多草的多岩地区。冬季结群。

白喉噪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喉噪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喉噪鹛-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暗褐色噪鹛。特征为喉及上胸白色。亚种laebus额有狭窄棕色,albogularis的额棕色宽,ruficeps整个头顶及颈背全棕色。上体余部暗烟褐色,外侧四对尾羽羽端白色,下体具灰褐色胸带,腹部棕色。台湾的亚种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偏灰或褐色(台湾亚种);嘴—深角质色;脚—偏灰。

白喉噪鹛-叫声

叫声:似喘息的群鸟叫声;轻柔的teer, teer联络叫声,告警时发tzzzzzzzzzzzzzz声。兴奋时发出尖叫声及似笑叫声。→台湾白喉噪鹛叫声

白喉噪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喉噪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中部和西南、西藏南部及台湾、喜马拉雅山脉、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指名亚种于西藏南部及云南的中海拔常绿林;亚种laetus于青海南部和四川海拔1200~4600米的山区;ruficeps甚常见于台湾海拔850~1800米的原始阔叶林及桧树林。

白喉噪鹛-生活习性

习性:性吵嚷,结小至大群栖于森林树冠层或于浓密的棘丛。

本文Hash:7590ff21de94a054bd105cabc0e107886df8181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