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顶鵖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白顶鵖-外形描述 白顶鵖-叫声 白顶鵖-地理分布 白顶鵖-生活习性

白顶鵖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顶鵖-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4.5厘米)而尾长的(JI)。常栖于矮树丛。雄鸟:上体全黑,仅腰、头顶及颈背白色;外侧尾羽基部灰白;下体全白仅颏及喉黑色。与东方斑(JI)capistrata亚种雄鸟的区别在头顶灰色较重且胸沾皮黄。雌鸟:上体偏褐,眉纹皮黄,外侧尾羽基部白色;颏及喉色深,白色羽尖成鳞状纹;胸偏红,两胁皮黄,臀白。罕见色型的亚种vittata雄雌鸟的喉均白。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白顶鵖-叫声

叫声:叫声包括干硬的trritt tack声。鸣声短促悦耳,带有短促唧唧叫及模仿叫声,于岩石栖处或于飞行时作叫。较穗(JI)多叫声。

白顶鵖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顶鵖-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罗马尼亚至俄罗斯南部及外贝加尔地区和中国北方。冬季南移至伊朗、阿拉伯及东非。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新疆西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及辽宁等地适宜的荒瘠生态环境。

白顶鵖-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多石块而有矮树的荒地、农庄城镇。栖势直,尾上下摇动。从栖处捕食昆虫。雄鸟在高空盘旋时鸣唱,然后突然俯冲至地面。

黑白林鵖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黑白林鵖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黑白林鵖-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5厘米)的(JI), 上体全辉黑,下体白。雌鸟:上体褐,腰棕褐,喉白,下体余部浅棕色,胸及两胁色较深。眉纹比灰林(JI)的雌鸟短许多且甚不明显,尾较长而圆。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黑白林鵖-叫声

叫声:短促的哀怨哨音较其他(JI)都高。告警时发出低的chit-churr或 churrr声。

黑白林鵖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黑白林鵖-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及东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及中国西南。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于云南极西南部及南部的西双版纳的低的草地。

黑白林鵖-生活习性

习性:惧生,单独或成对活动。常栖于草茎并跳下捕捉昆虫等猎物。尾时张合。

白顶溪鸲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顶溪鸲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顶溪鸲-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19厘米)的黑色及栗色溪鸲。头顶及颈背白色,腰、尾基部及腹部栗色。雄雌同色。亚成鸟色暗而近褐,头顶具黑色鳞状斑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白顶溪鸲-叫声

叫声:叫声为甚哀怨的尖亮上升音tseeit tseeit。鸣声为细弱的高低起伏哨音。

白顶溪鸲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顶溪鸲-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亚、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越冬至印度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中国多数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间溪流及河流。繁殖于上水头,可高至海拔4000米,但冬季沿河溪下迁。

白顶溪鸲-生活习性

习性:特征为常立于水中或于近水的突出岩石上,降落时不停地点头且具黑色羽梢的尾不停抽动。求偶时作奇特的摆晃头部的炫耀。

白顶溪鸲-别名俗名

白顶水翁? 白顶翁? 白顶溪红尾 看水童子

本文Hash:a5e446d2fc0ff2ea09a2b554e7429a81f0b5bf47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