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鹞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白头鹞-外形描述 白头鹞-叫声 白头鹞-地理分布 白头鹞-生活习性 白头鹞-别名俗名

白头鹞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头鹞-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50厘米)的深色鹞。雄鸟:似雄性白腹鹞的亚成鸟,但头部多皮黄色而少深色纵纹。雌鸟及亚成鸟:似白腹鹞,但背部更为深褐,尾无横斑,头顶少深色粗纵纹。雌鸟腰无浅色。翼下初级飞羽的白色块斑(如果有)少深色杂斑。

虹膜—雄鸟黄色,雌鸟及幼鸟淡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白头鹞-叫声

叫声:通常不叫。

白头鹞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头鹞-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的西部和中部至中国西部;越冬于非洲、印度及缅甸南部。

分布状况:繁殖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及周边地区。冬季南迁至印度的阿萨姆。不常见。

白头鹞-生活习性

习性:同白腹鹞。

白头鹞-别名俗名

白尾巴根子 泽鵟 泽鸟? 泽鹞

白尾鹞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尾鹞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尾鹞-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体型略大(50厘米)的灰色或褐色鹞。具显眼的白色腰部及黑色翼尖。体型比乌灰鹞大,比草原鹞也大且色彩较深。缺少乌灰鹞次级飞羽上的黑色横斑,黑色翼尖比草原鹞长。雌鸟褐色,与乌灰鹞的区别在领环色浅,头部色彩平淡且翼下覆羽无赤褐色横斑。与草原鹞的区别在深色的后翼缘延伸至翼尖,次级飞羽色浅,上胸具纵纹。幼鸟与草原鹞及乌灰鹞幼鸟的区别在两翼较短而宽,翼尖较圆钝。

虹膜—浅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白尾鹞-叫声

叫声:通常无声。

白尾鹞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尾鹞-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冬季南迁至北非、中国南方、东南亚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季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部喀什地区、河北及东北各省。迁徙时见于中国的东半部,越冬于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及长江以南地区。

白尾鹞-生活习性

习性:喜开阔原野、草地及农耕地。飞行比草原鹞或乌灰鹞更显缓慢而沉重。

白尾鹞-别名俗名

白尾巴根子 白抓 灰鹞 灰鹰 鸡鵟 鸡鸟?

白头鹎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头鹎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头鹎-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白头鹎-叫声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白头鹎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头鹎-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

白头鹎-生活习性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白头鹎-别名俗名

白头婆 白头翁

本文Hash:0107a111269c9e07f5839c808ec939098bca3d96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