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阔嘴鸟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长尾阔嘴鸟-外形描述 长尾阔嘴鸟-叫声 长尾阔嘴鸟-地理分布 长尾阔嘴鸟-生活习性

长尾阔嘴鸟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长尾阔嘴鸟-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修长(25厘米)的绿色阔嘴鸟。形长的楔形尾蓝色,喉及脸黄色,顶冠及颈背黑色。两翼黑并具显著的蓝色斑块。头顶具蓝色小点斑,眼后有一黄色点斑。亚成鸟多为绿色。

虹膜—绿及灰色;嘴—绿色,上嘴尖蓝色,下嘴尖黄色;脚—绿色。

长尾阔嘴鸟-叫声

叫声:5~8声响亮而甜美的哨音,音高不变。

长尾阔嘴鸟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长尾阔嘴鸟-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地带、中国南方、东南亚、苏门答腊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亚热带原始林及成熟的次生山林,通常见于海拔700~1500米,但在喜马拉雅山脉可高至2000米。指名亚种为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及南部、广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

长尾阔嘴鸟-生活习性

习性:结群活动于森林中层,有时与其他种类混群。

长嘴捕蛛鸟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长嘴捕蛛鸟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长嘴捕蛛鸟-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15厘米)的橄榄色及黄色的捕蛛鸟。上体橄榄绿色,下体艳黄色。喉灰白为本种特征。

虹膜—褐色;嘴—上嘴黑色,下嘴灰色;脚—蓝紫。

长嘴捕蛛鸟-叫声

叫声:飞行时发出尖声weechoo或cheek-cheek-cheek或简单高音鸣声tik-ti-ti-ti,第一声较高且音重,不断重复,每秒约3个音。

长嘴捕蛛鸟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长嘴捕蛛鸟-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东南亚、菲律宾、马来半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甚常见留鸟,见于云南西部的低地及丘陵森林,高可至海拔2000米;sordida见于云南东南部。

长嘴捕蛛鸟-生活习性

习性:性隐秘,藏身于阴暗密丛如野香蕉树及高大生姜。常见在丛林小道上快速飞行而过同时发出其特有的叫声。也见于次生林、庄园及花园。

长尾山椒鸟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长尾山椒鸟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长尾山椒鸟-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0厘米)的黑色山椒鸟。具红色或黄色斑纹,尾形长。红色雄鸟与粉红山椒鸟及灰喉山椒鸟的区别在喉黑;与短嘴山椒鸟的区别在翼斑形状不同且色泽较淡,下体红色。雌鸟与灰喉山椒鸟易混淆,区别仅在上嘴基具模糊的暗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长尾山椒鸟-叫声

叫声:本种特有的甜润双声笛音pi-ru,第二音较低。

长尾山椒鸟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长尾山椒鸟-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阿富汗至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于海拔1000~2000米处。指名亚种繁殖于华中及西南,于河北也有记录;laetus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yvettae仅限于云南西部。

长尾山椒鸟-生活习性

习性:结大群活动,在开阔的高大树木及常绿林的树冠上空盘旋降落。

阔嘴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阔嘴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阔嘴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17厘米)而嘴下弯的鹬。特征为翼角常具明显的黑色块斑并具双眉纹。与黑腹滨鹬平滑下弯的嘴相比,阔嘴鹬的嘴具微小纽结,使其看似破裂。上体具灰褐色纵纹;下体白,胸具细纹;腰及尾的中心部位黑而两侧白。冬季与黑腹滨鹬区别在于眉纹叉开,腿短。与姬鹬易混淆,但嘴不如其直,肩部条纹不甚明显。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绿褐色。

阔嘴鹬-叫声

叫声:干涩的颤音ch-r-r-reep。

阔嘴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阔嘴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西伯利亚北部;冬季在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甚常见冬候鸟及过境鸟。指名亚种途经新疆西部;sibirica经由东部沿海至台湾、海南岛及广东沿海越冬。

阔嘴鹬-生活习性

习性:性孤僻,喜潮湿的沿海泥滩、沙滩及沼泽地区。翻找食物时嘴垂直向下。遇警时蹲伏。

本文Hash:78b6b87323624ec6a43209508e586b06d585a9e1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