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长尾雉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黑颈长尾雉-外形描述 黑颈长尾雉-叫声 黑颈长尾雉-地理分布 黑颈长尾雉-生活习性

黑颈长尾雉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黑颈长尾雉-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体大(92厘米)的棕褐色雉。尾白而形长,具黑色或褐色横斑,翼上有两块白色横斑,次级覆羽近蓝色。下背及腰白,带黑色鳞状斑。头和颈闪紫色光泽,脸部裸皮红色。雌鸟较小(50厘米),后颈和背部多橄榄褐色鳞状斑,下体皮黄,尾具褐色横斑。两翼褐色及黑色斑驳并具两道近白色横斑,次级覆羽色浅。

虹膜—橘黄褐色;嘴—淡绿角质色;脚—浅淡灰色。

黑颈长尾雉-叫声

叫声:雄鸟发出不同叫声;觅食时发出ge-ge-ge的低声,但第一声清晰响亮;告警时作快速的guk-guk-guk-guk-guk的叫声;逃离时发出咯咯声。

黑颈长尾雉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黑颈长尾雉-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北部及东部,泰国西北部至中国西南部及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亚种burmanicus鲜见于云南和广西西部。

黑颈长尾雉-生活习性

习性:以小群活动在较高山岭间海拔780~1800米灌丛及多岩地区(在印度东北部更高)。

黑长尾雉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黑长尾雉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黑长尾雉-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为大(86厘米)的华美黑色长尾雉。上背、胸部及腰羽羽缘闪紫蓝色光泽而与乌黑色的羽片中央部分生成明显的扇贝形图纹。尖尖的尾羽具黑色横斑和白色。两翼黑而具明显的白斑,次级及三级飞羽端白色。眼周裸皮绯红。雌鸟体型较小,下体杂灰,上体褐色,沾红黑色并具白色条纹。

虹膜—褐色;嘴—近灰;脚—带绿色。

黑长尾雉-叫声

叫声:告警时wok, wok, wok地高叫。繁殖季节雄鸟发出尖厉哨音。

黑长尾雉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黑长尾雉-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台湾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为罕见留鸟,见于海拔1800~3000 米的台湾中部山区。

黑长尾雉-生活习性

习性:长栖于下针叶林及混交林地带的密林,或竹林及阴坡灌丛。性谨慎而胆??

黑长尾雉-别名俗名

帝雉

白颈长尾雉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颈长尾雉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颈长尾雉-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体大(81厘米)的近褐色雉。头色浅,棕褐色尖长尾羽上具银灰色横斑,颈侧白色,翼上带横斑,腹部及肛周白色。黑色的颏、喉及白色的腹部为本种特征。脸颊裸皮猩红色,腰黑,羽缘白色。雌鸟(45厘米)头顶红褐,枕及后颈灰色。上体其余部位杂以栗色、灰色及黑色蠹斑。喉及前颈黑色,下体余部白色上具棕黄色横斑。

虹膜—黄褐;嘴—黄色;脚—蓝灰色。

白颈长尾雉-叫声

叫声:声音低沉。通常清晨鸣叫。雄鸟较雌鸟常叫,声为gu-gu-gu, ge-ge-ge 或ji-ji-ji, ju-ju-ju。

白颈长尾雉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颈长尾雉-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东南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较常见,分布于江西、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北部、湖南、贵州东部及广东北部的山林,沿海地区在海拔200~500米,内陆为海拔1000~1500米。

白颈长尾雉-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混交林中的浓密灌丛及竹林。性机警。以小群活动。

白颈长尾雉-别名俗名

地花鸡 地鸡 花山鸡

本文Hash:69c78d063b5ed44f60499ea11df038312022d7ef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