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鹰鹃-外形描述 鹰鹃-叫声 鹰鹃-地理分布 鹰鹃-生活习性 鹰鹃-别名俗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鹰鹃-外形描述
描述:略显型大(40厘米)的灰褐色鹰样杜鹃。尾部次端斑棕红,尾端白色;胸棕色,具白色及灰色斑纹;腹部具白色及褐色横斑而染棕;颏黑色。亚成鸟:上体褐色带棕色横斑;下体皮黄而具近黑色纵纹。与鹰类的区别在其姿态及嘴形。
虹膜—橘黄色;嘴—上嘴黑色,下嘴黄绿色;脚—浅黄色。
鹰鹃-叫声
叫声:繁殖季节发出pi?peea或brain?fever的叫声,速度及音调不断增高至狂暴高潮。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鹰鹃-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为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菲律宾、婆罗洲及苏门答腊的留鸟。冬季见于苏拉威西及爪哇。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中国西藏南部、华中、华东、东南及西南和海南岛的不常见夏季繁殖鸟;一些为云南南部及海南岛的留鸟。偶见于台湾及河北。
鹰鹃-生活习性
习性:喜开阔林地,高至海拔1600米。典型的隐于树冠的杜鹃。
鹰鹃-别名俗名
大鹰喀咕
鹰鸮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鹰鸮-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大眼睛的深色似鹰样鸮鸟。面庞上无明显特征。上体深褐;下体皮黄,具宽阔的红褐色纵纹;臀、颏及嘴基部的点斑均白。
虹膜—亮黄;嘴—蓝灰,蜡膜绿色;脚—黄色。
鹰鸮-叫声
叫声:圆润的升调假嗓哨声pung-ok,第二音短促而调高,每一两秒钟重复一次,有时持续很长时间,通常于晨昏时分。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鹰鸮-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东北亚、中国、东南亚、苏拉威西、婆罗洲、苏门答腊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留鸟及夏季繁殖候鸟均有但都不常见,于中低海拔高度,上至海拔1500米。亚种ussuriensis繁殖于中国东北至华中及华东,南迁越冬;burmanica 为中国南方及海南岛的留鸟;totogo 为台湾包括兰屿及澎湖列岛的留鸟;lugubris为西藏东南部的留鸟。
鹰鸮-生活习性
习性:性活跃,黄昏前活动于林缘地带,飞行追捕空中昆虫。有时以家庭为群围绕林中空地一起觅食。不时鸣叫,尤其是月悬空中时。
鹰鸮-别名俗名
酱色鹰鸺? 鸟猫王 青叶鸺?
乌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乌鹃-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黑色杜鹃。全身体羽亮黑色,仅腿白,尾下覆羽及外侧尾羽腹面具白色横斑,前胸隐见白色斑块。幼鸟具不规则的白色点斑。尾羽开如卷尾。
虹膜—褐色(雄鸟),黄色(雌鸟);嘴—黑色;脚—蓝灰色。
乌鹃-叫声
叫声:叫声响亮清晰,由4~6个均匀的pi声平稳上升,之前有过门声;也作一连串快速颤音,升至最后三个音而降调。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乌鹃-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及候鸟,见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地处。亚种dicruroides 繁殖于四川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贵州、广东及福建。在海南岛为留鸟。
乌鹃-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林中、林缘及次生灌丛。性羞怯。外形似卷尾,但姿势、动作及飞行均不同。
乌鹃-别名俗名
乌喀咕
赤腹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赤腹鹰-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鹰类。 下体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下体白,胸及两胁略沾粉色,两胁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下体白,喉具纵纹,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横斑。
虹膜—红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橘黄;脚—橘黄。
赤腹鹰-叫声
叫声:繁殖期发出一连串快速而尖厉的带鼻音笛声,音调下降。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赤腹鹰-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不罕见,在整个中国南半部均有繁殖,高可至海拔900米。迁徙经过台湾及海南岛。
赤腹鹰-生活习性
习性:喜开阔林区。常追逐小鸟,也吃青蛙。通常从栖处捕食,捕食动作快,有时在上空盘旋。
赤腹鹰-别名俗名
鸽子鹰
本文Hash:3485e5d5617305fb1cac59e85579a63763736628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欧夜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欧夜鹰-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7厘米)的棕灰色夜鹰。满布杂斑及纵纹,无耳羽簇。雄鸟近翼尖处有小白点,飞行时外侧的两对尾羽端白。雌鸟无白色。亚种plumipes色彩较淡,全身体羽皮黄,三级飞羽具点斑,翼尖的白点比指名亚种大。亚种unwini色暗而多灰,较指名亚种的斑纹为少。亚种dementievi色浅而灰,但体羽多具纵纹。 虹膜—深褐;嘴—深角
-
中杜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中杜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26厘米)的灰色杜鹃。腹部及两胁多具宽的横斑。雄鸟及灰色雌鸟胸及上体灰色,尾纯黑灰色而无斑,下体皮黄色具黑色横斑。亚成鸟及”hepatic”雌鸟上体棕褐色且密布黑色横斑,近白的下体具黑色横斑直至颏部。与大杜鹃及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胸部横斑较粗较宽,鸣声也有异。棕红色型雌鸟与大杜鹃雌鸟区别在腰部具横
-
小杜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小杜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26厘米)的灰色杜鹃。腹部具横斑。上体灰色,头、颈及上胸浅灰。下胸及下体余部白色具清晰的黑色横斑,臀部沾皮黄色。尾灰,无横斑但端具白色窄边。雌鸟似雄鸟但也具棕红色变型,全身具黑色条纹。眼圈黄色。似大杜鹃但体型较小,以叫声最易区分。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黄色。 小杜鹃-叫声 叫声:哨音的叠叫,声如”
-
大鹃鵙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大鹃鵙-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8厘米)身灰的伯劳样鸟。脸及颏黑色。雄鸟:上体及胸灰色,飞羽黑色具近白色羽缘,尾黑,尾中线深灰,尾端棕灰,腹部偏白,眼先及眼圈黑色,喉深灰。雌鸟色较浅,下胸及两胁具灰色横斑。亚成鸟似雌鸟,但多偏褐色,下体及腰部横斑粗重。 虹膜—近红;嘴—黑色;脚—黑色。 大鹃鵙-叫声 叫声:嘹亮刺耳的笛音pee-eeo-pee-ee
-
中亚夜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中亚夜鹰-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9厘米)的浅色夜鹰。有关资料仅来自一雌鸟标本。上体沙黄灰色,具深褐色点斑及网状斑;尾黄灰色,具六道不明晰的褐色横斑和三道不明晰的皮黄色横斑;下体奶黄色,多具褐色的细小横斑;喉侧有小块的草黄白色斑。 虹膜—褐色;嘴—角质色;脚—灰色。 中亚夜鹰-叫声 叫声:尚无记录。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
-
普通夜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普通夜鹰-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偏灰色夜鹰。雄鸟:缺少长尾夜鹰的锈色颈圈;外侧四对尾羽具白色斑纹。雌鸟似雄鸟,但白色块斑呈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偏黑;脚—巧克力色。 普通夜鹰-叫声 叫声:生硬、尖厉而高速重复的chuck声,以每秒约六次为稳定频率,以chrrrr声结尾。越冬鸟几乎不叫。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
-
斑尾鹃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斑尾鹃鸠-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38厘米)而尾长的褐色鹃鸠。背及尾满布黑色或褐色横斑。头灰,颈背呈亮蓝绿色。胸偏粉,渐至白色的臀部。雌鸟无亮绿色。背上横斑较密,尾部横斑有别于同地区的其他鹃鸠。 虹膜—黄色/浅褐色;嘴—黑色;脚—红色。 斑尾鹃鸠-叫声 叫声:响亮的kro-uum或u-wa声,第二音节比第一音节更响更高,仅在近处可闻。 绿色:留鸟;
-
红头咬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红头咬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33厘米)而头红的咬鹃。雄鸟以红色的头部为特征。背部颈圈缺失,红色的胸部上具狭窄的半月形白环。雌鸟与其他雌咬鹃区别在腹部红色,胸部具半月形白环;而与所有雄咬鹃的区别在头黄褐色。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蓝色;嘴—蓝黑色;脚—灰色。 红头咬鹃-叫声 叫声:重复的圆润tiaup声,也作tewirrr的连声。 绿色:留鸟;黄
-
噪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噪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42厘米)的杜鹃。全身黑色(雄鸟)或白色杂灰褐色(雌鸟),嘴绿色。 虹膜—红色;嘴—浅绿;脚—蓝灰。 噪鹃-叫声 叫声:日夜发出嘹亮kow?wow声,重音在第二音节,重复多达12次,音速音高渐增。也有更尖声刺耳、速度更快的kuil,kuil,kuil,kuil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
-
松雀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松雀鹰-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深色鹰。似凤头鹰但体型较小并缺少冠羽。成年雄鸟:上体深灰色,尾具粗横斑,下体白,两胁棕色且具褐色横斑,喉白而具黑色喉中线,有黑色髭纹。雌鸟及亚成鸟:两胁棕色少,下体多具红褐色横斑,背褐,尾褐而具深色横纹。亚成鸟胸部具纵纹。 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脚—腿及脚黄色。 松雀鹰-叫声 叫声:雏鸟饥饿时
-
凤头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凤头鹰-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42厘米)的强健鹰类。具短羽冠。成年雄鸟:上体灰褐,两翼及尾具横斑,下体棕色,胸部具白色纵纹,腹部及大腿白色具近黑色粗横斑,颈白,有近黑色纵纹至喉,具两道黑色髭纹。亚成鸟及雌鸟:似成年雄鸟但下体纵纹及横斑均为褐色,上体褐色较淡。飞行时两翼显得比其他的同属鹰类较为短圆。 虹膜—褐色至成鸟的绿黄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脚—
-
紫金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紫金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6厘米)的紫罗兰色(雄鸟)或铜绿色(雌鸟)杜鹃。雄鸟:头、胸及上体紫罗兰色,腹部白色具绛紫色横条纹。雌鸟:眉纹及脸颊白,下体白色具铜色条纹,头顶偏褐色,上体余部铜绿色。 虹膜—红色;嘴—黄而嘴基红(雄鸟),上颚黑而嘴基红(雌鸟);脚—灰色。 紫金鹃-叫声 叫声:高音调的kie?vik,kie?vik声,常在爬高飞行
-
蓝鹀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蓝鹀-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3厘米)而矮胖的蓝灰色鹀。雄鸟:体羽大致石蓝灰色,仅腹部、臀及尾外缘色白,三级飞羽近黑。雌鸟为暗褐色而无纵纹,具两道锈色翼斑,腰灰,头及胸棕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偏粉色。 蓝鹀-叫声 叫声:鸣声为高调的金属音,多变化而似山雀。叫声为重复的尖声zick。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
灰雁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灰雁-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76厘米)的灰褐色雁。以粉红色的嘴和脚为本种特征。嘴基无白色。上体体羽灰而羽缘白,使上体具扇贝形图纹。胸浅烟褐色,尾上及尾下覆羽均白。飞行中浅色的翼前区与飞羽的暗色成对比。 虹膜—褐色;嘴—红粉;脚—粉红。 灰雁-叫声 叫声:深沉的雁鸣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灰雁-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
-
姬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姬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8厘米)、嘴短而两翼狭尖的沙锥。与所有其他沙锥区别在头顶中心无纵纹;尾呈楔形,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尾色暗而无棕色横斑。与阔嘴鹬区别在嘴较直,肩部多明显条纹。飞行时脚不伸及尾后,翼前缘无白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暗黄。 姬鹬-叫声 叫声:被赶时通常无声或发出压抑的gah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
-
矶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矶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20厘米)的褐色及白色鹬。嘴短,性活跃,翼不及尾。上体褐色,飞羽近黑;下体白,胸侧具褐灰色斑块。特征为飞行时翼上具白色横纹,腰无白色,外侧尾羽无白色横斑。翼下具黑色及白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深灰;脚—浅橄榄绿。 矶鹬-叫声 叫声:细而高的管笛音twee-wee-wee-wee。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