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嘴滨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弯嘴滨鹬-外形描述 弯嘴滨鹬-叫声 弯嘴滨鹬-地理分布 弯嘴滨鹬-生活习性

弯嘴滨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弯嘴滨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21厘米)的滨鹬。腰部白色明显,嘴长而下弯。上体大部灰色几无纵纹;下体白;眉纹、翼上横纹及尾上覆羽的横斑均白。夏羽胸部及通体体羽深棕色,颏白。繁殖期腰部的白色不明显。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弯嘴滨鹬-叫声

叫声:吱吱叫声。哀婉的chew或wheep,尖声的whit-whit, whit-it-it及轻声呻吟。

弯嘴滨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弯嘴滨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越冬至非洲、中东、印度次大陆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不常见候鸟,迁徙时见于整个中国,少量在海南岛、广东及香港越冬。

弯嘴滨鹬-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沿海滩涂及近海的稻田和鱼塘。通常与其他滨鹬及鹬类混群。潮落时跑至泥里翻找食物。休息时单脚站在沙坑,飞行迅速,成密集群。

勺嘴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勺嘴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勺嘴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5厘米)的灰褐色滨鹬。腿短,上体具纵纹,白色眉纹显著。特征性的勺形嘴在野外不易辨别。冬季极似红胸滨鹬,但体羽灰色较浓,额及胸较白。夏季上体及上胸均为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勺嘴鹬-叫声

叫声:起飞时作尖细的preep preep声,也发出尖厉的wheet声。

勺嘴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勺嘴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亚洲;冬季至缅甸、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迷鸟至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为罕见的冬候鸟及过境鸟。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沿海、台湾、新疆西部及西藏南部。一些鸟在福建及广东沿海越冬。

勺嘴鹬-生活习性

习性:喜沙滩,取食时嘴几乎垂直向下,以一种极具特色的两边”吸尘”的方式动作。

鹮嘴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鹮嘴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鹮嘴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40厘米)的灰、黑及白色鹬。识别特征为腿及嘴红色,嘴长且下弯。一道黑白色的横带将灰色的上胸与其白色的下部隔开。翼下白色,翼上中心具大片白色斑。幼鸟上体具皮黄色鳞状纹,黑色斑纹不甚清楚,腿及嘴近粉色。

虹膜—褐色;嘴—绯红;脚—绯红。

鹮嘴鹬-叫声

叫声:重复的响铃般的Klew-klew声,似沙锥;也有响亮而快速的似中杓鹬的叫声tee-tee-tee-tee。

鹮嘴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鹮嘴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南亚。

分布状况:罕见地方性留鸟及垂直性迁移的候鸟。留鸟见于新疆西部、西藏西部、南部及东部、青海、甘肃、四川、宁夏、陕西、河北、河南、云南北部。迷鸟见于西双版纳(云南南部)。

鹮嘴鹬-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海拔1700~4400米间多石头、流速快的河流。炫耀时姿势下蹲,头前伸,黑色顶冠的后部耸起。

阔嘴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阔嘴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阔嘴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17厘米)而嘴下弯的鹬。特征为翼角常具明显的黑色块斑并具双眉纹。与黑腹滨鹬平滑下弯的嘴相比,阔嘴鹬的嘴具微小纽结,使其看似破裂。上体具灰褐色纵纹;下体白,胸具细纹;腰及尾的中心部位黑而两侧白。冬季与黑腹滨鹬区别在于眉纹叉开,腿短。与姬鹬易混淆,但嘴不如其直,肩部条纹不甚明显。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绿褐色。

阔嘴鹬-叫声

叫声:干涩的颤音ch-r-r-reep。

阔嘴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阔嘴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西伯利亚北部;冬季在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甚常见冬候鸟及过境鸟。指名亚种途经新疆西部;sibirica经由东部沿海至台湾、海南岛及广东沿海越冬。

阔嘴鹬-生活习性

习性:性孤僻,喜潮湿的沿海泥滩、沙滩及沼泽地区。翻找食物时嘴垂直向下。遇警时蹲伏。

本文Hash:5ec1d5c8696be23d86e7a9b33421159d4655a610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