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玫瑰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日常护理

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日常护理

东玫瑰鹦鹉的图片

东玫瑰鹦鹉是较常见的澳洲长尾鹦鹉之一,价位不高,是许多刚开始尝试饲养澳洲长尾鹦鹉时经常选择的种类。东玫瑰鹦鹉野外数量稳定,全世界约共超过50万只,有3种亚种,也是发展出最多变种的玫瑰鹦鹉。

外形特征

东玫瑰鹦鹉
东玫瑰鹦鹉东玫瑰鹦鹉体长30CM~33CM。身上的羽色十分鲜艳,母鸟头部与胸前的红羽比公鸟的羽色暗,面颊白色的部分呈淡灰色,头顶则有一点绿色,而公鸟的红羽为鲜红色,面颊纯白色,头顶红色无绿色参杂。

生活习性

东玫瑰鹦鹉喜爱栖息在开阔的林地、各种林地、河流旁的森林、森林边缘地带、草原、尤佳利树林、灌木丛、农地等,多是年雨量400毫米以上,海拔1250m以下的地区,一般成对或一小群约8至20只左右聚集活动,在繁殖期结束时到初春这段时间偶尔可见较大群的聚集,常与深红玫瑰鹦鹉(红草,Crimson Rosella)、苍头玫瑰鹦鹉(褪草,Pale-headed Rosella)以及红腰鹦鹉(美声,Red-rumped Parakeet)聚集;有时会到农田或果园觅食,而造成农民的严重损失。

生长繁殖

东玫瑰鹦鹉
东玫瑰鹦鹉繁殖期通常在7-3月间,主要筑巢于树洞中,尤其喜爱尤佳利树,但也常筑巢于篱笆上、电线杆上、兔子的洞穴、白蚁洞与食蜂兽的洞穴中,一旦筑巢,公鸟会尽力保护巢穴以防入侵者。

卵生。一窝约有4-6颗卵孵化期约需18天,母鸟独自孵雏,一天离巢2-3次让公鸟喂食,幼鸟孵出后前10天由母鸟独自喂食,之后公鸟也会帮忙喂食雏鸟,幼鸟约33天后羽毛长成,在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会离巢。

日常护理

东玫瑰鹦鹉喜爱洗澡,最好能为它们作定期的驱虫, 提供小树枝或玩具供它们啃咬,不适合养在小笼子里。

玫瑰鹦鹉属的外形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玫瑰鹦鹉属大全

玫瑰鹦鹉属的图片

玫瑰鹦鹉属(学名:Platycercus)是鹦鹉科(学名:Psittacidae)的一属。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玫瑰鹦鹉属(Platycercus)

外形特征

玫瑰鹦鹉属
玫瑰鹦鹉属玫瑰鹦鹉属共有8种鹦鹉,最明显的特色是羽毛的花纹。其一是他背羽呈扇形;其二是他面颊皆是有颜色。所有的玫瑰鹦鹉背上都是以黑色为主体,而在每一个羽毛边则有对比色以呈现出扇型的感觉。然后在脸颊上也都会有着一块对比的颜色饰片存在着。依据种类的不同,这些颜色有可能是绿色、红色、黄色、白色、或者是蓝色的。但这种特色是每一只玫瑰鹦鹉都可以见到的。 东澳洲的玫瑰鹦鹉大致可分为两个族群:一个是有着蓝色面颊的深红玫瑰鹦鹉,另外一种则是白色面颊的东部玫瑰鹦鹉。

玫瑰鹦鹉虽然种类繁多,但所有玫瑰鹦鹉 间亦存在着共同的特色,主要包括扇形的羽毛排列方式以及翅膀和尾巴都有特殊的蓝色边;再则根据其颊部区域的颜色可大致分成两组:第一组是颊部圈圈内为白色的,如:澳西玫瑰鹦鹉 、东部玫瑰鹦鹉 、蓝颊玫瑰鹦鹉等;第二组是颊部区域内为蓝色的,如:深红玫瑰鹦鹉 、黄色玫瑰鹦鹉 和绿色玫瑰鹦鹉等。

玫瑰鹦鹉的翅膀前端及尾巴为带有光泽的蓝色。非常漂亮。有的品种胸部、颈部以及头部为鲜红色,白色的脸颊,背部为黄色,但羽毛有黄绿色的边缘,尾部的上腹羽是黄绿色,下腹羽是红色,棕色的眼,灰白色的喙及黑灰色的脚。母鸟的喙较小,红色较淡,且眼睛的周围有灰棕色的羽毛。

英文名称Rosellas 这个字基本上就是在形容 rose ( 玫瑰)、rose-coloured ( 玫瑰色的) 、 roselike ( 似玫瑰的),尤其是观看其背羽的花纹,宛如片片玫瑰花瓣。

栖息环境

玫瑰鹦鹉与其它的澳洲鹦鹉一样,常至农作物区觅食,造成严重的农作物损失,经常可在年雨量超过500毫米的森林中发现它们的踪迹,北部地区的族群喜爱栖息在海拔600-1500米的丘陵林地中,但海拔450-1900米皆可发现其族群,南部地区的族群则活动于各种高度的区域。

生活习性

野外的玫瑰鹦鹉并不怕人,有人接近时不会惊慌地逃开,常至公园、花园或住家后院让人喂食,天然食物包括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通常4-6只成群活动。

地理分布

玫瑰鹦鹉属
玫瑰鹦鹉属玫瑰鹦鹉属分布图分布在澳洲东部的海岸区,主要栖息在新南威尔斯东南部,维多利亚的海岸地区,南澳大利亚东南方小面积的沿海地区与袋鼠岛,东北部则分布在昆士兰东北部沿海地区及其东南部地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一些小岛上也有分布。

生长繁殖

繁殖期多在9-1月间,求偶时雄鸟会靠近雌鸟翅膀微开且不停地拍动,尾部也会一直摆动,头部不停地晃动、鼓起胸前的羽毛且持续地发出啁啾的鸣叫声,之后雄鸟会有喂食雌鸟的行为出现,这表示配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主要筑巢于树洞内,一窝产3-8颗蛋,孵化期约21天,雄鸟一天喂食雌鸟2次,5周后幼鸟羽毛长成,再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离巢。

笼养鸟需定期作驱虫的工作,新引进饲养的鸟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能耐低温,成鸟较有侵略性,购买时注意雄鸟是否对雌鸟有攻击性,需成对分开饲养,喜爱啃食树枝。

挖人工繁殖,准备提供深的巢箱和软木,以提供繁殖之用,注意观察雄性是否过于猛烈的追逐雌性,事实证明有的雄鸟比其他雄鸟更富于进攻性,如果雄鸟猛烈进攻雌鸟的话,可以让雄鸟离开巢舍一段时间,或者剪去他的一只翅膀上的飞羽。还要注意观察成鸟是否会啄食雏鸟的羽毛,可以在雏鸟身上撒些芦荟粉来避免这种情况,当幼鸟可以独立取食后,就要把它们移走,否则当成鸟想再次筑巢时,就会攻击幼鸟。

饲养方法: 以桉树子,小米,少许向日葵子以及绿色蔬菜饲养。这种健壮的鸟饲养在3.6米长的鸟舍中,鲜艳的羽毛在阳光下十分的美丽。

亚种分化

玫瑰鹦鹉属(8种)​中文名称拉丁学名1.阿得雷德玫瑰鹦鹉Platycercus adelaidae2.蓝颊玫瑰鹦鹉Platycercus adscitus3.绿色玫瑰鹦鹉Platycercus caledonicus4.深红玫瑰鹦鹉Platycercus elegans5.东部玫瑰鹦鹉Platycercus eximius6.黄色玫瑰鹦鹉Platycercus flaveolus7.澳西玫瑰鹦鹉Platycercus icterotis8.北部玫瑰鹦鹉 Platycercus venustus

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玫瑰鹦鹉属鸟类大全

绿背玫瑰鹦鹉玫瑰鹦鹉属:绿背玫瑰鹦鹉

学名:Platycercus caledonicus

英文名:Green Rosella
红玫瑰鹦鹉玫瑰鹦鹉属:红玫瑰鹦鹉

学名:Platycercus elegans

英文名:Crimson Rosella
淡头玫瑰鹦鹉玫瑰鹦鹉属:淡头玫瑰鹦鹉

学名:Platycercus adscitus

英文名:Pale-headed Rosella
澳东玫瑰鹦鹉玫瑰鹦鹉属:澳东玫瑰鹦鹉

学名:Platycercus eximius

英文名:Eastern Rosella
澳北玫瑰鹦鹉玫瑰鹦鹉属:澳北玫瑰鹦鹉

学名:Platycercus venustus

英文名:Northern Rosella
澳西玫瑰鹦鹉玫瑰鹦鹉属:澳西玫瑰鹦鹉

学名:Platycercus icterotis

英文名:Western Rosella

深红玫瑰鹦鹉的外形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亚种分化

深红玫瑰鹦鹉的图片

深红玫瑰鹦鹉是羽色十分美丽鲜艳,深红玫瑰鹦鹉幼鸟时期的羽色与成鸟差异甚大,幼鸟的羽色为橄栏绿与灰绿色,随着时间会慢慢改变,之后羽色会呈红绿蓝参杂,到了15个月大时才会完全蜕变为成鸟的颜色,公鸟的头部较大较平,喙部也较大,若要分辨幼鸟性别,头部及喙部是较明显的分辨部位,有3种亚种。

外形特征

深红玫瑰鹦鹉
深红玫瑰鹦鹉深红玫瑰鹦鹉体长32-36厘米,体重115-17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红色;脸颊为蓝紫色;颈部、背部和次要飞行羽的部份为黑色,并带有很宽的红色滚边;翅膀内侧中央覆羽为黑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外侧中间的覆羽和次要飞行羽覆羽为蓝色;外侧次要飞行羽、主要飞行羽的底色和翅膀内侧覆羽为蓝色;尾羽上方中央为黑底深蓝,尾羽外侧深蓝并带有很浅的滚边和羽尖;尾羽内侧为浅蓝色;鸟喙灰白色,虹膜深棕。

雌鸟体型略小,尾巴上方中间的羽毛带有些绿色,鸟喙比较细窄短小。幼鸟的鸟体为橄榄绿和橄榄黄仅有少部分为红色;前额、头顶为红色、脸颊蓝色,其他除了喉咙、胸部上方部分羽毛、大腿、翅膀内侧覆羽等都为橄榄绿色。尾巴内侧浅蓝,翅膀内侧带有浅色的条纹,需要16个月才能长成成鸟般体色。

深红玫瑰鹦鹉羽色十分美丽鲜艳,幼鸟时期的羽色与成鸟差异甚大,幼鸟的羽色为橄榄绿与灰绿色,随着时间会慢慢改变,之后羽色会呈红绿蓝参杂,到了15个月大时才会完全蜕变为成鸟的颜色,雄鸟的头部较大较平,喙部也较大,若要分辨幼鸟性别,头部及喙部是较明显的分辨部位。

栖息环境

深红玫瑰鹦鹉
深红玫瑰鹦鹉深红玫瑰鹦鹉主要栖息于1500米左右,潮湿到半潮湿的森林;有时候栖息的高度会达到1900米;经常可在年雨量超过500毫米的森林中发现它们的踪迹,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族群喜爱栖息在海拔600-1500米的丘陵林地中,但海拔450-1900米皆可发现其族群,南部地区的族群则活动于各种高度的区域。幼鸟也会群聚于热带草原和农耕区以及小面积的林区;有时候也会在雨林区、果园、公园和花园等地活动。

生活习性

深红玫瑰鹦鹉
深红玫瑰鹦鹉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4到6只的小群体活动;幼鸟在繁殖季后会聚集成一大群,到了9月则会分道扬镳;个性并不十分怕生,通常都可以在近距离内接近;通常4-6只成群活动,有时候会和同属中其他种类的玫瑰鹦鹉一起集结,例如东部玫瑰鹦鹉等;它们经常在地面觅食,通常会待在一个地方很久;幼鸟则有群聚性迁移的习性,而成鸟仅会在严寒的冬季才迁移到其他高度的地区;平时他们经常在灌木丛活动,翅膀拍动的相当急速,飞行成波浪状,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尖锐刺耳的鸣叫,通常比东部玫瑰鹦鹉的声音更低沉。

深红玫瑰鹦鹉约在1873年首次引进入欧洲,1874年首次在欧洲繁殖成功,之后这些美丽的澳洲鹦鹉才逐渐普遍;它们与其它的澳洲鹦鹉一样,常至农作物区觅食,造成严重的农作物损失,野外的深红玫瑰鹦鹉并不怕人,有人接近时不会惊慌地逃开,常至公园、花园或住家后院让人喂食,天然食物包括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由于时常前往农耕区觅食,因此被当地农民视为害鸟。

生长繁殖

深红玫瑰鹦鹉
深红玫瑰鹦鹉繁殖期多在9-1月间,求偶时雄鸟会靠近雌鸟翅膀微开且不停地拍动,尾部也会一直摆动,头部不停地晃动、鼓起胸前的羽毛且持续地发出啁啾的鸣叫声,之后雄鸟会有喂食雌鸟的行为出现,这表示配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主要筑巢于树洞内,一窝产3-8枚卵蛋,孵化期约21天,雄鸟一天喂食雌鸟2次,5周后幼鸟羽毛长成,再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离巢。

笼养鸟需定期作驱虫的工作,用桉树种子,小米,少许向日葵子以及绿色蔬菜饲养。新引进饲养的鸟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能耐低温,成鸟较有侵略性,购买时注意雄鸟是否对雌鸟有攻击性,需成对分开饲养,喜爱啃食树枝。深红玫瑰鹦鹉有时会有拔羽的症状出现,也会拔幼鸟的羽毛,所以不宜让幼鸟待在巢内过久,一发现幼鸟被拔羽毛的情形需马上移出巢外手养,繁殖期间雄鸟会追着雌鸟跑。

这种来自澳洲的彩色鹦鹉很容易饲养繁殖,并可连续两次筑巢。已经繁殖出几种不同羽色的变种,其中以蓝色最为常见。刚开始饲养这种鹦鹉时,不要饲养无法配成对的成鸟,最好从一对可以交配繁殖的成鸟开始饲养,或是饲养幼鸟,这样可以增加和鹦鹉和睦共处的机会。形成配偶的鹦鹉十分多产,可以有规律的繁殖20年以上。

由于体型大,巢箱要够深(约60cm)。准备提供深的巢箱和软木,以提供繁殖之用,注意观察雄性是否过于猛烈的追逐雌性,事实证明有的雄鸟比其他雄鸟更富于进攻性,如果雄鸟猛烈进攻雌鸟的话,可以让雄鸟离开巢舍一段时间,或者剪去它的一只翅膀上的飞羽。还要注意观察成鸟是否会啄食雏鸟的羽毛,可以在雏鸟身上撒些芦荟粉来避免这种情况,当幼鸟可以独立取食后,就要把它们移走,否则当成鸟想再次筑巢时,就会攻击幼鸟。

地理分布

深红玫瑰鹦鹉
深红玫瑰鹦鹉分布于澳洲东部和东南;曾经引进诺福克岛以及新西兰。在澳洲东方的海岸区,东南部主要栖息在新南威尔斯与维多利亚的海岸地区及南澳大利亚东南方小面积的沿海地区与袋鼠岛,东北部则分布在昆士兰东北部沿海地区及其东南部地区,澳洲东南部的一些小岛上也有分布。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亚种分化

1.CrimsonRosella(Platycercuse.elegans)

2.NorthernCrimsonRosella(Platycercuse.nigrescens)

3.KangarooIslandCrimsonRosella(Platycercuse.melanoptera)

本文Hash:4f86d6b3c184d34491af6b46989ff2baa029794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