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鹞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简介

导读: 鸟种简介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鸟种简介

草原鹞的图片

草原鹞(学名:Circus macrourus,英文名:Pallid Harrier)是鹰科鹞属的鸟类。

草原鹞是鹞亚科鹞属的其中一种,中国内分布于新疆,河北,长江下游江西、江苏,西藏南部,广西和海南。

中文学名:草原鹞

拉丁学名:Circus macrourus

英文俗名:Pallid Harrier

命名作者:Gmelin, SG, 1770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鹞属(Circus)

繁殖区:古北界 : c

非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79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草原鹞
草原鹞中文名:草原鹞 拉丁名:Circus macrourus英文名:Palid Harrier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隼形目->->->鹰科->->鹞属->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本种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但性别和成体及幼体变异显著。

地理分布:本种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但性别和成体及幼体变异显著。

中国内分布于新疆,河北,长江下游江西、江苏,西藏南部,广西和海南。

保护现状

CITES列入附录II

鸟种简介

别名:草原鹰、白尾鹞、泽鹞、泽鵟(北名)。

野外鉴定:上体石板灰色,较乌灰鹞淡,且翅中无黑色横斑。翅下覆羽缺少暗栗或褐色点斑或横斑。翅端部黑色亦小。

形态:雄性成鸟体型中等。眼先、额和颊侧白色,嘴须黑;头顶、背和覆羽石板灰色,褐色;尾羽有明显的灰白色横斑,中央尾羽灰色,具暗色横斑,尾上覆羽也具灰色横斑;耳羽灰色;第1枚初级飞羽银灰色,第2枚初级飞羽外翈灰,内翈黑色,颏、喉和上胸银灰色,余部白色。

雌成鸟较雄鸟稍大。上体羽褐色,沾灰色,具不显的暗棕色羽缘;头至后颈淡黄褐色,各羽具暗褐色横斑,次端斑较宽阔,尾羽端缘黄褐色;翅飞羽黑褐色。下体颏、和胸部皮黄白色,具褐色羽干纵纹且较宽阔,覆腿羽和尾下覆羽白色,具不规则的淡棕褐色斑纹。

幼鸟似雌成鸟。头顶和后颈深棕褐色,羽基白色;上体棕褐色;尾羽灰褐色。翅飞羽黑褐色;下体颏、污白色,胸、腹及尾下覆羽棕褐色。

虹膜橙黄色;嘴黑褐色,嘴基淡黄色;蜡膜暗黄色;脚土黄,爪黑色。

生境:草原鹞主要栖息在草原和开阔平原,偶见于林缘。

食性:主要食物为草原鼠类,也吃草原上的鸟类如百灵、鹨类,还吃蛙、蜥蜴和昆虫等。

行为:经常在空中飞翔,常接近地面飞行,头向下左右环视,见到猎物便俯冲下去捕捉,捉到猎物后在地面撕开啄食。有时也在地上取食。不善鸣叫,繁殖期求偶炫耀时,常发出“kiki-kiki-kik”叫声。

繁殖:在地面筑巢,多在草原凹陷干燥处。繁殖期为4~5月。年产一窝,窝卵数为3~6枚,卵白色,微带淡红或褐色斑。卵大小为44.6×34.7mm。雌鸟孵卵,孵卵时雌鸟换羽,而雄鸟在幼鸟开始飞行时才换羽,育雏期为35~45天。

环境压力:它是典型草原鸟类。近年来,草原开荒种地、草原荒漠化十分严重,对此鸟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对此鸟研究甚少,数量稀少。

沼泽鹞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沼泽鹞的图片

沼泽鹞(学名:Circus approximans,英文名:Swamp Harrier)是鹰科鹞属的鸟类。

鹰科动物的种类很多,有的叫鹰,有的叫鹫,叫鸢,叫鹞,叫鵟,叫雕等等,反正都是些吃小动物的大鸟或中小型鸟,草原上的这种鹰,身体比鹞鹰大,比雕小,它们飞行速度快,眼睛能看清楚十几公里外一只小鸡的一举一动。它们狡诈而凶残异常,猎人们很难将它们用枪打下来。但是,有的猎人却用另一种鸟做诱饵,用网将它活捉,用熬鹰的方法,把它驯练成为人类卖命的抓兔能手。 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

中文学名:沼泽鹞

拉丁学名:Circus approximans

英文俗名:Swamp Harrier

命名作者:Peale, 1848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鹞属(Circus)

繁殖区:澳洲界 : 广泛分布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沼泽鹞
沼泽鹞
沼泽鹞拉丁学名:Circusapproximans

命名时间:Peale,1848

英文名称:SwampHarrier,AustralasianHarrier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鹞亚科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ver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斑腹鹞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斑腹鹞的图片

斑腹鹞(学名:Circus cinereus,英文名:Cinereous Harrier)是鹰科鹞属的鸟类。

斑腹鹞是鹞亚科鹞属里的一种,在2010年被列入鸟类红色名录。

中文学名:斑腹鹞

拉丁学名:Circus cinereus

英文俗名:Cinereous Harrier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6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鹞属(Circus)

繁殖区:南美洲 : w, 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斑腹鹞
斑腹鹞

中文名称:斑腹鹞

中文别名:灰鹞

拉丁学名:Circuscinereus

命名时间:Vieillot,1816

英文名称:CinereousHarrier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鹞亚科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ver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非洲泽鹞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非洲泽鹞的图片

非洲泽鹞(学名:Circus ranivorus,英文名:African Marsh Harrier)是鹰科鹞属的鸟类。

非洲沼泽鹞是鹞亚科鹞属里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在2010年被列入鸟类红色名录。

中文学名:非洲泽鹞

拉丁学名:Circus ranivorus

英文俗名:African Marsh Harrier

命名作者:Daudin, 1800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鹞属(Circus)

繁殖区:非洲 : e, 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非洲泽鹞
非洲泽鹞非洲沼泽鹞

中文名称:非洲沼泽鹞

中文别名:非洲泽鹞

拉丁学名:Circusranivorus

命名时间:Daudin,1800

英文名称:AfricanMarsh-harrier,AfricanMarshHarrier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鹞亚科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ver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3cbc50068ab1fe9b7de5a4715ab32155ab8da43c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