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鹨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黄腹鹨的图片

黄腹鹨(学名:Anthus rubescens,英文名:Buff-bellied Pipit)是鹡鸰科鹨属的鸟类。

黄腹鹨(学名:Anthus rubescens)是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鸟类,体长约15厘米。似树鹨但上体褐色浓重,颈侧具黑斑,初级飞羽羽缘白色。脚暗黄色。常活动在林缘、路边、河谷、林间空地、高山苔原、草地等各类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居民区。多成对或10几只小群活,性活跃,不停地在地上或灌丛中觅食。

中文学名:黄腹鹨

拉丁学名:Anthus rubescens

英文俗名:Buff-bellied Pipit

命名作者:Tunstall, 177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鹡鸰科(Motacillidae)

中文属名:鹨属(Anthus)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Canada, Alaska, ne Asia

非繁殖区:s U南美洲, 中美洲,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24

外形特征

黄腹鹨
黄腹鹨

体长约15厘米。似树鹨但上体褐色浓重,胸及两胁纵纹浓密,颈侧具近黑色的块斑。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羽缘白色。罕见亚种rubescens褐色较浓但纵纹较少。

虹膜褐色;嘴上嘴角质色,下嘴偏粉色;脚暗黄。

飞行叫声为偏高的jeet-eet声,不如水鹨尖厉。鸣声为一连串快速的chee或cheedle声。

黄腹鹨,摄影路遥
黄腹鹨,摄影路遥
黄腹鹨的繁殖羽,摄影关注宝儿
黄腹鹨的繁殖羽,摄影关注宝儿
黄腹鹨,摄影ykcg1818
黄腹鹨,摄影ykcg1818
黄腹鹨,摄影北戴河凯歌
黄腹鹨,摄影北戴河凯歌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树鹨:耳后有黑斑,上背纵纹不明显,初级飞羽羽缘明显不具白色
树鹨:耳后有黑斑,上背纵纹不明显,初级飞羽羽缘明显不具白色
黄腹鹨:初级飞羽羽缘白色,上背有纵纹,颈侧黑斑
黄腹鹨:初级飞羽羽缘白色,上背有纵纹,颈侧黑斑
黄腹鹨和水鹨的区别
黄腹鹨和水鹨的区别

一、黄腹鹨和树鹨的相似之处:

(1)黄腹鹨和树鹨都是15cm左右;

(2)黄腹鹨和树鹨下体纵纹分布位置相同;

(3)黄腹鹨和树鹨脚的颜色比较接近(树鹨脚粉红,黄腹鹨脚暗黄)

(4)黄腹鹨和树鹨的下体都显皮黄。

(5)分布区域重叠。

黄腹鹨和树鹨的区别:

(1)黄腹鹨上体具有纵纹;而树鹨上背纵纹少,这是树鹨区别于其他鹨的典型特征;。

(2)黄腹鹨的白色眉纹更细;而树鹨的白色眉纹粗,中间粗两头小(此条仅供参考,因黄腹鹨的眉纹有时也显得粗而模糊,但两者眉形确实不同)。

(3)树鹨耳后有一白色斑块;黄腹鹨没有。

(4)黄腹鹨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羽缘白色;而树鹨虽然次级飞羽是白色的,但初级飞羽不是。

(5)黄腹鹨颈侧具黑色斑块,由下体多条纵纹汇聚而成(有时并不明显!);而树鹨颈侧没有这样明显的汇聚的黑斑。

二、黄腹鹨和水鹨的区别:黄腹鹨颈侧具近黑色的块斑,水鹨脚黑色。

(1)水鹨头部具细纹!

(2)繁殖期区别:黄腹鹨下体皮黄,胸及两胁具黑色纵纹(不一定浓密),脚暗黄色。水鹨下体暗黄,胸及两胁几无纵纹,脚黑色。

(3)非繁殖期区别:而黄腹鹨胸及两胁纵纹浓密,脚暗黄色。水鹨前胸纵纹浓密,两胁纵纹稀疏,脚黑色或偏粉色。

水鹨,繁殖期:几无纵纹、下体暗黄、脚近黑色水鹨,非繁殖期:脚偏粉色、前胸纵纹浓密但两胁纵纹稀疏。摄影青冈栎,拍摄地点:陕西,拍摄时间:20111201

水鹨,繁殖期:几无纵纹、下体暗黄、脚近黑色

地理分布

黄腹鹨世界分布图
黄腹鹨世界分布图
黄腹鹨
黄腹鹨

繁殖于古北界西部、东北亚及北美洲,越冬南迁。亚种japonicus繁殖于西伯利亚,但越冬在中国东北至云南及长江流域。甚常见。北美洲的亚种rubescens在土耳其曾有迷鸟记录,偶尔可能至新疆。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

生活习性

黄腹鹨
黄腹鹨

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山地森林中。亦在高山矮曲林和疏林灌丛栖息。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多栖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常活动在林缘、路边、河谷、林间空地、高山苔原、草地等各类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居民区。多成对或10几只小群活,性活跃,不停地在地上或灌丛中觅食。食物主要为有鞘翅目昆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昆虫,兼食一些植物性种子。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飞行叫声为偏高的jeet-eet声,不如水鹨尖厉。鸣声为一连串快速的chee或cheedle声。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及林间空地,河边或湖畔草地上,也在沼泽或水域附近草地和农田地边营巢。巢多置于草丛旁或草丛中地上凹坑内,借助草丛的掩护一般不易发现。巢呈杯状,垫以兽毛、羽毛、枯草叶、枯草茎。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亚种分化

1、黄腹鹨日本亚种(学名:Anthusrubescensjaponicus)分布于日本,俄罗斯,泰米尔东南部,西伯利亚高原,莉娜河,雅库茨克地区,贝加尔湖,楚科兹克半岛,库页岛和千岛;冬天在南亚越冬。

2、黄腹鹨北美亚种(学名:Anthusrubescenspacificus)分布于北美洲西部(阿拉斯加和俄勒冈州沿海),冬季南飞到墨西哥西部。

3、黄腹鹨落基山亚种(学名:Anthusrubescensalticola)分布于落基山脉中部和南部,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山区;冬季南到墨西哥。

4、黄腹鹨指名亚种(学名:Anthusrubescensrubescens)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西部,美国东北端;冬季南到中美洲。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黄头鹡鸰的外形特征、生长繁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黄头鹡鸰的图片

黄头鹡鸰(学名:Motacilla citreola,英文名:Citrine Wagtail)是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

黄头鹡鸰(学名:Motacilla citreola)为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头部和下体为鲜艳的黄色。分布于前苏联、蒙古、阿富汗、俾路支北部、伊朗、冬季从俾路支南部向东经印度到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甘肃、内蒙古、东北、山西、河北、宁夏、陕西、四川、安徽、云南、西藏、青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一般生活于临水草地、溪边、湖岸、农田、路边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东部。

中文学名:黄头鹡鸰

拉丁学名:Motacilla citreola

英文俗名:Citrine Wagtail

命名作者:Pallas, 17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鹡鸰科(Motacillidae)

中文属名:鹡鸰属(Motacilla)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1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黄头鹡鸰
黄头鹡鸰

体型略小(18厘米)的鹡鸰。头及下体艳黄色。

诸亚种上体的色彩不一。亚种citreola背及两翼灰色;werae背部灰色较淡;calcarata背及两翼黑。具两道白色翼斑。

雌鸟:头顶及脸颊灰色。

亚成鸟:暗淡白色取代成鸟的黄色。

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脚-近黑。

叫声:喘息声tsweep,不如灰鹡鸰或黄鹡鸰的沙哑。从栖处或于飞行时鸣叫,为重复而有颤鸣叫声。

黄头鹡鸰:雄鸟
黄头鹡鸰:雄鸟
黄头鹡鸰:雌鸟,头颈灰色
黄头鹡鸰:雌鸟,头颈灰色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黄头鹡鸰雄鸟与黄鹡鸰雄鸟不会混淆。

黄头鹡鸰雌鸟或亚成鸟同黄鹡鸰雌鸟或亚成鸟容易混淆,主要看脸部特征:黄鹡鸰雌鸟或亚成鸟,耳羽同颈侧相连、背部黄色;黄头鹡鸰雌鸟或亚成鸟,耳羽同颈侧不相连、背部灰色。

黄头鹡鸰成鸟
黄头鹡鸰成鸟
黄头鹡鸰雌鸟或亚成鸟:腰灰色,腿黑色,尾较短
黄头鹡鸰雌鸟或亚成鸟:腰灰色,腿黑色,尾较短

生长繁殖

黄头鹡鸰:雄鸟
黄头鹡鸰:雄鸟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土丘下面地上或草丛中。巢由枯草叶、草茎、草根、苔藓等材料构成,内垫有毛发、羽毛等柔软物质。

每窝产卵4~5枚,卵为椭圆形,苍蓝灰白色或赭色、被有淡褐色斑,卵的大小为18~22mm×14~16mm。

地理分布

黄头鹡鸰
黄头鹡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东北部、俄罗斯、中亚、印度西北部、中国北方;越冬至印度及中国南方和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werae繁殖于中国西北至塔里木盆地的北部;citreola繁殖于中国北方及东北,冬季迁至华南沿海;calcarata繁殖于中国中西部及青藏高原,冬季迁至西藏东南部及云南。 习性:喜沼泽草甸、苔原带及柳树丛。

生活习性

黄头鹡鸰:雄鸟
黄头鹡鸰:雄鸟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也见有单独活动的,特别是在觅食时,迁徙季节和冬季,有时也集成大群。晚上多成群栖息,偶尔也和其他鹡鸰栖息在一起。太阳出来后即开始活动,常沿水边小跑追捕食物。栖息时尾常上下摆动。喜沼泽草甸、苔原带及柳树丛。

亚种分化

黄头鹡鸰
黄头鹡鸰

黄头鹡鸰西南亚种(学名:Motacilla citreola calcarata)。分布于伊朗、阿富汗、俾路支北部、往东至喜马拉雅山西北、从吉尔吉特、克什米尔至鲁普萨、加瓦尔、拉达克、冬季在阿富汗、印度(喜马拉雅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黄头鹡鸰指名亚种(学名:Motacilla citreola citreola)。分布于前苏联、蒙古、阿富汗、俾路支、巴基斯坦、伊朗、冬季在中南半岛诸国、有时迁徙到欧洲西部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东北、河北、甘肃、山东、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宁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广东、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东部。 黄头鹡鸰新疆亚种(学名:Motacilla citreola werae)。分布于前苏联、伊朗、阿富汗、俾路支、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西藏、甘肃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前苏联WeissenMeere和Kasan,Simbirsk和AstrachanGouvern。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黄腰太阳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亚种分化、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黄腰太阳鸟的图片

黄腰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siparaja,英文名:Crimson Sunbird)属太阳鸟科太阳鸟属。小型鸟类。性活泼,行动极为灵巧、敏捷。所食昆虫,多数是农业害虫,是有益鸟类。分布于印度、孟加拉至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多生活于海拔约18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竹林或村边开阔的小树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黄腰太阳鸟是新加坡的国鸟。

中文学名:黄腰太阳鸟

拉丁学名:Aethopyga siparaja

英文俗名:Crimson Sunbird

命名作者:Raffles, 182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

中文属名:太阳鸟属(Aethopyga)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also Sulawesi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9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绿色

外形特征

黄腰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黄腰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体型中等(13厘米,包括尾长)的亮红色(仅雄鸟)太阳鸟。腹部深灰。雌鸟暗橄榄绿色,两翼和尾不沾红色。亚种tonkinensis及owstoni的中央尾羽无延长。

虹膜-色深;嘴-近黑;脚-偏蓝。

叫声:轻柔的seeseep-seeseep。3~6个清晰音节的轻快鸣声tsip-it-tsip-it-sit。

黄腰太阳鸟:雄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
黄腰太阳鸟:雌鸟
黄腰太阳鸟:雌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生活习性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单独或成对光顾种植园及森林边缘的刺桐(Erythrina)丛及类似的花期树木。喜在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或村边开阔的小树林间活动。性活泼,在乔木上层花丛枝叶间穿梭跳跃。食物主要是花蜜、甲壳虫、寄生蜂、双翅目昆虫、蚂蚁、小蜘蛛等。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

喜欢在林缘和疏林地带乔木上以及花丛与枝叶间活动和觅食,也在灌丛枝叶间攀爬,时而紧紧地抓住花枝,迅速地将嘴像蜜蜂一样伸入一花朵,然后又伸到另一花朵,时而又在花朵前翱翔,或快速飞开又飞回,也能在叶表下面啄食昆虫。性活泼,行动极为灵巧、敏捷。

亚种分化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云南亚种Aethopyga siparaja seheriae,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潞西、永平、西南部永德、耿马、镇康、沧源、双江、孟连、南部元江、思茅、西双版纳、绿春、金平、东南部勐腊和中部景东等地;

黄腰太阳鸟滇东亚种Aethopyga siparaja tonkinensis,国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河口、广西南宁;

黄腰太阳鸟广东亚种Aethogpyga siparaja owstoni,仅分布于广东南部雷州半岛。

生长繁殖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繁殖期4-7月。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树上或灌木上。巢呈梨形,悬吊于细的侧枝末梢,尤其是伸到河流等水源上空的细枝末梢。由细的须根、苔藓、草茎、木棉绒以及毛虫排泄物等材料构成。

每窝产卵2-3枚。卵乳白色、白色或灰色,被有紫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在钝端形成一圈或成帽状,也有少数被有淡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4.3-16.3mm×11.2-12.0mm。

地理分布

黄腰太阳鸟:地理分布图
黄腰太阳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马来半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viridicauda为留鸟于云南西部及南部;tonkinensis见于云南东南部(金屏);owstoni局限于广东南部硇洲岛。常见的低地留鸟,高可至海拔900米。

保护现状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98610c3675e3fb8122dc8ee32b732f6ac9ca5182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