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信息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红眉短嘴旋木雀(学名:Climacteris erythrops,英文名:Red-browed Treecreeper)是短嘴旋木雀科短嘴旋木雀属的鸟类。
红眉短嘴旋木雀分布于澳大利亚中部,是不太常见的留鸟,体长约14厘米。
中文学名:红眉短嘴旋木雀
拉丁学名:Climacteris erythrops
英文俗名:Red-browed Treecreeper
命名作者:Gould, 184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短嘴旋木雀科(Climacteridae)
中文属名:短嘴旋木雀属(Climacteris)
繁殖区:澳洲界 : se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信息
红眉短嘴旋木雀
中文名:红眉短嘴旋木雀
拉丁文学名:Climacteris erythrops
英文名:red-browed Treecreeper
短嘴旋木雀科Climacteridae琴鸟总科最早分支的后代,与其它大陆的旋木雀虽然相似,但没有亲缘关系。
短嘴旋木雀科现存7种,6种分布于澳大利亚,1种分布于新几内亚。
外形特征
白眉短嘴旋木雀雄鸟身体深棕色
白眉短嘴旋木雀Climacteris affini,颈部和冠羽为灰色,眉纹为白色一直延伸到眼后,喉咙和下巴是灰色的。雌性的不同之处是眉毛为红棕色。
地理分布
分布于澳大利亚中部,是不太常见的留鸟,体长约14厘米。
红腹山雀的信息、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红腹山雀(学名:Poecile davidi,英文名:Pere David’s Tit)是山雀科高山山雀属的鸟类。
红腹山雀(学名:Parus davidi)为山雀科山雀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陕西、湖北、四川等地,一般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针叶林或竹林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甘肃南部。
中文学名:红腹山雀
拉丁学名:Poecile davidi
英文俗名:Pere David’s Tit
命名作者:Berezowski & Bianchi, 189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雀科(Paridae)
中文属名:高山山雀属(Poecile)
繁殖区:古北界 : nc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5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信息
红腹山雀
中文名:红腹山雀
英文名:Rusty-breasted Tit
分类: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属
PASSERIFORMES > Paridae > Parus davidi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山雀科 Paridae
属:山雀属 Parus
种:红腹山雀 P. davidi
鸟种简介
红腹山雀
红腹山雀(学名:Parus davidi)为山雀科山雀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陕西、湖北、四川等地,一般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针叶林或竹林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甘肃南部。
外形特征
红腹山雀
体小(13厘米)而有特色的山雀。头及胸兜暗黑,松软白色颊斑,颈圈棕色,下体栗黄色,背、两翼及尾橄榄灰色,飞羽具浅色边缘。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深灰。
叫声:嘶嘶声psit;吱吱声chit’it’it及简单的”chick-a-dee”及t’sip’t-zee叫声。
地理分布
中国中部的特有种。
地理分布
偶见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海拔2400~3400米。可能也见于湖北西部。
生活习性
红腹山雀
结小群轻盈活泼地活动于阔叶林、桦树林、混合林及针叶林的树冠层。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旋木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旋木雀(学名:Certhia familiaris,英文名:Eurasian Treecreeper)是旋木雀科旋木雀属的鸟类,又叫普通旋木雀,在北美洲称为褐色贴行鸟。体型大小似麻雀,但比麻雀身体细弱,生有长而下弯的细嘴和又长又尖富有弹性的尾羽。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取食方式特别独特,能沿直立的树干自下而上地呈螺旋形环绕树干攀爬,边爬边用尖嘴啄食隐藏在树皮下的昆虫,“旋木雀”的名字就是从这种特有的生活方式而来的。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北方、西伯利亚及日本。诸亚种均甚常见于其相应分布区的温带阔叶林及针叶林的各海拔高度。四川旋木雀和霍氏旋木雀从旋木雀的亚种提升为了独立鸟种。
中文学名:旋木雀
拉丁学名:Certhia familiaris
英文俗名:Eurasian Treecreep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旋木雀科(Certhiidae)
中文属名:旋木雀属(Certhia)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4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旋木雀
体型略小(13厘米)而褐色斑驳的旋木雀。下体白或皮黄,仅两胁略沾棕色且尾覆羽棕色。胸及两胁偏白。
虹膜-褐色;嘴-上颚褐色,下颚色浅;脚-偏褐。
轻声的联络叫声zit,响亮刺耳的卷舌音zrreeht。鸣声调似鹪鹩,有刺耳过门声,结尾为细薄颤音。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旋木雀眉纹色浅使其有别于锈红腹旋木雀,体型较小喉部色浅而有别于褐喉旋木雀。平淡褐色的尾有别于高山旋木雀。诸亚种仅细微有别。
地理分布
旋木雀
分布范围:分布于欧亚大陆、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北方、西伯利亚及日本。
分布状况:诸亚种均甚常见于其相应分布区的温带阔叶林及针叶林的各海拔高度。亚种tianshanica于中国西北,khamensis于中国中部、西藏南部及西南,bianchii于青海、甘肃及陕西南部,orientalis于东北,daurica于极东北部。
生活习性
旋木雀
本属的典型特性。常加入混合鸟群。
旋木雀(食虫鸟)的体型大小似麻雀,但比麻雀身体细弱,生有长而下弯的细嘴和又长又尖富有弹性的尾羽。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取食方式特别独特,能沿直立的树干自下而上地呈螺旋形环绕树干攀爬,边爬边用尖嘴啄食隐藏在树皮下的昆虫,“旋木雀”的名字就是从这种特有的生活方式而来的。
我国的旋木雀种类很多,可以普通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is)为代表。普通旋木雀的上体暗褐色为主,各羽都具有淡色的轴纹,下体近白色,嘴及脚均为褐色。主要栖息于海拔很高的针阔混交林中,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的高山密林内,全以昆虫为食,以鞘翅目以及各种昆虫的幼虫为主。普通旋木雀筑巢方式也很独特,在有这些老树分布的地方才有它的踪迹,因它专在枯裂的阔叶树树皮的缝隙中筑巢,例如槭树、桦树和杨树等,是森林的一种批示性鸟类。它在树皮内以枯枝及树皮、羽毛等物编成杯状巢,巢缘用蜘蛛丝加固。每窝产4枚卵,白色,布有细密的红褐色斑,卵重0.8克,卵的平均大小为15.7×12毫米。
短尾鸦雀的信息、分类地位、简介、亚种分化、外形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境、保护现状
短尾鸦雀(学名:Neosuthora davidiana,英文名:Short-tailed Parrotbill)是莺科短尾鸦雀属的鸟类。
短尾鸦雀,俗名挂墩鸦雀、鸦雀,鶲科鸦雀属,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浙江等地。
中文学名:短尾鸦雀
拉丁学名:Neosuthora davidiana
英文俗名:Short-tailed Parrotbill
命名作者:Slater, 189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短尾鸦雀属(Neosuthora)
繁殖区:东洋界 : s China and e Burma to n Thailand and n Viet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5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信息
短尾鸦雀
中文名:短尾鸦雀Short-tailedParrotbill
俗名:鸦雀挂墩鸦雀
中文属名:鸦雀属
拉丁种名:davidianus
命名人:Slater(1897)
模式产地:福建西北部挂墩
英文名:Short-tailedCrowtit,David’sCrowtit
物种分类:雀形目>莺科>鸦雀属PASSERIFORMES>Sylviidae>Paradoxornisdavidianus
拉丁目名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 鶲科
拉丁科名:Muscicapidae
拉丁亚科名: Timaliinae
中文亚科名: 画眉亚科
拉丁属名: Paradoxornis
中文目名:雀形目
分类地位
短尾鸦雀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鶲科 Muscicapidae
属:鸦雀属 Paradoxornis
种:短尾鸦雀 P. davidianus
鸟种简介
短尾鸦雀
短尾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davidianus,为鶲科鸦雀属的鸟类,俗名挂墩鸦雀。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浙江等地,多见于江边竹林或长草丛间松散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西北部挂墩。
亚种分化
短尾鸦雀指名亚种:学名:Paradoxornis davidianus davidianu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西北部挂墩。
外形特征
短尾鸦雀
体型微小(10厘米)的褐色鸦雀。形短的尾羽缘棕色,头栗色。亚种thompsoni的色彩较深,上背及背部灰色,颏及喉黑而无白色杂点。亚种 Tonkinensis似 thompsoni,但黑色的喉渐变成灰色胸。
虹膜-褐色;嘴-近粉色;脚-近粉色。
叫声:轻声的啾啾叫。
地理分布
中国华南和东南,缅甸东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地理分布
短尾鸦雀
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对其分布范围知之甚少。指名亚种为留鸟于海拔100~1830米的低地。不常见于福建西北部武夷山,在湖南南部(莽山)有记录,因而在中国南部的其他丘陵地区也应该有分布。可能有留鸟于云南西南部(thompsoni)及东南部(tonkinensis)。
国内分布: 福建(挂墩)浙江(东北部)。
国外分布: 越南(河内);老挝、泰国、缅甸(北部)。
生活习性
栖于竹林密丛,常结小群活动。
生境
江边竹林或长草丛间松散地。
保护现状
是全球性易危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1a7d367a318710d9301c530e35593c5bffb2d610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