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红背鼠鸟(学名:Colius castanotus,英文名:Red-backed Mousebird)是鼠鸟科鼠鸟属的鸟类。
红背鼠鸟(学名:Colius castanotus)属鼠鸟目鼠鸟科,体长约29-38cm,尾羽极长,是身长的2倍;背部有橘红色羽毛。喜群居,主食绿叶和芽,也吃花蜜、果实和种子等。在非洲西部有分布。
中文学名:红背鼠鸟
拉丁学名:Colius castanotus
英文俗名:Red-backed Mousebird
命名作者:Verreaux, J & Verreaux, E, 1855
中文目名:鼠鸟目(Coliiformes)
中文科名:鼠鸟科(Coliidae)
中文属名:鼠鸟属(Colius)
繁殖区:非洲 : sw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红背鼠鸟
白背鼠鸟红背鼠鸟体长约29-38cm,羽毛乳白色或棕褐色,背部——尤其是靠近尾部的部分有橘红色的羽毛;极长,是身长的2倍;羽冠丰满;喙呈灰褐色;脚橘红色。与其他四趾鸟类的脚不同,其脚趾向前伸展,以便于栖息时抓住树枝;向外翻卷的外侧脚趾,使其在行走、跳动时更为敏捷。
生活习性
红背鼠鸟通常在荆棘灌木丛或丛林中活动。同所有鼠鸟一样,它们非常喜欢群居,并相互合作。主食绿叶和芽,也吃花蜜、果实和种子,它们十分贪婪,食量大而消化慢,因此长将腹部胀成鼓鼓的壶状,所以它们习惯将两腿张成与肩同宽,“挂”在树上。
地理分布
红背鼠鸟分布图
曾在广阔的范围分布,在英格兰始新世的地层中就发现过化石。现在它们仅分布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而与其他大陆的鸟亲缘甚远。
先在安哥拉、刚果(金)、刚果(布)都有分布。
保护现状
1988年-2000年,该物种不被关注,但是到了2004年后,就被列为了保护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灰背椋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灰背椋鸟(学名:Sturnia sinensis,英文名:White-shouldered Starling)是椋鸟科亚洲椋鸟属的鸟类。
灰背椋鸟(学名:Sturnus sinensis,英文名:White-shouldered Starling)为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别名噪林鸟、白肩椋鸟。体长19公分。整体外型并非显眼,身体大致为灰,翅膀黑色、肩羽处有醒目白斑,尾巴黑色但末端为白,嘴、脚亦呈灰色。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南方的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主要栖息于空旷地树上以及营巢于天然树洞、墙洞或裂缝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中文学名:灰背椋鸟
拉丁学名:Sturnia sinensis
英文俗名:White-shouldered Starling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椋鸟科(Sturnidae)
中文属名:亚洲椋鸟属(Sturnia)
繁殖区:东洋界 : s China to Cambodia and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1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灰背椋鸟: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小(19厘米)的灰色椋鸟。
雄鸟:与椋鸟科的其他椋鸟的区别在整翼上覆羽及肩部白色,通体灰色,头顶及腹部偏白,飞羽黑,外侧尾羽羽端白色。
雌鸟:翼覆羽的白色较少。
亚成鸟:多褐色。
虹膜-蓝白;嘴-灰色;脚-灰色。
沙哑和尖厉的叫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灰背椋鸟与北椋鸟的区别:北椋鸟亦为体色朴素、外型无抢眼色彩之椋鸟,但:(1)北椋鸟头顶有暗色斑块;(2)北椋鸟翅膀有两条淡色翼带而非白斑,尾上覆羽为白色至橙色;(3)北椋鸟嘴黑色、脚褐色亦与灰背椋鸟不同;(4)北椋鸟虹膜黑褐色,而北椋鸟虹膜蓝白色,区别非常明显。
灰背椋鸟:雄鸟捉虫子育雏。作者:优哉游哉。2012年5月。
北椋鸟
生活习性
灰背椋鸟,夫妻吵架,左边雄鸟,右边雌鸟。作者:优哉游哉。2012年5月。
出现在平原及丘陵之开阔地带,尤其喜好附近有树林之旱田环境,亦在零星住家的周边活动。
多半在地面觅食,也到树上采食浆果,杂食性。
群聚性强,活泼好动,常与其它椋鸟、八哥混群,并在傍晚前聚集于树枝、屋顶或电线等明显目标上,然后进入树林一起夜栖。
地理分布
灰背椋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南方及越南北部;冬季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繁殖于华南及东南、台湾。部分性候鸟,在台湾及海南岛有越冬群体。
保护现状
灰背椋鸟:雄鸟,翅膀上白斑较多。作者:优哉游哉。2012年5月。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粉红山椒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粉红山椒鸟(学名:Pericrocotus roseus,英文名:Rosy Minivet)是山椒鸟科山椒鸟属的鸟类,别名小灰十字鸟。雄鸟红色,雌鸟黄色。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北起陕西、河南、西自四川、云南、东抵长江下游、南达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主要栖息于海拔约2000米以下开阔的次生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开垦耕地和稀疏杂木灌木丛中以及也见于雨林边缘。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
中文学名:粉红山椒鸟
拉丁学名:Pericrocotus roseus
英文俗名:Rosy Minivet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
中文属名:山椒鸟属(Pericrocot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 Thailand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6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粉红山椒鸟:形态特征图
粉红山椒鸟: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小(20厘米)而具红或黄色斑纹的山椒鸟。特征为颏及喉白色,头顶及上背灰色。
雄鸟:头灰、胸玫红而有别于其他山椒鸟。
雌鸟:与其他山椒鸟区别在腰部及尾上覆羽的羽色仅比背部略浅,并淡染黄色,下体为甚浅的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尖厉的颤音似灰山椒鸟。
生活习性
粉红山椒鸟:雄鸟
主要栖息于海拔约2000米以下开阔的次生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开垦耕地和稀疏杂木灌木丛中以及也见于雨林边缘。冬季结成大群。
地理分布
粉红山椒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冬季至印度及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云南、四川西南部(西昌)、广西及广东西南部高至海拔1500米的森林。海南岛可能也有其分布。
保护现状
粉红山椒鸟:雌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294b657cc1c447c31d783590d6606dcba894156e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