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穗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亚种分化 生活习性

黑头穗鹛的图片

黑头穗鹛(学名:Stachyris nigriceps,英文名:Grey-throated Babbler)是画眉科穗鹛属的一种,又叫灰喉穗鹛。分布于不丹、孟加拉国、老挝、中国大陆(云南)、越南、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和尼泊尔。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黑头穗鹛的平均体重约为14.2克。多生活于海拔约900-1000米的热带季雨林以及活动于林下灌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黑头穗鹛

拉丁学名:Stachyris nigriceps

英文俗名:Grey-throated Babbler

命名作者:Blyth, 1844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画眉科(Timaliidae)

中文属名:穗鹛属(Stachyri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Borneo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7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黑头穗鹛
黑头穗鹛

体型略小(13.5厘米)的橄榄褐色穗鹛。顶冠及颈背近黑而带白色纵纹,黑色的长眉纹下有一白线,白色的下颊纹其上为灰色,颏及喉深灰,眼圈白,下体橄榄皮黄色。

虹膜-浅褐;嘴-偏黑;脚-暗黄。

叫声:嘟声的prrreee-prrreee叫。

地理分布

黑头穗鹛
黑头穗鹛

分布范围:尼泊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至中国西南、东南亚、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coltarti为留鸟于云南西部;yunnanensis于云南东南部及广西西南部。常见于海拔1000~1500米的丘陵及山区森林的林下植被。

亚种分化

黑头穗鹛
黑头穗鹛

黑头穗鹛滇西亚种(学名:Stachyrisnigricepscoltarti)。分布于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邦东部马尔吉塔Margherita

黑头穗鹛河口亚种(学名:Stachyrisnigricepsyunnanensis)。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河口。

生活习性

黑头穗鹛
黑头穗鹛

结小群活动,栖于湿润丘陵及山区森林林下植被的近地面处。

褐头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

褐头雀鹛的图片

褐头雀鹛(学名:Fulvetta cinereiceps,英文名:Grey-hooded Fulvetta)为莺科莺鹛属的鸟类。分布于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台湾以及中国的甘肃、陕西、四川、西藏、云南、湖北、湖南、福建以南地区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坡灌丛、沟边树林、阔叶林下灌丛、杜鹃林以及滑竹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中文学名:褐头雀鹛

拉丁学名:Fulvetta cinereiceps

英文俗名:Grey-hooded Fulvetta

命名作者:Verreaux, J, 187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莺鹛属(Fulvetta)

繁殖区:东洋界 :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1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褐头雀鹛:形态特征图
褐头雀鹛: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2厘米)的褐色雀鹛。

喉粉灰而具暗黑色纵纹。胸中央白色,两侧粉褐至栗色。初级飞羽羽缘白、黑而后棕色形成多彩翼纹。与棕头雀鹛的区别在头侧近灰;无眉纹及眼圈;喉及胸沾灰,具黑白色翼纹。亚种顶冠的色彩不一-亚种guttaticollis顶冠酒褐色,具灰褐色侧顶纹;fucata及berliozi无褐色侧顶纹;manipurensis顶冠巧克力棕色且无侧冠纹;tonkinensis顶冠烟褐,侧顶纹黑色;formosana顶冠褐色,侧冠纹灰色;fessa及指名亚种的顶冠烟褐而无侧冠纹。

虹膜-黄至粉红;嘴-黑色(雄鸟),褐色(雌鸟);脚-灰褐。

叫声:3~4音节的嘟声鸣唱。叫声为似山雀的cheep声。

地理分布

褐头雀鹛:地理分布图
褐头雀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西部及北部、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且分布广泛的留鸟。指名亚种见于四川、贵州西部及云南东北部;manipurensis于云南西部;fessa于甘肃、陕西南部(秦岭)及宁夏(六盘山);fucata于贵州东北部及湖北西部;berliozi于湖南南部;guttaticollis于广东北部及福建西北部(武夷山);formosana于台湾。

生活习性

褐头雀鹛(摄于广西)
褐头雀鹛(摄于广西)

栖于海拔海拔1500~3400米的常绿林林下植被及混交林和针叶林的棘丛及竹林,在南方地区可下至1100米。

注:过去还包括路德雀鹛。

亚种分化

褐头雀鹛
褐头雀鹛

fessa亚种,区系:古北界,分布:陕西南部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四川东北部

cinereicep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四川重庆湖北西部

manipurensi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云南西部和西北部

fucata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贵州北部湖北中部湖南

guttaticolli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

formosana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台湾

tonkinensis亚种,区系:东洋界,分布:云南南部

金胸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

金胸雀鹛的图片

金胸雀鹛(学名:Lioparus chrysotis,英文名:Golden-breasted Fulvetta)是莺科金胸雀鹛属的鸟类。分布于缅甸、不丹、中国大陆、越南、印度和尼泊尔。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金胸雀鹛的平均体重约为5.5克。栖息地包括温带森林和温带疏灌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金胸雀鹛

拉丁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英文俗名:Golden-breasted Fulvetta

命名作者:Blyth, 184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金胸雀鹛属(Liopar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c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0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黄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金胸雀鹛:形态特征图
金胸雀鹛: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26厘米)的深色噪鹛。具白色宽髭纹,颈部白色块与偏黑色的头成对比。诸亚种体羽略有差异,但一般为暗橄榄褐色,翼羽及尾羽羽缘带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

叫声:重复的3~4声单调哀伤的to-wee-you;告警时发出长而洪亮卷舌音whirr whirrer,也有沙哑似责骂的叫声。

地理分布

金胸雀鹛:地理分布图
金胸雀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西南、缅甸东北部、越南的北部及中部。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亚种swinhoii见于甘肃南部(白水江)、陕西南部(秦岭)、四川、广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八宝山)及云南东北部;amoena为留鸟于云南东南部;forresti于云南西部及西北部;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

亚种分化

金胸雀鹛
金胸雀鹛

金胸雀鹛滇东亚种(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amoena)。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Fansipan。

金胸雀鹛滇西亚种(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forresti)。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西北部怒江和龙川江间山脉。

金胸雀鹛西南亚种(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swinhoi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生活习性

金胸雀鹛
金胸雀鹛

习性:典型的群栖型雀鹛,于海拔950~2600米的灌丛及常绿林。

本文Hash:73c6386392cb39dffc022f4d787d53a7175e738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