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岛翡翠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社会岛翡翠的图片

社会岛翡翠(学名:Todiramphus veneratus,英文名:Society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社会岛翡翠是一种分布于太平洋上的社会岛的翠鸟科的鸟类。

中文学名:社会岛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veneratus

英文俗名:Society Kingfisher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太平洋 : Society Islands

鸟种简介

社会岛翡翠【中文名称】

社会岛翡翠
社会岛翡翠.

【中文别名】塔希提岛翡翠

【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veneratus

【命名时间】J. F. Gmelin, 1788

【英文名称】Tahitian Kingfisher、Society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社会岛翡翠
社会岛翡翠社会岛翡翠身长21cm。成年雄鸟的额头、顶冠和翕覆盖着黑褐色的羽毛。头帽的边缘是更广泛亮蓝绿色,并与脸颊的亮蓝绿色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眼先是黑色。背部和肩胛的棕绿色羽毛中间略暗。尾巴橄榄绿色。覆翼深褐色,下颏是白色。喉咙中心部分是白色,边缘有红色或浅黄色。胸部为白色和黑色条纹,也有浅黄色或红色,橙色,黑色的条纹。腹部为白色,两翼白色或浅黄色。双翼和尾部是白色。上颌黑色。虹膜是深棕色,黑眼。腿是黑色。

成年雌鸟和雄鸟不同处主要是有黑胸带纹。在鸟体的蓝绿色部分略暗。幼鸟类似于成年雌鸟。它们有纹胸。两侧和腹部是浅黄色。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仅分布于太平洋上的社会岛(包括塔希提岛和莫雷阿岛)。

生活习性

社会岛翡翠在黎明之前和黄昏的鸟鸣声和林翡翠非常相似。区分这两个物种:前者是噼啪声‘kikikikiki’而后者是‘kikikiki扣’。在波利尼西亚,它们只在两个岛屿生存。在塔希提岛出没于低地森林,主要是林地,花园和种植场。在这个小岛上,从森林300米处到高达1700处都有其踪迹。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离地面高达11米。产卵期从10月到12月,通常产3枚卵。卵近圆形,纯白色,大小约29.4×26.2毫米。

地理分布

(2种)

1.Todirhamphus veneratus veneratus 分布于社会岛的塔希提岛。

2.Todirhamphus veneratus youngi 分布于社会岛的莫雷阿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博拉翡翠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博拉翡翠的图片

博拉翡翠(学名:Todiramphus tutus,英文名:Chattering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博拉翡翠,是翠鸟科、翡翠属鸟类,分布在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中文学名:博拉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tutus

英文俗名:Chattering Kingfisher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太平洋 : Society Islands

鸟种简介

博拉翡翠【中文名称】博拉翡翠

【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tuta

【命名时间】J. F. Gmelin, 1788

【英文名称】Borabora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博拉翡翠
博拉翡翠

博拉翡翠博拉翡翠身长22cm,两性相同。因为有四个亚种,所以虽然都是蓝白两色的翠鸟,但不同地区的博拉翡翠略有差别。头顶部深蓝绿色,白色额头上有两道大型白眉延长到脖子。眼先黑色,脸颊绿黑色。下颏,喉咙,领和下体是美丽的白色。颈部有一个狭窄的黑线。翕和肩胛是深蓝绿色。双翼,尾翼和尾部是暗绿蓝色。上颌骨是黑色。虹膜深棕色,黑眼。腿部灰色或黑色。

幼鸟体羽暗绿色,顶部有一条浅黄白色和绿色的斑。眼眉细条绿色和白色。喉咙和下颏白色两侧有细黑纹,颈部为黑色,颈部白领l隐藏有黑条。外套黑色或黑绿色,比成鸟暗。胸部有强烈的黑色和白色的条纹。腹部暗白。其余的羽毛和成鸟相同。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博拉翡翠
博拉翡翠博拉翡翠 该物种生活在原始森林,特别是在山谷溪流、次生林、园林、林地、椰子树林,村庄附近的农田和菜园。是一些嘈杂的鸟类。尽管它们身处海洋环境,博拉翡翠几乎可以利用所有的资源,包括海洋和外部森林。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虾、蟋蟀、蜘蛛、蝎子、蜗牛和淡水甲壳类动物。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在腐朽的树干上钻洞穴为巢。产卵期发生在每年的12月和1月。雌鸟每次下两枚卵。卵近圆形,纯白色,大小约29.4×26.2毫米。

地理分布

(4种)

1.Todirhamphus tuta tutus 分布于社会岛的塔希提岛。

2.Todirhamphus tuta atiu 分布于社会岛的赖阿特亚岛、胡阿希内岛和大溪地。

3.Todirhamphus tuta mauke 分布于库克群岛东南。

4.Todirhamphus tuta ruficollaris分布于库克群岛东南的曼加伊亚。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菲律宾翡翠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菲律宾翡翠的图片

菲律宾翡翠(学名:Todiramphus winchelli,英文名:Winchell’s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菲律宾翡翠(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winchelli)命名时间为1877年,身长25厘米,雄鸟体重60 – 64克,雌鸟体重67 – 80克。它眼睛前面有大块红褐色斑点,所以也叫红褐斑翡翠。菲律宾翡翠有五个亚种,其中的每一的不同点是上体的蓝色的强度不同,雌鸟的腹部的颜色也不一样。

中文学名:菲律宾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winchelli

英文俗名:Winchell’s Kingfisher

命名作者:Sharpe, 1877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东洋界 : Philippines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菲律宾翡翠

【中文别名】红褐斑翡翠

【拉丁学名】Todirhamphuswinchelli、Halcyonwinchelli

【命名时间】Sharpe,1877

【英文名称】Rufous-loredKingfisher、Winchell’s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白领翡翠属

外形特征

菲律宾翡翠
菲律宾翡翠菲律宾翡翠

菲律宾翡翠身长25厘米,雄鸟体重60 – 64克,雌鸟体重67 – 80克。它眼睛前面有大块红褐色斑点,所以也叫红褐斑翡翠。这种美丽的翡翠全身有令人目炫的羽毛,是稍带黑并呈虹彩蓝色光泽,尤其在头和臀部的上面发光特别明亮。而那雌鸟的前额是淡黄橙色,雄鸟有白色腹部。幼鸟全身羽毛比成鸟暗,胸部和领是橙色。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菲律宾翡翠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菲律宾翡翠
菲律宾翡翠菲律宾翡翠

这个种类居住在小海岛上和沿海低地,它们选择在距海边冰砾和峭壁附近的森林大树上栖息。在有些海岛记录在1,000海拔米的高度也有分布。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岸边近水的地方,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每年的4月和5月是繁殖期,雏鸟在4月和8月之间离巢,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6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长,椭圆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有些也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卵近圆形,纯白色,大小约29.4×26.2毫米。

地理分布

1.Todirhamphus winchelli nesydrionetes 分布于菲律宾塔。

2.Todirhamphus winchelli nigrorum 分布于萨马、比利兰、莱特岛、内格罗斯、宿雾、锡基霍尔和波荷。

3.Todirhamphus winchelli mindanensis 分布于棉兰老岛。

4.Todirhamphus winchelli winchelli 分布于巴西兰岛。

5.Todirhamphus winchelli alfredi 分布于苏禄群岛(邦奥、沙雅沙雅、塔威塔威、霍洛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a41e1c394df3dc46691b4184a4bf8d148d6c496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