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加鹦鹉的穆拉加鹦鹉

导读: 穆拉加鹦鹉

穆加鹦鹉的图片

穆加鹦鹉(学名:Psephotus varius,英文名:Mulga Parrot)是鹦鹉科派翁尼斯鹦鹉属的鸟类。

穆拉加鹦鹉(Mulga Parrot ),又称穆加鹦鹉、穆勒氏鹦鹉。属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 。本种并无亚种。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开阔林地、马利植被区(mallee vegetation)、农耕区、牧地、沿著水流经过的树林或是草地等处。以昆虫级植物果实为食。主要分布于南澳地区。

中文学名:穆加鹦鹉

拉丁学名:Psephotus varius

英文俗名:Mulga Parrot

命名作者:Clark, AH, 1910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派翁尼斯鹦鹉属(Psephotus)

繁殖区:澳洲界 : s , sw Austral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穆拉加鹦鹉

【物种名称】 穆拉加鹦鹉

【又 名】 穆加鹦鹉、穆勒氏鹦鹉

【拉丁学名】 Psephotus varius

【英文名称】 Mulga Parrot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

【整体概述】

身长:27公分(10.5吋)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黄色,头顶带有一块红羽;腹部和大腿为黄色,并带有程度不一的橘红色;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翅膀内侧小覆羽、翅膀弯曲的地方、主要飞行羽覆羽、翅膀内侧覆羽和外侧主要飞行羽附近的羽毛为蓝紫色;其他翅膀的小覆羽为黄色;尾羽内侧蓝色,羽尖白色;鸟喙灰黑色;虹膜棕色。母鸟为橄榄灰色;头顶、背部、翅膀均为橄榄绿色;前额为深橘黄色;头顶带有暗红色的羽块;胸部棕绿色,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蓝绿。鸟喙灰棕色。公母幼鸟都和成鸟羽色类似,但是颜色较深;年幼的公鸟腹部红羽较少,幼鸟需要6个月才能长成成鸟般体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穆拉加鹦鹉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开阔的林地、马利植被区(mallee vegetation)、农耕区、牧地、沿著水流经过的树林或是草地等处。平时他们大多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鲜少聚集庞大的数量;大部分都会在树荫下或是道路的两旁觅食,觅食的时候相当安静,只有偶尔才会听见他们发出几声轻柔的叫声;如果受到惊扰,会集体飞到隔壁邻近的树上躲避,等到危险过去才回到原先的地方活动,只有情况很危急不断有危机发生,他们才会离开当时活动的地区;在日正当中炎热的时候会静静的栖息在树上或是灌木丛中,那时候身体的羽色和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相当难以发现。在飞行的时候则相当显而易见,因为他们会发出鸣叫连络同伴。

食物:穆拉加鹦鹉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地面上的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

【地理分布】

栖息地:南澳地区,从西澳的中部和南部,到新南威尔斯的西部,和昆士兰南部。

新加里东红额鹦鹉的简介、分类地位

新加里东红额鹦鹉的图片

新加里东红额鹦鹉(学名:Cyanoramphus saisseti,英文名:New Caledonian Parakeet)是鹦鹉科长尾鹦鹉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新加里东红额鹦鹉

拉丁学名:Cyanoramphus saisseti

英文俗名:New Caledonian Parakeet

命名作者:Verreaux, J & Des Murs, 1860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长尾鹦鹉属(Cyanoramphus)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Caledon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新加里东红额鹦鹉(Cyanoramphus saisseti) 是新喀里多尼亚特有的一种鹦鹉。

新加里东红额鹦鹉
新加里东红额鹦鹉红额鹦鹉它们曾被认为与新西兰黑额鹦鹉是同一物种,但现已确认为长尾鹦鹉属的基底。

新加里东红额鹦鹉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低地潮湿森林、山区潮湿森林、干旱大草原及潮湿丛林。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Animalia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鸟纲 Aves目:鹦形目 Psittaciformes科:鹦鹉科 Psittacidae属:长尾鹦鹉属 Cyanoramphus种:新加里东红额鹦鹉 C. saisseti

澳北玫瑰鹦鹉的北部玫瑰鹦鹉

澳北玫瑰鹦鹉的图片

澳北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 venustus,英文名:Northern Rosella)是鹦鹉科玫瑰鹦鹉属的鸟类。

澳北玫瑰鹦鹉,所属动物界,属鹦鹉科,分布于澳洲的北部和西北。

中文学名:澳北玫瑰鹦鹉

拉丁学名:Platycercus venustus

英文俗名:Northern Rosella

命名作者:Kuhl, 1820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玫瑰鹦鹉属(Platycercus)

繁殖区:澳洲界 : n Austral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北部玫瑰鹦鹉

【物种名称】 北部玫瑰鹦鹉

【又 名】 澳北玫瑰鹦鹉

【拉丁学名】 Platycercus venustus

【英文名称】 Northern Rosella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

【整体概述】

身长:28公分(11吋)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

外型:这种鹦鹉头部为黑色,脸颊上方为白色,到了脸颊下方渐渐变为蓝紫色;胸部和腹部为浅黄色,每片羽毛均带有细微的深色滚边;尾巴内侧覆羽红色,颈部、背部以及肩膀羽毛为黑色,并带有浅黄色的滚边;翅膀内侧中间覆羽为黑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和外侧中间覆羽为蓝紫色;次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次要飞行羽、主要飞行羽附近羽毛、主要飞行羽覆羽和翅膀内侧覆羽为蓝紫色;背部下方和尾巴上方覆羽为浅黄色,并带有较深色的滚边中间尾羽和和上方为深古铜绿色,到了尖端变为深蓝色;鸟喙浅灰白色;虹膜深棕色。母鸟很难从外观分辨,有些母鸟翅膀内会带有白色的斑纹。幼鸟和成鸟体色相似,但是羽色较深。头顶会零星的散布些红羽;颈部、背部和肩膀的羽毛为深灰色,并带有很宽的深黄滚边;有些鸟的翅膀内侧会带有浅色斑纹,需要15个月才能长成成鸟般体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北部玫瑰鹦鹉主要栖息于浓密和开阔的森林,尤其是沿著小河流经的山丘乡间;偶耳会出现于红树林、公园、花园等处。他们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8只左右的小群体;他们的个性比起同属中其他玫瑰鹦鹉来的较为害羞内向,他们平时很喜欢在地面活动,因为地面和草地的植物可以融入他们的羽色,形成相当好的掩蔽,只有飞起来的时候比较容易被发现。日正当中炎热的时候偏好在高大的桉树属植物上休息,非常安静并不引人注意,在清晨和傍晚会到地面上来饮水;在繁殖季开始的时候会比同属其他的玫瑰鹦鹉还吵闹也更为显眼;他们飞行的速度相当快,时常会伴随刺耳的鸣叫声,和东部玫瑰鹦鹉(Eastern Rosella)很相似,但是比较柔和些,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食物:北部玫瑰鹦鹉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在饮食中昆虫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

【地理分布】 栖息地:澳洲的北部和西北,以及澳洲外围的岛屿。

本文Hash:97e12b07abd71e5297a03454cb420b76e2db727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