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白颈鸫的图片

白颈鸫(学名:Turdus albocinctus,英文名:White-collared Blackbird)为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颈环及上胸全白。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2300-3800米的云杉林灌丛或湖、河边灌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中文学名:白颈鸫

拉丁学名:Turdus albocinctus

英文俗名:White-collared Blackbird

命名作者:Royle, 184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鸫属(Turd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c China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0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白颈鸫
白颈鸫

中等体型(27厘米)的鸫。特征为颈环及上胸全白。

雌鸟:似雄鸟但色较暗淡,褐色较浓。

虹膜-褐色;嘴-黄色;脚-黄色。

叫声:告警时发响亮的喉音tuck, tuck, tuck, tuck。鸣声圆润但不如乌鸫多变,常为下降音如tew-i, tew-u, tew-o。

白颈鸫:亚成鸟
白颈鸫:亚成鸟

地理分布

白颈鸫
白颈鸫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部,迷鸟至缅甸西北部。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于西藏南部及东部和四川西部(康定)的高山边缘针叶林及杜鹃林;可能在云南西北部也有分布。随季节作垂直迁移。夏季栖于林线,在2700-4000米的高山草甸取食。冬季在海拔1500~3000米间。

生活习性

白颈鸫
白颈鸫

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甚羞怯。于地面及树层取食。

白颈凤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白颈凤鹛的图片

白颈凤鹛(学名:Yuhina bakeri,英文名:White-naped Yuhina)是绣眼鸟科凤鹛属的鸟类。

白颈凤鹛(学名:Yuhina bakeri,英文名:White-napped Yuhina)属绣眼鸟科凤鹛属,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

中文学名:白颈凤鹛

拉丁学名:Yuhina bakeri

英文俗名:White-naped Yuhina

命名作者:Rothschild, 192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绣眼鸟科(Zosteropidae)

中文属名:凤鹛属(Yuhin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n Burm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2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颈凤鹛
白颈凤鹛

中等体型(13厘米)的凤鹛。冠羽浓密,喉白,枕部有白色斑块。体羽大致橄榄褐色,头顶及枕余部栗褐,臀略沾红。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粉褐。

叫声:尖声的chip及轻柔的唧啾声。另有清脆的zee zee及告警时的高叫。

生活习性

白颈凤鹛
白颈凤鹛

习性:栖居海拔450~2400米的次生林及原始常绿栎树林。群栖性。

地理分布

白颈凤鹛
白颈凤鹛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及缅甸北部。

分布状况:留鸟,地区性常见但分布甚狭隘。在云南怒江以西有记录,西藏东南部山麓地带至密许米山也有分布。

白颈鹳的记录、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白颈鹳的图片

白颈鹳(学名:Ciconia episcopus,英文名:Woolly-necked Stork)属鹳形目鹳科鹳属,又叫绒颈鹳、主教鹳(源于早期神职人员大都穿戴黑色搭配白色的法衣)。广泛分布于热带,如亚洲从印度到印尼,非洲和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太平洋诸岛。白颈鹳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保留栖息地上传统的农耕业生存。不同于其他地方,人们在柬埔寨北部地区的放牧以及焚烧森林的行为实际上挽救了那里160~200只白颈鹤,而这数字已经是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白颈鹤了。2011年在中国云南省第一次发现了白颈鹤的踪迹,成为中国鸟类新纪录。

中文学名:白颈鹳

拉丁学名:Ciconia episcopus

英文俗名:Woolly-necked Stork

命名作者:Boddaert, 1783

中文目名:鹳形目(Ciconiiformes)

中文科名:鹳科(Ciconiidae)

中文属名:鹳属(Ciconia)

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尚未收录,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鸟种记录

白颈鹳(摄影三江主人,摄于中国云南,时间2011年07月30日)
白颈鹳(摄影三江主人,摄于中国云南,时间2011年07月30日)

在2011年在我国云南发现,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鸟类记录。2011年6月10日16:00,中国著名鸟类学家韩联宪等人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进行野外考察时,于纳帕海自然保护区西北侧落水洞湖岸明水区东侧浅水沼泽地带观察到一只黑色的大型涉禽,经查阅文献,确认该物种为中国鸟类新纪录种——白颈鹳(Ciconia episcopus)。

外形特征

白颈鹳
白颈鹳

白颈鹳头顶乌黑发亮的帽冠,毛绒绒的脖颈和腹部为白色。上体深绿色,胸部、腹部具紫色羽团,长长的腿红色,粗壮厚重的喙为黑色,喙尖也泛紫。

雌雄外观相仿,亚成色彩暗淡。

生活习性

白颈鹳
白颈鹳

白颈鹳栖息在有树的湿地,利用粗大的枝杈在丛林树上筑巢,通常产2~5枚卵。白颈鹳一般比较安静,但成鸟在巢中相遇时又相互嬉戏作响。

白颈鹳依赖热气流间的运动而可以展翅翱翔很远的距离。像所有的鹳类一样,飞行中伸直脖颈平衡。

白颈鹳喜好在地面上缓慢行走,专注在地面觅食,寻找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小昆虫。

地理分布

白颈鹳
白颈鹳

广泛分布于热带的物种,如亚洲从印度到印尼,非洲和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太平洋诸岛。

本文Hash:5d0f59d37b4a0d0558ef340657c669c0d2720e6f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