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冠鹎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白喉冠鹎的图片

白喉冠鹎(学名:Alophoixus flaveolus,英文名:White-throated Bulbul)是鹎科冠鹎属的鸟类。

白喉冠鹎(学名:Criniger pallidus,英文名:White-throated Bulbul)为鹎科冠鹎属的鸟类。分布于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地,常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溪畔的开阔次生阔叶林、季雨林、雨林或平坝散生树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

中文学名:白喉冠鹎

拉丁学名:Alophoixus flaveolus

英文俗名:White-throated Bulbul

命名作者:Gould,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鹎科(Pycnonotidae)

中文属名:冠鹎属(Alophoixus)

繁殖区:东洋界 : e Himalayas to Burma and w Thailand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0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黄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

体大(23厘米)的喧闹鹎类。冠羽长而尖且显散乱,上体橄榄色,头侧灰色,下体黄,白色的喉膨出而带髭须。与黄腹冠鹎易混淆,区别为下体较黯淡,腹部黄色较浅。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

叫声:群鸟持续地发出断续高叫,偶有细弱鸣声。

地理分布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海南岛、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见于中国西南(henrici)及海南岛(pallidus)的低地常绿林及开阔林。

生活习性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

结小群生活,性活跃。大胆围攻猛禽。常加入混合鸟群,一般多活跃于较低林层

白喉扇尾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白喉扇尾鹟的图片

白喉扇尾鹟(学名:Rhipidura albicollis,英文名:White-throated Fantail)是扇尾鹟科扇尾鹟属的鸟类。全身深灰,喉白,眉纹白,尾端白。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

中文学名:白喉扇尾鹟

拉丁学名:Rhipidura albicollis

英文俗名:White-throated Fantail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扇尾鹟科(Rhipiduridae)

中文属名:扇尾鹟属(Rhipidura)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7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喉扇尾鹟:形态特征图
白喉扇尾鹟: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9厘米)的深色扇尾鹟。几乎全身深灰色(野外看似黑色),颏、喉、眉纹及尾端白色,下体深灰而有别于白眉扇尾鹟,但有个别个体下体色浅。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鸣声高而薄,三个间隔相等的tut声接以三个或更多的降音;也发出尖声的cheet音。

地理分布

白喉扇尾鹟:地理分布图
白喉扇尾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西藏东南部、中国西南部及海南岛高可至海拔3000米的湿润山区森林。

生活习性

白喉扇尾鹟
白喉扇尾鹟

似其他扇尾鹟。加入混合鸟群,常栖于竹林密丛。

白喉林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白喉林鹟的图片

白喉林鹟(学名:Rhinomyias brunneatus,英文名:Brown-chested Jungle Flycatcher)是鹟科林鹟属的鸟类,又叫褐胸林鹟。头和上体褐色,喉白有鳞斑,胸浅褐,下体白。是中国特有物种。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

中文学名:白喉林鹟

拉丁学名:Rhinomyias brunneatus

英文俗名:Brown-chested Jungle Flycatcher

命名作者:Slater, 189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林鹟属(Rhinomyias)

繁殖区:东洋界 : se China to w Malay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2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白喉林鹟:形态特征图
白喉林鹟: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5厘米)而难以形容的偏褐色鹟,胸带浅褐。颈近白而略具深色鳞状斑纹,下颚色浅。

亚成鸟:上体皮黄而具鳞状斑纹,下颚尖端黑色。看似翼短而嘴长。

虹膜-褐色;嘴-上颚近黑,下颚基部偏黄;脚-粉红。

叫声:粗哑的颤鸣声。

生活习性

白喉林鹟
白喉林鹟

栖于高可至海拔1100米的林缘下层、茂密竹丛、次生林及人工林。冬季南迁至马来半岛及尼科巴群岛。

地理分布

白喉林鹟:地理分布图
白喉林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冬季南迁至马来半岛及尼科巴群岛。中国主要分布省份:江苏、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香港。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中国东南部的不常见夏季繁殖鸟。

保护现状

白喉林鹟
白喉林鹟

白喉林鹟是中国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的特有夏候鸟,因该地区中低海拔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已被有关国际保护组织列为受胁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965efe99f67b8374dcfcd87523a53f44a4d76f34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