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白腹滨鹬(学名:Calidris bairdii,英文名:Baird’s Sandpiper)是鹬科滨鹬属的鸟类,又叫做黑腰滨鹬。飞行时腰部有条黑线。在中国并无记录,偶见于日本,仅推测应在中国出现。
中文学名:白腹滨鹬
拉丁学名:Calidris bairdii
英文俗名:Baird’s Sandpiper
命名作者:Coues, 1861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滨鹬属(Calidris)
繁殖区:北美洲 : n
非繁殖区:w, s 南美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6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白腹滨鹬:形态特征图
体小(19厘米)的滨鹬。腿深灰,嘴尖细。两翼长,站立时延及尾后。体羽黄褐色,全年均有完整的带细纹胸带。幼鸟上体羽缘近白成扇贝形纹。飞行时翼上具白色横纹;尾上覆羽白色,尾灰色,中央尾羽形长而较黑。多数过境鸟仍具幼鸟羽衣。站立时翼长过尾。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深灰。
叫声:叫声独特,似低的喘息颤音preet。
白腹滨?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4876.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郑和凡?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981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特写(摄于俄罗斯)
白腹滨鹬:雏鸟(摄于俄罗斯)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及北美洲的北极区。迁移至南美洲。
分布状况:在中国尚无记录,但偶见于日本,在中国应有出现。
白腹滨鹬:地理分布图
白腹滨鹬:世界分布图
生活习性
白腹滨鹬:繁殖羽
栖于海滩的近陆地段及内陆湿地。轻松进食,伴以摆尾、点头。
白腰滨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白腰滨鹬(学名:Calidris fuscicollis,英文名:White-rumped Sandpiper)是鹬科滨鹬属的鸟类。是体小(17厘米)的滨鹬。上背具棕色鳞状纹,头顶具棕色条纹。下体白色,胸及两胁具箭头形粗纵纹。冬羽棕色消失,下体几全灰褐,仅上胸沾灰。飞行时尾上覆羽全白(但腰为灰色!)。嘴短而略下弯。
中文学名:白腰滨鹬
拉丁学名:Calidris fuscicollis
英文俗名:White-rumped Sandpiper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滨鹬属(Calidris)
繁殖区:北美洲 : n
非繁殖区:Southern Cone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66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白腰滨鹬
体小(17厘米)的滨鹬。上背具棕色鳞状纹,头顶具棕色条纹。下体白色,胸及两胁具箭头形粗纵纹。冬羽棕色消失,下体几全灰褐,仅上胸沾灰。飞行时尾上覆羽全白(但腰为灰色!)。嘴短而略下弯。
虹膜-褐色;嘴-褐色,基部至下颚黄褐;脚-灰色。
叫声:飞行叫声为独特的尖细jeeeet或eeet声及短而清亮的tit或teep声。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拉斯加及加拿大北部;在南美洲越冬。
分布状况:迷鸟。香港有一不确切记录。河北北戴河有一记录。
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沿海及内陆湿地。与其他涉禽混群。强于飞行。
白腰滨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白腰滨鹬(学名:Calidris fuscicollis,英文名:White-rumped Sandpiper)是鹬科滨鹬属的鸟类。是体小(17厘米)的滨鹬。上背具棕色鳞状纹,头顶具棕色条纹。下体白色,胸及两胁具箭头形粗纵纹。冬羽棕色消失,下体几全灰褐,仅上胸沾灰。飞行时尾上覆羽全白(但腰为灰色!)。嘴短而略下弯。
中文学名:白腰滨鹬
拉丁学名:Calidris fuscicollis
英文俗名:White-rumped Sandpiper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滨鹬属(Calidris)
繁殖区:北美洲 : n
非繁殖区:Southern Cone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66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白腰滨鹬
体小(17厘米)的滨鹬。上背具棕色鳞状纹,头顶具棕色条纹。下体白色,胸及两胁具箭头形粗纵纹。冬羽棕色消失,下体几全灰褐,仅上胸沾灰。飞行时尾上覆羽全白(但腰为灰色!)。嘴短而略下弯。
虹膜-褐色;嘴-褐色,基部至下颚黄褐;脚-灰色。
叫声:飞行叫声为独特的尖细jeeeet或eeet声及短而清亮的tit或teep声。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拉斯加及加拿大北部;在南美洲越冬。
分布状况:迷鸟。香港有一不确切记录。河北北戴河有一记录。
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沿海及内陆湿地。与其他涉禽混群。强于飞行。
本文Hash:2ff582faacb81200d3b433d0dcb1596ef593cd4e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