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栗腹歌鸲(学名:Luscinia brunnea,英文名:Indian Blue Robin)为鹟科歌鸲属的鸟类,英文直译为印度蓝歌鸲。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四川、陕西、云南、西藏等地,多栖息于海拔1000多米的林缘以及活动在常绿阔叶林下灌木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栗腹歌鸲
拉丁学名:Luscinia brunnea
英文俗名:Indian Blue Robin
命名作者:Hodgson, 183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歌鸲属(Luscini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c China
非繁殖区:s India, Sri Lank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7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栗腹歌鸲
雄鸟:体小的深色歌鸲(15厘米),上体青石蓝色;眉纹白,喉、胸及两胁栗色;眼先及脸颊黑;腹中心及尾下覆羽白色。
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下体偏白,胸及两胁沾赭黄。幼鸟深褐色而具皮黄色点斑。
虹膜-褐色;嘴-夏季黑色,冬季上嘴褐色,下嘴近粉;脚-粉褐。
叫声:鸣声由3~4 个从容而深沉音符所组成,音量增大,接以4~5个快速而优美爆破颤音。告警时发喉音tuk-tuck,高音tsee及churring。
地理分布
栗腹歌鸲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及缅甸中部,冬季迁至印度西南部、斯里兰卡及孟加拉国。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于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陕西太白山、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海拔1600~3200米的山区栎树林。冬季下至常绿林。
生活习性
栗腹歌鸲
习性:栖于茂密的竹林及杜鹃灌丛。两翼及尾不时抽动。
红腹红尾鸲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红腹红尾鸲(学名:Phoenicurus erythrogastrus,英文名:Guldenstadt’s Redstart)属鹟科红尾鸲属。体型较大的红尾鸲,雄鸟头顶灰白,翼上白斑甚大。耐寒性的红尾鸲,栖于高海拔。性惧生而孤僻。分布于高加索山脉、中亚、土耳其、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北和中部及青藏高原。
中文学名:红腹红尾鸲
拉丁学名:Phoenicurus erythrogastrus
英文俗名:Guldenstadt’s Redstart
命名作者:Güldenst?dt, 177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红尾鸲属(Phoenicurus)
繁殖区:古北界 : sc, ec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8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红腹红尾鸲
体大(18厘米)而色彩醒目的红尾鸲。
雄鸟:似北红尾鸲但体型较大,头顶及颈背灰白,尾羽栗色。翼上白斑甚大,黑色部位于冬季有烟灰色的缘饰。
雌鸟:似雌性欧亚红尾鸲但体型较大,褐色的中央尾羽与棕色尾羽对比不强烈。翼上无白斑。
幼鸟:具点斑羽衣的幼鸟已具明显的白色翼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包括微弱的lik及较生硬的tek声。鸣声为短促清晰的哨音tit-tit-titer接以突发的似喘息短促音,于突出的栖木上或炫耀飞行时鸣唱。
红腹红尾鸲:雄鸟
红腹红尾鸲:雌鸟
红腹红尾鸲:雄鸟亚成鸟
红腹红尾鸲:雌鸟亚成鸟
地理分布
红腹红尾鸲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高加索山脉、中亚、土耳其、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北和中部及青藏高原。
分布状况:中国西部及西北部山脉–西藏及青海至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秦岭海拔3000~5500米的开阔而多岩的高山旷野。越冬至河北、山西、四川南部及云南北部。
生活习性
红腹红尾鸲:雄鸟飞行图
习性:耐寒性的红尾鸲,栖于高海拔。性惧生而孤僻。炫耀时,雄鸟从突出栖处作高空翱翔,两翼颤抖以显示其醒目的白色翼斑。有时在动物尸体上觅食昆虫。雌鸟冬季往较低海拔处迁移,但雄鸟仍留居高海拔,有时在雪中找食。
新疆歌鸲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文化
新疆歌鸲(学名:Luscinia megarhynchos,英文名:Common Nightingale),又叫做普通夜莺、夜莺、夜歌莺,为雀形目鹟科歌鸲属的一种鸟类,体大(16.5厘米)的暖褐色歌鸲。新疆歌鸲是夜莺的中国名字,俗名夜歌鸲,就是传说中的夜莺。是著名的鸣禽。新疆歌鸲属于迁徙性食虫鸟类,是著名的益鸟。它们在低矮的树丛里筑巢,冬天迁徙至非洲肯尼亚一带越冬。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德国。注意,夜莺并非夜鹰。
中文学名:新疆歌鸲
拉丁学名:Luscinia megarhynchos
英文俗名:Common Nightingale
命名作者:Brehm, CL, 183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歌鸲属(Luscinia)
繁殖区:古北界 : c, w
非繁殖区: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6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新疆歌鸲:形态特征图
体大(16.5厘米)的暖褐色歌鸲。尾棕色,下体偏白,颈侧及两胁灰皮黄色,臀棕黄色,狭窄的浅色眼圈及模糊的短眉纹偏灰色,体圆而嘴细。
虹膜-深褐;嘴-褐色;脚、腿-浅黄粉色。
叫声:鸣声出色而备受赞赏–悠远清晰哨音,加以多变的弹舌音且叫速快。叫声包括刺耳的errrk,响亮悠长的hweet及生硬的chack声。
地理分布
新疆歌鸲: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南欧及北非经中东至土耳其、印度西北部及中国的极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hafizi为稀有繁殖鸟,见于新疆西部的西天山、吐鲁番中部及福海县等地的开阔落叶林稠密林下植被。
生活习性
新疆歌鸲,摄影老爷子,摄于新疆伊犁
习性:性隐蔽,栖于茂密的低矮灌丛及矮树丛,通常离地面不超过2米。强于在地面跳动,两翼轻弹,尾半耸起,且往两侧弹。常在夜间由覆盖茂密处鸣唱,因此得其英文名。
鸟类文化
新疆歌鸲
在西方文学作品里,夜莺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剧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鸟》里面。关于夜莺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潘特柔斯(Pandareus)之女埃冬(Aedon)是底比斯国王泽托斯(Zethus)的妻子。他们有一个女儿埃苔露丝(Itylus),埃冬有一次不幸失手杀死了女儿埃苔露丝,从此埃冬陷入了无尽了悲哀和自责中。神祇们出于怜悯就把她变成了夜莺,从此夜莺每个晚上都要悲鸣以表达对女儿的哀思。
本文Hash:17eae7af0dcc3e4fbd6fd4698d6fd8aade16e650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