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

导读: 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档案信息 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挨打★奥特曼给大家整理了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的档案资料,包括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的图片、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所属门、纲、目、科及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描述介绍、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标本等与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白喉冠鹎

拉丁名:Griniger pallid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鹎科 Pycnonot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60

描述:郑宝赉:1985: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体形与黄腹冠鹎相仿。上体橄榄色;冠羽细而形长;飞羽暗褐;具茶黄色外翈;尾羽棕褐;头侧呈褐灰色;颏和喉均白;下体淡橄榄黄,腹部中央浅黄;尾下覆羽皮黄色。 形态 (C. p. henrici,采自云南) 成鸟:头和冠褐色;上体橄榄褐染绿;尾上覆羽转棕;翼上覆羽褐色,渲染以橄榄色;飞羽暗褐,外翈除先端部分外大部分呈暗茶黄色;最内侧飞羽暗茶褐;尾羽棕褐,具或隐或显的横纹,外侧尾羽端部略浅;眼先、眼周、颊以及耳羽褐灰或灰褐色;耳羽或具浅色轴纹;颏、喉纯白;胸染灰褐、乳黄或浅橄榄绿色,有的可见近白色轴纹;下体呈浅淡的橄榄黄。个别标本稍深;体侧沾褐,有时延及下体;有的标本自胸部向后布以不明显的淡黄色纵纹;尾下覆羽皮黄色;翼缘黄白或浅皮黄;翼下覆羽略同。 虹膜褐色;嘴深蓝灰、黑灰或褐色;上嘴黑褐,下嘴灰色或灰褐色(干制标本上嘴角褐,下嘴浅角色,嘴缘、嘴底和先端角白色);跗蹠黄、肉黄、肉棕或肉灰色。 量衡度:(注:见图1)郑宝赉:1985:生物学描述 生态 栖息环境与黄腹冠鹎相似,见于海拔约1,5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溪畔的开阔次生阔叶林、季雨林、雨林或平坝散生树丛中。白喉冠鹎较黄腹冠鹎常见。喜结集小群觅食于乔木中、上层,偶见于下层活动。鸣叫不如鹎属鸟类频繁。杂食性。剖验1月(10只)、4月(3只)、6月(2只)和7月(2只)采自云南的17只鸟胃,内含物主要为植物性物质,其中浆果(7次)、草莓、荚果、坚果(各1次)以及其它果实(6次);此外有鞘翅目昆虫(1次)和其它昆虫(3次)。 1961年7月14日和16日采自云南东南部富宁的2只雌鸟,体羽正进行换羽,前者飞羽尚未脱换,部分尾羽已换新羽;后者飞羽在脱换中,尾羽则全部已换就。郑宝赉:1985: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云南南部的 C. pallidus 始由 Oustalet(1896)以其与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缅甸南部的 Criniger bres gutturals 在体形和羽色上的不同而区别为 C. henricio 嗣后 Stuart Baker(1917)认为云南的白喉冠鹎比海南岛的标本大,而将云南的标本命名为 C. pallidus grandis。据对采自云南南部、广西南部的46♂♂、27♀♀、13О О(1月—6月,8月—12月)和海南岛的35♂♂、24♀♀、3О О(1月—6月、9月—10月、12月)的对比,云南标本中,有的非如海南岛标本多绿,头顶不如后者之富于棕色。全部标本下体黄色或浅亮或暗,范围或宽或窄,渲染的黄色或橄榄褐色多少不一;尾下覆羽肉桂色,有些中国大陆标本较海南岛深些;难以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体形上,翅稍长,但重叠,大陆标本44♂♂109.9(104.5—114)毫米,24♀♀103.6(100—109)毫米,海南岛标本34♂♂106.1(97—111.5)毫米,25♀♀100.4(95—106)毫米。 亚种分化 有7个亚种,分布于中国的有2个亚种。

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

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

白喉冠鹎 Griniger pallidus

平台号:2141C0001200001181

标本号:739060081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白喉冠鹎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白喉冠鹎的图片

白喉冠鹎(学名:Alophoixus flaveolus,英文名:White-throated Bulbul)是鹎科冠鹎属的鸟类。

白喉冠鹎(学名:Criniger pallidus,英文名:White-throated Bulbul)为鹎科冠鹎属的鸟类。分布于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地,常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溪畔的开阔次生阔叶林、季雨林、雨林或平坝散生树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

中文学名:白喉冠鹎

拉丁学名:Alophoixus flaveolus

英文俗名:White-throated Bulbul

命名作者:Gould,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鹎科(Pycnonotidae)

中文属名:冠鹎属(Alophoixus)

繁殖区:东洋界 : e Himalayas to Burma and w Thailand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0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黄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

体大(23厘米)的喧闹鹎类。冠羽长而尖且显散乱,上体橄榄色,头侧灰色,下体黄,白色的喉膨出而带髭须。与黄腹冠鹎易混淆,区别为下体较黯淡,腹部黄色较浅。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

叫声:群鸟持续地发出断续高叫,偶有细弱鸣声。

地理分布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海南岛、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见于中国西南(henrici)及海南岛(pallidus)的低地常绿林及开阔林。

生活习性

白喉冠鹎
白喉冠鹎

结小群生活,性活跃。大胆围攻猛禽。常加入混合鸟群,一般多活跃于较低林层

白喉冠鹎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喉冠鹎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喉冠鹎-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3厘米)的喧闹鹎类。冠羽长而尖且显散乱,上体橄榄色,头侧灰色,下体黄,白色的喉膨出而带髭须。与黄腹冠鹎易混淆,区别为下体较黯淡,腹部黄色较浅。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

白喉冠鹎-叫声

叫声:群鸟持续地发出断续高叫,偶有细弱鸣声。

白喉冠鹎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喉冠鹎-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海南岛、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见于中国西南(henrici)及海南岛(pallidus)的低地常绿林及开阔林。

白喉冠鹎-生活习性

习性:结小群生活,性活跃。大胆围攻猛禽。常加入混合鸟群,一般多活跃于较低林层。

本文Hash:5b8388e337daa2c0dc53bdd6ec7cdcf5ff30a759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